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離去

  眾人都是精神一振……和記現在真的是大為不同了。

  兩年前的和記只是正陽門東大街一個較大的商行,在京城算是比較成功和出名,但也有很多商行和店鋪也有不俗的實力,和記只是較為出名而已。

時隔兩年,和記展露出來的實力已經是普通的大商家拍馬都比不上了  和記的物流能力已經是被認可為天下第一,哪怕是對和記不怎么贊賞的官吏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只要和記物流可以抵達的地方,不管是送貨還是帶信,或是帶一些私人物品,只要和記接了單子就會在規定的時間抵達,有時候錯時不超過一個時辰,這在大明來說是比官方驛傳還要給力的多的存在。

  和記的鐵器和布匹生意也是京師頭一份了,整個北方的鐵器市場都被和記搶了下來,每天正陽門大街不知道有多少輛馬車來回穿梭,把大量的鐵器從和記在京師的倉庫運走。

  不管是望遠鏡還是鐵爐,和記的出產已經是在無形之中影響了很多人的生活,從出行坐的和記馬車,家居用的和記銅器和鐵器,采買的和記雜貨和布匹……最叫魏良卿等人眼紅的還是和記的帳局。

東廠和錦衣衛都做過簡單的統計,估計和記一年收入的帳局銀子肯定是過百萬,具體有多少  誰也說不清楚,但是誰都知道很多!

  和記現在就是整個北方商行的龍頭,這一點誰都清楚,可是沒有人敢碰和記!

  自永樂年間成立東廠,京師的大商家就是權閹們刀板上的魚肉,任憑宰割,只要隨便找個由頭把商人往錦衣衛北所里一抓,底下就等著收銀子就行了。

  對付文官和勛貴,總得有些顧忌,不小心會踢到鐵板,對付普通的商家,還不是手到擒來?

  結果和記就是沒有人敢碰。

  有人顧忌的是魏忠賢,也有人顧慮的是皇帝關注著和記的動向,還有人是感覺和記家大業大,和京師勛貴和太監圈子都有交集,李國賓長袖善舞,京師里有實力的人都是與和記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光是這些是護不住和記的,一般的商家足夠了,對和記這種完全是富可敵國的商家來說,現在的一切還真的是遠遠不夠。

  “不能碰和記。”魏忠賢不記得是第幾回了,身邊的這些兔崽子們一心要打和記的主意,他微微搖頭,說道:“皇爺隔一段就問和記的事,知道和記一直在京師安份守法,皇爺心里就放心不少。”

  “既然皇上對和記如此忌憚,”崔呈秀皺眉道:“為什么廠公不設法除掉和記呢?”

  “和記在京師和直隸還有河南到南直的生意都好鏟除,一聲令下就可以關店抓人。但宣大地方的和記怎辦,其在地方上盤根錯節,地方官不能制,除非出動大軍。我大明已經是多事之秋,一旦逼反和記,不要說其在北虜境內的實力,就算是宣大地方,怕也是要興軍才能討平啊。”

  在場眾人有人悚然而驚,也有人不以為然,不過魏忠賢的話卻是沒有人敢不聽的,當下許顯純拱手道:“廠公放心,我等絕不敢打和記的主意,不替朝廷惹事生非。”

  “咱說的話,你們不僅要聽著,還要宣揚出去。”魏忠賢冷笑一聲,說道:“朝廷要顧全大局,和記也向來沒有什么異動,所以皇爺不愿生事。頗有一些雜碎,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一心想打和記的主意,你們未必就不是他們鼓動的。要記得,只要咱家在一天,和記就沒有人能動,誰敢上,咱就剁誰的手!”

  崔呈秀其實就受人之托,當然自己也是頗為意動,他想看看廠公對和記的態度是不是有所改變……和記現在養的太肥了,已經到了叫人失去理志的地步,在京師的水面之下,早就是暗潮涌動了。

  有了魏忠賢這樣的話,就算再眼饞和記的財富,估計想動手的人也得惦量一下,是否值得冒著魏忠賢的怒火還有和記本身的實力做這樣的事,沒有最頂級的權力支持,和記這樣的商家已經不是普通權貴可以觸及的目標了。

  “撈銀子是可以。”魏忠賢半躺在椅子上,由著幾個小火者替自己捏著腿,他眼睛半閉著道:“不過要提防惹出事來,你們這些人千萬要記得,皇爺用咱是為了咱能辦事,能替皇爺分憂,而不是盡給皇爺添亂子。咱們這樣的人,什么九千歲什么秉筆提督,有沒有權,能不能長久富貴,其實就是在天子的一念之間,你們哪,千萬要記得!”

  “止生哪,錢糧帳目尤其要緊!”孫承宗坐在椅中,長隨送上溫熱的毛巾,孫承宗擦了手臉,對著茅元儀正色道:“交接之時,最忌諱帳目上有大宗虧空。”

  茅元儀點了點頭,正色道:“在下知道,一定會做的很好看。再者說,我們經略行轅的帳目一向就是清清楚楚,非可取之銀,從上到下無人敢擅取一文,所以不管是帳目還是倉庫,都沒有什么叫人可議論的地方。”

  柳河之敗以后孫承宗就請辭了,當時朝中突起紛爭,沒有人窮追猛打,天啟皇帝這個好學生當然是將奏折駁了回來,所請不允。

  不過朝廷沒有理會孫承宗的力保,還是派校尉到山海關開讀,將馬世龍給抓進了詔獄……這就是很明顯的跡象了,皇帝考慮到閹黨所請,對遼東經略換人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

  孫承宗相當識趣,在朝廷相當混亂時沒有繼續堅請離職,入秋之后,開始隔幾天一封奏折送上去,連續上了七封之后,皇帝終于御筆批復,同意孫承宗所請,賜給乘傳,加特進光祿大夫,加蔭一子為中書舍人,賜銀幣,坐蟒,表里等賜物。

  恩旨一下,遼西上下雖然遺憾孫承宗的去職,但從皇帝對孫承宗的恩遇來看,顯然孫承宗圣眷未衰,只是遼西一任數年,去職乃理所當然之事,若朝堂再起反復變化,孫承宗重返內閣是必然之事。

  以孫承宗的身體狀況,再熬十來年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誰知道最終的結果會是怎樣?孫承宗已經是文華殿大學士,加銜是兵部尚書,將來一旦起復可能就是首輔,所以接到詔旨之后,在等候高第來交接的這段時間,孫承宗的日子反而過的比之前還要愜意,各地的官員和鎮守將領都紛紛來送行,帶著各處的土儀前來,對孫承宗還是百般奉承,當然也有很多人表達了惜別之意。

  今日就是替此前的幕僚送行……當年赴遼鎮上任,鹿善繼和王則古負責籌畫軍需,沈棨和杜應芳負責維修甲仗,孫元化修筑炮臺和鑄炮,宋獻,程侖負責購買戰馬,萬有孚負責砍樹,袁崇煥負責建造營房,后來前去修筑守備寧遠。

  祖大壽先是和金冠守覺華,后來和滿桂一起去了寧遠。

  魯之甲負責搜救沿途逃來的難民。

  馬世龍和孫承宗自己沿途巡視,多次前往錦州和前屯一帶巡視。

  犒賞在東江的毛文龍,令其騷擾敵后,命沈有容進據廣鹿島,派難民七千人給趙率教,令其編連成兵,守備前屯。

  并調來尤世祿,李秉誠,王世欽等各帥鎮守各城各堡,其精銳內丁并部將在內,均受馬世龍節制。

  與袁可立,李邦化等巡撫一起,并注重海上與擾敵后方,整個海域經常有官兵水師帶著物資穿梭其間。

  天啟三年,驅走不合心意的總督閻鳴泰,調張鳳翼為遼東巡撫,后來派張鳳翼到寧遠駐防,張鳳翼膽怯不愿去,干脆就上書朝廷,罷去遼東巡撫一職,在孫承宗任上,不設薊遼總督,也不設遼東巡撫,所有大權均歸于孫承宗一人。

  沒有掣肘,加上朝中有劉一火景和葉向高,韓爌等大學士和言路的支持,孫承宗諸事都很順手,他剛上任時,王在晉連寧遠也不想要了,直接打算建一道重關,盡棄關外之土了事。

  等此時天啟五年的秋季時,遼西失土已經收復了數百里,哨騎又推進到三叉河畔,大凌河城,小凌河堡,收復了錦州這個戰略要地,重筑了寧遠,修了六十多個城堡,在覺華島上修筑了防御工程,建成了軍需基地。

  安置了數十萬逃難的遼民,組建了十四萬人的軍隊,并且給了這支軍隊大明最好的裝備。

  大量的火器,普通的大將軍炮和佛郎機炮,虎蹲炮,盞口炮,鳥沖,神機箭……一個車營擁有幾百輛戰車加上兩千件火器,遠程打擊能力遠超此前所有的大明軍隊的營伍。

  還有鐵騎營,更是孫承宗的驕傲。

  大量的蒙古戰馬被買來充實營中,騎兵均用遼民遼將,人人皆有披甲,除了綿甲和鎖甲外還有大量的鐵甲。

  這幾年大明已經是以一半的國力在支持遼西,所以遼西的山海關鐵騎營的具甲最多最好,兵器也是最為鋒銳。

  這支騎兵,就是后來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

  “終于是到了要走的時候了……”

  孫承宗喟然長嘆,一種難言的情緒涌上心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