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七一節 寇準又輸了

  賽馬場上。頂級的大員不需要拿現錢,簽字就算數。

  這就是身份。

  同樣,這也是劉安給大商的身份,五個擁有包廂的大商,擁有五百貫的簽字權。這點錢,劉安相信他們還得上,而且也沒有人敢欠自己的錢。

  整個賽馬場,除了護衛、侍從、侍女之外,所有客人只有一個人沒下注。

  這個人就是劉安。

  劉安信奉的是,不賭就是贏。

  一天的賽馬會結束了,整個汴梁城也從狂熱變到熱鬧,到處都是在討論賽馬的人,更多的人期待著劉安的新賽馬場快一點建好,新賽馬場更大,有普通人觀賽的位置。

  北校場內,客人開始退場。

  皇帝出了自己的包廂,將幾十張注票交給了門外的小廝,然后看了一眼臉色發黑的寇準后皇帝笑了:“寇公,朕說過,朕的馬經才是正確的。”

  寇準這次輸的不慘,才九千貫。

  “臣,不服。”

  “不服啊。”皇帝爽朗的大笑幾聲:“來人,傳朕的意思給劉安,告訴他,下月中旬再安排賽馬會。”

  “是。”皇帝身邊的當職太監領命去了。

  皇帝走到寇準面前:“趙御史對這賽馬還有投注有些想法,要定個詳細的規矩,寇公也參與點意見,說是可以多收稅,朕以為有道理,但規矩要定好,也不能亂。”

  “臣明白。”寇準雖然不知道什么事,但皇帝既然說了,他去問趙昌言便是。

  劉安這會也過來了,他作為主辦者肯定要親自來送皇帝回宮的。

  皇帝見到劉安問:“今個,大贏家是誰?”

  “官家,男賓是太國舅,一文錢壓中后三場連勝最大賠率。女賓是郭娘娘,連勝押中第三場至第六場前四,最大賠率。”

  “哈哈哈!”皇帝開懷大笑,然后背著手往外走。

  寇準拉住劉安,沒等寇準問劉安就說道:“后寫的注票。”

  寇準懂了。

  雖然不明白劉安是怎么操作的,但讓郭娘娘有比李繼隆更高一層的福氣,這事是好事。宋遼之戰,一但遼國蕭太后領軍,這邊再鼓動郭娘娘親征就容易多了。

  理由就可以說,大福之人必會為宋軍帶來大勝。

  十文錢,幾千倍的賠率劉安不在乎。

  寇準很滿意劉安這次的小手段,相信后續劉安也會派人在汴梁城宣揚,今日最大的贏家就是郭皇后,四連場押中前四,這是有大運氣的人,是有極有福氣的人。

  正月十六的賽馬會結束,正月十八的時候客人離開了汴梁城。

  大宋的新年結束了,商人也要回去開門作生意。

  官員們回到了朝堂之上。

  新年之后的第一天早朝,皇帝打著哈欠,朝堂上也不怎么精神。午后,三相、趙昌言還有李沆在皇帝的書房就賽馬與稅收的關系展開的激烈的討論。

  劉安卻不在。

  劉安坐著船南下,到了距離汴梁城五十多里的咸平縣。

  鄭公明作為這里的縣令前往碼頭迎接劉安。

  “學士!”鄭公明沒等船靠岸就遠遠的施了一禮,劉安站在船頭回了一禮:“鄭縣令。”

  咸平縣衙門。

  劉安面前擺著這原本是鎮子,卻不怎么大的縣圖。

  鄭公明給劉安報著賬目:“學士,原本這些賬目在去年的時候就應該報上,學士新年忙碌,所以還存放在這里。”

  劉安還在看著縣圖,沒接賬目。

  鄭公明繼續匯報著:“學士,投入巨大財力、物力、人力之后,平整的土地超五千畝,修路大路七十五里,小路四百里,便道無數,挖下水渠總長達到了八十里,新建排屋六百五十間。可是。”

  說到可是的時候,鄭公明停下了。

  劉安沒抬頭,眼神依舊還在縣圖上,淡然的說了一句:“沒有可是,現在所有的店鋪、排屋、工坊用地都不許往外出售,給我等,等到我傳消息過來之后,在原定的價格上漲十倍掛牌,而后每三天漲一成。”

  鄭公明站了起來走到劉安近前:“學士,眼下這鎮子人口不過五百多戶,現定的價格已經很高,若漲十倍不是比汴梁城的工坊用地還高。”

  劉安這才抬起頭來:“要比汴梁城高才對。不用太急,最多三個月,你等我的消息就是了,眼下你的任務有兩條。”

  “請學士吩咐。”

  “第一條,幾個村子我讓你作的事情,你可有準備?”

  鄭公明回答道:“已經作了準備,每個村子果林、桑林、耕田都已經重新規劃,并且建起了雞舍還有豬圈,牛的數量不夠,但下官相信在開春的時候,可以買到足夠的牛。”

  劉安點了點頭:“恩,咸平縣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咸平縣是官家的。你可明白。”

  “明白,咸平縣要成為天下第一縣,是天下各縣的楷模。但下官還是不解,咸平的耕田全部算下來也不過三千畝,而且水田僅僅只有一千四百畝,學士的設計下官明白,以雞豬的糞便肥田,牲畜可增加農戶收益,但誰會在這里建工坊?”

  鄭公明實在是不明白,這里有什么值得商人們投資建工坊的基礎。

  劉安沒再解釋。

  這個時候講什么副城都是虛的,沒有足夠的產業需求,這里永遠不會繁榮。

  但是。

  一但大量的外貿訂單涌入汴梁,以汴梁眼下的城市規劃商人們根本就找不到擴建工坊的地皮,就算有,也需要新修道路,新修排水渠等等。

  而咸平卻不同。

  這里有運河直通汴梁,僅僅只有五十里,而且往南、往東也有河流可以運輸。并且有夠寬的官道直通汴梁,再加上這里的工坊用地都規劃了大流量的水渠可供水車使用。

  更重要的是,劉安在對這里規劃的時候,就是按工業區規劃的。

  同時,這里的碼頭相當的有規模,碼頭上的倉庫數量已經超過了舊的汴梁北碼頭。

  所以,劉安等的就是外貿訂單。

  當第一批來自占城的織衣用麻運到,這里的火熱便可以期待了。

  鄭公明滿心的疑惑,可劉安卻沒再解釋,一直在對照著縣圖在翻看著鄭公明的工作進度。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