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29章:林中戰役(二)

  ps:推薦朋友的新書《浮云紀》,輕武架空歷史的恩怨情仇,漸入佳境,有興趣的書友不妨前去看看。雜⌒志⌒蟲

  ————以下正文————

  林胡所居住的林中,魏國朝廷如今已將其用「郡」來稱代,由此不難看出,魏國朝廷對于掌握這片土地的熱切。

  林中郡,其地貌構成,幾乎有近七成屬于平原,地處于大河(黃河)的「幾」字狀地形中央,故而也可稱為“河間”。注:跟某漢的“河間國(郡)”不要攪渾,這是兩塊地方。

  河套平原,按照地理劃分以及大河的流向,大致可分為三塊平原,即位處于大河「幾」字形左上邊內角的“臨河”;以及地處于大河「幾」字形右上邊內角的“九原”;以及「幾」字形左側的“銀川”。注:九原,在歷史上的漢朝時,改郡府為五原,呂布即是九原郡五原縣人士。

  林胡,就常年生活在這三片平原,以及這三片平原之間的一些森林當中。

  數日前,魏軍在攻陷「上郡」之后,一邊在「榆林」筑造城邦,一邊繼續率軍向北挺進,繼而在榆林與河套三大平原的交匯之地,與林胡展開了迄今為止最浩大的一場戰役,在歷時半月之后,終于擊敗了林胡,占領了這片遍布森林的矮丘。

  在深思之后,魏國東宮太子趙弘潤準備在這里建造一座新的城邦,因為此地位處于「榆林」、「臨河」、「銀川」、「九原」的腹地,無論是為了接下來進攻三大平原,還是為了日后更好地掌控整個河套地區,這塊地方都屬于是魏國必須占據掌握的戰略之地。

  因此,在趙弘潤的命令下,諸路魏軍將那些戰敗的林胡與其他當地異族的敗卒收攏起來,奴役他們在這里興建一座要塞級的城邦,趙弘潤對其命名為「原中要塞」。

  在趙弘潤的構想中,以魏國的力量來說,想要完全掌控整個河套地區,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倒不是說魏軍無法戰勝居住在這里的林胡等游牧民族,主要是打贏之后,短時間內無法將這塊遼闊的天然牧場充分利用起來,除非魏國將最起碼幾萬戶的國民遷移至此。

  可就算是這樣,魏國想要充分利用河套地區的資源,恐怕也得四五年的光景。

  更別說,居住在魏國內地的魏人,有幾個愿意遷移到河套地區呢?

  因此,趙弘潤決定放慢節奏,先遷移一部分人到原中要塞,這些人多半會以囚犯、奴隸為主,朝廷可以用赦免其罪行、賜予其魏人身份作為誘惑,讓這些人在這里居住下來,慢慢地擴大魏國在這一帶的影響。

  與此之外,趙弘潤也想過讓三川郡目前的「羯部落」,遷移至此,讓這支目前臣服于魏國的異族,在林中郡充當一個類似看門犬的角色,畢竟河套地區雖然是林胡最為強盛,但在河套地區的西邊,在稱之為「河西走廊(其實就是后來的西涼)」的那邊,卻仍有許多強盛的游牧民族,趙弘潤可不希望剛剛趕走了林胡,卻又引來了新一波的敵人,因此,將羯部落以及其轄下的羯角騎兵,留在河套地區,這也不失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當然,這只是暫定的考量。

  “人口啊……”

  在后軍的小帳內,趙弘潤在凝視著擺在案幾上的行軍地圖半響后,惆悵地嘆了口氣。

  他越來越發現,人口資源是一項實在是太關鍵了,倘若他魏國也擁有像楚國那樣號稱幾千萬的平民人口,開發河套地區算得了什么?隨隨便便遷個百萬人口到河套,不夠?再遷百萬,幾次下來,林中郡不久徹底納入魏國版圖了么?

  但遺憾的是,魏國在這方面遠遠不如楚國,如今滿打滿算,魏國恐怕也只有百余萬戶,也就是近千萬的國民人口,雖然這個數字并不包括奴隸,但話說回來,以這個人口基數想要充分開發河套地區的肥沃土地,說實話確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打下地盤卻無力開發,趙弘潤忽然發現,他魏國如今也遇到了跟秦國相似的尷尬,好在魏國并不倚重「軍功爵制」,否則,似秦國那般為了滿足國內民眾對戰爭的需求而一次次發動戰爭,這可真成了無謂的戰爭了。

  “看樣子,接下來要鼓勵生育了……”

  趙弘潤小聲的嘀咕,讓在帳內的秦少君與趙雀都微微有些臉紅。

  “報!”

  帳外,忽然響起了一名士卒的通報聲。

  在經過趙弘潤的允許后,那名負責傳遞消息的斥候大步走入帳內,在用熱切的目光偷偷看了幾眼趙弘潤后,叩地稟報道:“啟稟太子殿下,河西守司馬安將軍,已率軍向「銀川」進發!”

  “我知道了。”

  趙弘潤點了點頭,揮揮手示意那名斥候退下,隨即,他將目光投向案幾上的那份行軍地圖。

  從目前魏軍的部署情況來說,趙弘潤坐鎮這座剛剛開始動工的「林中要塞」,確切地說已屬于后方,因為朝廷那邊竭力反對他親自參與征戰。

  原因就在于趙弘潤領兵作戰時,有個“不好”的習慣,那就是喜歡親臨戰場、觀察敵軍的虛實,尋找可以敵軍中可以利用的漏洞。

  雖然作為一名將帥而言,這是盡職的表現,但如今他作為魏國的東宮太子,這個舉動卻足以將朝廷里的那些大臣們嚇得半死,尤其經過前兩年那場「寧邑戰役」后,趙弘潤所在的本陣,可是險些就遭到韓將、北原十豪李睦的襲擊,若非當時魏秦聯軍的兵將們奮勇作戰,搞不好,趙弘潤就會被韓將李睦麾下的雁門騎兵俘虜。

  因此,為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朝廷雖然允許趙弘潤這位太子殿下繼續呆在前線戰場,但是,以禮部尚書杜宥為首的朝臣們,卻早已三令五申地警告過諸路魏軍的將領們,決不能坐視趙弘潤這位東宮太子親臨戰場。

  于是乎,似河西守司馬安、河東守魏忌、還有韶虎、龐煥等魏國將領,包括趙弘潤的兄弟燕侯趙疆與桓侯趙宣,沒一個人敢帶著趙弘潤這位東宮太子到前線玩耍,頂多就是將己方的行動告知這位太子殿下,或者在戰后將戰報送上,讓這位殿下在后方解解饞。

  而繼河西守司馬安送來發兵銀川的匯報之后,臨洮君魏忌與魏將龐煥,亦相繼有所行動,前者率河東軍與商水軍向「臨河」挺進,而后者,則率領鎮反軍發兵九原,唯獨這次軍事行動的主帥、上將軍韶虎,率領魏武軍鎮守「原中要塞」一帶。

  而其余似燕侯趙疆、桓侯趙宣,以及成陵王趙燊、安平侯趙郯等人的軍隊,亦相繼挺進「林中郡」,使得整個「林中戰役」,呈現出多戰場戰爭的局面。

  尤其是為了奪取「林中郡」的荒野控制,魏方博西勒率領的羯角軍,與林胡方的游牧騎兵,幾乎每日都會發生遭遇戰,但是因為魏軍那仿佛推土機般的平行推進戰略,羯角騎兵能夠得到魏軍強有力的支持,故而,林胡騎兵被羯角騎兵打地節節敗退,逐步失去對這片草原的掌控力。

  兩日后,趙弘潤收到了河西守司馬安的戰報,后者匯報其麾下的河西軍(原碭山軍),已正式與銀川的林胡爆發戰爭——其實就是河西軍在發兵銀川的途中,遭到了銀川林胡的阻擊而已。

  收到這個消息,趙弘潤按耐不住,準備偷偷摸摸趕到銀川觀摩這場戰爭。

  但很可惜,由于「原中」駐扎著五萬魏武軍,以至于趙弘潤連他軍營都還沒出去,這件事就被魏武軍的主將韶虎得知了。

  只不過,兩人的身份已今非昔比,當初在北疆戰役時期,韶虎是主帥,而趙弘潤則是韶虎的副將,可如今嘛,趙弘潤已貴為東宮太子,韶虎哪里還管得了這位太子殿下。

  更何況,趙弘潤還“策反”了禹王趙元佲的次子「趙成岳」,后者非但沒有攔著趙弘潤,反而在趙弘潤的蠱惑下,率領麾下曲部的五千名魏武軍,帶著趙弘潤前往銀川了。

  在得知此事后,韶虎亦無可奈何,畢竟那兩位爺,一位是如今的東宮太子,一位是他們王爺的小公子,難道還真能派兵將他們抓回來不成?

  思前想后,韶虎只能派人知會目前身在銀川的河西守司馬安,讓后者代為照看一二。

  待趙弘潤與堂兄趙成岳率軍趕到銀川時,魏將司馬安率領的河西軍與鄢陵軍,正與當地的林胡開戰。

  林中的林胡,從衣著打扮來看,與三川郡的羱、羯、羝等民族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只不過,雙方的文化有著明顯不同。

  比如說,三川郡的羱羯羝民族將「羊首人身」的羱羊視為信仰,而胡人,則大多信仰狼,但也有幾支亦歸屬于林胡的部落,將「鹿」視為圖騰,就比如九原那一帶的林胡。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將熊、虎等猛獸視為圖騰的異族,雖然這些部落都被魏人統稱為「林胡」,但事實上,林胡只是這些部落民族的統稱,其實這些部落的人對自己另有稱呼,比三川郡羱、羯、羝三族的構成還要復雜。

  而據趙弘潤這些日子的了解,林胡的主要構成即是「胡」與「羺」,「胡」即是指胡人,在林胡這整個民族中相當于公民,有權利擁有牲畜與帳篷、女人以及財富;而「羺」,則是指投奔胡人的古羱族游牧民族的后裔,這些人,與三川郡的羱、羯兩族,都屬于是一個民族,皆屬于當年從遙遠的北方高原上南遷的古羱族后裔,只不過,羱、羯兩族并沒有胡人雜居,他們再次南遷來到了如今的三川郡,而羺族,則是當年選擇與胡人雜居的古羱族后裔。

  當然,這個所謂的「羺人」,只是博西勒等三川羯族人對對方的蔑稱,雖然羯族人如今已淪為魏國的鷹犬,但在游牧民族的生存地位鏈中,羯族人仍舊自視甚高,尤其是對他們蔑稱為「羺」的這些胡人與羱人混血的后裔,這些人在羯族人眼中的地位,比羝(氐)族還要低。

  畢竟,羝族的祖上雖然是胡人,但他們怎么說也是接受了羱族的文化,雖然羱羯兩族會感到不爽,但還是可以忍受將后者視為己民族的近支;而羺人,雖然是他們羱羯兩族一樣都是古羱人的后裔,可前者卻接受了胡人的文化,因此,自然不會被羱羯兩族所接受。

  就這一點來說,與中原民族的價值觀頗為相近。

  總而言之,在河西守司馬安與銀川的林胡交戰時,羯角騎兵亦給予了莫大的支持。

  這些來自三川草原的騎士們,揮舞著骨制以及鐵質的彎刀,呼嘯著經過一片片森林,掃蕩了銀川一個又一個的林胡部落。

  若碰到的林胡部落是軟柿子,這群羯角騎兵便仿佛化身為窮兇極惡的狼群,殺入那些林胡部落,屠戳、搶掠,論兇狠絕不亞于當初搶掠魏韓兩國的林胡;而若是碰到的林胡是硬茬,這些羯角騎兵便利用火矢、狼煙給出標記,以便于后方的魏將司馬安,率領魏軍精銳將這座林胡部落推平。

  記得在前往銀川的途中,趙弘潤與堂兄趙成岳,不止一次看到被羯角騎兵燒殺搶掠的林胡部落廢墟。

  在趙成岳看來,論兇狠,羯族人跟林胡比起來簡直就是半斤八兩,兩者的區別僅在于,羯族人已臣服于魏國,算是已經馴服的狼,也算得上是友軍,而林胡嘛,則是未被馴服的狼,愚蠢地選擇了與魏國為敵。

  不過,他還是隱晦地提醒趙弘潤,需要約束羯族騎兵在林中郡的屠殺,畢竟再怎么說,如今這些羯族騎兵也是打著他們魏國的旗號,若屠殺過多的異族,雖然不至于會在中原造成多大的惡劣影響,但并不利于魏國日后掌控河套地區。

  趙弘潤深以為然,便派人給羯族人的騎兵——「羯角軍」,給這支騎兵的首領博西勒送了一封手書,也沒說別的,只是在信中告訴博西勒,他有意讓羯族部落搬遷到河套地區,替魏國守衛這片天然牧場。

  博西勒一看就明白了趙弘潤的意思,不久之后,便下令約束麾下的騎兵。

  畢竟,倘若只是搶掠一波就回三川,那么,羯族騎兵自然不需要留手,但倘若魏國有意讓他們日后駐守在這片草原,讓他們羯族人成為魏國放牧牛羊的牧羊人,那么,博西勒自然不能在這片河套地區制造太多的殺戮。

  畢竟羯族人自身是不負責放牧的,他們是戰士,倘若他們殺光了林胡,或者在林胡這邊造成了太大的殺孽,這不利于他們日后奴役林胡人在這片草原上生活。

  然而,雖然羯角騎兵們逐漸收斂了許多,但銀川的林胡,還是遭到了幾近毀滅性的打擊,因為他們愚蠢地選擇了與魏軍在林間作戰。

  其實平心而論,銀川林胡想得倒是也沒錯,既然在平原上打不過魏軍與羯角騎兵的聯合,那么,不如就轉入林間作戰。

  可遺憾的是,銀川林胡的運氣太糟糕了,因為他們面對的河西軍,其中有一半乃是原碭山軍的兵將,最是擅長在林間作戰。

  于是乎,原本打算在森林中狩獵魏軍的銀川林胡,反過來被河西軍的魏卒狩獵了,短短八日,銀川一帶的林胡被河西軍在林間殺死了幾萬人,而待等幸存的銀川林胡逃到平原時,卻又遭到了暫時歸屬司馬安指揮的鄢陵軍的突擊,以至于近乎有大半的林胡戰士覆滅。

  七月下旬時,魏將司馬安率軍抵達了銀川平原。

  得知己方部落戰敗的消息后,居住在銀川的林胡部落,倉皇北逃,但由于羯角騎兵提前截住了前往臨河平原的去路,使得銀川當地的林胡部落,有大片陷入了魏軍的包圍。

  若是按照司馬安當年的脾氣,這些已在他魏軍包圍網內的林胡,一個也別想活,男人全部殺光、女人留下來作為奴隸,這是必然的。

  不過這次,他還是遵照太子趙弘潤的意思,給這些林胡留下了一線生機。

  這讓當時在旁觀戰的趙成岳感到頗為意外,畢竟在他的印象中,司馬安對待異族就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殺,「非我族類盡殺之」這句話,正是出自這位上將軍的口。

  于是,在慶賀的時候,趙成岳好奇地詢問司馬安:“大將軍不怕這些異族日后復反么?”

  當時,司馬安看了一眼趙弘潤,淡然說道:“彼反,便剿之。……只要我大魏強盛,何懼這些異族反叛?”

  說這番話時的司馬安,在河西郡擁有著十幾萬的異族奴隸,正是這些異族奴隸日復一日的辛勤工作,才使得司馬安迅速修繕了河西郡的幾座城池,為魏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相信此前誰都不會想到,這位當年提出「非我族類盡殺之」的上將軍,如今卻是魏國最大的奴隸主,手底下奴役著十幾萬的異族奴隸。

  而在聽了司馬安的回答后,趙成岳感覺很是驚奇,不過仔細想想,司馬安說的確實很有道理——只要他魏國保持強盛,這些臣服的異族豈敢反叛?注:五胡亂華,本質就是中原因為頻繁內戰而變得虛弱,讓這些原本臣服于中原的胡人心生了非分之想,因此這是中原自己的問題,同時也是民族融合期間的一個歧路。如果中原依舊強盛,這些胡人找不到任何可趁之機,必然逐漸融入漢民族。

  他并不知道,其實這最初是趙弘潤的觀念。

  隨后,那些僥幸逃過魏軍包圍網的銀川林胡,瘋狂向北遷移。

  對此,魏將司馬安并沒有追擊,而是率領河西軍與鄢陵軍,據守銀川平原,一方面搜捕那些散落在附近平原上的林胡戰士,一方面則遵照太子趙弘潤的命令,準備在這里興建一座要塞級的城池,就命名為「銀川」。

  而與此同時,在七月下旬左右,魏國河東守、臨洮君魏忌,亦率領河東軍與商水軍,在臨河平原擊敗了一股強大的林胡部落。

  這場「臨河之戰」,林胡方共有十幾個部落參與,總兵力達到近十萬,而魏軍這邊,由于燕侯趙疆與桓侯趙宣各自率領南燕軍與北一軍加入,使得魏國的總兵力暴增到十五萬左右。

  五萬的兵力差距,再加上林胡與魏軍在軍備上的差距,使得林胡方在固守了半個月后,終于堅持不住,紛紛向大河北岸遷移。

  兩日后,也就是在八月初,魏軍挺進臨河平原,一方面追擊潰敗的林胡,一方面則遵照東宮太子趙弘潤的命令,準備在臨河平原上修筑一座要塞級城池。

  這座城池,臨洮君魏忌命名為「朔方」,而臨河平原,也正式更名為「朔方郡」。

  而同期,在七月下旬時,魏將龐煥亦率領鎮反軍向「九原」挺進,并在花費一個月的時間后,戰勝了九原的林胡,同樣按照東宮太子趙弘潤的命令,準備在當地修筑一座要塞級的城池,命名為「九原城」。

  截止此時,河套地區強大的林胡,已被更為強大的魏軍驅趕到大河「幾」字流向的上方,雖然河間之地還依舊殘存著不少林胡勢力,但顯而易見,這些林胡勢力根本不是魏軍的對手。

  當然,占領了河套地區,并不意味著魏軍就能高枕無憂,畢竟「林中郡」只是林胡生活的其中一塊土地而已,在「林中郡」,在那片姑且稱作「云中」的高原上,也同樣生活著一些林胡部落。

  為了防止林胡反攻河套地區,趙弘潤這才決定在銀川、臨河、九原相繼筑造城塞。

  榆林、原中、朔方、九原、銀川,這五座新城,即是趙弘潤為了掌握河套地區,而初步擬建的第一批要塞級城池。

  在他看來,目前的魏國并無力量完全控制整個河套地區,因此,只能采取這種釘釘子般的戰術,將魏軍的痕跡扎根在這五塊地方,在這里修筑要塞級城池,以這五座城池,輻射整個河套地區。

  臨近九月時,在東宮太子趙弘潤的號令下,數十萬魏軍渡過大河,繼續驅趕林胡,目的就是將那些不愿臣服于魏國的林胡,驅趕到遙遠的北方高原,使魏國能夠高枕無憂地開發河套地區這片天然的牧場。

  突然有一日,趙弘潤忽然收到了派往韓國的青鴉眾送來的情報。

  ……韓國,還當真偷偷摸摸打造了幾萬名重騎兵,借這支重騎兵,重創了東胡……嘖嘖。

  不得不說,這份情報,讓他又驚又喜。

  驚的是,韓國與東胡的交鋒,比他想象的還要快。

  而喜的是,當年他設下的陷阱,韓人終于掉到坑里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