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文學)
針對shibor的看漲,多頭力量強大,事實上就是在逼迫空頭去對監管層施壓。
流動性緊張是所有人、所有機構都看得到的事情,央行幾乎每一次都出手干預、為兒子們保駕護航也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事情。
但明年新班子上臺,今年開始就一直在釋放金融市場化、去杠桿等信號。
現在所有人就是要看看,你說話算不算數。
雷霆的人傻了眼。
跟雷霆有合作的人傻了眼。
跟雷霆進行對沖的人也傻了眼。
原本只是一次市場化的對沖合約,但頭寸掌控得這么妙,卻形成了倒逼監管層的局面。
央行出手,就是前面說的話當做放屁,不出手,就是允許雷霆的操作、允許民間資金注入金融圈、但也強勢要求去杠桿和推進金融市場化,最起碼,類似于雷霆這種程度的動作,央行以后是不會管的。
從金融延伸到政治,試探上面的態度,雷霆閃電般完成布局,雖然把一些機構推到了對立面,為央行增加了壓力,但卻也獲取了相應的勝率。
暗流涌動,金融圈的人卻很默契的集體沉默。
7月20號,周四。
央行,王華宸的辦公室,他也在沉默。
“行長,會議快開始了。”秘書小心翼翼的提醒了一句,作為業內人,他也是被近幾天的金融市場嚇到了。
金融圈里面,并不是沒有人敢倒逼監管層,國債危機、白糖戰爭等等案例,其實都暗藏著刀光劍影,但勝利者寥寥。
君不見,中國金融史上的大鱷死了多少個?大部分是被監管層和國有資本絞殺掉的。
也不是沒有人成功,而且每一個成功的人,現在都是圈內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某些時候,一行三會在某些政策上面會咨詢他們的意見,也可以算做是先透透風。
但雷昊才24歲,他的身家地位是足夠吹響號角了,年齡卻是硬傷,而且偏偏挑在這個敏感的時間段。
“中國猛虎?”王華宸手里拿著一份他已經看過的《華爾街日報》,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是覺得國內金融業的池塘太小、太渾濁,才跑到國際市場去的?”
“他覺得某些東西是束縛?這是他一個人的想法,還是大部分人的感受?”
“不管如何,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金融圈后繼有人就是好事。”
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國內金融圈的亂象,想到面對守舊派的壓力,王華宸原本還有些搖擺不定的態度迅速清晰起來,心里有一股做點什么的沖動。
站起身來,穿上西裝,把老領導給的鋼筆別在上衣口袋,王華宸走出了辦公室,往開會的地點走去。
到達會議室門口的時候,王華宸嘴里輕聲吐出一句讓秘書差點嚇趴的話reads();。
“道之所在,”王華宸一只腳邁過了門檻,留下一句話響徹在秘書心里:“雖千萬人吾往矣。”
什么官僚作風、什么中庸之道,在這一刻統統必須拋棄,改革哪有不流血。
而且此一時彼一時,中國的金融業必須跟上實體經濟的步伐,不能拖后腿,業內的亂象必須得到整治,王華宸從沒如此清晰過自己的態度,他堅定的接過了雷昊遞來的“刀”。
“三番五次、三令五申!去杠桿、去杠桿!誰聽了?物價上漲誰在意了?cpi上漲過快,誰在意了?”
“攘外必先安內,人民幣要走出去,我們在觀念上就必須和適合的市場法則接軌。”
“沒錢?金融市場不缺錢!”
“流動性急缺?誰導致的、誰買單!”
“央行不會注入流動性,市場行為由市場走勢決定。”
“我們要做好的,是打擊任何違規的操作,保證金融市場客觀、穩定的發展。”
在央行的會議上,王華宸罕見的沒有采納央行黨委書記等守舊派的建議,強硬表態不救市。
羊城,雷霆投資,雷昊的辦公室內。
絡繹不絕的電話打了進來,不間斷的溝通在進行著,雖然從確定運作方向開始,大家就知道這件事會導致的結果,但是……
合約先簽了,所有人才開始打電話跟雷昊做溝通,這叫做避嫌,也可以減少某些風險。
“穆行長放心,我心里有數,是的,謝謝您啦,咳咳,我覺得shibor正常來說是看漲的。”
“得了吧,秦總你要是早知道,也不太會跟著入場,再說了,雷霆的幾個基金里面,青鈺占有份額不少,相當于你們也入場了。”
“齊行長說笑了,我們就是小打小鬧,同業拆借市場,我們不參與,即使參與,也不會逆是而為,我知道分寸。”
“告訴匯豐,我不需要他們這個合作意向,雷霆是中國的金融機構,滬市自貿區的新機構可以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參與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但僅限于此。”
一個個的電話,一條條的信息,雷昊很清楚,他的選擇已經會影響到很多未來的走向,所以即使知道了未來的走勢,也只能說他是知道了很多市場參與者、包括監管層的態度傾向。
雷昊的辦公室里面,坐著一群雷霆投資的高層,已經搞定了交易的趙力辰、負責研究分析的余榮、各方面都有職務的向永澤、對利率最為敏感的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夏亦北。
把趙力辰換成里歐,加上余榮、向永澤和夏亦北,就是雷霆創業初始階段被戲稱的四大金剛。
大家臉上都帶著緊張的表情,實際上,向永澤四人都清楚雷昊把合約頭寸建立好之后會導致的連鎖反應,他們也不會勸誡,因為雷昊無數次證明了他觀點的準確性。
況且,以自己對市場的敏銳分析,拿市場走勢倒逼監管層表態,就是民煮倒逼集權,這種事情對金融圈的人來說,就像是毒品對癮君子的誘惑,根本無法拒絕。
雷霆一直走在參與書寫金融史的路上,從創立之時,它的每一個案例都可以寫進中國金融史,區別只是筆墨輕重而已,而現在就是很重要的一筆。
是一切照舊、央媽繼續摟孩子?還是決心推進市場化、央媽抽孩子幾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