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出堡

  “東主,要走趕緊。”楊秋道:“今日咱們就出堡,然后我假借劉德全的名義把消息放給那邊,若是過幾日,那幾個死鬼都飄上來了,人家知道內線暴露,咱們這法子就不好使了。”

  “行。”張瀚站起身來,對王長富道:“調集人手吧,楊秋現在就放風,我說要往張家口去,咱們午后就走,出堡時聲勢弄的大些。”

  “中!”

  “東主放心,準保辦的妥當。”

  所有人都起身,周逢吉和梁宏到底拉著張瀚叮囑半天,土匪放著也沒什么,就算放棄往張家口和宣府那邊的生意也無妨,要緊的就是張瀚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萬一張瀚出了紕漏,多少條往宣府的線路也彌補不回來。

  現在的和裕升,沒有誰能取代張瀚,況且張瀚也沒有兄弟子侄,加上年紀還小,未及成親,連個后嗣也沒有。

  周逢吉看著張瀚道:“東主回來了,趕緊成個家,生個小東主,好生調教著,日后就是好幫手。”

  張瀚微笑著應下來,周逢吉和梁宏這才離開,和裕升現在家大業大,這兩個掌柜也是極忙,各地分店的掌柜多是他們一手帶出來的大伙計,每有事情都會派人來請示,每日都有明細帳目,貨物調整,定價,倉儲,往來帳目,人員調配,各樣事情繁多,不是積年的掌柜未必能料理的開,就拿梁宏來說,不僅要顧著主店,還有騾馬行,還有這邊的匠人組成的工廠,所需的物料,打造的馬車調配,騾馬行的管理,均是與他有關,每日梁宏都忙的脫不開身。

  這種情況估計得再過一兩年,分店的掌柜也有歷練出來的,可以調來當兩個掌柜的副手,這種忙的四腳朝天的情形,可以稍做緩解。

  旁人都去忙事,無人閑著,連張春都去準備火銃和彈藥去了,張瀚在屋中看了一會帳本和報表……報表是他教給各地的分店掌柜和帳房先生們的,每日分店都有報表,近的每日都送來,遠的隔幾日送來。

  對這些有粗淺文化的掌柜來說,報表都做的千奇百怪,其實這東西的主旨很簡單,就是多樣的格式加動態的數據,不是明細帳目,是將各分店的詳細情形用報表形式匯報上來,包括每日的客戶清單,依客戶大小排列清楚,最好附注客戶背、景和簡單信息,以及他們所提的要求,然后是產品清單,哪一種消耗快,哪一樣要求多,物品清單,訂貨單,發貨單,倉儲單等等。

  這些東西,受過后世初中教育的學上幾天就能弄,但對各地的分店掌柜來說,這事情就很困難,張瀚注意到,報表格式畫的很好,字體清晰,匯報簡潔而內容豐富的沒有幾個,他注意到東二店的李東學和天成衛的莫宗通這兩個分店掌柜不錯,這日看的仍是如此,其余分店的報表或多或少都有些毛病,若是往常張瀚就會提筆替他們修改,今日他卻有些心緒不寧,提筆改了幾份之后,嘆口氣,將其余的亂七八糟的放下來,打算回來之后抓梁宏的差,叫他帶著識字班的人一邊學一邊改,自己只在一邊指導就行。

  放下報表,張瀚出了門,揚首看了看天。

  太陽漸漸移到十點鐘左右的位置,具體的時辰得去北街和南街的交匯處看鐘鼓樓,新平堡這里比不得南方,聽說蘇州和揚州就有不少西洋人販賣來的自鳴鐘,有大有小,懷表似乎要過些年才傳入,其實本質上和鐘是一樣,無非是把鐘做的更小些。

  張瀚很想買個鐘,但也得派專人到京師,還不一定買得著,南邊的人有銀子就能買到,京師這等稀罕物還不多見,市面上有了也不夠那些權貴巨富搶的,自己這般的外路商人,名聲不顯,沒有人脈,有銀子人家也不一定會賣給你。

  新平堡這里倒是有一些倭貨,折扇和倭刀一類,數量很少,只有極少的蒙古貴族會買了這些稀罕物去把玩,大明這邊大同也能賣些,太原和幾個大府也有人買,新平堡這樣的沿邊各地,沒有人會買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

  騾馬行分為里外三進,最外頭的百十間屋子是馬廄和伙計的住處,中間往西和銀庫相隔的是糧庫及雜貨庫,用墻隔開了,尋常人不得進去。

  再往里是工廠區,匠戶們打造物品和生活區域都在這里,地方較大,比較空曠一些。

  幾十輛剛打造出來的大車排成整齊的幾排,幾個漆匠正在給車廂上漆,等上的清漆干了之后,這車就能用了。

  張瀚走到近前,看看前后兩排的車輪,臉上露出滿意之色。

  這些四車都是按張瀚的想法反復試驗打造出來,比起車輪在車身左右兩廂的舊式馬車,新馬車的車輪在車身下頭,精鐵制成的精巧構件下是車軸和車輪,前車和馬匹的連接部份是精鐵打制的轉向軸,車身顯的簡潔大方,在張瀚出了設計圖后,這馬車的車身也是頗有一些流線型的感覺,中式大車的笨重笨拙消失的無影無蹤。

  張瀚還在設計一種輕便馬車,前頭一匹馬或兩匹馬,車夫坐在前頭,后面是一個敞篷車身,可坐兩人,后輪高大前輪矮小,車身構件很少,載人行進每小時保持二十公里的時速,如果一路可以換馬,一天最少能走二百公里……當然這是理論速度,除非是在大明北方那幾條最重要的大型官道上跑,勉強能保證速度,要想在新平堡到天成衛城或鎮虜衛城,或是再往南,往西,除了往大同的官道還算不錯外,其余的官道都是高洼不平,晴天三尺土,雨天三尺泥,斷橋導致斷路的情形時有發生,晴天還好,雨天一個小時不要說二十公里,二十華里也走不了,一小時也就能走十里地,這還是馬車的功能逆天,若是普通大車還裝了貨,你就在泥地里慢慢趟吧,一小時能走一二里地就不錯了。

  “東主來了?”

  “小人見過東主。”

  往工廠區的路口,也就是新制馬車的對面是一排的爐子,打鐵制馬掌就在那里,打制火銃和刀槍等物也在那里。

  老蔡等人正在這里查看新打的馬掌,有幾個人牽著馬匹在一邊,有新上馬掌的,也有查看舊馬掌的,老蔡趴在地上看的格外仔細,一點兒疑點也不敢放過。

  一直到張瀚走到近前,這些人才看到東主過來,老蔡趕緊爬起來見禮,其余各人也是躬著身子,臉上十足的恭謹。

  張瀚一擺手,笑道:“各人繼續做自己的事,不要顧我。”

  眾人此時早知道他的脾氣,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喜歡擺架子的東主,更不喜歡大家說閑話誤了手里的事,于是告一聲罪,又是繼續忙活起來。

  馬掌也是十分要緊,和裕升現在的騾馬毛驢近千,平均價格是六兩不到,若是戰馬,最劣等的三等戰馬也要七兩以上,日后因為戰亂的關系,戰馬的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大明這幾十年來,利用馬市的關系,除了自己有少量的養馬地外,就是大量的買入蒙古人的戰馬,宣大山西薊鎮每個鎮每次開官市,買入馬匹的銀兩都在十萬以上,馬匹數量在一兩萬匹,邊鎮馬匹加起來有好幾十萬之多,這些戰馬有效的保證了邊軍將領的戰斗力,用來對付組織結構差,戰斗力和裝備都差的北虜并不吃力,對付西南夷更是不在話下,有小股流寇,官兵精銳一出也是旋即蕩平,只是遇到師出李成梁的努兒哈赤,明軍就討不了好了。

  張瀚當然不會買戰馬,除了鏢師用的幾十匹訓練用的戰馬外,其余的全部是買的挽馬,還有大量的騾子和毛驢,加起來有近千匹,不過這些騾馬當然不會全在新平堡,大半分散在各處的分店里。

  隨著日后分店越開越多,騾馬也必定越來越多,現在老蔡幾個每日帶著人上馬掌,喂馬,涮洗,照料病馬,帶的徒弟也慢慢學會不少東西,堡里原本就有不少獸醫,被張瀚雇了好些個回來,反正他們也沒辦法到別處謀生,新平堡原本十幾二十家的騾馬行,多少家的車戶,現在全部倒閉關張,腳夫要么在張瀚這里謀生,要么就是四散星去,新來的腳夫就在老蔡跟前做些打雜的事,學習照料騾馬,日子久了忠誠度上來,會在腳夫里挑一些身強膽壯的補到鏢師里,目前來看,整個和裕升就象一架精密運轉的機器,每個細微處都運作良好。

  “東主,”楊和高這時走了過來,神色有些緊張的道:“東主說的拉絲法我們還在試,現在出來的鐵絲要么粗要么細,也很難成型……”

  “不急。”張瀚拍拍楊和高的肩膀,笑道:“這東西以前你們完全沒做過,一時半會出不來也不奇怪。”

  張瀚就是叫楊和高拉出粗陋的彈簧,用來減震,可以使馬車結構更牢固,只是這東西不要說新平堡的工匠,估計京城也沒有幾個人能做好,明朝之前,中國也沒有鎖子甲,更沒有拉絲技術,元時傳入鎖甲,后來大明開始仿制,早前國力強盛時做的多,這些年國力衰微,鎖甲做的較少,而且防護力也一般,一般邊軍還是以鐵鱗甲為貴,鎖甲和皮甲為次,一般是大將和家丁用來套雙甲用,精銳的弓手也會套鎖甲,數量就很少了。

  這兩年我寫的不是很順,這本書是和編輯商量再三才寫出來,總體的設想就是把我的特長和特點盡可能的發揮出來,然后再能有所進步,前者是肯定能做到,如果真的能再進步些,獲得更好的成績,那也不枉寫書這么多年。

  我知道各站間游走會損失人氣,忠實的老讀者也越來越少,那叫我們從這本書再出發,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寫好它,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殘酷的,也不乏溫情和激情的明末歷史。

  請盡可能的支持我。

請各位書友訪問9‍‍‌9‍‍‌9‍‍‌w‍‍‌x.c‍‍‌o‍‍‌m閱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