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七三節 那真理之鐵

  鐵水從爐中流出,劉安笑了。

  工匠們沒敢有一絲的怠慢,長長的鐵桿拉著一個又一個的模具開始排隊接鐵水。

  大匠吳鐵,世代鐵匠,汴梁中最優秀的鐵匠,沒有之一。

  現年五十一歲,只有一只手,另一只手在一場意外之中失去。

  少了一只手臂的他不可能再成為鐵匠,潛心研究鐵匠工藝,成為汴梁城所有鐵匠心中的宗師。

  吳鐵捧著一小塊鐵錠來到了劉安面前,微微欠身后彎著腰以堅定的語氣說道:“學士,我要改爐。”

  “理由。”

  吳鐵很生硬的回答:“讓爐溫更高,產量更高,出鐵更快。”

  劉安輕輕一擺手,鐵頭帶人上前,然后將托盤上的錦布揭開,一船小金錠,一共十二枚。

  劉安站了起來:“這里,你作主!”說罷,轉身就走。

  吳鐵在劉安背后大喊一聲:“謝學士知遇之恩。”

  劉安擺了擺手沒回頭,大步往外走去。

  寇準喜歡寒門士子,他沒問過劉安喜歡什么。劉安最喜歡的就是有才的,愿意為才華付出一生的匠人,那種甚至有些孤僻、不懂禮節的精英級大匠。

  吳鐵站在那里一直微微的彎著腰,獨臂一直捧著那塊鐵錠。

  他懷里還有一份圖紙,一份連他都沒有信心能夠完成的物件,一只鑄鐵炮。這東西要求的工藝太高,鑄鐵不能有砂眼,不能有虛鑄。

  吳鐵見到高爐可以直接流出鐵水之后不是沒動過心思,但他怕浪費。

  可當他再看了一眼留在桌上的一盤小金錠之后,他想嘗試一下。

  就算失敗了,不用坊里的錢,這盤小金錠怎么也夠嘗試著鑄上十次吧,吳鐵深吸一口氣,他作了決定,把另外的四只高爐改好之后,就嘗試一次鑄炮。

  作為一名汴梁城公認宗師級鐵匠,吳鐵用小鐵棒敲過鑄件就能聽出鑄件是否有問題。

  所以,吳鐵準備嘗試。

  有人說,火炮發明于南宋,也就是公元一一六三年。也有人說,火炮真正產生并使用于元代,也就是公元一二九八年。

  現在,歷史將改變,火炮發明于北宋,公元一一零三年。

  一盤原本用于感謝吳鐵辛苦的小金錠,反而催生了吳鐵的決心,吳鐵賭上自己汴梁鐵匠宗師之名,要為劉安鑄出一門炮。

  劉安離開了鋼鐵坊之后只到銅坊與石坊轉了一圈,給當家的大匠發了點獎金,給工匠們發了一點福利。

  這兩個坊內的東西還處理研究階段,距離量產還遠。

  一個研究的是夾鐵包銅沖壓式新錢,這種東西劉安不會讓人知道,在自己勢力不夠大的時候私下鑄錢是死罪。

  另一個是水泥,汴梁這里有大量的鋁礬土,可以作為水泥的原料之一。

  水泥這東西劉安雖然沒打算保密,可惜現在制作的水泥距離劉安想要的標準還有差距,單層的平房用一用沒問題,磚混結構的樓房這東西會害死人的。

  巡視完自己的地盤,劉安站在一處街心圓盤旁發了一會呆。

  鐵頭沒敢問,只是安靜的站在一旁。

  足足一刻鐘后劉安轉過頭:“鐵頭,吩咐一下,這里的護衛力量加一倍,現在……回家。”

  “是,主君。”

  護衛力量加一倍不是什么事,只需要吩咐一聲就行。

  人有的是,只需要再加派幾個好手來管理來訓練就可以了。

  回家說起來容易,可真正拿趕路來說,好難!

  劉安坐在馬車上不由的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工坊區,心中默默的想著,什么時候才會有火車呢,沒有火車的日子,馬車好慢。

  算了,也就是想想,火車這東西好神奇,沒有大規模的鋼鐵產量……

  好象剛有鋼鐵是不夠的。

  劉安靠在馬車上,感慨著嘆了一口氣:好在,我還年輕。

  劉安回家用了很久,晚上根本就沒有走成,在咸平縣這里住了一晚之后第二天才啟程回家,五十里的路用了差不多一整天的時間才回到汴梁城。

  進家門的時候,家里都開始準備晚餐了。

  潘秭靈特別出來迎接劉安,還親自拿著給劉安換了軟底居家鞋,然后等著劉安開口。

  卻誰想,劉安開口第一句就是:“把清蓮叫來。”

  “什……好吧。”潘秭靈把一口火氣憋在心里,然后吩咐霜兒去叫人。

  很快,李清蓮到了,劉安已經坐在后院正廳上首的椅子上喝著茶了,李清蓮向潘秭靈施禮之后坐在了一邊。

  劉安放下茶碗:“啟動兩個新計劃。第一個計劃是,培訓更多的人,要求只有一個,將來能在整個大宋的大城內巡回演出,至少那些大城讓不讓演是我的事。”

  李清蓮開口回答:“人選已經有許多,一臺戲已經有至少五個組在排練,而最好的三個組將有機會登臺,眼下汴梁城每天晚上都會有人來看戲,而且連看數場。”

  劉安很滿意這個答案,又說道:“第二個任務有點難,但也要作好,挑最出色的人排練一出新戲,回頭我會慢慢把戲的內容告訴你。這戲名叫,大漢騎奴。”

  潘秭靈與李清蓮都是一臉懵,一個奴隸值得上戲臺嗎?

  會有人看嗎?

  劉安搖了搖頭:“不好。”

  兩女還沒有反應的時候劉安就說道:“新戲叫大漢歌女。”

  騎奴、歌女,這兩個都是下等人,這樣的能成為主角嗎?

  可僅幾個呼吸之后,兩女反應過來了,她們知道劉安說這個主角是誰了。

  劉安還在思考,他更想以大漢騎奴為主角,可皇帝不喜歡宣傳武力,那么還是以歌女為主角吧,然后巧妙的描寫一下這位足可以稱得上偉大的騎奴。

  潘秭靈這時問劉安:“主君,你說的歌女可是大漢衛皇后?”

  “恩。”劉安點了點頭后說道:“大漢抵抗外敵的決心,大漢的不屈,大漢的鐵血一定要表現出來,但也要表現的隱晦一些,咱們的官家不喜歡武者,更不喜歡武將跳的太高,所以劇本一定要認真,非常認真。”

  劉安也是認真思考過的。

  當下汴梁城,乃至整個大宋的風氣就是考試,考中進士當官才是人生的唯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