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九九節 一山換一山

  老掌柜已經有點小興奮。

  不說別的,僅藥材一項,一年就是幾十萬貫的純利。

  年輕人繼續問:“太公,我是不明白,倭島的銀山并非我大宋土地。而長白山我聽聞是屬于女真人與渤海國的,渤海國原本是遼的屬國,卻不是自有土地。”

  年輕人的話說的很清楚。

  劉安這位大宋的侯爺,耶律隆慶這位遼國的王爺,兩個人拿不屬于他們的土地在作了交換,而且還這么正式的要在祭天儀式上念出來。

  這合適嗎?

  年輕人一句話把所有人點醒了。

  對呀。

  長白山只是名義上遼國的土地,但并非遼國實際控制下的土地,倭島銀山也不是大宋實際控制的銀山。

然后呢  他們就這么作了交易。

  而且還祭天了。

  嚴格來講,長白山至少還是名義上遼國的。可倭銀山連名義都算不上,劉安就這么拿一個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去交換了長白山。

  這事,合理嗎?

  那邊,劉安與耶律隆慶念完了宋遼之間的契約,然后共飲了一杯酒,也完成了兩人間的契約。

  耶律隆慶大笑:“那,什么時間開始去接管銀山呢。”

  “我修書一封,三十天內調百艘大船,同時挖掘工具裝足一足,以及糧食再一百船,同時修建碼頭的海上工具船五艘,就在我大宋武清軍駐地,接你的人馬登船,我建議,先調三千兵馬銀山周邊要道。”

  “恩,銀山地圖我要一份。”

  “沒問題,先固守銀山,挖到足夠多的銀子之后,掙了錢再增加兵馬去占金礦,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一步一步穩進是上上策。若倭王大舉出兵,我會調派重兵攻打倭國,以保障兄可以穩守銀山。但,出兵軍費,要用銀礦石來結算,我要的不多,八萬兵馬攻打,依戰況,我最多要八百萬石礦石,最少八十萬石礦石。”

  “好,一言為定。”

  八百萬石的礦石,依八石礦石出七兩銀來計算。也就是七百萬兩銀子,這個價格耶律隆慶認為不貴。更何況,最低只是七十萬兩銀子。

  劉安給的價是實誠的價位。

  劉安想的是,耶律隆慶這瘋子要的不是銀山,而是借機會跳出來在倭島開辟地盤。

  所以這家伙一定會象瘋狗一樣的咬死倭人。

  而倭人也是瘋狗。

  當這兩只瘋狗互咬的時候,大舉開戰之時,就是自己千艘戰艦突襲倭京之日。

  耶律隆慶想的是,倭筑紫島已經被劉安占了,但倭島還有地盤,雖然遼軍水師力量幾乎等于零,可運輸船這種還是可以慢慢的學習的。

  宋遼在眼下不會輕易開戰,劉安在倭得了巨利,證明倭是有利的。

  借劉安的水師力量自己控制了倭島,那么就等同于有了一塊大契丹的飛地,對于大契丹現在不斷衰弱的國力而言,如一針強心劑,可讓大契丹再次強盛起來。

  同時,反復無常的女真人,每天想著造反的渤海人,讓劉安去應付吧。

  耶律隆慶帶著一份成功的喜悅往回走,準備寫信回去組織人馬去開發倭島銀山。

  劉安卻站在香案旁,語氣很冷的來了一句:“各家的大掌柜,回去立個新規矩,就長白山開發寫個章程,去吧。”

  “是,候爺。”各大掌柜趕緊施禮。

  劉安就在香案上提筆寫了一條軍令,調楊延昭帶所部兵馬北上,禁軍三萬兵馬隨后便到,著令楊延昭駐守東丹東城。

  東丹東城原本是渤海國王城東邊的一座小城,其三分之二都是山。

  劉安與耶律隆慶約定的長白山,不是廣義的長白山脈,僅指長白一段山脈,東丹東城就是長白山西邊的山脈盡頭的小城,駐守這里代表著宣告主權。

  而往東,劉安要的多了一點點,一直到到海邊。

  用現代的地圖來講就是,通化縣以西大約三十里的地方開始,直線往北二百里,輝南城依然屬于遼國,但輝南城這個位置開始直接往東。

  這就么一個方塊形的山脈區域,則是耶律隆慶賣給劉安的長白山。

  劉安唯一要求增加的兩塊地方,一就是圖門江口,完整的圖門江口。就在江口這里往北多占了三十里。

  二就是高麗與遼國一處混亂之地,后世的丹東港。

  耶律隆慶答應了,同時提出要求,這處港口若收稅,遼國要占一半的稅收權。遼軍可以退后五十里,將完整的港口區域交給劉安。

  這塊方形的區域,還有三分之一依理是屬于高麗王國的。

  更不說,現在加上遼國借給大宋的丹東港這塊百里區域,原本就是邊界不清,事實上大半屬于高麗的丹東港口。

  可簽訂契約的劉安與耶律隆慶兩人,誰都沒提高麗王國什么事,就這么直接把契約簽訂了。

  劉安沒想那么多,回去睡覺。

  和耶律隆慶別說是談判,就是說話劉安都感覺腦殼子疼,這家伙太精明,而且很陰險,不帶著十分的小心很容易就會上當。

  次日,劉安請李繼隆關大門,閉門謝客,劉安換了衣服從后門偷偷離開,他有大事要辦。

  汴梁的大商,還有各地組成的正規的,不正規的,官方備案的,或是私下聯手的所謂商盟、商邦、商團等等,開始在各大酒樓、茶樓包場商談。

  從前幾天討論的銀山開發設想,今日已經換成了長白山發財大計。

  再說那份契約,六百里加急,從汴梁到嵩山只有三百里,昨天夜里就已經送到了呂蒙正手中。

  所以大清早,皇帝又準備去嵩山感受與上蒼最接近的位置,卻被呂蒙正攔下。

  “有事?”皇帝今天心情非常好,穿不是龍袍,而是一套麻衣,內穿棉衣,他準備去親自修剪一下嵩山某個瀑布旁的樹林,以示自己對上蒼之誠。

  呂蒙正說道:“官家,有事,而且是大事。這事別說臣不敢作主,就是我等都不敢私下討論,所以請官家主持,此事要議一議,很重要。”

  皇帝有點緊張,立即問道:“可有那里又有地動、或是洪水?”

  “沒有。”

  沒天災!

  皇帝再問:“可是瞿越那邊有意外,可有危及我大宋駐軍與商團?”

  呂蒙正回答:“回官家的話,沒有。”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