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44章:各國反應

  魏興安二年九月前后,就在唐沮、范應二人出使韓國的期間,魏國亦向齊國與魯國派遣了使者。

  這兩名魏使,由魏國禮部官員「李興」、「于安」二人擔任,前者出使齊國、后者出使魯國,論資格,這二人還在唐沮、范應之上。

  從魏國前往魯國以及齊國,自然要比前往韓國目前的新都薊城順便地多:從大梁出發后,只需在博浪沙河港或者祥符港乘坐船只,沿著「梁魯渠」順流而下,便可抵達魯國的王都曲阜以及齊國的王都臨淄,根本無需像唐沮、范應二人出使韓國那樣,車馬勞頓整整兩個月余。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走梁魯渠這條水路,那么自然會經過魯楚兩軍的戰區——即「寧(寧陽)曲(曲阜)戰場」。

  但由于船只上懸掛著「魏」字旗幟,非但楚軍對這支船隊秋毫無犯,就連魯國的軍隊也不敢阻攔,只能裝作沒看到,任憑魏國的船隊經過自己王都的水域。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這支乘載著魏國使者的船隊,曾在曲阜一帶停泊,出使魯國的魏國使者「于安」在此地下了船,徑直前往拜會魯王,闡述來意。

  跟韓王然得知魏國派遣使者前來時的情況類似,魯王公輸磐在得知魏國使者抵達曲阜后,心中也難免有些惶惶。

  這不奇怪,畢竟目前整個中原,還處在一片亂戰當中,唯獨魏國超脫于外,隔岸觀火。

  說實話,這種局面確實十分少見,畢竟在中原歷史中,各國極少極少會默認某個國家遠離戰亂、而其余國家卻在打生打死,按理來說,無論是「五國聯合」的齊魯,還是「四國聯盟」的楚國,想來都不會希望魏國超脫戰爭,趁著這段時間抓國內建設。

  但事實上,楚國并不希望魏國介入中原東部的戰爭,在楚國眼中,齊魯兩國是即將夾到他們嘴里的肥肉,他們當然不希望魏國這時候突然冒出來,搶走一部分利益;而齊魯兩國呢,在魏國以巨大優勢打敗韓國的情況下,又豈敢主動招惹魏國?

  這種種,就造成了魏國這個中原目前最強大的國家,卻有機會超脫于戰爭的罕見局面。

  但今日,已有快一年按兵不動的魏國,突然派來了使者,這讓魯王公輸磐心中有些惶惶,誤以為魏國在經過將近一年的歇整后,準備再次興兵介入中原東部的戰爭——這對齊魯一方的「五國聯合」是非常不利的。

  但即便心中惶惶,魯王公輸磐還是接見了魏國的使者于安,畢竟于安的身背后是魏國,是已經登基為君的那位魏公子潤,魯王不敢不給這個面子。

  然而出乎魯王公輸磐意料的是,此番魏使于安的來意,既非是勸告他魯國臣服或投降,更非是仗著強大的國力敲詐勒索,魏使于安只是提出了一樁有關于「會盟」的事宜。

  盡管魯王公輸磐遠不如韓王然那般天資卓越,但他終歸當了幾十年的魯國君主,韓王然想得到的事,他當然也想得到。

  這不,他立刻就猜到了魏國的意圖:炫耀武力、威懾諸國。

  相比較最壞的結果,這個結果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在叫人送魏使于安到城內的驛館歇息之后,魯王公輸磐立刻派人叫來了兒子「公子興」,以及他非常信任的老臣「季叔」。

  待等公子興與老臣季叔皆來到之后,魯王公輸磐向二人講述了魏使于安到來的目的。

  對此,季叔一點兒也不感覺意外,相反地,他認為魏國的這個動作非常明智。

  他頗有些惆悵與感慨地說道:“這即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啊!”

  可不是嘛,在魏國擊敗韓國、而魯國卻至今未曾擊退楚軍的情況下,魯國根本不敢違背魏國的意志,唯有向魏國臣服,也就是說,魏王趙潤不費一兵一卒,也并未消耗任何米糧,就臣服了魯國,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莫過于此。

  不過,派遣前往魏國大梁,作為他魯國的代表呢?

  魯王公輸磐原本想親自前往,畢竟他跟魏國那位年輕的君主還有幾分交情,但還沒等他開口,就見公子興說道:“父王,這次請讓兒臣前往大梁。”

  魯王公輸磐心中一驚,正要拒絕,卻見公子興說道:“如父王方才所言,魏國只不過是欲借此事威懾諸國,炫耀武功,達到稱霸中原的目的,因此,兒臣此去大梁,并不會有什么危險。”說到這里,他由衷地說道:“兒臣認為,兒臣作為儲君,應當擔挑起國家的重擔。”

  聽聞此言,季叔對公子興贊不絕口,隨即,他轉頭對魯王公輸磐說道:“大王,不如就讓老臣陪公子一同前往大梁吧,至于國內,小兒季文、季武雖不成器,但就目前楚軍的攻勢而言,倒也能支撐,更何況,還有那桓虎在……”

  “唔——”

  魯王公輸磐沉吟了片刻,終于還是點頭允許了此事。

  還別說,魯國近階段的戰況,要比之前樂觀了許多,一方面是因為投奔魯國的賊將桓虎此人確實不簡單,居然能擊敗楚國的將領、新陽君項培,隨即聯合曲阜對楚國上將軍項末的軍隊展開兩面夾擊,以將近二十萬的兵力夾攻項末麾下七八萬軍隊,讓后者一度受挫于曲水;而另一方面,在今年的五月,齊國在瑯琊郡對楚軍展開了此戰有史以來最為浩大的一次反擊,雖然并未一舉擊潰楚公子暘城君熊拓麾下的幾十萬大軍,但也成功地讓楚軍吃了好幾場敗仗,這件事讓魯國更有底氣。

  只要齊國不倒,那么他們魯國依舊有保全國家、驅逐楚軍的希望。

  當然,前提是中原西部的魏國莫要伸手介入這邊的戰場,否則,齊魯兩國怕是沒什么機會能在魏楚聯軍的攻勢下幸存。

  因此,此番他魯國非但要派人前往魏國王都大梁參加那所謂的會盟,甚至于還要做好委曲求全的準備——只有討好魏國,使魏國無心干涉中原東部這邊的事,他魯國乃至齊國,才有繼續存在的機會。

  而大概兩日后,另外一位魏國使臣李興,亦抵達了齊國的王都臨淄。

  跟韓王然、魯王磐這兩位君主的反應相似,齊王呂白在得知魏使李興前來拜會時,心中亦莫名的惶恐不安,急急忙忙派人將剛剛回到臨淄不久的姐夫趙昭請來,陪同他一同接見魏使李興。

  “左相,你在魏國時,可曾聽到什么風聲?”

  在見到姐夫趙昭時,齊王呂白迫不及待地問道。

  對此,趙昭亦感到十分納悶,畢竟他在魏國時,可從未聽說過魏國有意介入中原東部的戰事。

  想了想,他說道:“大王暫且稍安勿躁,究竟如何,將那位使者請來殿內,一問便知。”

  片刻后,魏使李興便來到了殿內。

  當李興瞧見趙昭這位他們魏國的公子時,心中也有些意外,下意識地拱拱手,卻不知該稱呼什么——睿王?亦或是齊相?

  似乎是看出了李興的顧慮,趙昭率先拱手問候道:“在下齊左相趙昭,見過李興大人。”

  李興會意,但終究還是不敢直呼趙昭,唯有以「國相」代稱,且言行舉止頗為恭順。

  在雙方的交談中,齊王呂白與左相趙昭終于得知了李興此行的來意,對此,齊王白暗自松了口氣。

  而相比較齊王白,趙昭則想得更多,在稍一遲疑后,對李興說道:“此事能否容我國考慮考慮?”

  也虧得這話是趙昭說的,李興不敢造次,若是換做齊人,相信李興就不會這么客氣了:“應當、應當,那敝人就在城內驛館等候回信,希望睿……唔,希望國相大人盡快給予回覆。”

  “多謝。”

  待雙方行過禮后,魏使李興便率先告辭離開了。

  此時,齊王白這才詢問趙昭道:“姐夫,魏國此舉,是什么用意?應該不會是要對我大齊不利,對吧?”

  趙昭搖了搖頭,解釋道:“并非是要對大齊不利,會盟之事,是為了炫耀武功、威懾諸國,迫使我大齊向魏臣服……”

  說到這里,他忍不住偷偷瞥了一眼齊王白,想看看這位年輕的君王的面色。

  讓趙昭比較欣慰的是,齊王白在聽聞此言后并無絲毫惱怒,反而有些慶幸,拍拍胸口笑著說道:“原來僅僅只是如此。……興師動眾的,害我方才慌了神。”

  見齊王白居然說什么「僅僅如此」,趙昭忍不住提醒道:“大王,這可絕非只是「僅僅如此」,此番會盟,等同于是魏國在向天下宣告其作為中原霸主的名義與地位,若我大齊派去了使臣,就意味著認可了其霸主的地位,若日后魏國以霸主的名義號召,我大齊不得不從……”

  然而,齊王白打斷了趙昭的話,眨眨眼睛說道:“可事到如今,我大齊也只能認可了不是么?否則,惹怒了魏國,我大齊怕是就亡國在即了。”

  趙昭很欣慰于齊王白還是非常理智的,并沒有一般齊人那種自視甚高、自認為他齊國無敵于天下的那種莫名其妙的自負。

  “這件事,還是得與宮廷的諸位大人商議。”趙昭提醒道。

  齊王白點點頭,立刻便召來上卿高傒,士大夫管重、鮑叔、連諶等人,可惜右相田諱此刻身在瑯琊郡,因此未受召見。

  待這些士卿皆到齊之后,齊王白便將他們講述了魏使李興到來的目的。

  不得不說,高傒、管重、鮑叔等士卿,皆非愚昧之人,一聽此事就明白了魏國的意圖——無非就是逼迫他齊國表明立場嘛!到底是愿意向他魏國臣服,換取活命的機會,還是抗拒到底,待等那位新霸主在得到天下人的認可后,調轉槍頭行使作為中原霸主的權利,將他齊國作為殺雞儆猴中的那只雞。

  一時間,殿內安靜了下來,無論是齊王白與左相趙昭,還是管重、鮑叔,皆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高傒,等待著高傒的答復。

  在半響后,上卿高傒長長嘆了口氣,面有悲色,喃喃說道:“恥辱!是乃奇恥大辱……祖宗基業,竟在我輩中淪落至此……這叫傒日后過世,有何面目去面對九泉下的祖宗與歷代君主?”

  聽聞此言,殿內諸人都有些不是滋味。

  左相趙昭還好,畢竟他是魏國的皇子出身,感觸并沒有那么深,但齊王白、管重、鮑叔、連諶等人,在聽到這番話后,卻是感同身受:上個時代的堂堂中原霸主,如今卻淪落到只能向新霸主俯首陳臣,這不得不說是一樁非常悲哀的事。

  可能是見殿內的氣氛過于凝重,齊王白咳嗽一聲,問道:“不知哪位愛卿愿意代我大齊出使魏國?”

  聽了這話,管重與鮑叔對視一眼。

  本來,最合適的人選莫過于左相趙昭,即是他齊國的實權人物,又是魏人出身,還是那位年輕的魏王兄弟,再沒有人比這位左相大人更加合適。

  但前幾日,當趙昭返回臨淄后,管重、鮑叔二人曾滿心歡喜地邀前者喝酒,為其接風洗塵,當時趙昭無意間透露出,他此番前去魏國,與他那位兄弟、也就是魏國如今的君主趙潤鬧得并不很愉快——至于什么原因,就算趙昭不說,管重、鮑叔二人也能猜到一二。

  因此,管重與鮑叔為了趙昭這位摯友考慮,認為后者暫時不適合出使魏國——才剛剛因為某些事而與魏王趙潤鬧得很不愉快,轉頭就以齊國左相的身份出使魏國,這豈不是尷尬?

  于是乎,在對視一眼后,管重與鮑叔連忙說道:“大王,左相大人剛剛返回臨淄,舟船勞頓,甚為辛苦,請務必派我二人出使魏國……”

  齊王白聞言看了一眼趙昭,連后者臉上隱隱帶著幾分苦澀、無奈地笑了笑,心中頓時明白過來,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

  剛說到這,就聽上卿高傒插嘴道:“大王,此次請務必派老臣出使魏國!”

  聽聞此言,齊王白愣了愣,而殿內也頓時默然,殿內諸人紛紛看向高傒。

  “高傒大人,您……您要去魏國?”齊王白有些結結巴巴地問道。

  只見上卿高傒神色堅定地說道:“老臣想親眼看看,我大齊如今與魏國相比,究竟有多大差距……”說著,他環視了一眼殿內眾人,又正色補充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聽到高傒這番話,尤其是他最后一句話,殿內諸人臉上皆露出了笑容:這位齊國的老臣,還沒有被擊倒。

  “既然如此……”齊王白想了想,說道:“那就由高傒大人與管、鮑兩位愛卿,一同代表我大齊,前往魏國。”

  “大王英明。”殿內諸人拱手拜道。

  在離開宮殿時,管重與鮑叔叫住了趙昭,看著上卿高傒離去的背影,低聲說道:“可曾發現,高傒大人變了許多?”

  趙昭再次露出了尷尬的笑容。

  原因很簡單,迫使高傒做出改變、且終于認清現實的原因,就在于魏國當前的強勢——隨著這場戰爭爆發之后,上卿高傒的態度確實改變了許多,逐漸不再像之前那樣頑固,尤其是在涉及魏國的事情上,皆保持沉默,再也不對趙昭的建議做出任何的異議,這對于高傒這樣一位充滿愛國情懷與榮譽感的齊國王貴而言,實在是難能可貴。

  想了想,趙昭對管重、鮑叔二人叮囑道:“兩位此番隨高傒大人前往魏國,期間可能會遇到種種……唔,雖說昭那位兄弟不至于如何,但難保底下的人不會對幾位有所……有所失禮,到時候還請兩位多多見諒。”

  盡管趙昭說得很含蓄,但管重、鮑叔二人還是能夠聽懂其中的意思:魏國朝廷不待見齊人!

  原因很簡單,誰叫當初齊國的使者田鵠在出使魏國時,對魏國的一切事物不屑一顧,評頭論足,更妄自尊大地要求魏國臣服于齊國,結果,非但惹得魏國朝中官員對田鵠、連帶著對齊人的印象大跌,也為田鵠自身惹來了殺身之禍,終被當時還是魏國太子的趙潤下令處死——在正式場合下處死一名他國使者,這還真是非常罕見的事。

  不過對于田鵠的死,鮑叔曾對趙昭解釋過:“田鵠乃自取滅亡。”

  作為田鵠當時的副使,鮑叔那可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田鵠的一切作死過程,那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

  而與此同期,在楚國的壽郢,魏國又一位使臣「鄭習」,亦乘坐舟船來到了這座楚國的王都,見到了已剛剛登基楚王不久的暘城君熊拓——如今應該改成楚王熊拓。

  相比較中原其余各國的君主,熊拓在得知魏使鄭習的到來時,心中并無太多的猜忌,畢竟最近幾年魏國與楚國正處在蜜月期,且熊拓視為親妹妹的堂妹羋姜,如今已貴為魏后,這使得魏楚兩國,無論在利益、還是聯姻方面,皆是牢牢綁在一起,自然不存在什么矛盾。

  想來兩國唯一無法化解的根本矛盾,就只有待等十幾二十年后,等到楚國逐漸興旺起來之后,到那時,魏國與楚國或將終止今日的友好關系,為了中原霸主的地位而逐漸疏遠,甚至因此反目。

  不過這是長遠之后的事,現在考慮這個還為時過早。

  正因為如此,熊拓在接見魏使鄭習時,當時的氣氛頗為輕松融洽,甚至于,熊拓還玩笑般索要賀禮:“寡人當上了楚國的王,寡人那位好妹夫,就沒有什么表示么?”

  聽聞此言,鄭習笑呵呵地說道:“我國陛下說了,「恭賀」。”

  熊拓氣樂了,半響后才搖搖頭說道:“罷了罷了,寡人認識趙潤也有十年了,他那對魏人大方、對外人吝嗇的性子,寡人也早就習慣了,原本就不指望他能送我什么賀禮……這混賬,當初他成婚時,寡人可是送了一份相當豐厚的賀禮呢!”

  在面色怏怏地咒罵了幾句后,熊拓仿佛這才消了氣,再次笑容可掬地對鄭習說道:“那么……貴使此番的來意呢?別跟寡人說什么魏國要跟我大楚搶奪齊魯喲!”

  鄭習微微一笑,表明來意道:“我國陛下有意在大梁會盟,邀請諸國派遣代表參加……”

  聽聞此言,熊拓揶揄道:“唔唔,貴國奪得了那把刻著「中原霸主」尊號的椅子,寡人的那位好妹夫,迫不期待要在我諸國面前,堂而皇之地坐上那把椅子……寡人懂了。”

  見熊拓將這件事解釋地如此直白、如此粗俗,鄭習臉上有些尷尬,連忙解釋道:“楚王陛下誤會了,我國陛下的初衷,只是為了制止中原目前的戰爭……”

  他這話不說還好,他一說這話,熊拓臉上的笑容反而收了起來,皺著眉頭問道:“為了制止戰爭?足下指的,莫非是我大楚與齊國的戰爭?……趙潤這是什么意思?!”

  也難怪熊拓面色不悅,要知道,論這場波及整個中原的戰爭的起因,其實在于「魏韓之爭」,但趙潤卻將這場戰事升級到天下大亂的地步,而如今,魏國在達成了他戰略目的的情況下,一轉身就將他楚國這個盟友給賣了,這算什么?——做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吧?虧我熊拓還將視為親妹妹的堂妹羋姜嫁給你咧!

  見熊拓面露怒色,鄭習又連忙解釋道:“非是制止戰爭,而是呼吁、呼吁……”

  “呼吁?”

  熊拓面色稍霽,畢竟他也明白,所謂的呼吁,大多時候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顯然,魏國只是想借這‘呼吁’,掩飾自己意圖威懾諸國,迫使諸國對其臣服的真正意圖。

  對于熊拓而言,若魏國僅僅只是‘呼吁’的話,他還是可以接受的:魏國說魏國的,楚國打楚國的,這并不沖突。

  盡管目前楚國與齊國的戰況確實是越來越艱難——主要是這場仗打了整整兩年,楚國的糧草跟不上了,這導致前線軍隊越來越疲軟——可即便如此,熊拓也絕對不會放棄攻打齊國。

  總之,耗著唄。

  倘若魏國強行要求楚國停止對齊國的戰爭,那么,魏楚兩國的關系,恐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好在魏王趙潤與魏國禮部也明白其中道理,特地囑咐過鄭習講清楚目的,才不至于引起熊拓的猜忌與不渝。

  在達成協議后,熊拓點點頭說道:“此事寡人應下了,來年開春之時,我大楚的平輿君熊琥,會代表我大楚前往大梁,趕赴會盟一事。”

  “多謝楚王陛下。”

  鄭習拱手而拜。

  陸陸續續地,魏國向中原各國都派去的使者,而各國的君主,亦相繼應允了此事。

  這意味著,魏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原霸主,具備了號令諸國的力量。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