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力呢?”王長福剛剛被孫耀擋了一下,心里不悅意,語氣并不怎么客氣。
“軍力來說,在前期修筑時是肯定夠用了。”孫耀不溫不火的道:“前期做戰,炮組全部跟進,根據我們的推算,一司兵力推帶四門基數的炮組隨行,縱遇敵萬人亦可挫之,火炮和騎兵如果全部用在前期修堡上,北虜縱是動員十幾萬人亦無計可失,等幾大軍堡一成,再往青城推進到舊豐州地界時,這時可能遇到激烈抵抗,現有軍隊的規模最少要擴大一倍,騎兵要從現在一個司不到的兵力擴充到兩到三個司甚至更多,這樣才夠使用。不過,根據推算,北虜的反應和各部松散的聯盟式的做戰方式,他們的抵抗激烈程度不會太高,最終的會戰應該是在我們推進到青城附近時,從時間上來看,應該還是很充裕的。”
孫耀又指向沙盤,很沉穩的道:“前期筑的第一個堡應該是在大黑河畔這個,方廣一里半,要用磚二十萬塊,前期燒制要用時一個半月左右,動員人手越多越好,參謀司的想法是把輜兵營和雇傭的民夫主要投入在這里,不論是燒制磚塊,挖出城壕等事,都是越快越好。”
燒制磚塊不是什么高深技術,張瀚在后世農村經常看到小爐窯,幾戶農民、聯合起來,有幾個壯勞力就能不斷的制成紅磚,先打磚胚,在太陽下曬干揮發掉磚里的水氣,然后架入窯中以煤火燒制,不論是人力還是技術都沒有什么困難,困難的就是時間……要在最短時間內燒制成大量磚塊,一開始制胚就得加快,不然等著曬磚能等煩死……
再就是城中的建筑和防御需要用很多鐵料鐵器和木料木器,也是需要大量的人手。
“現在看來,輜兵營的步子邁小了……”張瀚皺眉說著。
一個輜兵營有三千人左右,全部要經過軍訓和體能訓練,當然也要訓練他們做事的本事,和戰斗工兵不同,輜兵偏于軍事化的建設訓練,而不是戰場戰斗和建制器材的訓練,為了提升輜兵營的能力,待遇也并不低,用來吸引合格的人才,此前以為一下子擴充一個營已經是大手筆,現在從建設的規模來看,張瀚感覺自己的步子邁小了。
“軍令司和侍從司都要做出預案……”張瀚道:“輜兵的數量最少要比現在設想的多十倍甚至二十倍,當然不是一下子來,先一個營一個營的招募……”
“好家伙……”李慎明驚叫道:“三萬或六萬人?”
孫敬亭轉向田季堂,問道:“財政上有沒有困難?”
戰兵在天啟二年已經不打算大規模擴充,只是不停的招募學員,教給算學和幾何學,用來做炮兵和步兵軍官的后備,騎兵也是有合格的就招,步兵則是不再大規模招募,預計在天啟二年這一年,整個軍隊維持在一萬一千人以下。
不過輜兵這么一弄,等于一下子多養幾萬兵,就算以張瀚的辦法,慢慢來招,那也最多拖長半年左右的時間。
“如果不大規模造船的話。”田季堂道:“以現在的收入水平,養二十萬輜兵問題也不是很大。”
田季堂不便多說,不過其實就是李慎明在內也是明白收入大增了,海外貿易預計就有五十到八十萬的純收益,京師和北方生鐵加鐵器收益也有大幾十萬,這兩樣就是過百萬了,還有帳局和騾馬行的收益一年也是超過百萬,再加上走私生意的收益……天啟元年的收益是不足二百萬純入,天啟二年的收益應該是超過三百萬,只是這具體的數字是絕密,就算眼前這些人都是張瀚信的過的心腹,田季堂也絕沒有可能當眾說出來。
“趙世武的青城司駐守板升城不動,調李來賓天成司和王一魁的鎮虜司兩個司北上護衛,李從業率靈丘司,王長福和梁興親領第一司和第二司為戰略預備警戒部隊……同時在小黑河畔駐城時調整個輜兵營并征集五千到一萬民夫隨行,除了筑堡還要修筑軍臺并火路墩,工程浩大,前期的工作現在已經可以展開……”
梁興道:“軍隊承擔防御并無問題,可憂的是板升城和東邊楊泗孫他們的安全,還有就是要提防北虜狗急跳墻,套寇各部聯合支應土默特部,四處流竄犯邊……一旦使朝廷震怒,我們就很難交代了……”
在座的人都知道這一次修筑軍臺是走了內廷的關系,內閣和兵部其實并不愿意同意這件事……北虜并沒有大舉入侵,在東虜壓力一天大過一天的情況下,主動生事并非朝廷諸公的意愿,他們寧愿在西邊吃一些虧,也不愿大生波折。
小小戰事,控制在大同鎮的應對范圍以內還不怕,如果戰火燃燒到延綏鎮和寧夏甘肅一帶,整個西邊一亂,從朝廷的角度公允來看,確實此時也不是生事的時機。
“我現在就去大同……”李慎明起身道:“軍令司要動員,孝征沒空,倒是應該再有一個人去延綏,和老杜提前打個招呼。”
邊境有警,當然也是看大小,也得看是不是在控制范圍以內,只要規模不大,如果延綏鎮能把警訊淡化,那么大同這邊和張瀚身上的壓力都要小很多。
張瀚想了想,說道:“能不能拜托孔至之去一趟?”
李慎明道:“孔至之去當然合適,他以前就和老杜相熟,身份也夠,就是有一條,他用什么名義?總不能說是你的幕僚?”
“我想這樣,”張瀚道:“一會兒我去見他,請他從文巡撫身邊離開,到鄭巡撫這邊來,但平時就在我們這里,薪餉俸祿,我們當然是用最優厚的條件開給他……”
孔敏行在李莊這里已經兩個多月,過年都沒有回保定,他的家人也不在保定,只留在原籍務農,年后孔夫人才帶著一雙兒女趕到李莊和孔敏行團聚……張瀚打聽過,孔敏行的家境普通,中舉后參加過一次會試,不曾中進士,后來覺得自己筆頭功夫還要打磨,另外也是想學孫承宗那樣,多在邊關磨礪自己,增長見聞和能力,同時也是拓展人脈……當地方高官的幕僚就是最好的辦法之一,人脈有了,歷練也有了。
以孔敏行的身份,現在當個衛城守備的幕僚還是太委屈,張瀚的辦法也算是兩全其美。
“可以試試……”李慎明道:“他應該多半會答應。”
軍議散后,各司都去準備,軍司主管們都是面色凝重,他們要做的事情很多,千頭萬緒十分繁難,各人都是腳步匆匆,趕緊去做自己手頭的事去。
倒是軍頭們都是一臉輕松,軍隊的動員自有成規在,一切按規矩來辦就是,況且平日每天訓練,遠程拉練,越野武裝拉練,都是隔一段時間就施行的科目。相較明軍一聽說要開拔就可能引起嘩變的窘迫,在李莊這里,開拔已經是十分正常的事,不管是駐防還是換防,或是去剿匪做戰,對軍隊上下來說都是很正常的事。
張瀚拉著李慎明和孫敬亭一起約見孔敏行,在李莊這里真正和孔敏行有交情的,也就是他和這兩人。
張瀚心中也是有些感慨,自己現在文武班底的部下是很多,但真正要展布大事的時候,人才還是有些太少了。
許多歷史的知名人物,優秀的人才,張瀚現在的身份和地位想去招攬拉攏就很難,不過張瀚也并不稀罕……那些所謂的名士就沒有幾個有真本事的。
孔敏行不同,還有和孔敏行一起過來的那些文人也是有本事的……不愧都是徐光啟的弟子或門人,在農學上都有很深的誥詣,算學,幾何學,這些人也是玩的轉,也叫張瀚開了眼,知道這時代的聰明人是什么樣的。
張瀚心里也清楚,孔敏行在這里有客卿的意思,主要的興趣點也在農事上,應該是這幫徐光啟的弟子們都是因著這個興趣才紛紛抵達李莊……張瀚也識趣,盡管來的都是秀才,舉人很少,他也很少去拉攏……這幫人留或不留,并不是張瀚能左右和影響的。
“至之兄和幾個新來的同門去火器局了?”
孔敏行并不在,他的夫人隔著門與李慎明聊了幾句,言明了孔敏行的去處。
由于身份特殊超然,孔敏行在李莊這里沒有住進大院區,而是在原本的管莊附近找了一處農家小院住了下來……租金使費倒是由張瀚負責,孔敏行沒有矯情到不受款待的地步。
“嫂夫人在做飯?”
時近黃昏,要是冬日天早就黑了,過了春節之后天時一天長過一天,透過門扉,張瀚看到廚房里冒著煙氣。
張瀚也不等孔夫人讓,推門進去,一個仆婦趕緊迎上來,站在孔夫人身后。他一徑到廚房去,見兩個頭皮光光的小娃兒正在灶間嬉鬧,鍋里熬著的是黃色的小米粥,邊上是軟軟的糊塌子……張瀚看看孔夫人,埋怨道:“夫人也太小視了張瀚,縱是兵營里的兵吃的也比尊家要好些,何至于清寒至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