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門的何向東直接奔了北京臺,一番長談之后,何向東匆匆又趕往了北京向文社,拉著向文社老老少少就開始長談了起來。
辦公室內氣氛一片凝重,何向東的那些徒弟們隱隱覺得有大事情要生,但是何向東的徒弟里面現在也只有老大和老二有資格進去商議。
其他徒弟也就老三現在剛能上場說上幾段,其他人連上場的資格都沒有,就更不要說進去商量了。
這場商議一直商量到下午,連午飯都是高剛龍和陳博兩人打包好給他們送進去的。
下午場的演出是在下午兩點鐘開始的,一直到下午一點半中,這些人才66續續都出來,但是眾人神色都有些凝重。
就連見慣了風雨的張文海和范文泉兩位老爺子都面色沉沉,神色凝重。
演出在繼續,向文社火爆依舊,媒體依然是跟風報道,不管是報紙還是廣播亦或者是電視臺,何向東三個字頻頻出現,何向東在北京可是好好出了一把風頭,火爆京城三個字可不是說著玩玩的。
娛樂圈是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這里人是全是沖著扎熱點去的,哪里有熱點,哪里有話題,他們就會往哪里蹭。
現在就有不少媒體請了不少媒體專家來評論何向東的相關事跡,注意這是媒體專家,不是真正的專家,磚家一詞也是打這里興起來的。
當時就有不少社會學媒體專家在電視報紙等媒體上談論,說何向東的走紅只是社會的一個不必然的現象,是在當前草根文化下盛行的一個體現。
何向東的走紅只是一種偶然現象,他勢必會跟其他草根明星網絡紅人一樣,在短短數月時間就會被觀眾遺忘掉,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社會現象罷了。
還說何向東這樣的社會現象不是少數,以后還會出現許許多多像何向東這樣的草根紅人,但無一例外,這種走紅都是不持久的。甚至有不少媒體專家說何向東的走紅都過不了三個月。
何向東自然也是知道這些言論的,只不過他并沒有在意。因為這恰恰是他走紅的最好證明,只有有名氣了才會被人評頭論足,不論人家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
作為一個藝人,最不應該懼怕的應該就是被人品頭論足,藝人就是要自己置身在大眾視野之下,至于大眾會對這個藝人做出什么樣的評價,那就是大眾的事情了。
一個正常的藝人,一個健康的藝人,他所得到的評價一定是多面化的。一面倒的好評或者差評都是不正常的,孔子曾經說過“鄉愿,德之賊也”,何向東從來不介意別人對他的差評,該支持的那部分人支持他就好了,其他人,管他去死。
至于那些媒體專家的意見,何向東更是嗤之以鼻。藝人想要成名立腕,得有三分實力六分運氣和一分的貴人扶持,他之前所欠缺的就是運氣和貴人扶持罷了。
而現在終于補齊了這些短板,他紅了,接下來就要看他的實力能不能守得住了,所以別看實力只在這其中占了三分的比重,但其實這三分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這三分實力,你是守不住的腕兒的。
手藝人憑能耐吃飯,何向東對自己的實力自然是自信的,論實力,他不怵任何人。三個月就會被大眾遺忘,這種論斷,不過是一個笑談罷了。
趙峰華他們的陰謀沒有達成,他們的舉報并沒有奏效,不過他們也沒有放棄。
在向文社演出期間,他們經常扮作觀眾混入里面,拿著錄音機把向文社的相聲錄下來,然后帶回家逐字逐句進行分析,對里面的一些包袱段子,夸張化擴大化,再度舉報上去,但無一例外都石沉大海了。
趙峰華都懵了,完全不科學啊,他們已經無比危言聳聽了,可是文化局怎么還是這么淡定如斯啊,趙峰華他們天天在家里詛咒這幫不作為的官員。
趙峰華他們也沒什么大能耐,在相聲圈里面他們勉強還能算上是個人物,可是放在整個娛樂圈里面,他們就狗屁不是了,也動用不了什么資源,就只能搞搞這種陰詭把戲。
趙峰華倒是在電視臺還有文化部門也有些熟人,可是目前都派不上用場啊,何向東現在炙手可熱,電視臺都想找他合作,哪里肯理會趙峰華啊。
至于文化部門也是一樣,縣官不如現管,天橋那邊的文化部門不解決,別的地方也沒辦法,再說趙峰華的能耐也沒有大到讓更上一級的領導強勢干預的地步。
趙峰華暗自咒罵了好久,何向東也納悶了好久,后來他才知道原來這邊調來的新局長居然是徐四海。
當年在老向文社時期,徐四海就在那邊的文化局工作,也幫助了向文社許多,只是那時他還沒當上局長。
沒想到好幾年過去了,徐四海居然升任局長了,還調到了自己這片來了,難怪向文社在遭受惡意誹謗的時候,還能安然無恙了。
何向東這段時間都快忙暈了,向文社里面要跑演出,又要籌備后面的大行動,還要跟電視臺商議電視節目,廣播報紙那邊他也沒少去聯系。
他都快忙吐了,每天晚上都是要凌晨才能回到家,第二天一早上又要出門了,田佳妮都心疼的不行了。
可是現在也沒有辦法,向文社也是剛紅不久,何向東連個經紀人都沒有,他這個公司老板手底下也沒有行政團隊,所有事情都得靠他自己跑,他能不累得吐血嗎。
何向東自己也心里也有計較,再過些日子,經紀人還有向文社的行政團隊就都要組建起來了,也是時候了。
就這樣忙活了小半個月之后,一則消息震撼了大半個北京城“向文社瀕臨失傳相聲專場演出于三日后開始,連續上演一周,十四場’。
這則消息通過電視、廣播、還有報紙等媒體北京城鋪天蓋地地宣傳,一石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