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9章:西河戰役(三)

  、求訂閱。

  ————以下正文————

  藺陽,在距離河岸約十里的位置,八月初三的早晨,由于瞧見部署在河對岸的雁門韓軍陸續撤離,選擇留在此地的魏將司馬安,以及秦將王戩、張瑭幾人,判斷李睦應該是看穿了他們秦魏聯軍準備分兵直搗雁門郡的戰術,故而選擇放棄藺陽、離石、皋狼三城,向北撤離。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安、王戩、張瑭三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渡河,準備接管藺陽、離石、皋狼三城,作為秦魏聯軍接下來攻打雁門郡的據點。

  果不其然,待等這三位將軍率軍至此時,藺陽已經是一座空城,城內幾乎空無人煙,可恨的是,韓軍在撤離藺陽時,還在城中放了幾把火,企圖將城內的房屋建筑毀之一炬。

  在這種情況下,魏將司馬安果斷下令麾下河西軍進城救火,雖然目前只是八月初,仍然天氣暖和甚至炎熱的夏季,但仔細算算,距離入秋也不過個把月,入秋之后便要提前防備寒冬,司馬安并不認為,就韓將李睦這兩日表現出來的統兵才能,他們秦魏聯軍能在今年入冬前打敗李睦,甚至是攻陷雁門。

  是故,未雨綢繆是有必要的。

  在得到了藺陽城后,接下來就是離石、皋狼兩城,其中,離石在藺陽的東南方向,距離約有五十里左右,是西河境內屈指可數的大城,曾幾何時韓國幾次楚兵攻打魏國河東郡轄下的「北屈」,其后防據點就是離石。

  而皋狼則在藺陽城的東北方向,兩城距離約有三十五里左右,這座城池并不大,但在以往,始終是作為離石的陪城,用于駐扎韓軍。

  因此在藺陽城下,魏將司馬安與秦將王戩、張瑭二人合計,由王戩率領秦國鐵鷹騎兵前往離石,由張瑭率軍前往皋狼,看看能否挽救一下這兩座城池內的建筑,畢竟在他們看來,既然韓軍在撤離時放火焚燒藺陽,那么離石與皋狼,恐怕也逃不過這個命運——在己方撤兵時燒城毀屋,不將任何東西留給敵人,這幾乎已是作為一名將領的常識。

  于是,秦將張瑭告別了司馬安與王戩,率領著麾下約一萬五千名正卒、兩萬余黥面軍,浩浩蕩蕩地前往皋狼。

  期間,為了盡快趕到皋狼,他還下令全軍急行,將跟不上行軍速度的黥面軍甩在了后面。

  足足過了兩個余時辰,張瑭這才率軍抵達成皋。

  當遠遠瞧見成皋城一片火光時,他心中暗暗嘀咕:得,先救火吧,不知城內還能剩下些什么東西。

  可就當他率領軍隊抵達成皋城下,準備吩咐麾下兵將入城救火時,從成皋東邊的山坳后,韓將雁門守李睦率領著不計其數的雁門騎兵殺了出來。

  一方是養精蓄銳、等候多時的雁門鐵騎,一方是剛剛從藺陽急行軍趕到成皋的秦軍士卒,況且此時李睦麾下的雁門騎兵,人數甚至要超過張瑭麾下的秦軍步卒,這使得這場毫無預兆的偷襲戰變得毫無懸念。

  當時秦將張瑭甚至來不及集結麾下的軍隊,就被韓將李睦麾下的騎兵沖得七零八落,別說做出有效的反擊,他甚至連己方的陣型都守不住,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冷漠的雁門騎兵,一隊隊殺入秦軍的陣型中,大肆屠殺手足無措的秦卒。

  似這種混亂的局面,足足持續了將近半個時辰,秦將張瑭這才控制住混亂的局面,而為此,他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而此時在戰場上,韓將李睦準確把握到了張瑭軍的變化。

  其實這會兒,倘若李睦下令麾下騎兵繼續反復沖擊張瑭軍的陣型,事實上也能占據優勢,但考慮到己方兵將的傷亡問題,李睦果斷地下令撤退。

  “嗚嗚——”

  隨著幾名雁門騎兵中的號角手吹響軍號,漫山遍野的雁門騎兵,仿佛退潮般撤地干干凈凈,只留下了一地的尸體。

  居然撤兵?

  只見在陣列當中,當秦將張瑭看到雁門騎兵仿佛退潮般撤退時,起初臉上浮現幾絲驚愕,但隨即當他細細一想后,臉上卻又露出了羞惱、憤恨的神色。

  “他娘的!”

  在眾目睽睽之下,秦將張瑭摘下頭上的頭盔,狠狠將其摔在地上,隨即用復雜的神色,看著遠遠離去的雁門騎兵。

  原因無他,只是因為李睦沒有留給秦將張瑭絲毫反擊的機會,連一絲使雁門騎兵遭受重創的可能性都不留給他。

  兩個時辰后,身在藺陽的魏將司馬安,以及身在離石的秦將王戩,皆陸續得知了張瑭軍被李睦偷襲的消息。

  對此,他們格外驚愕,縱使是他們也沒有想到,李睦居然會在這種時候殺一個回馬槍。

  當日臨近傍晚的時候,魏將司馬安帶著一隊河西騎兵(原碭山軍「獵騎營」),來到了皋狼城下。

  此時,成皋城內的大火已被張瑭軍覆滅,只是城外,依舊遍布秦軍士卒的尸體,只有極少極少,才是雁門軍的騎卒。

  當司馬安找到張瑭時,張瑭坐在一堆篝火旁,瞧見司馬安向自己走來,他微微點了點頭,權當打過了招呼。

  司馬安不禁張了張嘴,因為在他印象中,張瑭是一位頗為豪爽開朗的秦人,可如今,這位秦國的將軍卻如此的低沉消極,簡直與平日里判若兩人。

  “張瑭將軍。”

  司馬安在張瑭旁邊坐了下來,皺眉問道:“這……怎么回事?”

  張瑭苦笑一聲,朝著篝火里丟了幾根柴火,嘆了口氣說道:“等長信侯來了我再講述吧,我張瑭為將十余年,頭一遭被人打地這么慘,實在是羞于說出口。”

  見張瑭將話說到這份上了,司馬安自然也不好再追問。

  帶等到夜幕降臨時,秦將長信侯王戩終于也帶著一隊鐵鷹騎兵趕到了皋狼,與司馬安、張瑭等將領相見。

  此時,張瑭這才將他率軍前來皋狼、以及如何被李睦偷襲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只聽得司馬安與王戩面面相覷。

  在他們二人看來,這場仗的敗因,實在不能全部歸罪于張瑭,因為當時在雁門軍撤兵后,他們都認為李睦此番撤退,必定是北上阻擊武信侯公孫起與臨洮君魏忌的軍隊,誰會想到,李睦明面上白送藺陽、離石、皋狼三座城池,可實際上卻是準備在皋狼這邊伏擊他們呢?

  倘若魏國的太子趙弘潤此刻也在此地,他肯定會指出,這是李睦利用了人的慣性思維。

  不多時,此戰的傷亡數字統計出來了,在這場仗中,張瑭麾下一萬五千名秦國正規軍,整整損失了近六成,要知道,秦軍前兩仗雖然都吃了敗仗,但陣亡人數加在一起,也不見得會多多這一仗的損失。

  慘敗,無法否認的慘敗!

  “這個李睦……”

  司馬安長長吐了口氣,似乎想評價一下李睦,可當話到嘴邊時,他忽然發現,他無法準確地對李睦做出一個判斷。

  按理來說,李睦應該是一個謹慎到近乎懦弱的韓將,否則無法解釋李睦為何在離石呆了七八日,都未曾揮軍河西。

  可就是這個謹慎到近乎懦弱的韓將,今日巧妙地伏擊了張瑭軍,取得了一場戰績輝煌的勝利。

  司馬安絕不會因此而輕視張瑭,因為他跟王戩都知道,倘若今日是他們率軍前來皋狼,相信也討不到什么好處,唯一的區別,恐怕就只有他倆麾下有騎兵,而張瑭麾下皆是步卒。

  “勝敗乃兵家常事……”

  事到如今,司馬安與王戩只能這樣勸說張瑭。

  面對著司馬安與王戩的勸說,張瑭苦笑著搖了搖頭,隨即正色說道:“這個李睦,真的很厲害。我說這話,不是因為他成功伏擊了我……當時,我麾下的士卒,在混亂的戰況下好不容易重組了陣型,事實上那個時候,李睦麾下的騎兵還是可以再次擊潰我軍的,但是,李睦卻果斷地選擇了撤退……”說到這里,他再次搖了搖頭,感嘆道:“我以往也吃過敗仗,但從來沒有一次,讓我敗地這么窩火、這么懊惱。”

  他之所以這么說,那是他認為,他麾下的兵將若與韓軍正面交鋒,并不至于敗地這么慘,因為在這場仗中,他麾下的軍隊,完全沒能發揮有應有的水平。

  更可惡的是,待等他好不容易重組陣型,企圖從李睦的雁門軍身上咬下一塊肉來時,對方卻果斷地選擇了撤離,似這般滑不留手的對手,他從來沒有遇到過。

  而與此同時,重創了張瑭軍的韓將李睦,正率領著麾下萬余雁門騎兵,正在飛奔前往婁煩關的途中。

  待等到次日晌午時,李睦所率領的這支騎兵,順利抵達了婁煩關地域。

  不過他并沒有率軍直接進入婁煩關前的山間谷道——或者姑且稱之為「婁煩徑」,而是前往了婁煩徑入口西南側的「臨縣」。

  臨縣的西邊,有一條河流叫做「陵水」,在一個時辰前,秦魏聯軍的武信侯公孫起、臨洮君魏忌,以及韶虎、王龁、王齡等將領們,來到了這條河的西岸,遠遠窺視「臨縣」,看著這座縣城上遍插雁門軍的旗幟,且有諸多雁門騎兵在此來來回回。

  “這個李睦,居然比我軍的行動還要快……”

  武信侯公孫起神色怪異地說道。

  其實在抵達此地的半途中,秦魏聯軍就發現了雁門軍騎兵的蹤跡。

  由于大河的走向問題,雁門軍無法阻擋北上的秦魏聯軍渡河大河,可雖然越過的了大河天險,倘若秦魏聯軍企圖攻打婁煩關,那么勢必要跨過這條「陵水」。

  然而,雁門軍似乎看穿了秦魏聯軍分兵的意圖,搶在武信侯公孫起等人面前回援了臨縣,在此地鞏固了防御設施,再次成功地阻止了秦魏聯軍前進的步伐。

  “要進入雁門郡,就只有穿過婁煩關么?”

  武信侯公孫起轉頭詢問手捧行軍圖的臨洮君魏忌,后者皺著眉頭看了半響地圖,隨即抬手指著遠方臨縣東北側的那片群山,說道:“這片山脈,叫做「呂梁山」,東西兩側群山中,有一條山間谷道,由此地蜿蜒崎嶇通往馬邑,婁煩關就建立在那些群山之中……不太好攻。”

  武信侯公孫起等人聞言不由地沉思起來。

  而就在這時,韓將李睦率領著萬余雁門騎兵從南邊抵達了臨縣。

  遠遠瞧見河對岸大量的雁門騎兵,武信侯公孫起多瞧了兩眼,卻根本未曾想到,比他們還要晚幾個時辰抵達臨縣的這支雁門騎兵,其實已經重創了張瑭軍。

  臨洮君魏忌也瞧了幾眼河對岸的雁門騎兵,不過旋即便將目光再次投向手中的地圖,沉聲說道:“還有一條路,就是繼續往北,在接近「云中」的地方,有一座「偏關」,若是能攻克偏關,卻也能依此路進入雁門郡境內。……行軍圖上就只有這兩條路。”

  聽聞此言,武信侯公孫起愣了愣,接過臨洮君魏忌手中的地圖仔細瞅了瞅,隨即又抬頭看了眼遠處的「臨縣」,在反復幾次之后,他皺著眉頭心下暗暗嘀咕。

  本來他還在納悶,李睦既然有雄關「婁煩關」可以阻擋他們秦魏聯軍,為何偏偏還要派重兵駐守臨縣這座小城,在這座小城鞏固防御。

  可在對比過此地的地貌與手中的行軍圖后,他終于明白了:駐軍臨縣,是李睦為了防止秦魏聯軍偷襲北方的「偏關」。

  因為婁煩關就建立在呂梁山的山間谷道中,它只有一條路,便是通往雁門郡的馬邑(朔縣),且谷道蜿蜒崎嶇,不好行走;反觀呂梁山的西側,卻是一片比較平坦的臨河平原,若無臨縣這顆釘子,秦魏聯軍完全可以繼續往北攻打偏關,到那時,身在婁煩關的李睦,幾乎是趕不及支援偏關的。

  因此,盡管臨縣只是一座小縣城,但李睦仍舊在這里部署了重兵,一方面可以作為婁煩關的第一道防線,另一方面,也能對秦魏聯軍起到威脅作用:倘若秦魏聯軍仍一意孤行企圖攻打偏關,那么,就要考慮到韓軍很有可能在這一帶截斷其后路的可能性。

  想到這里,武信侯公孫起心中暗暗說道:這個李睦,戰略眼光甚是獨到,不愧是連魏公子潤都未能戰勝的對手。

  ……那么,該如何擊敗對方呢?

  瞇了瞇眼睛,武信侯公孫起心中暗暗思考著。

  可能在秦魏聯軍的諸將當中,唯有武信侯公孫起沒有被韓將李睦那「未嘗一敗」的駭人戰績所震驚、也絲毫沒有興趣取代李睦去摘取那中原第一擅戰名將的榮譽,因為他本身,亦是至今未嘗一敗——‘敗’給魏公子潤的那場并不能算是戰敗,因為魏公子潤當時選擇了偷襲秦國本土,并沒有真正意義上擊敗公孫起,甚至于,反而被公孫起堵得心煩意亂,因此最終才選擇了破釜沉舟的戰術。

  從地利判斷,武信侯公孫起本能地不想進攻婁煩關,因為從行軍圖上看,婁煩關前有「婁煩徑」這條狹長的山間谷道,保守估計最起碼有兩百里左右,無論是著眼于兵法還是著眼于經驗,似這種狹長地形,那是最最容易出事的。

  可若是選擇攻打「偏關」的話,那就得先拔除「臨縣」這顆釘子,將這些韓軍驅趕到婁煩徑內。

  此后,秦魏聯軍可以派一支軍隊駐守在此,堵死婁煩徑的出口,到那時候,秦魏聯軍就能高枕無憂地北上進攻偏關。

  想到這里,武信侯公孫起暗自做出了決定:先拿下臨縣!

  當日返回軍營后,武信侯公孫起便在帥帳中向諸將講述了他的戰略意圖,在經過他縝密嚴謹的分析后,臨洮君魏忌、韶虎、王龁、王陵等將軍,皆同意了他了觀念。

  而也就在這時,諸將收到了「韓將李睦偷襲張瑭軍于高狼,致使張瑭軍慘敗」的消息。

  不得不說,在得知這個消息后,包括武信侯公孫起在內,帳內諸將是面面相覷,因為他們非但也沒有料到李睦居然會在皋狼設下伏兵,甚至于,連李睦那支親率軍隊的行蹤都沒能掌握,始終誤以為李睦已早早率軍撤退到了這邊。

  此時,武信侯公孫起的面色稍稍變得有些難看了,因為這樣一來,他們秦魏聯軍就算是連續吃了三場敗仗了,雖然說這場戰敗與他公孫起并沒有什么直接關系,但作為秦魏聯軍目前推舉出來的主帥,他對這三場敗仗責無旁貸。

  八月初六,武信侯公孫起親率大軍攻打臨縣。

  確切地說,這場仗的主角并非是擔任先鋒的步卒,而是秦魏聯軍與雁門軍兩者當中的弩手。

  在這場戰事中,秦魏聯軍與雁門軍隔河對射,由于陵水的寬度遠遠不及大河,因此這次,秦魏聯軍的弩兵,首次真正意義上對李睦麾下的雁門軍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只見兩軍那密集的箭雨,仿佛烏云般籠罩陵水兩岸,無論是秦魏聯軍的將領,亦或是雁門軍的韓將,皆不敢在這種情況下冒頭。

  不過最終,當日的戰事還是以平局收場。

  對于這個戰況,武信侯公孫起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在這場仗中,他們秦國的軍隊總算是展現除了應有的實力,雖然對面的雁門軍確實很頑強,但他毫不擔心,畢竟他秦魏聯軍一方有三十萬兵馬,而對面的李睦卻只有十萬軍隊、且還要兼顧雁門郡的防守,在這種情況下,他公孫起完全耗得起,然而李睦卻耗不起。

  當日以平局收場后,李睦亦皺著眉頭思考著這個問題。

  正如武信侯公孫起所判斷的那樣,李睦之所以派重兵駐守臨縣,就是為了能更好地援護北方的偏關,可沒想到的,秦魏聯軍的主帥,似乎是看穿了他的這個意圖,逼著他在臨縣地域決戰,這讓李睦感到十分苦惱。

  因為他也明白,在正面戰場上,他麾下十萬軍隊幾乎不可能戰勝對面的秦魏聯軍,哪怕對方在魏將司馬安、秦將王戩、張瑭等人分走了近七八萬軍隊后,只剩下二十余萬,亦不見得是他麾下十萬雁門軍可以正面交鋒的對手。

  要戰勝秦魏聯軍,只能用出奇制勝的手段,就像前幾日他偷襲秦將張瑭時那樣。

  最終,在經過深思熟慮后,李睦毅然放棄了臨縣,將臨縣的駐守兵馬撤入了婁煩徑。

  當得知此事后,武信侯公孫起頗為驚訝,他原以為李睦還要再等幾場戰事后,才會選擇撤出臨縣,卻沒想到,李睦居然撤地這么果斷。

  這個李睦,必須鏟除!

  在暗自決定下來之后,武信侯公孫起請魏國的臨洮君魏忌北上進攻「偏關」,而他自己則在臨縣一帶設圈套企圖誘殺李睦——在他看來,若發覺他秦魏聯軍有北上進攻偏關的意圖,李睦很有可能會再次兵出婁煩徑,設法截斷他們的糧道,從后勤方面打擊他們。

  然而,足足等了四五日,都不見李睦率軍出婁煩徑,對此武信侯公孫起心中也是暗暗嘀咕:這個李睦,未免太沉得住氣了吧?

  就這樣,刨除掉率軍北上進攻偏關的臨洮君魏忌、韶虎等人所率領的魏軍外,秦軍在婁煩徑與韓將李睦率領的雁門軍,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大約九月初前后,西河戰區這邊的戰報,陸陸續續送遞魏國王都大梁,再由大梁的青鴉眾,送到了魏國太子趙潤的手中。

  當得知「西河戰區」的戰況后,尤其是秦魏聯軍目前「一平三負」的戰績后,縱使趙弘潤也有些愕然。

  他根本沒有想到,集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陽泉君贏镹、臨洮君魏忌,以及司馬安、韶虎、王陵、王龁、張瑭等諸多悍將的秦魏聯軍,面對一個李睦,居然在兵力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打出了「一平三負」的糟糕戰績。

  這個李睦……確實難纏。

  暗自點了點頭,趙弘潤不禁有些佩服李睦,在如此劣勢的情況下,居然還能隱隱占據上風。

  當然,話雖這么說,但他并不擔心「西河戰區」,他覺得,秦魏聯軍前期的失利,大概是秦魏聯軍的諸將不了解李睦所致,而隨著戰爭的繼續,李睦的能力就會逐漸被諸將壓制。

  想到這里,趙弘潤便將戰報放下,走到窗口,負背雙手看著窗外的景色。

  他還在等待。

  既是等待南梁王趙元佐按照計劃,將韓國邯鄲方向的勁旅,比如上谷軍、北燕軍、漁陽軍等等,將其誘入河內郡腹地,使韓國后防空虛,方便他日后率領奇兵偷襲韓國本土。

  除此之外,他還在等待楚國的軍隊,等待后者來接盤齊魯兩國的軍隊。

  總的來說,目前整個中原的戰局,還在他的預料之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