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九六節 獻策

  皇帝點了劉安獻策,李繼隆感覺很古怪。

  按說打仗的事情應該問自己才對,可為什么問劉安呢。

  劉安上前一步:

  “官家,臣有一計。臣從西州得到一些有價值的商品羊毛,兵部的所屬工匠用羊毛制作了精美的衣物。黨項擁有羊以千萬計,每年春天都必須要剪羊刀,臣請領兵五萬前往黨項,黨項人若配合,五萬人馬為運輸部隊,將羊毛運回來,若不服,五萬人馬以展天威。”

  皇帝追問:“你確定,羊毛衣物能讓朝堂上認可?”

  “官家,羊毛、白花、麻為三大織物。而羊毛與白花才是織物之首,在衣料方面麻會慢慢被羊毛與白花所取代,臣可以證明這一點,并且有信心說服朝堂。”

  皇帝點了點頭:“繼續。”

  “官家,臣會強征黨項五萬兵馬,請官家手書一封,宣六谷調三萬精銳出兵,再借西州五萬精銳。臣要攻打云內城,以測試遼軍的反應。遼軍若大舉西進,請李將軍帶兵北上攻打幽州。”

  李繼隆上前,懷中取了一份小一點的北防地圖。

  李繼隆雖然不會忽悠,可他比劉安更了解皇帝,李繼隆分析了當下宋遼若交戰的大宋優勢,第一句話就是,大宋為這一戰已經準備了半年,遼人是因為渤海人作亂才倉促集結軍隊,僅這一項宋軍就立于不敗之地。

  現在為止,李繼隆內心對勝利還是五五開。

  可他給皇帝講的,已經是一九開了。遼占一,宋占九。也就是必勝之戰。

  李繼隆講完之后劉安補充了一句:“官家,若為天下計,若為蒼生計,若為萬世,拿回長城防線便可一攬眾山小。”

  李繼隆猛的轉頭看向劉安。

  此時。

  此刻。

  李繼隆終于明白為什么劉安能在皇帝面前得寵,而且在許多事情上都能說服皇帝,就算是派兵,就算是清洗財三司,清洗水三司,大舉調兵到并州。

  還有直接要求帶兵去夏州能讓皇帝同意。

  原因只有一個。

  一攬眾山小,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只代表一座山,就是泰山。

  泰山的山頂有什么?

  封禪!

  果真,這個死要面子的皇帝在封禪這種大臉面的事情上沒有半點抵抗力。李繼隆不由的再看了劉安一眼,若劉安是一個反賊,那么大宋真的就被禍害了。

  劉安這時又說道:“官家,仗要一點一點的打,隨著戰場的全面展開,大宋不斷的投入兵力,不斷的運輸糧草,一直到兵力足夠,并且占據了各處重要的戰略要地之后,便是決戰之時,臣以為,從現在開始,能打到冬天。”

  皇帝點了點頭:“這話說的朕喜歡,想一次說服朝堂派出重兵不可能,但打起來之后,一但進入膠著的話,朝堂上再吵的兇也不能不派兵。這樣吧,今晚就在宮內休息,明天你替朕去投投一寇相公與呂相公的態度。”

  “是。”

  李繼隆也施禮告退。

  他留下沒用,武官不掌兵權,兵權在樞密院。他留下也不可能去和呂蒙正溝通出兵的事情,還是要靠劉安的。

  劉安被人領著去休息,他睡了不過一個半時辰就被叫醒了。

  因為早朝的官員已經開始在宮門外排隊。

  依皇帝的旨意,有太監在宮門外傳話,樞密院、尚書省的五品以上官員先入內,其余人可入宮休息等候早朝的通知。

  不用解釋,朝臣人已經感覺到可能有事發生。

  樞密院得到的是遼軍劫掠的公文。

  而內室,寇準拿到的是真實的,是劉安親自送來的。

  劉安快速的把李繼隆的戰略意圖講了,此時對寇準劉安不需要說假話。

  寇準聽完之后說道:“你以為本相就沒有準備,一會早朝會對遼軍南下劫掠的事情有爭論,你盡管提及羊毛的事情,不要怕有人反對,誰反對你就罵誰。然后拿出你算不清賬的本事,胡扯就是了,我會安排人助你。”

  “恩。”劉安重重的點了點頭。

  寇準又說道:“五萬兵馬太少,依你剛才所說,夏州有羊千萬計,一只羊身上十斤羊毛這就是百萬石羊毛,一石羊毛實際的價值縱然與麻相當,這也是重要的民生物資,毛等同于布。所以,十萬兵馬或許有可能。”

  劉安又趕緊補了一句:“寇相,夏州有巖鹽礦區高達萬億石。有石炭千億石。我有派人去探查過,有正式的勘探公文。”

  寇準站了起來,輕輕在劉安肩膀上拍了兩下:“十萬兵馬,我給你保了。巖鹽,好。”

  別的不說,鹽這東西夏州竟然有這么巨大的數量,寇準有十足的信心說服王旦。

  呂蒙正這次不用說服。

  宋遼大戰的事情,呂蒙正已經處于半默許的狀態,向敏中剛成為相公,話語權還不夠,這事他的份量不夠重。

  還有兩個人,一個是畢士安,已經是鐵了心要打的兵部尚書。

  另一個是李沆。

  想到李沆,寇準說道:“李公那里,你去想辦法吧。我無能為力。”

  面對李沆,寇準確實是沒辦法,李沆不喜歡寇準的激進,也不喜歡寇準喜歡打小報告的作風,更討厭寇準對權力的態度。

  所以,寇準沒想過要說服李沆。

  寇準立即去找王旦,結果卻是,快到中午寇準也沒有和王旦從屋內出來,很顯然他們討論還沒有出結果來。

  早朝暫停。

  劉安請了李沆、張齊賢、呂蒙正三人去自家吃火鍋。

  安平伯爵府都快沒人了,潘秭靈在咸平縣,劉安的弟弟、妹妹也在。今早上劉安的親娘也跑到咸平了。

  這會咸平也在吃午餐。

  劉家的口號因此而改變,以前劉家的習慣用烤羊來解決一切問題。現在劉家的說法是,沒什么不是一頓火鍋不能解決了,如果不行,就兩頓。

  在安平伯爵府,此時劉安也用了這一招。

  對于張齊賢來說,劉安一頓時火鍋就能擺平他。

  單人單鍋,給張齊賢面前一次性擺上了三十盤羊肉卷。

  “劉安,老夫越發的喜歡你了,你不錯。”張齊賢一邊說一邊吃。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