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二五節 曾經相似一幕

  劉安收起三份公文:“姑丈,侄兒請求告退,侄兒想去刑部與大理寺借人,再調三千禁軍護軍,若有如麻氏這樣的豪族反抗,侄兒請求允許禁軍討伐。”

  “恩,有必要,三千太少了,帶五千人馬,允許臨時征調州縣之兵。”皇帝又給加了些,然后寫了手令讓劉安給寇準,調兵的命令需要樞密院來下的。

  “侄兒告退。”

  “去吧,把事辦好。”

  “是。”

  劉安施禮退后書房門口,這才轉身小跑著離開。

  看著劉安離開,皇帝對呂夷簡說道:“好好翻查一下黃河以北各州府遞上來的公文,朕以為麻氏的事情不是個例。”

  “臣領命。”

  肯定還有,但證據沒有麻氏這么充足。這一點呂夷簡是知道的,他會挑出來,然后給劉安造勢,讓黃河以北先作為試點完成新的變革。

  再說劉安。

  劉安小跑著往前宮去。

  這里有間屋,寇準喜歡在這里休息處理非機密性的公務。

  站在這屋的門口劉安停下有腳步,卻并沒有急著進去。

  此時,在屋內的寇準已經看到了屋外的劉安。

  坐著一旁和寇準說話的呂蒙正端著茶碗也停下了,呆呆的看著屋外的劉安。

  時間似乎靜止了。

  站在屋外的劉安內心有些感慨,自己有夢,寇準何嘗沒有。

  自己有強國夢。

  寇準何嘗沒有。

  屋內的寇準突然開口對呂蒙正說道:“曾有一日,劉安拿著一份公文也是這樣站在外面。”

  呂蒙正回答:“正如今日。”

  寇準點了點頭,也沒有去催劉安進來,只是這樣看著站在門外的劉安。

  片刻之后,劉安整理衣服走了進來,長身一禮。

  寇準只是微微的點了點頭。

  而后劉安從袖子中取出皇帝批示過的公文,準備遞給寇準。寇準說道:“劉安,五年后能滅遼嗎?”

  “寇公,我不想滅遼。”

  “為何?”

  “我只想把遼并入我華夏版圖。”

  “有何區別?”

  “因為,遼是我華夏的一部分。他們理應回歸,為我華夏添磚加瓦。”

  寇準點了點頭:“唐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留下你的公文,汴梁這里有我與呂公,重整黃河以北,三年內永絕黨項之反復,十年內永絕西番之反復,此生融遼與我華夏。”

  劉安再次長身一禮,這一次寇準起身回了一禮。

  劉安退離。

  屋內的寇準對呂蒙正說道:“呂公,華夏。我以為最初的解釋應該是華山與夏水,后夏為高雅,華為華美。此時想一想,劉安說的卻是,我們!”

  “我們?對,是我們。”呂蒙正也是狀元級別的大文豪,他懂寇準話中的意思。

  我們。

  我們就是文明,就在這文明之光沐浴的子孫。

  劉安離開汴梁了。

  是在次日早朝的時候離開的,劉安手持皇帝圣旨,腰配尚方斬馬劍,城門依例為劉安開正門。

  劉安出城十里遇到一輛馬車。

  來自咸平縣的咸平縣現任縣令鄭公明。

  “鄭兄!”非官時,劉安依舊稱鄭公明為鄭兄。

  鄭公明回了一禮:“劉兄。”

  兩人在路旁由禁軍士兵臨時搭建的折疊棚子內坐下,王曾陪在身旁。來自咸平縣的周良與吳鐵兩人站在棚子外。

  跟著劉安身邊的禁軍只有三百人,其余的四千七百人會在明天才出發。

  劉安不是去打仗的,帶兵只是為了預備萬一。

  鄭公明坐下之后說道:“劉兄,咸平縣現在房價已經接近汴梁城,有先例,上縣并下縣。我們可以申請擴縣,將下縣的村鎮并入咸平,若再擴大,便可提請升州。”

  劉安看了王曾一眼。

  王曾搖了搖頭。

  鄭公明問:“王兄有何見解?”

  王曾說道:“咸平縣以官家年號為縣,并非是為了讓誰升官發財的地方,這里便是天下表率。你大可直接到汴梁遞交上述,讓周邊各縣前往咸平縣學習,提升各縣自身實力,擴縣并非上策。”

  “劉兄也這么想嗎?”

  “是,這里就是一個給天下的表率,所以沒必要擴大,你若想升官,我保你六品縣令。”

  劉安這話不是虛的。

  大宋的縣令最高是正七品,最低是正八品。

  六品已經是州官了,下州的州官就是正六品。

  鄭公明起身施了一禮,出來當官圖什么,說不想升官是假話,沒有人會為了夢想而不顧生活,鄭公明現在已經成家,他也有家室要養活的。

  劉安點了點頭算是回禮。

  鄭公明又說道:“我出重賞,重賞之下方圓五百里的種田好手齊聚咸平,但上田種麥最高一畝只有五百七十三斤。我加賞百貫,只要以百畝為計量平均到每畝六百零一斤,就賞。希望明年可以有所突破。”

  劉安回答:“切記,相應農經要整理成冊。”

  “這是自然,此事斷不會出差錯。”

  六百斤,眼下是一道坎,除了極特殊的厚田有意外能超過六百斤之外,正常的田地之中還沒有一例超過六百斤的。

  鄭公明一一匯報了咸平縣的情況,雖然他有書信給劉安,但許久沒見,還是當面又作了一次匯報。

  鄭公明匯報之后起身:“周良說有要事匯報,我先暫離。”

  “好。”

  換個人或許會客氣一下,但劉安沒有。

  鄭公明沒有感覺到意外,因為周良是直接對劉安負責的,作的事情連他這個咸平縣令都不知道。

  鄭公明離開之后,劉安向鐵頭點了點頭。

  鐵頭立即給禁軍下令,禁軍外放一里架弩,刀出鞘守衛四周。

  一直到鐵頭安排好禁軍的防衛圈后回來,周良這才上前。

  “主君,我已經初窺門徑。”

  “恩。”

  旁邊一駕馬車的車廂板是鐵頭去打開的,上面拉著的是一個鐵疙瘩。

  王曾根本看不懂這是什么,鐵頭更不懂。

  加水、加煤。

  足足一刻鐘后,一塊圓鐵盤轉了起來,開始時轉的很緩慢,又過了一盞茶的功夫后,劉安目測的轉速大約能達到一分鐘三十五轉左右。

  劉安盯著機器,沉聲問道:“力度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