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敞明亮聯合情報指揮中心大廳內,巨大的沙盤臺周圍,帝國元帥赫斯曼和他的主要助手們,包括空軍總司令凱塞林,第一軍需總監古德里安,海軍總司令你雷德爾,海軍陸戰隊司令官格萊姆和海軍航空兵司令官胡伯特威斯大將正在低聲交換意見。
現在柏林時間1945年4月26日下午了,“哥倫布行動”已經開始了超過24個小時,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將近20000名德國空降兵通過傘降和機降的方式登上了紐芬蘭島,而且還占領了阿瓦隆半島上靠近康塞普申灣出口的卡伯尼爾港及其周邊地區。同時還控制了康塞普申灣西岸的另一個要點格雷斯港的大部分地區,如果不是因為康塞普申灣內的貝爾島上的美軍大口徑火炮的轟擊,整個格雷斯港恐怕已經全部被德軍控制了。
另外,空降紐芬蘭島的幾個空降合成營還在與美國裝甲部隊的交鋒中占了上峰,不僅將對方牢牢堵在格雷斯機場以西,而且還在交戰中完全摧毀了大約50輛美國人的坦克,其中就包括不少26重型坦克!
不過初戰告捷并不等于紐芬蘭島上的作戰就勝券在握了,因為德軍現在還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赫斯曼看見了斯圖登特大將,就沖他招了下手,問:“庫爾特,情況怎么樣?”
原來斯圖登特剛才一直在總參謀部的通訊中心,用那里的電臺和紐芬蘭島上的第1空中突擊軍軍長希普爾聯絡。
“還不錯,”斯圖登特行了個抬手禮,“但是也沒有太多的驚喜。從第一個晚上的交戰情況來看,美國陸軍的表現中規中矩,在裝甲兵的運用上存在進取不足的問題,不過他們的炮兵運用水平很高,幾乎和我們不相上下。而且坦克和大炮的數量很多,看來第1空中突擊軍會有一場苦戰要打了。”
美國人的本錢十足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這個國家擁有的工業實力幾乎和整個歐洲相當,鋼鐵、石油、汽車的總產量還大大超過了歐洲共同體的產量(擁有產量)。當龐大的工業實力轉化為軍工生產的時候,自然可以給部隊提供足夠多的武器裝備。
而歐洲聯軍這邊,因為隔著遼闊的大西洋,無法及時將足夠多的兵力投入到紐芬蘭島,因此在兵力數量和火力上都大大居于劣勢。
當奇襲給美軍造成的慌亂結束后,紐芬蘭島上的美軍將會以壓倒性的兵力和火力碾壓數量不多的德國傘兵。
傘兵陷入空前的苦戰是在所難免的!
“我們也正在討論這個問題,”赫斯曼點點頭,“而且海軍元帥(指雷德爾)還提出一個由海軍水面艦艇突入康塞普申灣為地面部隊直接通過火力支援的方法。”
因為早就預料到了空降部隊會遭遇美國優勢兵力的打擊,所以赫斯曼等人從午飯后開始,就一直在研究支援空降兵的方法。
空中支援是肯定的,但是由于紐芬蘭島距離歐共體聯軍控制的大型岸基航空兵基地太遠,因此只能主要依靠艦載機進行空中支援,力度恐怕不夠。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辦法只有一個,就是用大型水面艦艇強行沖入康塞普申灣,使用艦炮為地面部隊提供支援。
“要讓海軍水面艦艇進入康塞普申灣嗎?”斯圖登特大將并沒有感到意外,因為這個方案早就在“哥倫布行動”的計劃之中,是一系列候選的子方案中的一個。
根據“哥倫布行動”計劃的規定,一旦美國在紐芬蘭島上的炮兵火力過于強大,并且空軍/海軍航空兵成功摧毀“丘吉爾海軍要塞”的406岸防大炮,同時康塞普申灣內的水雷也被肅清的話,歐洲聯合艦隊就會派出大型水面艦艇沖進康塞普申灣充當浮動炮臺。
“我們現在能夠摧毀丘吉爾要塞的大炮了?”斯圖登特皺著眉頭又問了一句。“好像我們還不知道它們的具體位置吧?”
這個問題不歸他管,但他還是非常了解的,因為在制定“哥倫布行動”計劃的時候,如何破壞“丘吉爾海軍要塞”的問題一直都是研究的重點。甚至還考慮過使用空降兵突襲去占領要塞,但是最后還是因為要塞的防守過于嚴密而放棄而改用遙控制導飛彈去摧毀要塞的裝甲炮塔。
不過使用遙控制導飛彈去摧毀要塞的裝甲炮塔并不容易。因為美國人早就吃夠導彈的苦頭,自然有了防備,對炮塔和炮臺(安放240和203重炮的炮臺)進行了大量的偽裝工作,使之難以被發現。
另外,德國海軍還預計美國人會用煙霧彈掩護炮塔和炮臺,使遙控制導飛彈無法準確進行打擊。
而且,由于美國人(英國人)的保密工作到位,德軍直到現在都不知道丘吉爾要塞中到底有幾座裝甲炮塔和鋼筋混凝土炮臺,更不知道有多少門406大炮。
而在“哥倫布行動”的第一天作戰中,丘吉爾要塞的火炮也沒有開過一炮。
“能!”雷德爾海軍元帥點點頭,“我們有辦法讓它們暴露的!”
“什么辦法?”斯圖登特又問。
雷德爾說:“用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為誘餌,引誘美國人的大炮開火……我想,它們是美國人無法拒絕的誘餌!”
“兩艘俾斯麥級?”
斯圖登特顯然吃了一驚,雖然戰列艦現在已經失去了海上霸王的地位,但是一次拿出2艘俾斯麥級去“喂”美國人的大炮還是太“慷慨”了一點。
“就是2艘俾斯麥級,”赫斯曼說,“它們會在紐芬蘭島時間接近康塞普申灣。如果行動順利,這2艘超級戰列艦就會在康塞普申灣西岸停泊,用上面的大口徑火炮支援地面上的國防軍傘兵。”
選用俾斯麥級戰列艦充當“誘餌”和“浮動炮臺”不僅是因為它們足夠有吸引力,還因為俾斯麥級的水下防護非常不錯,可以承受一定數量的水雷和魚雷攻擊——根據情報,美國和英國在康塞普申灣布下了不少磁性水雷,還擺了一下pt魚雷艇。
這對入侵的大型水面艦艇而言,都是不小的威脅。
“報告!”這時一個總參謀部的參謀快步走了進來,行了個抬手禮,“潛艇司令部報告,執行警戒任務的21型u艇在紐約東南150海里附近水域發現了龐大的美國艦隊!”
赫斯曼和雷德爾還有凱塞林互相看了看,赫斯曼說:“它們來了!”
雷德爾點點頭:“肯定是美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的主力,應該包括大批艦隊航母和艦載機。”
赫斯曼看著凱塞林問:“能打嗎?”
“還是有點遠,”凱塞林從參謀手中接過一張電報抄件看了一眼,“那個位置距離亞速爾群島超過3600公里,264根本夠不著……除非用單程轟炸的戰術,讓飛行員在完成任務后駕駛飛機去紐芬蘭島上空跳傘或降落。”
理論上,沒有德軍在紐芬蘭島的控制區,德軍也能利用264進行單程轟炸。不過那樣做就得讓飛行員跳海了,從海里面撈人可比在德軍控制的康塞普申灣西岸陸地上搜索跳傘的飛行員困難太多了。搞不好就把大批的飛行員變成了“一次性用品”了。
所以在“哥倫布行動”開始前,利用單程轟炸攻擊美國東海岸的戰術只是理論上的——美國東海岸可不是沒有防空,如果是幾架飛機小編隊突防,被擊落的可能性極大。而投入大量的飛機打單程,很可能會損失大量的飛行員,根本承受不起。
而現在,在紐芬蘭島上有了一片陸地可以供飛行員落腳,單程轟炸才成為真正可以實行的戰術。
“海軍呢?”赫斯曼又問,“能打嗎?”
“海軍沒有問題,”雷德爾信心十足地說,“我們有15艘大型艦隊航母和10艘凱塞林級航母在紐芬蘭島附近。另外,還有8艘導彈艦和12艘戰列艦也在紐芬蘭島附近,足夠打一場決戰了!”
雷德爾提及的15艘大型航母中有10艘是“齊柏林”級(包括b41型),2艘是“阿道夫希特勒”級,3艘是法國的“霞飛”級航母。
8艘導彈艦分別是4艘“威廉二世皇帝”級導彈巡洋艦,以及4艘由o級、沙恩霍斯特級和敦刻爾克級改建而來的導彈戰列艦。
而12艘戰列艦則包括2艘“興登堡”級、2艘“俾斯麥”級、3艘“黎塞留”級、3艘“維內托”級和2艘剛剛服役的“施萊徹爾”級戰列艦。其中“施萊徹爾”級就是原先英國人設計建造的“獅”級戰列艦,一共開工了4艘,在英國本土屈服后全部被德國收購,然后繼續在英國的船廠中建造。其1號艦“施萊徹爾”號和2號艦“赫斯曼”號都已經完工服役加入了歐洲聯合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