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章 應允

  孫承宗不愿赴遼,但這并不代表孫承宗對遼東的事不關心,或是說沒有影響力。事實上東林黨的激進派一直想插手遼事,孫承宗還知道這里頭有遼西將門的影響,萬歷皇帝大行之后,中樞連續發下大筆內帑到遼東,計有二百萬兩之多,遼鎮已經成為朝廷用銀子最多的地方,從去年到現在,計有五百萬以上的銀兩用在遼東,大量的軍械和戰馬被派往遼東,這些都掌握在熊廷弼手中,熊廷弼又不愿與朝中官員和遼西將門分肥,這導致他根基嚴重不穩,加上楚黨勢微,力挺熊廷弼的萬歷皇帝又在此時離世,熊廷弼雖然是一個很有能力和邊才的最佳經略人選,但其實已經不安于位了。

  最后從孫承宗的內心來說,他對熊廷弼也并不欣賞。此公性格過于強直,孫承宗覺得這人在調和將門,調動武人的自覺性上做的很不夠,對遼人用的過于保守,這一年來的總體戰略執行的也不行,明軍坐擁強勁實力卻坐守遼陽和沈陽,連撫順關也不力圖恢復,開、鐵等地也完全棄守,這樣的邊疆守臣,遠遠談不上合格。

  孫承宗也不問誰發動,誰具體操作這事,他只掀了掀漂亮的大胡子,淡然道:“可。”

  劉國縉面露喜色,接著又道:“我與楊大洪和汪文言幾人都談過,他們都同意袁大來接任。”

  袁大來就是袁慶泰,東林黨人,現任的遼東巡撫,向來也以知兵自詡,性格剛毅,做事縝密精細,是一個難得的史才,孫承宗并不覺得他有實質的邊才,不過事情成了定局,他也不好反對,也淡淡應了聲道:“學生并不反對。”

  這意思就是也并不,不過這也在劉國縉意料之中。

  “哈哈,就是這兩件事。”劉國縉笑道:“接下來就是喝酒閑談。我近來有一本新詩集,欲與二位一同探討,還有,想討幾本武備志的抄本回去研讀,止生,如何?”

  最后的話卻是向茅元儀說的,茅元儀躬身道:“老大人要看,在下當然奉上,還請老大人撥亢指教一二。”

  “指教不敢當。”劉國縉一臉自負的道:“不過我在遼東多年,也在軍中呆過一陣,兵事還不生疏,若有所得,一定要向止生說明的。”

  一會仆役送上酒菜來,三人喝酒談詩論文,也說些邊關兵事,孫承宗在一邊聽著,覺得茅元儀雖然也是紙上談兵,到底還算細致,劉國縉卻是標準的老粗見解,一枝半葉的不成體系,又過于狂妄自信,他也不好明說,只含笑聽著。

  待劉國縉辭行時,卻是叫隨行的下人送上一個小包,劉國縉笑道:“這是遼西那邊的儀金,每人均是五十兩,取不傷廉。”

  劉國縉最近幫著遼西的將門在京師大灑儀金,以拱走熊廷弼,幫著袁應泰等人上位,袁一上位,劉國縉就打算自己也回遼東,營取官職,撈軍餉的好處,不過這話他當然不會現在就說,他這一陣子已經灑了過萬兩的銀子,京師大大小小的官員打點了不少,特別是得力的都是一送幾百兩,孫承宗為人并不貪婪,送多不合適,不送也不合適,五十兩算是一個合適的數字。

  “老前輩所賜,學生只得愧領了。”

  孫承宗果然也沒推辭,京官如果不領外官的儀金就肯定會餓死,孫承宗家族在高陽的地產也不夠,在京師鋪開的攤子如果指著地里的收入來養是肯定不夠的,五十兩也算不得什么上檔次的賄賂,他也就坦然受了。

  待劉國縉走后,茅元儀道:“這人到遼東,恐怕要壞事。”

  “不妨,袁大來也是精細人,不會由著他們擺布。”孫承宗有些心煩,楊鏈和左光斗等人還有汪文言,還有姚宗文,劉國縉,這些人和遼西的勢力勾結,對邊事指手劃腳,他感覺十分不妥,但事涉黨內團體,他自己是葉向高的門生,葉向高又向來以大局為重,盡管孫承宗并不喜歡那些激切冒進的同黨,但凡事還是會以大局為重。

  這時茅元儀說起今日李慎明兩人前來請托的事情,并且言明這二人答應刊印一千套武備志,算算值得好幾千兩銀子。

  茅元儀有些慚愧的道:“其實我人微言輕,恐怕幫不上大忙,所以沒有直接答應他們。”

  孫承宗哈哈一笑,指著茅元儀道:“止生你還是年輕,沒有意識到你的作用并不光在自身,還有你是東林黨的人,還有你素有知兵識器的名聲,只要你有話出來,人家就可以拿來做文章。”

  “原來如此。”茅元儀道:“這樣我能不能答應?”

  “和裕升……”孫承宗想了想,說道:“這商號我聽說過一些,似乎是山西那邊搞騾馬行比較出色的一家,沒想到還會開鐵礦出精鐵,如果他們的鐵當真不錯,替他們說說話,也是惠而不費的事情,無傷大雅。說到底,不過一家商號的小事,精鐵若不適用,工部自然也不會繼續采買,民間也不會買帳的。”

  “不過,”孫承宗接著道:“這家商號的東主,行事很有一套,看來將來會是一個成功的大商人了。這工部采買方毛鐵只是先聲,然后搶奪北方的生鐵和精鐵市場,再下來就是鐵器,數十年內,可能家資巨萬也未可知。”

  “說到底不過是商人手段。”茅元儀這時倒不將和裕升和張瀚放在心上了,只有些高興的笑道:“倒是武備志能出書,我心中實在開心的很了。”

  孫承宗也是微笑起來。

  張瀚接到京師來信時正在簽押房,他對面是坐在椅子上,兩手搭在膝蓋上,軍姿儀表毫無可挑剔的孫耀。

  看罷了信,張瀚交給孫敬亭看了,笑著說道:“我看李遵路也是小氣巴拉的,才答應給人印一千套,不過幾百銀子,我看給人家加個零吧,印一萬套。”

  “一萬套?”孫敬亭先是一驚,接著便是搖頭笑道:“好罷,什么事也逃不過你的算計。你不過是想著茅元儀會修改他武備志里關于方毛鐵的話,把咱們靈丘鐵加上去,這樣印的越多,等于是給咱們打的越多,是不是?”

  張瀚得意一笑,說道:“我看孝征兄你在我身邊久了,果然是大有進益了啊。”

  孫敬亭面無表情的道:“我看我是近墨者黑。”

  張瀚大笑道:“果然是不同了,連說冷笑話的功夫也強多了。”

  孫敬亭搖搖頭不理他,轉身離開,他現在忙的很。

  軍令司組建不久,最近又在和軍政司商量死傷軍人撫恤的事情……前一陣舉行了對陣亡軍人火化的儀式,撿骨后又通知家人前來迎接遺骸……這也是家屬的意思,家屬們想叫死者落葉歸根,而遺體不便久放,后來還是張瀚拍板,若家屬愿意,就在李莊北邊的軍烈陵園中安葬,若是要接回家的,只能撿骨后帶骨灰返回了。

  除了安葬,撫恤,還有立功軍人的賞賜和獎勵,這些事都要和軍政司一起合作進行,另外還要調配大量的物資,包括張瀚提出的金制勛章制度……勛章這東西張瀚并不是看的很重,不是相同的文化體系下的東西,有的可以有適用性,有的就未必,中國并沒有很深厚的紋章學的傳承歷史,對榮譽勛章就算加以宣傳也未必有給戰死將士修個祠堂年年上香更加激勵人心,不過既然有這東西可能好歹有用,畢竟是一種后世證明有效的東西。

  不過在這件事上張瀚還是展現了山西土財主的風范……勛章分金銀銅三等,最強最高的戰功便是金制一等勛章,每顆重一兩,這很好的體現了勛章的價值,也把張大財東的品味暴露無余。

  其余瑣碎的事也很多,建立兩司的公、文制度,先成立總務局,然后是雜務局,機要局等等,軍政方面則是征兵局,安置撫恤局,軍人檔案局,軍械生產管理局等等,孫敬亭已經和李東學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兩人都忙的不可開交,實在沒功夫陪張瀚閑扯。

  孫敬亭離開,張瀚收了笑容,轉向看著還是坐的一本正經的孫耀。

  對著不同的人,張瀚自有不同的氣度,就算是他剛剛一臉憊賴模樣,孫耀也只能眼觀鼻,鼻觀心的坐著,絕不會有人不識相的在剛剛那種情形下插一嘴。

  “孫耀,孫黑子是吧?”張瀚翻了翻檔案局送上來的卷宗,上頭的墨水看樣子都干了不久的模樣。

  建立公、文和詳細的檔案制度,對哪怕每個士兵都做到詳細建檔,這是張瀚對軍人檔案局的要求,他也很慷慨的給檔案局撥了四十多個受過訓練的書辦,都是二十左右的青年,其中有幾個還是在新平堡受過張瀚提點的優秀學員也被忍痛放到檔案局了。

  在后世,檔案局是冷衙門,感覺“沒什么用”,在一切粗疏化管理的大明,嚴格的公、文流傳,上下分明的體系,責任制度,還有檔案制度,這都是一點一滴要建立起來的現代管理意識,急不得,但也絕不能忽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