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百五十四章 皇帝可以換 士紳不能倒

  江南之地,魚米之鄉,比起北方可是強得太多。

  .雖說打萬歷年起,這老天爺就變了臉,風不調雨不順的,連著幾十年都冷得很。這一冷,莊稼便要欠收,產量那是大不如從前,扣除交給縣里的賦稅,能余在手中的就更少了。家中沒荒的勉強能糊個口,要是碰上家里有荒,欠了谷子或者賒了銅板的,這日子可就難熬了。

  好在江南這地還行,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去,產量是趕不上從前,但肯定比北方強得太多,怎么著也餓不死人。當然,這是對那些窮人而言,對于地主大戶而言,不是什么餓不餓死人的事,而是進項是多還是少的事。一個是餓,一個是進項,兩者不可并提。

  望著眼前連成一片的千畝良田,葉老爺很是心滿意足。他為官半生,這才攢下這么大的家當,家中還出了一個探花郎的兒子,實在讓他自豪得很。說起葉家,左近十里八鄉哪個不豎大拇指夸一聲,就是昆山縣、蘇州府,甚至南京那邊,也得對他葉家高看一眼。

  雖說眼下這大清是變成大明了,自家兒子考的是大清的探花郎,可葉老爺卻一點不擔心自家地位會因此下降。因為他那探花郎的兒子很是聰明,見機得快,在揚州跟著漕運總督蔡士英一起反正歸明了。聽說齊王殿下入城時,還是自家兒子給牽的馬,僅憑這一點,葉老爺便敢說放眼江南,他葉家的地位仍如從前,沒人敢小看他家!

  探花郎依舊是探花郎,葉家依舊是葉家,葉老爺依舊是葉老爺,世道沒有變,唯一變了的就是腦袋上少了根辮子吧又或者說,皇帝可以換,士紳不能倒。

  葉老爺負手在田邊信步走著,這是他這些年來養成的習慣,每天上午都會準時在自家田地邊溜達一圈。這倒不是說葉老爺很是關心自家田里的莊稼情況,估摸今年能收多少糧,能賣多少錢什么的。而是他喜歡這樣做,因為他很享受那些佃戶見到他時奉承的目光和殷切的招呼。

  “葉老爺!”

  “老爺您來了!”

  一路走來,不時有佃戶和葉家的下人們放下手中的活計,紛紛上前熱情招呼,只為能在葉老爺面前留下好印象。

  葉老爺是什么身份?在葉家的一畝三分地上,他就是天,所以只有別人恭敬的叫他,他卻不會給對方回半句。倘若興頭來了,葉老爺能隨口喚上對方的名字,那對方那真是榮幸之至,干活的勁頭都能高許多。放工回去之后,說不定還能跟老婆孩子念叨許久。葉老爺都知道我的名字,這得是多大的福份啊。

  佃戶下人們怎么想,葉老爺自是不去想。說起大清來,葉老爺倒是不恨,因為自家兒子考的就是大清的科舉,要不是大清皇帝欽點,他葉家能出探花郎?所以葉老爺對于大清,那真是發自肺腑的感激。

  可這大清樣樣好,就一點不好,就是非要葉老爺納糧交稅。這在明朝時,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時,葉家家當再大,佃戶再多,官府也不敢跟他葉家要一個銅板。因為士紳免賦可是百多年下來的規矩,誰也破不得。要是那府里的官不識趣,葉老爺有一萬個法子叫對方服軟。有些不上路的官剛剛上任沒多久,就被吏部一道文書調走的事,葉老爺當年瞧得可多了。

  還好,那大清雖要葉老爺交稅,可葉老爺到官府里花了些錢財后,日子依如從前,只每年象征性的交一些,大頭仍是在自個手中。縣官不如現管,大清的朝廷雷聲再大,落到下面,也得要有人執行才行。而地方上執行的官吏,又哪一個和江南士紳沒有關系,又哪一個敢冒著得罪江南士紳的危險做那“人神共憤”之事。

  士紳就是士紳,甭管皇帝是誰,免稅,那是天經地義的!真要交的話,意思一下便行。沒瞅見去年海匪大舉入寇時,有好多人私底下偷偷聯絡,想響應的么?為什么?還不是因為這些人連那象征性的賦稅都不愿交么!和那些人比起來,葉老爺覺得自己還是對得起大清的,至少他可沒私通海匪。

  回去的路上,葉老爺看到莊子周圍的百姓正在自家地里忙活著,不禁有些感慨起來。

  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你說這老百姓昨就這么苦呢?你說這天災人禍的幾十年了,這朝廷昨還收這么多稅呢,這可要百姓們怎么活噢…

  不過…不苦這幫百姓,難道還苦老爺我不成!他們不交田稅,這稅就得老爺我來交,你數數,咱老葉家這肥田瘦田得多少畝,再加上掛在名下那些沒有丈量的,這要真挨個交稅,你說我這一家老小百十口子可怎么活…

  寺廟的和尚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話說的可不在理,要照我說,誰愛下地獄誰愛去,反正老爺我是不愿和閻王打交道的!這幫百姓既然已經窮得叮當響,也不差再窮上那么一會,所以啊,不管是大清朝,還是大明朝,稅還得他們百姓出,至于咱們這些有家有業,還有功名在身的老爺們,那得為自個,為兒孫活著,要不然,你說這人活著還有啥意思?

  老爺我辛辛苦苦攢下家當,供養出一個探花郎,要是落得和百姓們一樣交糧交稅,這又何苦來哉?

  說一千道一萬,朝廷的事,愛昨弄昨弄去,只要不打咱士紳的主意就行!

  我葉某人本本分分的,也沒啥別的盼頭,就盼佃戶老老實實把自家的租子交上來就行,其他的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

  回到府前,望著那排得長長的交租隊伍,葉老爺的兩道眉毛就差攏到一處去了,滿臉笑容的看著帳房在那替佃戶們過秤,不時還撅了撅屁股朝那秤上瞅兩眼,唯恐帳房那使壞,得了佃戶們好處,暗中做手腳把自家糧食給少收了。

  小斗出大斗進,那是土包子干得事,我葉天成好歹也是舉人出身,能跟那幫黑心眼的土包子一樣干嗎!這得招來多少罵啊!按規矩來,該幾成就幾成,咱葉家收租那是絕不多收一粒,也絕不少收一粒!

  人心是啥知道不?

  自古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原來天下是朱家的,后來叫愛新覺羅給占了,現如今朱家又打回來了,不管你是姓愛還是姓朱,咱沒什么想法,好好的當咱的順民,你說要剃發易服,咱就剃發易發;你說要恢復漢家衣冠,咱就恢復漢家衣冠,這都不打緊,左右國家大事我葉天成管不著,也沒那個能力管。

  我葉天成只圖個人心,圖個名!要不然,縣太爺請客時,我葉天成能坐首位?若不是有這體恤百姓、童叟無欺的名聲,縣太爺他能高看我一眼?不過話說回來,要沒有我那探花郎的大兒子,縣太爺也不定對我多客氣。

  一想到自家的探花郎,葉老爺不禁就尋思起來兒子叫人捎來的話,要家里給他送五千兩銀子,說是剛剛反正投明,在齊王那里還沒得到重用,須得上下打點一番,托人為自己活動一番,然后在南都的朝堂里謀個好位置,如此也不枉他寒窗十年得中的探花郎。

  做官得先做人,這官都是人,只要把人做妥了,這官自然也就妥了。怎么把人做妥了?銀子唄!老話就說了,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要銀子到位,啥事也都跟著到位了!

  兒子要上進,是好事,葉天成支持,他也不是不明事理的,知道兒子畢竟是考的清朝的科舉,中的清朝的探花郎,這明朝剛剛恢復過來,從前雙方又打得那么慘,兒子這個探花郎夾在中間不好做,就是給齊王殿下牽了馬又怎樣?朝中沒人替他說話,干什么都難。

  問題是這回得要五千兩啊!一想到這數,葉老爺下意識的就肉疼,腮幫子都酸得很:我的乖乖,五千兩啊,這可不是小數,我得收多少年租子才能收到這數啊。

  尋思半天,把心一橫,牙一咬,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反正自己苦了一輩子,算計了一輩子,為的也是兒孫,如果這五千兩當真能讓藹兒謀個肥差,也值!

  葉老爺心里其實明白得緊,他知道那銀子再多,可沒個用處那也不好,難不成都堆在家里沒事的時候拿出來數嗎!這銀子啊,得用,得拿出去用,得拿銀子去換銀子!現在兒子要用這錢去活動,去請托,這銀子就得毫不猶豫的捧出來,為啥?因為這銀子使得值,用在刀刃上了!這要是把肥差謀下來,五千兩立馬就能賺回五萬兩,你說這生意劃不劃算?當然劃算了!

  正想著,派誰到京里送銀子,卻見自家的管事一臉不安的跑了過來,未及跟前,就老遠大呼小叫起來,一臉的急相。

  “老爺,老爺!不好了,清欠的到咱莊上了,清欠的到咱莊上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