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一九節 這才是老姜

  在茶桌前坐下,寇準第一句就是:“聽聞劉安你有好茶,可卻私藏,這事辦的不好。今天罷了,明天送茶了。喝我一兩茶,你要補一斤,我這里也是好茶。”

  寇準一邊說一邊泡茶。

  “劉安,周王娶潘家十七姑娘與你家三姑娘這事,此時再想來卻是不普通的。這事你聽我說,別急著答應。至少要兩次拒絕,一直到官家親自下旨賜婚才可。否則意義不大,這賜婚與指婚還是有區別的。”

  呂蒙正看向寇準:“你的意思是?”

  “正是,縱然不立,但也要有一個意思在。”寇準想說的是,確立趙佑太子之位,或者直接立為太子。

  劉安又問:“寇公,宮中劉美人的秘聞。”

  “知道!一清二楚。”寇準給了一個非常肯定的回答。

  劉安再問:“那么,我聽到一個消息,她想認我父為兄,不是義兄,因為我家也出自浦編堂,這認兄……”劉安還有點搞不清這個時代認兄的詳細規則。

  寇準沒解釋,很直接就來了一句:“這次真的是小事,最多有一日大義滅親便是。眼下只說周王指婚的事情。”

  四個人借打麻將為借口,一直快到三更天才散。

  劉安回去睡了不足半個時辰,鐵頭就來幫劉安更衣,這是準備上朝。

  宮門外,寇準一夜沒睡,卻依然精神。就是年齡已經六十歲的呂蒙正都精神抖擻,唯有劉安雙眼發酸,頭漲。

  朝會開始,前半個時辰是正式宣讀對劉安的封賞。

  然后就是洋洋灑灑足有千字的贊文,這贊文是要記入史冊的,換個人估計回家后能背下來,這是留名青史的好事。

  劉安卻一個字都沒聽進去,滿腦子都在想寇準的交待,以及默背臺詞。

  終于念完了,劉安接過圣旨,然后解下皇帝賜給自己的尚方斬馬劍準備上交,皇帝一擺手:“留著,明年替朕把事辦好。”

  “臣領命。”

  明年什么事,立即就有諫臺的人出來要問個清楚。

  可這時,呂夷簡突然出例:“官家,臣有要務上報。”

  “講。”

  呂夷簡拿著的就是寇準扣下的那份公文,呂夷簡將公文念完后站在一旁,他不發言,也不會說半個字的評論。

  他的職責就是將急件匯報給皇帝。

  呂夷簡念完后,畢士安看了一眼寇準,卻發現寇準閉著眼睛只當沒聽到。

  有意思。

  畢士安也把眼睛閉上了。

  他知道寇準在釣魚,看這個時候誰跳出來。

  有好幾個人都晃了幾下,林特已經邁出一步想了想又退了回去。他感覺這事不對勁,他有心借機彈劾劉安,但卻不敢。

  這時,有一人站了出來。

  錢惟演。

  范威立即靠近劉安:“劉兄,此人叫錢惟演,王欽若與丁謂在朝中得勢之時,他與丁謂結為親家,丁謂倒臺的時候他上書彈劾丁謂,給丁謂加大罪四條。想拜入李公門下,三拜李公三拒,后轉投趙御史門下,亦被拒,現為結事中。”

  劉安點了點頭。

  先不說這個錢惟演是不是惡人,僅說這作風劉安就討厭的很。

  錢惟演出列:“官家,臣以為秦鳳路、涇井路。之前劉學士代官家出巡,靈州回歸后劉學士受命磨堪兩路,臣以為此事應先聽一聽劉學士的意見。”

  “恩,在理。”皇帝根本就沒動腦筋,只是安靜的聽著。

  錢惟演這個建議,皇帝也認為有道理。

  今日當朝的相公是呂蒙正,就相當于朝會的主持人角色,立即吩咐:“秘書省劉正監。”

  劉安出列。

  “官家,臣以為衛縣令有幾罪幾過失。”

  “恩,講來。”皇帝吩咐之后立即有小太監開始準備記錄。

  劉安見小太監準備好后開始說道:“第一罪,臣在秘書省曾經見過卷宗中有記載,先帝兩次下令安撫西番各族,違反安撫之令,為第一罪。”

  這下,許多人臉色變的很難看。

  特別是王曾。

  在王曾看來,打擊外敵是劉安一直執行的戰略,特別是秦鳳路與涇井路,一直按劉安的戰略在執行。

  劉安此舉難道丟車保帥。

  不,不能這樣。

  應該保下衛浩。

  劉安沒看任何人的反應,繼續說道:“臣以為,安家族有劫掠之行為。在公文中并沒有提及此舉是安家族族長以及族老指使,無罪證而誅為第二罪。”

  “恩。”皇帝很滿意劉安的回答,不由的應了一聲。

  劉安說道:“而先帝有安撫之令在先,那么衛縣令便有不教而誅之罪。”

  “講的不錯。”皇帝第二次開口支持劉安的說法了。

  “衛縣令的罪就這三條,再說過錯。所治之地,盜匪橫行,便是為官不利。有人劫掠,那么是因為貪婪還是因為貧窮。前者,有失教之過。后者,便是治縣不利。最后一過,他有什么資格調動藥令族與野兒和尚族的兵力呢。”

  皇帝問:“所以呢?”

  “所以,臣請官家賜賞藥令族與野兒和尚族,他們聽從衛縣令便是愿為宋民之決心。賜其為部寨首領,并加封相應的官職。”

  劉安說完了。

  站在劉安身旁的錢惟演如同吃了蒼蠅,那個難受。

  劉安彈劾了衛浩,而且這是要置衛浩于死地的彈劾,而且加封兩部族,等同于把他自己私調外族番兵的事情也抹去了。

  要知道,幽州戰事已經結束。

  可朝中卻有人知道劉安依然在調動西州、黨項、六谷,甚至是遼人降兵等。

  朝中這些人的態度很有意思,有證據的當作不知道,沒證據的如同林特、錢惟演卻想盡辦法找證據試圖對劉安下手,卻無從著手。

  呂蒙正這時開口:“那么,大理寺發公文,召衛浩回京,給予自辯的機會,若有過必罰。”

  “就這么辦吧。”皇帝也認為這事很合適。

  這時,劉安上前一步:“官家,臣有一請。”

  “講。”

  劉安說道:“臣請調三萬遼軍戰俘前往華亭江口,杭州、金陵的碼頭已經不足以支撐大量的船只,臣請調戰俘前去擴建明州碼頭,興建新碼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