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秋白露,路上行人凄涼。
小橋流水桂花香,日夜千思萬想。
心中不得寧靜,清早覽罷文章。
十年寒苦在書房,方顯才高志廣。”
這是一首詩詞,來源已經不可考了,也不知道是誰創作的。只知道相聲演員在說單口相聲的時候會經常拿這首詞來做定場詩,據傳聞,這首詞是某位姓郭的相聲前輩傳下來的。
大家也一直都在用,這首詞很巧妙,它每半句的頭一個字都是上半句末尾的字的組成部分,而且整首詩的讀音也非常巧妙,邏輯重音是層層遞進的,非常適合做單口相聲的定場詩。
何向東在說單口的時候,也經常用這個定場詩,也因為何向東經常用,所以這首詩還蠻火的。
平時讀讀念念倒是也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現在何向東要出國做巡演了,再來讀一次就有著不同的味道了。
“十年寒苦在書房,方顯才高志廣。”這說的不就是何向東的向文社么,十年寒苦,終于迎來了萬眾矚目的今天。
04年是何向東的轉折之年,因為何向東和向文社是在04年火爆京城的,而后他也一直紅到了現在。
09年也是何向東的轉折之年,向文社在今年遭逢大難,幸好平安渡過,而且也浴火重生了。
現在他們又做成功海外商演了,他們邁出了傳統相聲史無前例的一步,向文社也要掀開新的篇章了。
0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現在傳統藝術式微,向文社此舉無疑是有很大鼓舞意味的,所以何向東和向文社也在網絡上被人稱為是“傳統藝術最后的榮光”。
北京國際機場。
今天是向文社去往舊金山的日子,參加商演的核心演員都在了,向文社行政團隊那邊也出了幾個人跟著,環天傳媒的人也在。
今天是向文社的大日子,也可以說是相聲界的大日子,甚至可以說是傳統曲藝的大日子。
機場的候機廳里面也擠滿了來送行的人,有向文社的一些孩子們,也有相聲界的一些前輩們,還有一些記者媒體,當然也免不了那些可愛的向文社粉絲們了。
何向東一行人慢慢走著,他們在后面跟著,前面就是安檢了,何向東停下了腳步。
何向東轉過身對后面的人說道:“諸位,就送到這里了,我們也要上飛機了。感謝諸位相送,我向文社定然不辱我們中國藝術的名頭。”
眾人微微頷首,紛紛獻上了臨別贈言。
跟何向東相熟的那些前輩也都在,石先生、楚城等人都來了,高秉生也在,只是高秉生沒有說什么話。
何向東也跟他們臨別寒暄了幾句。
有記者問道:“何老師,說兩句再走吧。”
聞言,何向東扭頭看那記者,好多人都在看他,何向東突然有些出神。
這一刻,何向東突然覺得自己的心境有些變化。
在上世紀30年代,那時候是民國時期。鴉片戰爭之后,中國被列強用炮火打開了國門,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在那個年代,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全面被外國列強碾壓。
所以別看現在有很多種崇洋媚外的人,可是那個年代卻是嚴重太多了。許多仁人志士甚至都提出來要,他們認為只有才能救中國。
現在是有不少人崇洋媚外,但是有誰敢說要了?可是在那個年代,這個想法就非常吃香,他們甚至要把中國漢字都換成英文。
作為中國傳統藝術的京劇自然也是首當其沖了,當時就有許多文化人在罵京劇落后粗俗不堪,應當立即取締,換成國外的高雅音樂。
這就跟罵向文社的相聲三俗是一樣的,不過幸好現在國家政府非常看重傳統文化。
當年的藝人本來就是下九流的行業,然后又被那么多所謂的文化人罵街,藝人們是承擔了很大壓力的。
當年梅蘭芳先生就是因為這樣的批評聲,他才決定遠渡重洋,把京劇帶到海外去,讓外國人看看中國藝術到底是不是粗俗不堪,讓外國人看看中國藝術到底有沒有魅力。
也讓那些所謂的有超前眼光的中國人看看中國京劇到底是不是粗俗藝術,讓他們看看中國的藝術到底有沒有價值。
為了這次遠洋演出,梅蘭芳先生把所有的家底都拿出來,又接受幾筆贊助,還特地公開演出很多場,這才賺夠了出國的費用。
最后,梅老板出國了,中國京劇在美國大方異彩,盡管美國人聽不懂中國話,也看不懂中國京劇,但梅蘭芳的名號還是響徹美國了。
盡管那時候的美國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最大的經濟危機,可梅蘭芳在百老匯的演出票價還是被黃牛炒到了突破了歷史最高值。
梅蘭芳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名伶。
消息傳回中國來,當時的演藝界大為振的,所有的藝人都感覺自己的腰板挺直了許多。
誰說中國藝術比不上外國藝術的?
誰說的?
不只是演藝界,當時的國人也因為這個消息而振奮鼓舞,這是真正的揚眉吐氣啊。
梅蘭芳先生的海外演出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梅蘭芳先生也被國家授予了人民藝術家的稱號,這才是藝術家啊。
你難不成真以為是個人就能稱作是藝術家?
當年梅先生出國是在上海坐的輪船,現在何向東是在北京坐的飛機。
梅先生在海外表演京劇成功了,何向東在海外辦相聲商演也成功了。
何向東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沒有梅蘭芳先生那么偉大,但此刻的他,肩膀突然沉重了許多。
這一刻,他無比清晰地想起了張闊如跟他說的那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現在他也無比透徹地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
現在傳統藝術式微,只有向文社一家在綻放光芒,何向東覺得自己有這個責任也有這個義務去挑起這個重擔。
所以在記者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何向東出神了。
等他回過神來,何向東的心境已經不一樣了,從前的何向東只想著去振興相聲藝術,想著去發展向文社。
因為他喜歡相聲,他熱愛這門藝術,同時也是因為他師父方文岐愛相聲愛到了骨子里面,所以他也要為他師父去完成這個心愿。
何向東的心中有熱愛、有偏執、也有狹隘。
現在熱愛還在,偏執還在,但是狹隘不見了。
何向東的眼光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相聲和向文社一家身上了,他的目光已經看到了整個傳統藝術。
他要為傳統藝術的發展、復興、傳承做出貢獻。
窮則獨善齊身,達則兼濟天下。
2009年9月26日,北京國際機場。
何向東因為想到了當年梅蘭芳先生的壯舉,他的心境也陡然發生了變化。
從前何向東的心境,是一個優秀的相聲演員的心境,說的更大一點,是一個相聲專家、相聲宗師的心境。
而現在的何向東,卻已經是一個大師的心境了。
大師,指的并不僅僅是藝術水平,更多的是他要承擔的責任和要做出的貢獻。
這一刻,何向東終于要朝著一代大師邁步了。
何向東看著提問記者的鏡頭,他眉頭稍稍皺起,目露能夠海納百川的堅定,他緩緩而堅定地說道:“網上有很多人稱我是‘傳統藝術最后的榮光’,不好意思,我不是。傳統藝術永遠都有希望,只要中國人不死,傳統藝術就永遠不會亡。”
何向東看著在場的記者,看著在場的同行前輩,看著在場的粉絲,看著在場的向文社的孩子們,看著在場所有人。
何向東聲音陡然提高了幾分,他朗聲說道:“向文社遠赴海外演出,這不是傳統藝術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我何向東,我向文社,在這起點,等著各位前行。海外,我先替各位探探路,我等著中國傳統藝術的光彩照亮世界的那一天。”。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