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李牧一直堅信,影像是傳遞觀念和思想的最佳載體,這也是為什么他這么注重這次紀錄片的拍攝與剪輯,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每一個華夏人都帶到春城、帶到孫孝忠老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那個山村去親眼看、親耳聽,他能做的,就是用影像把一切都記錄下來,然后將它傳遞給全社會。

  李牧在發布會上播放的這段視頻,已經是尋找幸存飛虎隊員項目的第三版宣傳片了。

  最早的版本,只是對拍攝素材的粗剪,播放給幾百個每天只知道花錢、泡妞的富二代們,把這些人感動的淚如雨下,然后捐了八千多萬人民幣;

  第二個版本,增加了美國老飛虎隊員的相關素材,以及國航鯊魚嘴涂裝波音747起降時的震撼片段,讓人觸動最深的,是華夏、美國老飛虎隊員們時隔六十年在機場相聚的那一刻,上一次離別是還是青壯年,這一次重聚,所有人都已是耄耋之年.播放給李雪建老師在內的所有演員,同樣把所有演員感動到無以附加;

  第三個版本,是在第二個版本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加細心的剪輯與編排,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素材所成的終極版本,從1937年到2003年,飛虎隊、國軍空軍六十多年的經歷,都濃縮在了這個版本中。

  它有當年珍惜的空戰畫面,有深山里尋找孫孝忠老人的片段,有美國飛虎隊員們啟程前面對鏡頭的口述歷史,也有當年飛虎隊鯊魚嘴戰斗機,與現今國航鯊魚嘴747的飛行特寫,有當年華夏、美國飛虎隊員們意氣風發的合照,也有如今兩國老飛虎隊員相擁哭泣的影像,有當年駝峰航線的空中拍攝、春城上空的空戰畫面,也有如今春城機場的繁榮祥和。

  當畫面剛開始的時候,視頻中所呈現的,是當年筧橋中央航校日常訓練的視頻,由于這都是珍貴的歷史記錄,所有記者的吸引力便都被吸引了過去;

  隨后,淞滬會戰打響,整個航校開始西遷;

  再接著,國軍空軍開始與日軍空軍在各地交戰,空戰的真實影像全是黑白畫面,雖然沒有色彩,卻比彩色的畫面更增添了幾分壯烈;

  當他們看到孫孝忠老人在那破敗至極的茅草屋里,說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名句時,幾乎所有人都已經潸然淚下。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一位老兵,對這個民族的所有情感,在這十個字中被凸顯的淋漓盡致。

  視頻中,當老人說完這句話的時候,畫面逐漸變黑,隨后畫面中呈現了當年烈士陳懷敏在江城空戰中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畫面,與畫面同時出現的,是李牧精心挑選的背景音樂——《1492征服天堂》。

  這首極其磅礴而悲壯的音樂在經過了19秒的前奏之后,忽然出現的集體哼唱,瞬間如同催淚的炮彈,轟炸在了每一個人的心頭。

  之所以選擇這首音樂,是因為李牧當年就被這首音樂徹底催淚。

  當年的一部名為《士兵突擊》的電視劇,當張毅飾演的班長史今,在退伍后坐車經過天安門前痛哭流涕時,這首音樂讓那時的李牧在電視機前哭成了一個傻逼。

  從那時起,每當聽到這首純音樂,李牧就禁不住回想起電視劇中的那一幕。

  當年,這音樂在電視劇上、烘托現代軍人的愛國之情就已經讓人感動不已;今天,還是同樣的音樂,在當年的真實影像中、展現戰爭年代老兵對這個國家與民族的流血犧牲,成了這些視頻影像最佳的襯托,音符與畫面結合,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以至于每一個音符、每一個畫面,都能夠直達內心,讓人感受到心靈上的震顫。

  當音樂響起的那一刻,現場便再無其他任何聲音,每個人都目不轉睛的盯著大屏幕,在這種充滿了震撼的影像資料面前,所有人都沒能繃得住自己的淚腺,在這一刻,每個人都意識到,他們今天所看到的,是他們目前所知的所有慈善項目中,最讓人震撼、最讓人心痛、也最讓人慚愧與愧疚的一個。

  之前所有的慈善項目,做的再感人,也只是能夠一定程度上激發起人們的同情心與捐款欲,人們會同情沒學上的孩子、會同情失去了健康身體的殘疾人、會同情那些有先天性疾病的嬰幼兒,但他們不會對這些群體有任何慚愧與愧疚感,因為他們雖然覺得這些群體可憐,但本質上自己并不欠他們什么。

  可是老兵不一樣。

  畫面中,那些不顧生死、駕駛飛機在祖國的長空中與侵略者拼死鏖戰的飛行員,他們流血犧牲為的是國家與民族,為了保家衛國、為了子孫后代,他們有的已經犧牲了,有的已經在漫長的歲月中消逝了,僅存的這些人大部分都活的這么艱苦,但他們誰也沒有向這個社會伸過手。

  沒有老兵說國家虧欠他們,更沒有老兵說民族虧欠他們、人民虧欠他們,他們無一例外的把當年的犧牲視作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在戰爭年代拋灑熱血,然后在和平年代潦倒一生,哪怕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也從來沒有對這個社會伸手要過一毛錢、一粒米,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的記者們,以前沒關注到這個群體也就算了,現在終于知道了他們的故事、知道了他們為這個國家、民族所做的犧牲、知道今天的和平、發展完全基于他們當年的流血犧牲,結果看到他們這些真正的老英雄現在過著這樣窮困潦倒卻又不卑不亢的生活,又怎么可能不慚愧、不對他們心生愧疚?

  事實證明,社會雖然冷漠,但大部分人的血還是熱的。

  現場每一個記者都深深被這段視頻做觸動,他們紅著眼睛、流著淚,卻目不轉睛的看著,連自己流淚也渾然不知,他們已經忘記了他們本身是來參加一場新聞發布會,他們忘記了他們一直迫切期待的演員陣容,他們忘記了與李牧相關的八卦、也忘記了在發布會上刁難李牧、擠兌李牧來獲取新聞話題的初心。

  其實,記者們之前在惦記的最后兩點,在視頻中已經有了隱晦卻又十分明確的回應。

  視頻中,幾次閃過李牧的畫面,云省的深山峭壁上有他,怒江頭頂的過江鋼索上有他,孫孝忠老人破敗不堪的茅草屋里有他,云省軍區醫院的病房里有他,迎接國航747的時候也有他,老人們在酒店共同度過元宵節的時候還有他。

  這下記者們終于知道,李牧在媒體面前失蹤的這些天究竟在做什么了,原來他籌建了一個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慈善基金會,并且親自發起并參與了慈善基金會的第一個公益項目,也就是現在大家看到的、讓每個人淚流滿面的尋找幸存飛虎隊員行動!

  李牧通過這段視頻,讓全社會意識到關愛老兵的重要性與急迫性的同時,也用實際行動,告訴全社會,老兵不死慈善基金會,自己不只是創始人以及發起者、出資者,自己更是一個置身其中、親力親為的親身參與者,一個身價過百億美元的互聯網大亨,一頭扎進云省的深山里,試問有幾個同級別的富豪能做到?即便是比李牧低幾個檔次的富豪也做不到吧?

  在眾人靈魂正在受到極大震撼的時候,視頻已經接近尾聲。

  背景音樂聲漸漸淡出畫面,畫面中只剩下孫孝忠老人,他還是坐在他那間破敗至極的茅草屋里,面對著攝像機,他蒼老的臉上帶著微笑,說:“社會不虧欠我什么,當年那些一起并肩作戰的袍澤弟兄們,都是一腔熱血想抗日報國,報國報國,軍人報效國家,就像是孝順自己的父母,是我們生下來的責任與義務,是我們沒盡責,才讓日本人進來橫行了這么多年,如果說虧欠,也是我們當年虧欠了國家,虧欠了當年死在日本人手里的那些平民百姓……”

  老人說完這話,微笑的面龐忽然多出兩道淚痕,老人拭去眼淚的畫面被剪輯師放慢到了0.2倍,慢鏡頭讓人們看清了老人拭去眼淚時,表情中那一閃而過的哀傷。

  畫面漸黑,隨后,深沉莊嚴的旁白聲,搭配著白色的字幕,在畫面中央呈現出來:

  “1937年夏,孫孝忠老人跟隨筧橋中央航校整體西遷至春城,同年秋天,孫孝忠老人的父親為躲避戰亂,攜家人一家七口從杭城遷徙至金陵定居;

  同年12月,金陵陷落,全家人自此,在長達六十余年的時間里,音訊全無,后經志愿者查證,在金陵大屠殺的遇難者名單中,找到了老人的父母、兄妹以及長嫂六人的名字,老人的侄子時年三歲,志愿者未曾在遇難者名單中找到他的名字,但相信他也已經在大屠殺中不幸遇難;

  1952年,孫孝忠老人在勞動改造期間,他的愛人陳金玉因無法維持生計,帶著獨子孫廉禮離開家鄉,至今下落不明,老兵不死慈善基金會受孫孝忠老人的委托,現向全社會求助、幫助老人尋找愛人與獨子的下落,希望任何知道相關線索的好心人,能夠主動與老兵不死慈善基金會聯系。”

  視頻的最后,在大屏幕上再次浮現出十個字:“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