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二三章 立言

  沈溪自己做童生、秀才和舉人時,與蘇通一起參加過不少文會,也在文會上遇到不少刁鉆刻薄的問題,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要數吳省瑜那道有女子落水救與不救的問題,沒想到今天考中狀元當了翰林,還要出來面對眾士子的刁難,只是希望這些士子為了自己“前途”著想,別異想天開問一些另類的問題才好。

  “沈大人在備考秋闈之前,都看了哪些程文,可有何好的文章推薦?”

  這是個務實的考生,而且刻板教條,考生員固然可以背程文,考鄉試背程文可有很大的風險啊,那些主考官和同考官看過的程文何止上萬,一旦發現有借鑒的文章,其結果只能是落榜。

  可這種話卻不能直說,沈溪只好將馮話齊當初推薦給他背的一些程文集說出來,有人馬上記下來,作為備考之用。

  “沈大人不知對有宋以降哪位方家之言更推崇,我等也好拜讀?”

  這是個擅于鉆營之人,直接問沈溪關于對哪些人的觀念推崇,就跟研究主考官的學術思想差不多,若真的碰上沈溪為主考官,就可以根據他的喜好來答題。

  十六七歲的童生、秀才,不應該去鉆研學問嗎?

  沈溪沒有直接出言訓斥,因為他自己每次考試前都會對主考官好惡進行研究,這根本就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可若說他對什么思想比較推崇,他還真說不上來。他屬于那種集百家之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那類人,任何思想中都有可取的和不可取的,他不會一味接受,如此便跟這年代學子致學的思想有所不同。

  “呃……朱子之學,尚可。”沈溪稍微有些違心道。

  馬上有人提出來:“沈大人,學生曾聽聞您在應汀州府院試之時,曾以怪誕之論駁斥朱子學說,不知可有此事?”

  又多了個敢于對權威提出挑戰之人。

  連我在院試時拿心學出來論證的事都知道,看來對我的過往了解得很深啊。

  沈溪點頭:“確有此事,在下認為,若致學當不問學派,若得精髓而受啟發之學問,一律為己所用,當為致學之最高標準。”

  一語令在場之人頗覺尷尬,一時間場面有些安靜,竟沒人再出來發問。

  因為沈溪現在提出的思想,更加的荒誕不經,你連朱熹的思想都敢挑戰,現在居然“誘導”我們挑戰權威,你是沒死在科舉路上,莫非是想讓我等無法進學,名落孫山?

  場面大為尷尬,倒是謝丕旁邊站起來一人,問道:“沈大人,不知您對格物致知有何見地?”

  這個提問等于把問題具體化了。

  心學的成因,在于對理學格物的反思和檢討,理學最推崇的就是格物學,沈溪之前駁斥過理學,對于格物學就會有不同見地,就算現如今沈溪貴為狀元,說出為世俗所不容的理論,同樣是為離經叛道。

  不過沈溪既為狀元,他在學術思想上便有了一定的發言權,不再如以前屁都不是,說出一句話都怕丟了功名或者背人盯上而影響科舉仕途。

  沈溪直接道:“在下以為,格物在于,立明本心,為善去惡,知行合一。”

  在場許多人面面相覷,沈溪的話,可不是普通人能聽懂的。

  連謝丕也好奇地問道:“沈翰林不知可否詳細闡述一番?”

  沈溪心想,可真是為難人啊,本來他不想過早闡述心學的思想,因為他現在在儒學界尚未站穩腳跟,要等他著書立傳后,有了名氣,才好去提出一些新的理論思想,歷史上的王守仁便是這么做的,若現在就提出一些“謬論”,根本不能為世人接受。

  沈溪現在,就好似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

  水淺,可以繼續往前走幾步,若水深,退回來也可,但一定不能走得太急,免得陷入湍流而不能自拔。

  沈溪可不敢直接否認朱熹的理學,而是要用眼前這些人的腦子,去思索和探討理學中一些不合理的問題。

  引發思考,是轉嫁矛盾的最佳方式。

  “諸位若問在下為何會有此念,全在于天理自在人心,諸位以為然否?”

  沈溪問出問題,讓在場之人來回答。

  問的是“天理自在人心”,這觀點聽起來好似沒什么錯誤,就連朱熹說的格物致知,也是要用心、用思想去格物,而不是用嘴或者身體。

  “然也。”在場之人紛紛點頭。

  沈溪得到這個答案,其實就可以引申開來說,因為在這個時代,“心學”尚未最后定型,沈溪所提出的乃是一家之言,同時也是能引發儒學界思考的一個問題,用心去格物的結果,是格到窮盡更重要,還是回歸本心最要緊。

  朱熹的程朱理學其實并沒有錯,但只是因為思維的局限性,令理學出現一定的漏洞。

  若是讓后世的科學家去探討這個問題,到底科學是用心想出來的,還是去窮盡探索出來的,那一定是不斷探索而知,非要說用心,最多是回歸本心后窮極一切來探索真理。

  其實二者本無區別,只是被心學混淆了概念。

  不能說王陽明是投機主義者,但至少他準確把握了理學的漏洞,將自己的理論發揚光大。

  沈溪繼續道:“在下以為,格物之時,當回歸于本心,心中無善無惡,勿以私心和物欲蒙蔽本心,先致良知,后格物,方能致知,作學問。”

  沈溪這次很聰明,他沒有抨擊朱熹的理論,只是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讓大家去思考,這樣到底有沒有道理,若你們覺得不可取,那我不往下說就行了,若你們覺得有道理,我也不深究,這問題差不多就可以到此為止了。

  我的思想就是,要格物,先致良知,至于是否跟程朱理學相沖突,那是你自己思考的問題,你不能把你理解的觀點強加到我身上,說這是我傳達給你的。

  確切地說,陸王心學之所以能成為一套與程朱理學相抗衡的理論,而且在后來者的位置上逐漸發展壯大,有其足夠的理論基礎和人心所向,就好似沈溪所提出的這個觀點,就算有人覺得不妥,但卻找不到理由來駁斥。

  沈溪說的是用心來格物,格物是建立在無善無惡的基礎上,難道不對嗎?

  但聽起來怎么都覺得像是空談,既然所有真理都在人心之中,那人人都是哲學家、理論家和科學家,還要一代一代的人去探索干什么?

  可這年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科學這門學科,就算是“格物”,目的也僅僅是刻板教條地讀書學知識,沒人會想到,若我停留在心學這個基礎上,世界科學的發展可能會處在夜郎自大停滯不前的地步,這不是當下學者所要思考的問題。

  這年頭的人,考慮的不是人類如何進步,而是如何凌駕于別人之上,做人上人。這就是時代心學能壯大的根本原因所在。

  “有理,有理啊。”

  終于有人肯定了沈溪的觀點,繼而更多的人開始附合。

  沈溪知道,這完全是仰仗于他現在的身份,若他還是以前那個童生或者生員,說出這番話來只會被別人一盆臟水潑在頭上,你個小屁孩連《四書》《五經》還沒背熟,就敢自稱學問大家,拿出一套理論出來招搖撞騙?

  謝丕感覺多有啟發,走過來問道:“那不知沈翰林對于格物的中心思想為何,不知可否總結,我等也好回去參詳?”

  沈溪點了點頭,要總結心學的理論,在心學初成之時看起來復雜,可他畢竟來自于心學大成的時代,一代代的先輩早就將陸王心學的精華總結得清清楚楚。

  謝丕將筆拿來,請沈溪將自己的思想寫在紙上。

  沈溪提起筆來,將心學的中心思想記錄下:“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等沈溪寫完,很多人將沈溪所論述的內容謄錄于紙上,準備拿回家慢慢研究。

  一方面是有人得到沈溪心學理論的啟發,對此有一點看法,準備回去仔細揣摩,不過更多人則是抱著投機的心態,拿回去看看是否有能用的上的地方,或許可以以此來推斷沈溪對什么思想更為推崇,方便研究沈溪這位潛在的主考官的喜好。

  沈溪寫完,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文會到此進入尾聲……謝丕要早些將小侄女帶回家,到入夜還不把人帶回去,他是沒法跟母親徐夫人交待的。

  “諸位,今日就到此為止吧。”謝丕道,“以后有機會,在下必定會再請沈翰林前來,為諸位釋疑。”

  對于很多士子來說,今天頗有收獲,至少沈溪說了該背什么程文,也說了一套很新穎的理論。

  沈溪可不是一般人,那是新科狀元,還是皇帝欽命的東宮講官,連太子都接受他教導,我們能接受他一點指導,以后若真入朝為官,甚至都可到他面前去認先生了。

  一字之師同樣是師,更何況沈溪所教授的還是一整套理論呢?

  眾人從茶樓下來,沈溪長舒了口氣,他突然覺得這比教太子讀書還要累。

  不過卻有個人很開心,就是在樓上一直坐在沈溪身后不說話的謝恒奴,見沈溪年紀輕輕,就能讓那么多自命不凡的年長士子折服,她打心眼兒里佩服。

  “七哥,你好厲害啊,你說什么他們就聽什么,你以后能不能也教教我?”謝恒奴很天真地問道。

  倒是謝丕拉了她一把:“君兒,走了,再不回去,你祖母責罵,到時候二叔可不幫你。”

  謝恒奴委屈地看著沈溪半晌,最后依依不舍上了馬車。

  ps:今天的第十一章來了!

現在我們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