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九八節 突然上門的買賣

  摘星閣正堂既然私下被稱為大宋總商盟。那么,這里的規矩不用劉安去制訂。

  誰有資格進正堂,誰在正堂坐什么位置,天下大商早有論調,一切有古禮,有規矩可詢。

  一個時辰后,劉安穿著很正式的侯爵標準套裝來到了摘星閣正堂。

  有資格進正堂的大商大掌柜、長老們在各自的位置上已經落座,見劉安進來,起身相迎是禮節。

  正當劉安準備回禮的時候,正堂的門被人從外面推開。

  摘星閣雖然只是一處商地,卻也不是誰敢胡來的。

  不說這里是劉安的地盤,只是大商們在汴梁城的臉面,開封府來人也會先客氣的遞上名帖,就是來抓人也一樣,沒有強沖的。

  但來人,還是推開門自己進來了。

  耶律隆慶。

  放在十年前,耶律隆慶在大宋敢推大宋皇宮的正門,朝堂之上還沒幾個敢罵他的。

  因為遼國勢大,兵強。

  耶律隆慶現在不敢強推大宋皇宮的正門了,但推開摘星閣正堂的門,他依然是有底氣的。

  更何況,他強住摘星閣最貴的院子也沒交錢。

  耶律隆慶到,身穿的是遼國親王服。

  耶律隆慶倒是很禮貌的一抱拳:“劉兄,我直話直話,就一句話,說完就走。”

  劉安回了一禮:“耶律兄請講。”

  “我要那座銀山,你開價吧。”

  耶律隆慶的霸氣依在,對大宋的余威依在,他進來讓許多年齡大的掌柜都感覺到緊張。

  劉安面帶微笑:“一座銀山罷了,何必耶律兄如此在意。”

  耶律隆慶想了想,而后說道:“這是一個名正言順教訓倭人,并且為我大契丹先祖報仇的機會。一座銀山,本王并不在意,但同倭人開戰,本王很在意。”

  劉安聽的有點懵,起身走向耶律隆慶:“耶律兄,你們契丹人與倭人沒仇吧。”

  “有。”

  “沒聽說過。”

  “有。”耶律隆慶非常的肯定:“那一年,我大契丹先祖追隨大將軍赴高麗對倭作戰,我大契丹戰死一萬多勇士。”

  劉安自認,自己讀過史,可怎么就把耶律隆慶說的這一段能和歷史對上。

  耶律隆慶繼續說道:“我大契丹先祖,授予左金吾衛大將軍,娶永樂公主,封松漠郡王。”

  劉安無語了。

  要說這一段還真的。

  只不過封他們是不是大宋皇帝,是李隆基。

  耶律隆慶又來了一句:“我不是和你爭論,誰才是中原正統,但那銀山是在倭島吧。”

  “在。”

  “我要了,你開價吧。”

  劉安反問:“你們沒有精煉銀的技術。”

  “銀礦石換錢,一切礦石都可以換錢。你們來煉,我要就是一個對倭開戰的借口。不給,我就找借口和你開戰。”

  馬馬屁。

  耶律隆慶這次逼的有點緊,劉安腦袋已經轉不過來了。

  那怕知道耶律隆慶的開戰純粹口頭威脅,劉安也不能完全無視,因為他不怕,不代表朝堂上那些廢物們不怕。

  縱然三相不怕,也熬不過那么多膽小怕事的文官一起施壓。

  劉安向前一步盯著耶律隆慶,劉安心說既然你獅子大開口,那么我也來一個漫天要價。

  只見劉安一字一句的說道:“行,一山換一山。”

  “那座山?”

  “長白山!”

  瞬間,整個摘星閣正堂安靜如寂滅,大掌柜們連呼吸都停止了。

  遼國從長白山一年能得到多少利益,多少稅收呢?

  答案是負值。

  這一點劉安不知道,在劉安心中,那就是一座寶山,財富值遠遠高于一個銀山,那里是天然的藥材寶庫,更是植物學活字典。

  更何況,南坡是人參種植純妙地點。

  但,為什么是負值呢?

  因為,長白山西半邊是渤海國遺民的勢力,動亂不斷。長白山以東是女真人的勢力,女真人給遼國進貢是被遼人打的有點虛弱,并不代表真正的臣服。

  每年軍費消耗讓遼國頭疼。

  而且那里的藥材資源收益也沒有落在遼國國庫,各種野路子藥材商人把錢掙了。他們想盡辦法各種逃稅,這其中就有渤海、女真、宋人的聯合商團。

  除此之外,還有高麗人。

  高麗人念念不忘殺回北方,重占長白山。

  若不是打不過遼人,高麗人早在幾十年前就殺回北方了,這些年來,高麗人往北攻擊了多少次。

  長白山,對于遼國來說財政收入是負值。

  再說戰略價值。

  比起燕云而言,長白山的戰略價值也是負值。

  耶律隆慶盯著劉安看了好一會,慢吞吞的開口問道:“你想吞并高麗?”

  “不是想,是已經在吞并了。高麗的貴族死了多少,我想耶律兄可以派人去調查,以前這是秘密,現在可以去數人頭了。”

  長白山最大的價值就是,占據了可以當作防御屏障。

  “不合算,長白山有數百里,那銀山肯定沒有這么大。”耶律隆慶搖了搖頭。

  劉安又補了一刀:“倭京州主島,我切一半給你。同時提供兩座金礦、兩座銅礦區的位置,同時提供平價布匹每年一百船。”

  “平價物資每年一百船,是物資,不能只是布。”

  “不行,你若要一百船絲,我那搞,不行。”

  “那就定數,我要布、麻、鞋、鐵制工具……”

  半個時辰后。

  “一山換半島。”

  一份漢文契約,一式六份很快就寫好了。一份劉安留存,一份耶律隆慶留存。而后兩份交宋遼官方存檔。最后兩份,耶律隆慶要求大宋皇帝祭天的時候使用一份,以上蒼作證,這交易的成立。

  而劉安也提出同樣的要求,也要遼帝祭天使用一份。

  這么一份換地的契約很快完成,兩只騎隊飛奔著離開汴梁城,一個往遼中京而去,一個往嵩山而去。

  劉安與耶律隆慶在院中擺開香案,一來是公開念一次給上天聽,二來是喝一杯慶祝契約成立。

  正堂門外,一個年輕的商家子弟低聲問:“太公,我怎么聽不明白。那山也不是我們大宋的。”

  “有何不明白,一山換一山,公平交易,童叟無欺。”老掌柜心說,銀山的利益聽起來很大,可長白山那里他們熟悉,那寶山遼國竟然放棄不要,真是傻的很。老掌柜內心已經計算過自己商號一年在長白山的收益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