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率在七成左右。
也就是說,人數越多,在和記與后金的戰斗中后金兵吃虧就越大。和記的陣列訓練不在后金兵之下,甲胄更好,兵器更好,這使得在幾十人上百人的戰斗中女真兵很吃虧,除非小規模的隊伍中有白甲坐鎮,可以彌補兵器和鎧甲上的差距,但后金高層也不可能把白甲一直消耗在小規模的戰斗中,這樣太得不償失。
時間久了,考慮到小規模的戰斗并無益處,寬甸深山密林,后金連東江兵都奈何不了,更不要說是和記的兵馬,而皇太極更考慮到和記可能是一直利用后金兵在練兵,所以他就更加不肯把兵力浪費在深山密林里。
到了天啟六年下半年過后,后金就果斷進行了兵力收縮,放棄了蘇子河西側的大半土地,連董鄂部舊地都放棄了,那里直面寬甸馬市,原本還算是一個開發很早,有大量開墾過的土地的舊地,也是被迫放棄了。
女真人以牛毛寨為核心,利用高山和蘇子河當防御,這使得和記還有東江都不能繼續滲入,除了遭遇少量的女真尖哨或進入山中射獵采參的女真人之外,雙方已經很少進行小規模的尖哨戰了。
至于太子河一帶,偶爾還是有戰斗爆發,和記確實要練兵,而且要在這一帶和軍情人員交換情報,女真人當然不能容忍,偶爾會有幾個牛錄或十幾個官莊聯手出兵,這樣掃蕩一回,把和記的情報人員和尖哨往后攆一攆。
皇太極肯定不知道和記在寬甸的密林里有整整一個團,還在皮島有港口,不停的把遼民、運走移民到臺灣。
如果知道皮島和寬甸大山里的木頭對和記有這么重要,皇太極肯定會過來拼命,十二團一直是穩中求發展,開始時才三千人左右,而且大量的遼民新兵,皇太極帶兩萬人過來,缺乏重炮的十二團肯定擋不住,也會和東江兵一樣被從寬甸大山里掃出來。
除非是把蒙古左右翼加漢軍全帶上,加上八旗全部,湊個七八萬人,以十幾倍的兵力,才能將十二團殲滅,不過女真人付出的代價也是肯定會把自己搞的很慘,實力最少掉三成。
并不是說和記一個團就能包打女真,而是以地利優勢固守肯定是借著山勢加重炮守備的一方占便宜。
明軍在寧錦之戰也是憑著錦州和寧遠的大炮逼退了女真人的進攻,還獲得了勝利,幾年之后的大凌河一戰,祖大壽何可綱等人兩萬多人被圍在大凌河城,然后張春率領的幾萬明軍被一戰掃平全殲,并不是說大凌河的祖大壽就不如寧錦之戰的祖大壽,主要就是大凌河城沒有錦州和寧遠那么高大堅固,火器也不足,時勢一轉,戰場的局面就立刻改變了,從天啟七年的寧錦大捷,到崇禎二年皇太極率部破口而入,全殲了滿桂的宣大軍和趙率教的遼鎮精銳,相隔兩年時間都不到。
這只能說明女真兵的戰斗力確實是本時空冷兵器的王者,明軍最精銳的遼鎮和宣大兵仍然遠遠不是對手。
十二團的五千多戰兵可以對后金造成一定的威脅,甚至小規模的尖哨戰打的后金相當狼狽,可如果八旗出動相同人數的精銳,十二團靠著火炮還能占些便宜,但如果女真人多出兩千到三千的精銳將士,不需要比十二團多一倍人,就完全能將其擊潰甚至殲滅了。
最少在目前來說,和記最強的殺手锏還是火炮,這是真正的大殺器,火銃雖然精良,對明軍有很強的威脅,但對女真人來說威脅不大,女真人手中的清弓和重箭對火銃來說不是太吃虧,畢竟現在的火銃還不能和二百年后的相比,在火藥和制造工藝上和記已經努力做到最好,但也就是如此了。
一聽說是和記的戰兵,兩個壯達就決定暫且不繼續向前。
今晚要看球,白天啥事沒干把晚上的章節趕出來了,發先了,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