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八六章:今夜無人入眠

  世界上著名的交響曲有哪些?

  哪怕對于交響曲不太了解的人,或許這個時候也能說出一兩首:西班牙斗牛曲,匈牙利舞曲……這一些。而更為專業的則會給你例出幾十首:結婚進行曲,小星星變奏曲,即興幻想曲,查爾第五交響曲,教皇進行曲,還有比較大眾的搖籃曲……這一些都是這個世界最為古典,也最為優美的交響曲。

  而現在,這個世界多了一首著名的交響曲。

  是的。

  在肖伯的邀請之下,燕京音樂學院學子的演出一舉成名,震撼全場。

  而令這一些學子成名的交響樂,便叫做梁祝。

  這是一首來自東方的音樂。

  這也是一首來自古老華國的樂章。

  這是50多年以來最為偉大的交響樂。

  奧地利國家報如此發表了他們的評論,在評論中,奧地利國家報表示:“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也是世界交響樂的中心。只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全球乃至維也納也沒有太多經典作品問世。人們對于古典音樂的欣賞,一直是懷舊著100多年前的作品。直到今天,半個世紀過去,一首梁祝的出現,再一次的展現了古典音樂的魅力。”

  “恭喜維也納,但我們卻應該更為恭喜華國。”

  法蘭西帝國表示:“我們恭喜納也納,因為維也納再一次的給我們帶來了一首經典。但我們更應該恭喜華國,因為梁祝出至于華國,出至于東方那一個禮儀之邦。”

  “這是東方文化的勝利。”

  英格蘭報亦是寫著大紅標題評論:“梁祝脫胎梁山伯與祝英臺劇本,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同樣,梁祝這一支樂曲也如故事一樣那么的完美。整篇作品除了向人們展現東方人特有的高超創作技巧之外,更為令人為之癡倒的是東方文化完美的融入音樂之中。”

  “今夜無人入眠。”

  美利堅bbs報評價:“就讓梁祝陪我們渡過這一個漫長的夜晚吧……”

  幾乎是全球媒體,都被這一首曲子給征服了。

  不過,這一些報導都不算什么。更為身體力行的則是那些話劇演員,在他們得知梁祝這一支交響樂轟動全球之后,他們立即采用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版本,為觀眾上演了西方版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而不少影視公司則已經打算,準備開拍梁祝,甚至好萊塢大導演“米諾”亦無比興奮的表示對于梁祝的興趣。

  當然,這都是國外。

  相對于國外,當梁祝轟動維也納金色劇院之時,整個華國暴發出來的熱情比之國外還要來得狂熱。

  “我靠,梁祝震撼維也納。”

  “妹呀,我看到了什么,我是不是出現錯覺了。”

  “老婆,你擰我一下,看看我是不是在做夢?”

  看著媒體報刊上面播放的新聞,所有華國人全都震得有一些癡呆。

  他們雖然不是音樂界的人士,甚至他們對于音樂完全是一竅不通……但這有什么關系呢?他們知道維也納是世界音樂之都就可以,而梁祝轟動梁也納金色劇院,這樣的新聞,他們都已經不知道用什么形容詞來感慨。

  給力?

  強大?

  佩服?

  還是膜拜?

  不管了,反正能形容自己五體投地的佩服詞語全都用上吧。他們知道,如此新聞哪怕自己用所有的詞語都沒有過錯。

  “尼瑪,果然夠牛,燕京音樂學院的學子,你們簡直就是我的偶像呀。”

  “是呀,誰說中國沒有自己的交響樂,誰說華國是交響樂的沙漠,哈哈哈,梁祝一出,連這一些西方人都給震撼住了。頂燕京音樂學院,你們為我們華國爭了一口氣。”

  不少看客在頂了梁祝之后,又一次狠狠的贊美了一翻燕京音樂學院的一眾學子。

  不過,就在他們贊美之余,一些知道真相的網友卻是暴出了更重的大料。

  “你們呀,夸了這么久,連正主是誰都沒有搞清楚,真是杯具。”

  “哈哈哈,看得我也樂死了,燕京音樂學院的那一些學生固然應該表揚,但真正的功臣卻不是他們。”

  “難道你們連梁祝是誰寫的也不知道嗎?”

  “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梁祝的作曲人是誰嗎?”

  “難道你們沒有看到凡塵先生在微.博上更新的音樂嗎?”

  當一眾粉絲揭開真相之后,華國又是陷入了一片瘋狂。

  “我曰,原來是凡塵先生。”

  “啊啊啊,啊啊啊,我早該想到的,我早該想到的。”

  “凡塵先生,請收下我的膝蓋。”

  “哈哈哈,哈哈哈,我就知道是凡塵先生,不過話說,那些西方人拿凡塵先生的劇本演話劇,要不要收版稅呀?”

  “好吧,凡塵先生,我錯了,我不應該說您不如黃一凡,我不應該如你在黃一凡之下。以您現在的功力,完全有資格與黃一凡叫板呀。”

  “低調才是最為牛逼的炫耀,凡塵先生這般低調的作風,我龍傲天服了。”

  “我趙日天服了。”

  “我狂霸吊服了。”

  “我葉良辰也服了。”

  梁祝火爆的同時,黃一凡筆名凡塵也收到了來自國內幾百家媒體的采訪郵件。不過,大都數媒體的采訪黃一凡都推掉了,只留下青年報與央視這幾家比較權威的媒體。

  “您好,凡塵先生,很喜歡您的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很喜歡您創作的交響曲梁祝。”

  采訪自然是文字訪談。

  “謝謝,不過,梁祝我只創作了主旋律,剩下的是燕京音樂學院的學子完成的。”

  “凡塵先生您太謙虛了,我們能向您提幾個問題嗎?”

  “當然可以,請問。”

  “還是先來說說您之前寫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劇本吧,當時您怎么會想到寫這樣的劇本?”

  “怎么想的我也不知道怎么說,我覺得這個故事應該可以感動人,也就寫了。”

  “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是完全虛構,您憑空想像出來的?”

  “也不算是完全虛構吧,可能歷史當中并沒有梁祝這樣的故事,但歷史當中是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的。”

  “咦,歷史當中有這兩個人嗎?”

  “是的,不過他們并不怎么出名,不細查可能并不能查找到。祝英臺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位俠女,她劫富濟貧,深受民眾愛戴。有一次他去馬太守家盜銀,不幸被馬太守家兒子馬文才發現,死于亂刀之下,后來民眾便將祝英臺厚葬。”

  “沒想到祝英臺還是一位俠女,那馬太守家的兒子馬文才也就引用到了梁祝里面了?”

  “是的,所以馬文才也是反角。”

  “那么,凡塵先生,剛才您提到祝英臺,那梁山伯在歷史當中有記載嗎?”

  “也有記載,梁山伯是明朝時候的一位縣官。”

  “這個……等等,凡塵先生,我怎么好像沒有聽懂。剛才您說的梁山伯是明朝時候的縣官?”

  “對呀。”

  “可是,凡塵先生,之前您說過祝英臺是南北朝時期的人呀。南北朝在唐朝之前,更是遠遠的早已明朝,我歷史不太好,這里的時間應該相差1000多年了吧。”

  “哈哈,你也很謙虛,您的歷史很好,沒錯,的確是相差了1000多年。”

  “那既然相差了1000多年,那怎么梁山伯與祝英臺會在一起,這中間的跨度實在是太大了。”

  “這個問題提得好,這也是我為什么會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原因。”

  黃一凡解釋說道:“剛才說到梁山伯是明朝時候的縣官,他為官清廉,一生未娶,也沒有兒子。他死時入葬的時候不小心挖出了一塊墓碑,而這塊墓碑便是1000多年前祝英臺的墓碑。因為知道祝英臺是一位俠女,所以幫助下葬的人不忍心拆掉祝英臺墓。可是,不拆的話將梁山伯選擇在別的地方入葬又不太合適。最后一眾人士商量了一下,覺得兩人一位是俠女,一位是清廉的縣官,緣份天定,就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合葬在一起……”

  “哇,沒想到梁山伯與祝英臺還有這么一段美麗的傳說。”這位讀者聽得都有一些癡了:“也正因為這兩人合葬,所以凡塵先生才以此故事為基礎寫出了梁祝。”

  “是的。”

  黃一凡點了點頭:“不過,合葬的故事是真的,但化蝶是沒有的,我夸張了一些。”

  “不夸張,不夸張,凡塵先生,這一點兒也不夸張。”

  記者連連說不:“恐怕是所有人都期望這一對如此相愛的男女能夠化蝶真正的在一起,而您最后的一筆化蝶,則是不朽的魅力。”

  說完,記者內心又一次的對于黃一凡感到深深的敬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