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崩潰

  崇禎對周皇后的話也相當心動,有長江天險,南京還有兵馬,也有現成的六部班底,皇帝帶著皇后和皇嫂,再加上幾百太監和禁軍護衛,可以迅速南下。

  但流賊阻路后,皇帝就一直在猶豫,并且孫承宗上奏反對此議。

  孫承宗坦言在北方就是最后機會,薊、遼、保定,當時還有宣大各鎮,是幾十萬邊軍是大明最大的武力集團,是最后的依賴。

  南京京營毫無戰力,操江兵也沒有戰力,除了南京京營外,只有勛陽鎮有萬余兵馬,其中大約三千人左右可以上戰場。

  這般薄弱的防御,一時半會根本提不上來,若放棄北方,幾十萬大軍崩潰,南方的這些兵馬如何抵抗強敵?無非是茍延殘喘!

  孫承宗的話也是事實,此時尚未有流賊破鳳陽之事,所以朝廷并未在江北逐次立下四鎮防御,根本一片空虛。

  皇帝尚未答,那個御前牌子將心一橫,奏道:“奴婢就是進來回皇爺,南京,蘇州,松江,常州,還有揚州各府,俱已經失陷。”

  “什么?”崇禎眼前一黑,頭一暈,差一點就栽倒在地上。

  太監眼中含淚,說道:“有淮安府急奏過來,揚州已降,鎮江已降,和記兵以船自江口入,沿江各府俱不戰而降,至揚州鎮江兩府降后,船只直至南京城外江面,操江兵不戰而潰,后城中魏國公與忻城伯,誠意伯,鎮守太監并六部官員數百人至聚寶門外投降,跪迎和記兵馬入南京城,淮安府接到消息時,南京已經失守數日。”

  殿中陷入一片死寂之中,崇禎眼中也是流下淚來,與周后兩人淚眼相望,兩人一時間都陷于深深的絕望之中。

  周后是小門小戶出身,于國家大事知道不多,知道南邊還有個家已經是極限。她一向信任丈夫,感覺皇帝是一個雄才大略,一心操持國事的好皇帝,為什么局面會到眼前這種地步,她不懂,也想不明白。

  對崇禎來說,他的一切雄心壯志都成為泡影,他感覺上天不公,也深恨父祖和兄長這些年來懈怠國事,乃至到如今這種不可收拾的地步。

  北方的太原,西安和大同,宣府,還有延安,懷慶,四十多個州府近三百個縣已經全部失陷,五個軍鎮易手,已經是萬分危急。

  等蘇松常揚鎮和南京失守,淮安也必定不保,再有鳳陽等處失守,等于南直隸這樣的南方核心地方也被和記輕松奪去。

  這一下大明精華區域,北方的武備區,南方的經濟區瞬間失守,等若被人在肚子上攪了兩刀,幾乎是痛入肺腑,命在旦夕。

  “無事,莫怕。”皇帝對著皇后柔聲道:“尚有薊遼,山東,河南,京師,只要這些地方不失,尚有機會,袁崇煥尚有十幾萬精銳,緩急可用。”

  雖然皇帝近于癡人說夢,但亦不無道理。

  曹化淳和那個御前牌子一起退出,至外間后,曹化淳向著對方低聲道:“你尚有話沒有說完吧?”

  “適才沒有敢說,怕皇爺撐不住了。”

  “趕緊說。”

  “薊鎮已經開諸關門,薊鎮巡撫和總兵黑云龍率部投降,和記兵馬從大安口,喜峰口,古北口各處入內,三屯營,薊州,俱已經易主。保定總兵楊國柱聽說也不穩當,還有,東江鎮毛文龍暴疾而亡,其鎮已經降附和記。”

  “唉,怎會如此?”

  “是啊,我也想不明白……和記一進來,大家就都爭先恐后的投降,再怎么說大明也是大國,百萬大軍就一點機會也沒有?這些人還世受國恩,就這么跑去降了新主,也不嫌丟臉。”

  “這話不必多談了。”曹化淳苦笑道:“京師的局面早就不穩了,除了英國公等幾家公侯,怕是想投降的也不在少數。”

  御前牌子大著膽子道:“曹大伴意下如何?”

  “你是說?”曹化淳想了想,瞟了這個太監一眼,搖頭道:“現在還為時尚早,我們也不知道皇上的心思。”

  “皇上怕還是在等袁崇煥哩。”

  “他不會來了。”

  袁崇煥是年前就確定年后來陛見,然后在操持與東虜和議之事耽擱了行程,接下來和記誓師,十幾天時間如熱水潑雪一般將九邊消融了一半多的實力,諸多名城大邑易手,多家親藩和總兵巡撫各路兵備,參將,還有大量的州府縣的官員一起投降,地方士紳,生員,亦都歸附。

  這個情形很容易叫人想起四個字:天下歸心。

  這樣的局面下,袁崇煥沒有第一時間投降也是出于名臣和大臣的尊嚴,還有自身利益的考慮了,而不是與皇帝或大明有太大的關系。

  手握十余萬雄兵,其中有六萬多人是精銳的戰兵,裝備好,防守的地段十分牢固,擁有大量的紅夷大炮,諸多將領也兇悍難制,這樣的實力當然可能想要更好更多的待遇,因為手中有足夠的籌碼。

  這般情形下,連曹化淳也明白袁崇煥不會在第一時間投降,而是希望開一個高價給和記,這也是必然之事。

  “聽說袁某已經棄守大小凌河堡,中左所,塔山,松山,杏山各堡也棄守,錦州也棄守了,只余寧遠和山海關至永平一帶數百里地方。”

  “你知道的還不少。”曹化淳道:“遼鎮的核心精華,原本就是這幾百里地方,有百姓四五十萬人,兵馬十余萬人,大量儲糧俱在寧遠和關門至永平府,錦州只有趙率教的幾萬人屯田,棄之并不可惜。遼西不棄,他沒有那么多兵馬至薊,薊鎮一失,袁蠻子的辦法就是固守山海關了,只要他的兵馬在,他底氣便在。”

  曹化淳搖頭嘆道:“可嘆皇爺還在盼著袁崇煥來,卻不知人家第一時間想的是自保,然后是在新朝謀地位,要么就是想自立,怎會來援救大明?”

  “遼西一去,東虜會不會來?”

  “來了才好。”曹化淳尖叫道:“來了就混戰,袁蠻子一方,東虜一方,還有和記一方,這熱鬧勁!”

  “連我都叫曹大伴說動心了,恨不得去瞧瞧。”

  “這一仗打完,也就塵埃落定了。”

  “誰能贏?”

  “和記厲害,東虜也厲害,誰知道?”

  曹化淳說的悠然,心中卻是一片沸騰,確實,決定大明和中國,決定未來幾百年走向大戰可能就要在山海關展開!哪怕一個閹人,到底飽讀詩書,這一場會戰決定所有的一切,就象是賭徒一樣,買定離手,誰也沒有辦法后悔。

  和記確實進展太順,已經得了南京,立于不敗之地,但東虜如果真的那么強,幾萬人橫掃和記大軍,占有北方,就又是南北朝的再現。

  大局會如何發展,一個太監也是相當的好奇起來了。

  “黑云龍部是一萬余人,還有楊國柱部一萬余人,永平府一萬多人,淘汰了一萬老弱,尚有兩萬多投降明軍可用。已經簡單整頓過,給他們補足了糧餉。”

  夏希平還是那副冷靜的模樣,似乎并沒有什么情緒上的變化。

  這一次的戰事計劃擬定當然是參謀司的功勞,孫耀由于主持新平堡戰事,主要的計劃就是二十來歲的夏希平具體負責。

  現在從西線到東線,還有南線都是一片大好局面,由于積累深厚,和記幾乎沒有費什么力氣就獲得了相當輝煌的戰果。

  底下西路軍會一部份進攻四川,一部份從關中入河南,攻洛陽開封歸德等地,一個月到兩個月時間,北方戰事也就結束了。

  東邊,也就是左翼,一部份兵馬開始往遵化和天津地方而去,徹底截斷崇禎皇帝的逃跑路線,西路軍有一部份宣大出發,過紫荊關也在往包圍京師的路上走。

  皇帝已經無處可去,京師成為死城指日可待。

  在獲得了這么大的戰果之后,夏希平還是從容不迫的模樣,亦是顯示出相當的城府來了。

  張瀚看了看地圖上各個粗大的箭頭,在眼前已經無可御之敵了,山東鎮是一群叫花子兵,連農民起義軍都打不過的廢物,登萊也是空殼子,這時候又沒有東江兵過來駐守。

  河南鎮也不比叫花子強多少,底下的戰事就是收拾殘局,治安戰反而比滅國戰的挑戰要更嚴重的多。

  北方連年災害,到處是饑民和流賊,收攏流賊隊伍,甄別能用的放在地方維持治安,解散一部份,殺掉一部份桀驁不馴的,大底上也就定下來了。

  然后開倉放糧,穩定大局,在此前維持原本的統治格局,慢慢添加新的部門進入地方統治序列,改變原本的大明統治格局。

  明年可能就改元,然后會有恩科,照常進行科舉考試,下一界可能就增加律科,算科,吏科等考試內容,科舉改革的大幕可以慢慢拉開。

  而擺在張瀚眼前的,就是將薊遼等處的反抗勢力一掃而空了。

  “我部是近衛第一師李來賓部,第九師任敬部,槍騎兵第一團第二團,獵騎兵第一師,炮兵第一師兩個團,共計五萬三千余人。還有一萬余人的輜兵跟隨,負責后勤事宜。”夏希平繼續道:“其余各部,或鎮守薊鎮,或往保定,天津,真定,在京師東西兩邊和南邊盡快形成大范圍包圍網。預計往山海關的就是這六萬多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