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八章 封王

  兵敗如山倒,黃飛虎護著姜子牙東突西殺,已殺得天昏地暗,他認準西方,奮力向前沖去,可商軍實在太多了,怎么殺都殺不完。

  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可還沒來得及高興,韓榮又追了上來。

  “丞相先行,末將斷后。”

  黃飛虎臉上閃過絕然之色,他打算用自己的死,保姜子牙成功突圍。

  楊戩死了,高明高覺兩兄弟陣亡,大王派來隨軍出戰的幾位殿下盡數死絕,投降的徐蓋也死了,他手下倒戈,對著周軍捅刀子,周軍傷亡慘重。

  到如今,周軍僅剩兩三萬人,伐商的本錢損失殆盡。

  姜子牙面如死灰,頭發一瞬間全白了,他看了一眼黃飛虎,點點頭,留給黃飛虎五千士卒,帶領兩萬人向西方逃去。

  對姜子牙來說,此時的他惶惶如同喪家之犬。

  黃飛虎的五千人馬很快被商軍包了餃子,韓榮上前,冷冷看了黃飛虎一眼,對袁洪做了一個動手的姿勢,五千周軍被洶涌人朝淹沒。

  周軍二十幾萬,即便界派關的人馬倒戈,也有十幾萬,肯定不可能全部被消滅。可在韓榮高超的指揮下,十幾萬周軍被分割成幾塊,逐一消滅,韓榮則帶著主力,攆著姜子牙。

  插一句,\咪\咪\閱讀\app\\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可以緩存看書,離線朗讀!

  “侯爺,為什么不施展法術捉了姜子牙。”

  袁洪一直跟在韓榮身邊,有幾次,商軍明明可以將姜子牙困住,可在韓榮的指揮下,卻有意打開一個缺口,讓姜子牙逃走。

  韓榮看了他一眼,笑道:“解決問題的手段,不一定非要你死我活,只要最后贏的是我們就足夠了!”

  袁洪聽的一頭霧水,韓榮的用意,他越來越看不透了,這讓他有些著急。

  韓榮吩咐道:“袁洪,帶人做做樣子,追殺姜子牙半個時辰,然后撤兵回城。記住,不可動真格的。”

  袁洪領了命,帶兩萬兵馬,追殺姜子牙。

  朝歌,微子得知潼關守住了,并在韓榮的指揮下,打得周軍落花流水,周軍主力盡喪,僅兩萬殘兵逃走,他龍顏大悅,當即召開文武百官朝議。

  經過一戰,周軍元氣大傷,再無力東進,大商最大的危機解除,至于東南兩大諸侯,敢與姬發聯合舉兵作亂,自己饒不了他們。

  “諸位愛卿,大商的危機已解,爾等有何感想。”

  李通拱手道:“這是大王洪福齊天,余化龍等人殫精竭慮,奮勇殺敵,才能打退強敵,揚我國威。”

  飛廉道:“李大人,你是不是忘了一個人的功勞。”

  李通尷尬一笑,補充道:“還有國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微子頷首道:“不錯,這也全靠成湯列祖列宗庇護,爾等為國效力,大商國運才能永垂不朽。”

  “恭賀我王。”

  贏了勝仗,至少能保大商十年安穩,至于十年后,大商的國力必然上升一個臺階,屆時,誰敢撫其虎須。

  微子十分滿意群臣的態度,忽想起了什么,道:“國師這一次力挽狂瀾,殺敵十余萬,如此豐功偉績,你們說該如此封賜,才能顯示皇恩浩蕩。”

  微子雖然忌憚韓榮的強大,可不至于干出抹殺他功勞的昏庸之舉。韓榮這次能出兵,對付周軍,在微子看來,他還是忠心的。

  李通忙道:“大王,韓榮正值壯年,卻先后被封國師,又加封西伯侯,并立有一國。如此榮譽,我大商立國六百載,也沒有過,若再行封賜,有違祖制。”

  四大諸侯,一個分管一方,要人有人,要地盤有地盤,地位僅遜于君王,不過他們是經歷數代人的努力,才有此輝煌,可到韓榮這里,僅憑一人,達到如此高度,簡直成了所有官員的榜樣。

  這話一出,群臣鴉雀無聲,這個話題太敏感了,誰都不會傻乎乎去發言,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微子,看他如何決斷。

  飛廉心中冷哼一聲,這李通真是處處與韓榮過不去,只可惜韓榮不在朝中,否則哪有這人的立足之地。

  微子沉吟了一下,緩緩道:“雖有違祖制,可凡事有例外。韓榮立有大功,不賞不足以服眾,所以必需要封賞,還要大賞,才能顯示出孤王的英明。”

  東南兩大諸侯匯聚孟津,離朝歌只不過隔著一條黃河,大商的危機還沒解除,雖然微子心中不太想封賞韓榮,可迫于當前局勢,再不想也要封。

  飛廉大喜道:“大王英明。”

  “大王英明。”

  群臣紛紛道。

  李通心下郁悶,先王在時,封賞韓榮,自己企圖阻止,結果失敗了,可大王明明對韓榮猜忌,怎么會封賞他,難道就是顯示所謂的公平。

  可天使早就去了西岐城,韓榮一直不出兵,等周軍打到潼關才出手,此人的心思,不難猜出。對于這樣的人,應該敲打敲打,而不是去縱容。

  微子道:“西伯侯救國有功,韓榮升一級,敕封其為韓王,另外將青龍關賜予他,讓他繼續為國效力。”

  群臣聞言,大吃一驚,當年姬昌受封文王,也只不過夸官三日,而大王賜給韓榮地盤,還是位置重要的青龍關,這簡直難以置信。

  李通心中不是滋味,大聲道:“大王,這封賞是不是太重了。”

  微子不以為意道:“孤王是天下之主,享有四海,臣子立有大功,豈能吝嗇封賞。只要韓榮對大商忠心,孤王即便把五關都給他,又有何不可。”

  當然,這話微子只是說說而已,真讓他把五關交給韓榮,豈不是臣強而君弱,即便韓榮沒有野心,自己君王的威嚴也會大損,這不利于治國。

  群臣見微子對韓榮如此器重,也不好再說什么,李通雖有不滿,可微子主意已定,他這個時候再繼續反對,不僅會得罪微子,而且還會得罪群臣。

  左右這天下是殷家的,他自己不在乎,自己一個外臣再操心有什么用。

  飛廉和張謙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替韓榮感到高興。

  韓榮的事情說完了,微子又說孟津的事情,張謙提議讓潼關的兵馬出手,由韓榮指揮,這正合微子心意,于是當場敲定此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