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千四十六章 本王當于開封登基

  吳三桂其實是對稱帝已經動心,然卻又幾多顧慮。問天意或許也是他給自己稱帝的一個理由,若上天都認為他吳三桂當稱帝,那自是順天應人。此所謂不問蒼生問鬼神矣。

  天意是什么,無人能知。

  天意虛無,從無實像,胡于宣說邙山中有神仙,其實也是信口胡謅,順著吳三桂之心而為。但王爺真要見神仙,問天意,胡于宣就必須滿足這個愿望。

  吳應熊深夜拜訪了胡于宣,吳應熊走后,胡于宣找來了宋友謙。此人是鳳陽人,字敬夫,年少務文,十余歲中秀才,之后未有寸步之進,在鄉間為塾師。后張獻忠破鳳陽,便離鄉四處流離。后來也不知怎么就流落到了保寧,以說書為生,過得十分窮困潦倒。一日,胡于宣不知怎的路過,生了愛材之心,便收他在幕下,后又推薦給吳三桂,在當時的平西王府內做一書辦。

  宋友謙不知胡于宣深夜找他何事,待落座后,便聽胡于宣道:“你可想王爺稱帝?”

  “王爺稱帝?”宋友謙一驚,下意識道:“這可是大好事啊!”

  胡于宣微微一笑,道:“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王爺若能稱帝,你這王府中人將來可有莫大好處。只是王爺對于稱帝一事尚在猶豫,故我特意將你找來。”

  宋友謙也是聰明人,當下就道:“先生是想要我做些什么嗎?”

  “有件事要你去做。”

  “先生盡管吩咐,即使要小人上刀山,下火海,小人也愿意干!”

  胡于宣笑道:“沒那么嚴重,只要你去趟邙山即可。”

  次日,吳三桂便在胡于宣、吳應熊和大女婿夏國相等人的陪同下去了邙山。邙山位于洛陽北,黃河南岸,是秦嶺山脈的余脈,崤山支脈,是洛陽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軍事上的戰略要地。最高峰為翠云峰,上有道教名觀上清宮。

  今日天氣很好,吳三桂難得一覽山景,故心情舒暢,便對眾人道:“這天可真是好的。”

  邊上的胡于宣聞言心中一動,上前道:“不是天好,而是王爺鴻福齊天!”

  吳三桂“噢”了一聲,詫異道:“此話怎講?”

  胡于宣笑道:“自上旬以來,一直是陰雨天氣,為何今日卻晴朗起來?只怕是上天得知王爺要問天意,故而天氣大變。”

  “是么?”

  吳三桂笑了起來,不管胡于宣所言是真是假,又是否恭維,這話總讓他高興。吳三桂為了問天意,特地穿的便裝,護衛人等也盡是遠遠跟著,只他和胡于宣、吳應熊幾人在前,遠遠看去,倒像是洛陽城的士紳上山游玩。一行人先來的呂祖庵前,只見大殿雄偉,四周又都是蒼翠松柏,吳三桂忍不住在心里贊嘆一聲,然后邁進去。走進呂祖庵,向呂祖像行跪拜之禮后,吳三桂緩緩起立,閉目沉思片刻,便轉過身子朝旁邊一老道走去。朝老道行了一禮,吳三桂很是客氣問道:“道長,我想測問一下吉兇,不知可否?”

  不想老道對吳三桂目視很久,卻是搖頭道:“此處非居士測問之處。”

  吳三桂驚訝道:“卻是為何?”

  “此處乃百姓小民祈福求平安之處,居士所問非百姓小民之禍福,老道豈能為你測?”老道一幅世外高人模樣。

  老道所言讓吳三桂心中打鼓,莫不成自己真有天子跡象,不然,老道為何說自己所問非百姓小民之禍福?

  念及于此,吳三桂正了正身子,向那老道求教道:“那道長可否告知,我該上何處去測?”

  老道拿手一指山峰:“至上清宮便可。”

  吳三桂答謝道:“多謝道長指點。”然后轉身就走。

  老道突然喊道:“居士慢行!”

  吳三桂忙停了下來,轉身問老道何事?

  老道說道:“居士此時不能上山。”

  “那我該何時上山?”

  “居士須在山下洗耳恭聽凈塵身,等日落月升之時方可上山,否則所測不靈也。”

  吳三桂恭敬道:“多謝道長指點。”

  老道看著吳三桂一行遠去,突然想起了什么,想說些什么,然而終于什么也沒說。

  經過一段攀登,吳三桂一行又來到上清宮前。相傳老子曾在邙山煉丹,故這上清宮專奉祀老子。此時西邊已看不到太陽,只剩下一片紅云,像血一般。集賢峰間,云霧縈繞,有如仙境。“邙山晚眺”被譽為“洛陽八景”之一,吳三桂見此佳境,心情又是大為開朗,笑道:“唐朝詩人張籍詩云: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邙游。本王原以為這是詩人的夸張之作,今日一見,卻覺得佳境勝詩。”

  吳三桂極少談及詩文,只因自己出身武科,對詩文少于研究,怕自己搬弄詩文會貽笑大方。今日因心情極佳,又見此境,才忍不住有感而發。

  “白居易有詩云:北邙冢墓高嵯峨。王爺可知邙山是古代帝王理想中的埋骨處所,古時樹木森列,蒼翠如云。登阜遠望,伊洛二川之勝,盡收眼底;傍晚時分,萬家燈火,如同天上繁星。”

  說話的是吳應熊,吳三桂點點頭,然后腳下不停地朝上清宮走去。走進上清宮,吳三桂朝老子像跪拜下去,心中默默祈禱,口里念念有詞。此時,一種奇異的現象出現了。只見寧靜而溫和的夜空之中,飄飄蕩蕩松松散散的云和朦朦朧朧纏纏繞繞的霧融合在一起,將群峰擁著簇著,像一種思念,更像一種溫情。讓人琢磨不透,給人以神秘之感。突然,云霧深處,那大山的盡處,突然有一個巨大的火球升起,然后滾動起來,最后又在云霧深處消失。

  “那是什么!”

  吳應熊和夏國相等人都是被這異像驚住,目瞪口呆。吳三桂也是呆在那里。胡于宣先是震驚萬分,隨后卻是大喜道:“此異像莫非是王爺精誠所至,老子顯靈!”

  就在這時,殿后突然走出一白眉老人。吳三桂凝目望去,只見老人童顏鶴發,與傳說之中的神仙無疑,一時看的呆了。

  吳應熊失聲問那老者:“閣下是仙人?”

  老者哈哈一笑:“你看我是仙,我便是仙;你看我不是仙,我便不是仙。”

  吳應熊一愣,一時半刻弄不清其中玄機。吳三桂則不管此人是不是神仙,上前便拜,爾后恭聲問道:“老人家可知我來這上清宮所為何事?”

  老者一挼長須,洪聲道:“我觀你,怕是為山水日月而來。”

  山水日月之事?

  吳三桂心念急轉,卻是不明白,但又不能問,只好繼續沉思。突然,他覺得有如福至心靈,明白山水日月意指江山社稷之事,心里頓喜:這老者真乃神仙,有未占先知之能!

  “敢問老人家天意如何?”吳三桂按住心頭激動,沉聲發問。

  “天意豈能輕泄?”

  “本人心中有惑,想問計于神仙。”

  “心中有惑者,解惑者須是自己。即便是神仙,也不能越俎代庖!”

  “這?...”

  不知為何,老者所言讓吳三桂想起父親當年和自己談起的往事。那是自己剛剛成家時候的事了。父親告訴他,說他出生之時,父親去占卦時得到錢瞎子送給父一偈,其文是“夫人本無主,只因鳳凰生。若尋出頭日,等到夕陽西。”父親說此偈大有深意,并要吳三桂在年老之時,加以驗證。如今,事情已經過去幾十年了,他卻無法驗證,因為,到目前為止,他還沒完明白其意是什么。他心念一動:莫如現在問問老神仙。

  “請問老神仙,本人心中有一偈,不知是何意,神仙可否能為我解答么?”

  “說來聽聽!”

  吳三桂便將此偈念了一遍。

  老者沉思良久,之后說:“此偈正可解你心中之惑!”

  吳三桂聞之,心中大震!難道上天安排我有此鴻福么,要我吳三桂稱帝么?

  上天都要自己做天子,吳三桂心中激動,胡思亂想,突然想起自己尚沒答謝神仙,便要對神仙作揖。可是,抬頭一看,眼前哪里還有神仙的影子?上清宮里依然是老子像一尊。

  吳三桂想問問應熊和胡于宣他們可曾見到人,可卻見眾人都如他一樣愕然。半響,他長出一口氣,對胡于宣:“先生給我算算,何時是黃道吉日。”

  “王爺可是要擇日稱帝?”

  胡于宣心中激動,吳應熊和夏國相等人這刻也是緊張萬分。

  “既然天意如此,本王為何要逆天而行呢?”

  吳三桂終是拿定了主意。

  胡于宣掐指一算:“冬月初九為黃道吉日。”

  “冬月初九?”吳三桂卻是一臉猶豫,“太倉促了些,本王稱帝乃大事,豈能如此倉促。”

  “王爺意何日登基?”

  胡于宣心中焦急,他知這位主公性格多謀寡斷,故急于促成吳三桂登基稱帝,以早安人心,早定大局。

  夏國相上前勸道:“父王既已決定稱帝,何在乎倉促?父王須知,我二十萬將士急需天子效忠!”

  吳應熊雖也急于父親稱帝,但他卻沒有和姐夫一樣上前相勸。胡于宣再次勸說吳三桂早擇吉日,不可拖延,那樣也會有違天意。

  吳三桂思慮良久,終道:“稱帝之事,本王心意已決,不會再變,然登基卻萬不能倉促。我意親自領兵攻打開封,待大敗鰲拜之后于開封登基,你們看可好。”

傲骨鐵心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