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是如此,其實他們帶的貴重物品只要慢慢出售還是能出脫的,只是那樣就要先在買賣城加大投入。
在沒有見到真正的實利之前,商人們不會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投入重注。
他們畢竟不是來自張家口,張家口的商人已經參與了幾十年的對外貿易,他們知道怎么賺外人的錢,知道怎么備貨,怎么合作,怎么降低風險和擴大利潤。
所以張家口的晉商們與和記一拍即合,上手就是大規模和大股投入。
永平府的商人們怎么說也是多出千把里地來,就算有和記的物流業幫助,比起張家口來還是有先天性的劣勢。
更關鍵的就是買賣城也是太遠了,對永平府這樣純粹的內陸商人來說,買賣城的距離遠的離譜,雖然有利潤,也足夠叫他們心生猶豫。
人就是這樣,江南的人已經習慣了海貿,對出海都沒有太多的排斥。
張家口的商人們則是習慣了和草原打交道,包括深入草原去賺取利潤。
大盛魁可就是出現在張家口,清末的傳奇商行,賺足了蒙古人和俄羅斯人的錢。
而更多地方的商人就缺乏闖勁,并不是他們天生弱一籌,只是環境會決定人的眼界和魄力。
把張家口的商人們換到永平府,未必他們就能如眼下這么出色。
在永平府商人們心里七上八下的時候,外貿司的官員終于繼續說道:“對你們的猶豫我們表示理解,你們眼下的困境我們當然要設法解決,不然下一回你們未必會過來了。我們提出個方案,你們的貴重貨物,剛剛我叫人去盤點過了,本錢大約是一萬一千兩……”
見幾個商人坐不住的樣子,感覺想爭一爭,官員臉上露出笑意,虛按一下兩手,說道:“我們請的是青城最大金行的老行家去掌眼,我想這個大家不必要爭了。”
幾個永平府的商人面面相覷,這個價確實是他們的本金價格,人家估算的不錯。
雖然還沒有算上來回的路費折耗,但他們帶的別的貨也有不小的利潤,又想出掉貨,還想一點兒不損失,這個他們自己也覺得過份了。
幾個人臉色有些難看,吳姓商人也是齜牙咧嘴,但都覺得按本金給和記吃下來是最好的選擇了。
不然帶著這些貨回去,損失是小事,叫人家看了笑話就太丟臉了!
要知道他們出來的時候可是有很多人不看好這事,帶著這么多貨回去,人家不管他們賺不賺錢,就知道他們帶著大批貨回來了。
這笑話,可就是鬧大了!
官員沒理會這些商人的表情,只是一臉沉思狀的說道:“本金是一萬一,我們吃下來明年出脫能賺六成,你們帶過來不容易,這個利當然我們不能要。我們只要鑒定費,手續費,放在店里出脫的成本人工費,這樣罷,我們給你們一萬六包圓拿下,你們看怎么樣?”
還能怎樣?
原本永平商人們已經準備捏著鼻子把這些貨直接給和記算了,不賺錢也好過帶著貨回家,沒想到和記居然是這么處理的,最終除了本金,還多給他們五千兩!
幾個商人也都是見過銀 (本章未完,請翻頁)
","message":"已經訂閱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