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百三十九章 藩帥

  不過若是不交人,這事就很有可能鬧大了。品書網()

  別的不說,東江這邊的補給是從皮島至鐵山,義州再至寬甸,從江口溯流而上,經行之處都是東江的核心之處,一直到多年之后,皇太極費了極大的精神苦心經營才沿江口上了皮島,解決了身后的心腹大患。

  此時若是和東江翻臉,固然十二團根本不怕東江鎮的戰力,可大家一起是來打東虜的,先翻臉成仇算什么事?況且真的打起來,朝廷那邊必定引發軒然大波,會惹動全局不安,若是使朝廷痛下決心,將和裕升徹底在內地封殺,就算有草原和臺灣基業,數年之內怕也緩不過勁來。

  就算不會大打出手,但東江鎮只要稍微刁難一下,后勤補給就會面臨重重困難,更不必提雙方還有貨物貿易往來之事。

  “這事我做不得主啊。”溫忠發搓了搓手,一臉為難的向陳、良策道:“雖然毛帥悍然下令暗殺朝廷命官,實在令人驚詫莫名,簡直令人不敢相信。然而此事究竟也不能聽陳大人一面之詞,更不宜引發我商團軍與東江鎮之間的沖突,但我們也不會將陳大人交出去,一切等我上報我們張大人,由他作主之后再說了。”

  “這是自然。”陳、良策先是點了點頭,接著又道:“我是不是可以修書一封,將事情簡略報給袁公知道?”

  袁公便是袁可立,他對陳、良策有知遇之恩,所以陳、良策私下里說起來也是很尊敬,不象尋常人說聲軍門大人來稱呼巡撫。

  “袁軍門那里么?”溫忠發皺眉想了想,說道:“可以,我們替你代送書信吧。”

  “多謝,多謝!”陳、良策十分狼狽,但神色間還是十分感激,顯然是一個重視公務而超過擔心自身安危的君子。他的官袍多處破損,烏紗帽也不知掉哪去了,網巾也松了,頭發凌亂,身上多處劃痕,隱約可見血痕,身為一個朝廷命官,這樣的經歷恐怕萬中無一,畢竟膽敢刺殺朝廷命官,而且是文官的邊將還真是沒有幾個。而此時尚是天啟年間,朝廷綱紀尚存,毛文龍做這樣的事也是真的冒險。

  歷史上毛文龍確實殺了陳、良策,這事也是他的重要污點之一,畢竟陳、良策首倡起義,收復鎮江,是真正的大功臣,這樣的功臣又有文官身份,毛文龍悍然殺之,很難說后來有人攻擊毛文龍有自立不臣之心,是不是完全的污蔑。

  將陳、良策帶回安置后,溫忠發下令收兵,不過還是留了一個中隊在外圍戒備,并且加強了游動哨,毛承祿來回需要一段時間,但還是小心為上。

  “這事咱們是接了個燙手的紅炭團。”沒有了外人,禿頭說話反而正經許多,他皺著眉對溫忠發道:“要是真的護著這姓陳的,怕是要和東江決裂。”

  “那又如何?”溫忠發嘆道:“當著這么多人的面,此人說出這事來,我能堵著他嘴?或是將此人直接送回去給毛文龍殺?這樣的話,我們和裕升的臉面又何在?”

  “咱們又不需要顧忌朝廷的想法,至于袁軍門,我也敬他幾分,可現在是追查這事的時候么?文官就是這樣,你要護就護到底,對毛文龍就是全力支持。這樣的話,毛文龍這老小子就不好意思翻臉。護著前半截,現在又出來要核查戰功,毛文龍當然會急眼。文官就是這樣,愛惜羽毛,生怕被人戳脊梁骨,其實他就拼命護著東江鎮,東江鎮又將戰功分潤給他,他的巡撫位子不是穩如泰山?鬧成現在這樣,不過是堵朝里幾個言官的嘴,那言官知道個屁,他們來東江或是登萊試試?”

  溫忠發兩眼看著禿頭,半響過后才點頭道:“你小子平時滿嘴粗話,現在說的話倒是頭頭是道,有那么幾分道理。不過現在說這些也沒有用處了,事情都已成定局。”

  “你沒明白我的意思。”禿頭眼中露出兇光,說道:“交人肯定不行,東江鎮還不把尾巴翹天上去。不過咱們扣人也沒意思,干脆……”

  禿頭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然后說道:“干脆宰了這幫子,私下里和毛文龍做個交代,兩邊都妥帖,至于朝廷和袁軍門,咱們早就不鳥朝廷,袁軍門就更不必提了。”

  溫忠發倒真的聞言意動……陳、良策這事確實是個不大不小的麻煩,不過他想了半天,還是頹然道:“這事不成。兩個理由,第一,這么大的事咱們不能自己做主,雖說是殺外人,軍政官軍法官都不會管這閑事,但殺朝廷六品文官,軍司不知道,咱敢自己作主?就算是行軍司那邊也是要上報的。第二,陳、良策首建鎮江光復之功,聞名天下,咱們也是以平復建虜收復遼東為已任的,東虜殺我百萬遼民,窮兇極惡,不僅是大明朝廷之敵,也是我華夏大敵,這仇不光是遼民的,也是我山西人的仇敵,這道理大人說過多次,我們怎可將其殺掉?”

  禿頭聞言肅然,說道:“你說別的理由也還罷了,這一條我聽的入耳。既然這樣,咱們就把這人護著,殺虜復地的好漢子,不能叫這些齷齪東西給暗害了!”

  袁可立穿著天青色的湖綢所制的道袍,頭戴純陽巾,站在屋檐下發呆。

  春秋之交時,秋氣肅殺,早晚已經頗有涼意,此時已經不是用水的時候,偏生淫雨菲菲,連續多日雨下不停。

  袁可立憂心農事,近來巡行多處地方,責令地方注意幾條大河的堤壩是否安全,派鋪兵到河岸堤上巡邏警備,同時勸農抗澇,不過這些事需要地方提調統籌,都是親民官和地方大官紳的事,巡撫只能提醒,也沒有什么切實的辦法,雖然十分辛苦,可惜收效很差。

  等到了冬季和春季時,需要雨水滋潤時,又是十年九旱,袁可立想起天時這么不正,心頭不覺郁郁。

  他今年已經六十出頭,但身形挺拔,并無佝僂老相,平時袁可立很注意養生,這個年頭的士大夫平均壽命不僅高出百姓很多,而且也超過勛貴和皇室,皇室的平均壽命不到四十,勛貴亦然,士大夫活過花甲之年很多,甚至嚴嵩在大學士任上時已經年過八十。

  袁可立是萬歷十七年進士,資歷老的驚人,除了趙、南星和鄒元標、葉向高等少數人外,天啟年間冒起的大臣多半科名都遠在其后,在東林黨內他很少參加黨爭,以擅長實務政事聞名。

  調查毛文龍,并不是袁可立故意要為難自己一直支持的愛將,只是感覺需要對上有所交代,但袁可立沒有想到,毛文龍的反應之大令他感覺異常吃驚,陳、良策接令之后果然開始了調查,早前還有消息傳來,近來十余天已經完全失去聯絡,袁可立派人到皮島詢問,東江鎮那邊卻是表示完全沒有消息,也不知道陳、良策去了哪里。

  在東江前線,一個文官奔走于途,遭遇小股的后金騎兵……

  袁可立已經知道毛文龍會說什么,會對上做出什么樣的解釋,他只是有些不敢相信,那個當初率二百兵至遼南,自己大力支持時寫的那些奉迎吹捧的書信,當時那個謹慎小心,奉上唯謹又忠枕報國的武官,居然成了這樣的跋扈藩帥?

  而且袁可立知道,朝中近來攻訐自己的風聲很重,他在朝中也有一些門生故舊,近來接連給他寫來密信,朝中對倒袁已經形成了共識,就等有人帶頭,然后群起而攻。

  按大明官場的習慣,一旦為人所彈劾就要上疏請辭,同時短暫交卸政務,袁可立當然不會戀棧不去,他只是擔心自己離開之后,恐怕毛文龍無人可制,東江鎮越發自立,弄到如唐時藩鎮那樣,事情就大大不妙了。

  這時一個穿青布袍的幕僚經過回廊到院子里,又穿過雨幕過來,好在路程很短。幕僚看到袁可立在檐下,有些意外的道:“東翁,京里有書信來。”

  袁可立回轉過頭來,神色有些略微緊張,他道:“可曾拆看?”

  幕僚就是負責書啟等事,袁可立的書信他不僅能拆看,還能代回,所以拆看并不犯忌諱。

  “拆看了。”幕僚肅容道:“東翁,京師那邊發動了。”

  “哦,有幾人?”

  “多人一起彈劾。”幕僚皺眉道:“有宋禎漢,宋師襄,龐尚廉,李喬侖等人,皆諸道監察御史及給事中。”

  “嘿!”袁可立嘿然一笑,搖頭道:“有閹黨,有東林,毛振南還真是煞費苦心啊。”

  幕僚點頭道:“確實,這事定是毛帥花費重金,彼輩各黨皆有,這樣旁人無法拿黨爭來說事,東翁,此番確實危矣。”

  “這也是無所謂的事。”袁可立嘆道:“本官留任也只是為國事,或若毛振南以為本官已經礙事,為東江鎮大事所計,本官去職也沒有什么。我已年過花甲,入京為部堂無望,難道久在異鄉為官真的有意思?無非為國而已,若彼不能相容,去職也易事耳。只是恐我去后,登萊與朝廷水師,東江各部無人協調提調,三方布置之策,殆矣!”

  本書來自品&書#網/book/html/30/30137/index.html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