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七四節 冰封的渤海

  在大宋因為這些年朝堂之上的態度,武人是不招待見的。

  先慢慢以戲劇的形勢影響一下大宋百姓的態度,那怕有一點效果都是好的。

  從歌女到皇后。

  從騎奴到大將軍。

  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勵志,更逆襲的。

  更何況,在劉安心中,衛青是偉大的,而且是非常偉大的,不僅僅在于他抗擊匈奴的戰爭,更在于衛青與世無爭的人品。

  就算有人在史記中黑他,劉安也相信自己的判斷。

  正如街邊有人在打架,圍觀的人看法與講述的過程都會有不同,所以寫史的人也會加入自己的感情,沒有絕對的冷靜與公正,只有相對的。

  衛青。

  劉安打算不惜代價,也要在整個大宋豎立他偉大的形象。

  同時,讓整個大宋慢慢的開始明白,我們不僅需要詩詞,更需要的是用鮮血來保護一個可以吟詩作賦的花園。

  以及,給孩童們一個平靜的,可以不用害怕隨時帶上行李逃跑的家園。

  “去辦吧。”劉安閉著眼睛說了這三個字,內心還在思考著自己接下來的計劃。

  潘秭靈在旁說道:“要不,今晚上主君在清蓮屋里?”

  劉安聽到潘秭靈的話,卻搖了搖頭:“今晚我睡書房,改天吧。”

  李清蓮臉上明顯流露著一絲遺憾,潘秭靈既然愿意作好人,便會把好人作到底,內心回憶了一下自己秘密列下的日程表,又說道:“那后天?”

  “好。”劉安沒拒絕。

  劉安回答完之后,沒等李清蓮有反應的時候已經起身,邁步就往書房走去。今晚上有件大事要辦,劉安準備寫一份計劃書明天給皇帝,眼下有專項資金,所以劉安想把這筆錢用在修整京杭大運河上與巴州水運上。

  因為戰亂,大運河有些地方需要修整。

  更重要的是,劉安需要在杭州增加一個超規模的碼頭,準確的是兩個碼頭。

  一個碼頭用于海運,另一個則用于京杭大運河的河運。

  同時,還要增加海運碼頭與河運碼頭的水路與陸路的連接。

  然后,增加巴州碼頭,從長江將巴蜀的貨物運出來,然后在明州開辟一塊工坊區。

  劉安在書房寫著自己的計劃書。

  就在這個夜晚,大海上。

  李歡帶著自己的船隊第一次和花子嬰帶的手下合作,船上沒有半點燈火,在黑暗之中除非靠近到一百步之內,根本就看不清船影。

  船停了,不是停在海上,也不是停在岸邊,而是靠著海冰停下。

  兩個穿著深黑的身影快速的從北邊的冰面上滑了過來,李歡和花子嬰迎了上去,兩人停穩之后花子嬰問道:“怎么樣?”

  “碼頭上沒幾個人,我們靠近一點蘇州鎮,夜里沒有一點燈火。靠近看了看,城頭上巡邏的人幾乎沒有。”

  聽完匯報,李歡與花子嬰都沒說話。

  兩人的原計劃是放火燒了遼國東京道蘇州鎮碼頭上的船,遼國擁有為數不多的水師力量大半都在這里,還有一少半在熊岳鎮。

  花子嬰說道:“有人打探過,這里的主力是部族軍,是渤海國原先的人馬,有一千京行營的人馬在這里。部族軍有多少,不知道。”

  李歡問:“我們有多少人?”

  “我的人有六百人。”

  “干他。”

  “好。”花子嬰竟然沒有半點意見,立即吩咐自己的人準備戰斗。

  船不多所以帶的馬也不多,二十匹馬被牽到了冰面上然后掛上了雪橇,雪橇上開始將一些軍械與裝備堆上去。

  最后還有兩只箱子,李歡與花子嬰幾乎是同時吩咐:“這箱抬回去。”

  這兩只箱子裝的是點燃是陶瓷手雷,非到萬不得已兩人是不打算使用的,這是劉安在宋遼之戰中即將使用的秘密武器,現在暴露的話兩人都擔心遼人會有防備的手段。

  劉安給他們這些,事實上也沒打算隱藏這個秘密。

  武器就是用來使用的。

  當然,武器的制作機密是不能讓外人知道的。

  根據歷史,遼國最初的戰斗力量就是騎兵,而且軍隊也是以騎兵為主的。在中后期才有了投石火炮,這便是宋朝提供的技術。

  以投石機投出可以燃燒或是輕微爆炸的火藥包。

  這種行為在劉安眼中,何其可笑。

  花子嬰有六百人,李歡這里大部分是船上的水手以及水兵,陸戰力量只有二百人。

  八百人整裝,馬蹄包上布,一行人快速的往遼國東京道蘇州鎮奔去。

  這里,以后的名字是金州,而后叫大連。

  半個時辰后一行人到了碼頭,花子嬰打頭陣,親自帶了四十人分成八隊,快速的將碼頭的哨兵清除干凈,然后李歡到了帶著五個五十人隊快速的進入營房將還在睡夢中的碼頭守兵解決。

  因為是冬天,冰已經了封了海邊,船都停靠在碼頭也被海水凍在冰上,留守的人也就是一百多人,只是負責防火。

  碼頭上花子嬰劃亮一只火柴盯著火苗對身旁的人說道:“風不大,從西北方向吹來,去淋火油。”

  一隊人扛著桶往西北方向跑去。

  要給所有的船都淋上火油不現實,所以花子嬰選擇了上風口。

  李歡走了過來:“花兄,我是這樣想的。”李歡說完蹲在地上開始畫:“從遼人的蘇州鎮到這里有兩條路,一條是繞海灣過來,另一個就是從橋上過來。”

  花子嬰在地上也跟著畫了幾條線:“還有一種可能,他們不來。”

  “不來?”

  花子嬰點了點頭:“從碼頭上的守軍數量來看,遼人并沒有多重視這只水師力量,你看這些船,最多不過八百斛,而且沒有真正的戰船。最大的兩條船還是高麗戰船,近海的五百斛運輸船占了大多數。”

  “恩。”李歡認同這個說法。

  遼國擅騎兵,對水師根本就不懂。

  遼國的水師力量來自原先的渤海國以及高麗人,因為遼人不喜歡在船上,所以水兵幾乎全是原渤海國的人。

  為了防止這些人作亂,所以遼國并不愿意發展水師的力量。

  水師在遼國沒地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