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今天無更

  ps:看背后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公眾號,悄悄告訴我吧!

  綠營動手時,新興以后組建的幾支新兵隊都被命令到東城集中,周士相讓新兵們過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他們看看旗兵是個什么德性。

  自永歷二年李成棟率軍打進廣東后,因其部原是農民軍,戰斗力較南明官軍強大數倍,故每戰必捷,使得廣東明軍無處立足,更使永歷嚇得自廣東遠竄至廣西。如此情形下,廣東百姓自然攝于清軍的強大,時人皆稱“北佬強悍不可敵”。

  其后永歷四年尚可喜和耿繼茂又統領所部漢軍旗進入廣東,二王麾下漢軍雖然數量不過幾千,但因兵卒皆是遼東老兵,裝備又以火器為主,因此戰力較之李成棟部更強一籌。李成棟反正歸明以后,其部清軍變成了廣東明軍主力,李成棟之死雖使廣東明軍群龍無首以致崩潰,但進粵的漢軍旗和滿州兵也是廣東明軍戰敗的主因。其后李定國以兩蹶名王之勢,挾數萬精兵兩攻廣東,卻先后在肇慶和新會接連慘敗,如此更使廣東百姓談清色變。

  周士相還是新會秀才時,就常聽人說起什么“綠營惹不得,旗兵看不得,滿兵聽不得”,大意是綠營的兵不能得罪,那旗兵別說得罪了,你就是看他們一眼都不能,而滿兵更甚,休說看他們一眼了,光是聽到滿兵二字就能把人嚇得魂飛魄散,有多遠逃多遠。不然,輕則傾家蕩產,重則腦袋搬家。這三句話雖然說得有些夸張,但也可從中探見廣東民間對清軍的恐懼到了何種程度。

  新興以后太平營新組建的幾隊都是些新兵,這些兵不比和清軍打過幾場的老卒,潛意識里對清軍的畏懼要多過對太平軍的畏懼,因此周士相有必要讓他們親眼看看傳說中“看不得”的旗兵是個什么德性,只要他們看到那些旗兵老爺們同樣也會害怕,同樣也會求饒,同樣被砍了也會死,心中的恐懼自然就會淡化。

  滿州人也好,漢軍也好,綠營也好,都是人。只要是人,就都是爹生娘養,不比旁人多個頭多只手,腦袋一砍同樣也咯屁。

  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次數多了,這些新兵沒理由還恐懼清軍。當然,前提是太平營能夠不斷的勝利下去,要不然,一次敗仗就能讓太平營的一切煙消云散。

  一邊倒的屠殺很解氣,雖然動手的是那些綠營兵,但看在太平營這幫新兵眼里同樣也痛快,雖然為之嘔吐的人也有不少,但成效同樣也是有的,至少,周士相便聽到有新兵在嘟嚷什么“北佬不過如此”。

  不過如此就好!

  秦智生剛才提議收納旗兵降卒時,周士相曾經動過心,但旋即就否定了這個提議,因為他認為旗兵就是旗兵,這些人不同綠營,骨子里也不再是漢人,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甲申國難前就在遼東降了滿州,清軍入關后對明軍的壓倒性優勢更使他們堅定效忠清廷之心,尤其是漢軍旗的身份讓他們自認比關內的漢人高一等,這種心態之下,指望他們還能夠記起自己漢人的身份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用后世的稱法,周士相更喜歡將漢軍旗的這幫旗兵稱為“二鬼子”,事實證明二鬼子遠比大鬼子更為可惡,因為他們在屠殺起同胞時往往比正主還要兇殘,還要不擇手段。

  驅使一幫屠殺同胞成性的二鬼子和他們昔日的主子對抗,周士相自認暫時還沒有這個能力和胸襟,重要的是,廣東的漢軍旗都是舉家從遼東隨尚可喜和耿繼茂一路打到廣東來的,他們的家眷全都在廣州,因此不可能死心踏地的跟著太平營干,除非有朝一日他們也如同今日的綠營一樣自絕后路——用滿州人的腦袋換他們的性命。

  總而言之,太平營現在的實力還不足以收納這幫根本養不熟的旗兵,周士相也不想養虎為患,便只能拿他們的人頭絕掉高要綠營的退路,同時也讓營中的新兵見識下旗兵老爺的德性,既間接擴大隊伍,又間接提升士氣,一舉兩得。

  目睹一百多旗兵被亂刀分尸后,新兵們接到了新的命令,就是將這些死掉的旗兵拖到城外。命令是拖到城外,沒有說要燒掉,也沒有說要埋掉,就是拖到城外。至于太平營走后這些尸體是被野狗吃掉還是由高要百姓掩埋,就不是周士相關心的問題了,他現在關心的除了收編這兩百多高要綠營,就是繳獲的漢軍旗火銃。

  和后世記載不同,周士相拿到的旗兵所用的火銃質量屬于上乘,且威力也大,絕不是放上一銃對方還能生龍活虎撲過來,雖然不能和后世火槍相比,但也絕對是要人命的東西,若是能夠量產量用,火銃這種原始的完全可以淘汰任何先進的冷兵器。

  對火銃,周士相的了解并不多,秦智生、蔣和等原先在明軍和清軍干過的總旗倒是了解的多些,據他們說,以前明軍使用的火銃經常會炸銃,所以士兵們不敢放心使用,久而久之,火銃在軍中就成了燒火棍一般的東西,但凡有辦法的將領總是避免部下配備火銃,而是盡可能的多要一些刀劍弓箭,哪怕是多要一些棉甲也不愿意多要一些火銃。

  造成明軍火銃質量低劣的原因有很多種,眾人說法也不同,但有一點卻是共認的,那就是朝廷沒有給予足夠的銀子。沒有足夠的銀子,就沒有足夠的原料,負責打造火銃的又是和軍戶一樣的世代工匠,這些人連自己一家老小的溫飽都沒法解決,又如何會用心制作火銃。惡性循環之下,原本能夠讓明軍縱橫漠北的火銃就成了軍中棄兒。

  與明朝沒有足夠銀子打造火銃不同,降清后的孔有德等人為清軍帶去了大量工匠,并且得到了皇太極的高度重視,對于制造火銃的匠人也給了遠超出明朝的賞賜,非但給予金銀田地,甚至還給予官位,如此一來,匠人的生產積極性得到大大提高,再加上清廷對火銃的要求近乎苛刻,又沒有如明朝官員那般的克扣,工匠造出來的火銃質量不好才有鬼!,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