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669章 川兵北上

  一條直道,帶來的變化,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巴蜀休養生息幾十年,物阜民豐,隨著交子危機化解,最大的貨幣短缺的問題也解決了,簡直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一飛沖天。

  西北市面上,原本只有兩三成的巴蜀貨物,瞬間豐富起來。

  百萬蜀錦,不但京城和京兆府選購的百姓眾多,就連許多西域商人也都趕來了。

  這幫人和大宋的商人不同,一個個都捧著真金白銀,直接掃貨,連看都不看,那個瘋狂的勁兒,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除了蜀錦之外,還有漆器、竹器、陶器、桐油、豬鬃刷子、井鹽、臘肉、茶葉、巴蜀的藥材……另外前幾年王寧安打通了巴蜀和大理的商路,按照常識,大理走東南的海路,速度不慢,而且運量大,運費低。

  但是別忘了,大理國不臨海,出貨必須經過交趾,這兩國之間,矛盾不小,動不動交趾就會扣押大理的貨物,弄得大理國非常郁悶。

  走巴蜀雖然道路艱難,但是好在直接進入大宋腹地,沒有刁難。

  因此大理的商人也把他們的牲畜,銅礦,木材,孔雀翎,犀角等貨物販運到益州,再通過直道,運到京兆府。

  有了大理的銅錠之后,益州,京兆府,川南一共增設了三個錢監,就地鑄造銅錢。

  雖然交子大行其道,但是還要有金屬貨幣作為支撐,至少起到一個定心丸的作用。直接的后果就是吐蕃,青唐的部落,也開始接受交子,他們驅趕著牛羊,拿著毛氈,工藝品,寶石,來到益州等地,換成絲綢井鹽,周而復始。

  說到了這里,其實整個西部的商路全都通了。

  蜀地作為西部最大的市場和最大的生產基地,在這一輪的大發展之中,獲益最大。

  所以京兆府,洛陽等地,全都充斥著喜笑顏開的巴蜀商人。

  蘇洵和蘇軾父子,還有陳希亮等在京巴蜀官員,紛紛前來觀看,共襄盛舉。另外大儒王方,也攜帶著不少弟子出川,要進京游學,尋找機會,增加見聞。

  雙方在京兆府碰面,一見面之后,便高談闊論,歡欣鼓舞。

  “這條路修得好啊,從益州出川,往常最少要走兩個月,如今快馬加鞭,半個月之內,就能趕到京城……想想咱們當初,為了出川求學,要走水路,坐船搖晃的,腸子都要吐出來了。”王方笑呵呵道:“老泉兄,公弼兄,或許你們還不知道,近兩年種桑養蠶的人越來越多,少者四五百畝,多者幾千畝,甚至有上萬畝的……直道一通,絲綢之路再打通,只怕種桑樹的還要翻倍,蜀地算是繁榮起來了。”

  陳希亮有些擔憂,忍不住道:“要是人人都種桑養蠶,無人耕種田地,老百姓沒吃的,那該怎么辦?”

  他這話一出,頓時引來了蘇洵的白眼。

  “怎么,老泉兄,莫非我說的有錯?”

  “放在以前當然沒錯,可是如今不一樣了。”蘇洵道:“老夫這幾年可是觀察過了,海外土地肥沃,就拿交趾來說,居然一年三熟,這些年京城漕糧,有三分之一來自交趾,糧食不夠,外調就是了!只要保證糧道安全,沒什么可怕的,”

  “不對勁兒!”

  陳希亮來了倔脾氣,爭辯道:“糧食有了,可兼并土地,百姓無田,淪為流民,一樣要出亂子的。”

  這時候王方卻捻著胡須,搖頭笑道:“公弼兄,這事我們中巖書院早就想過了,還給王相公送了一份調查報告。土地兼并是不得不為,老百姓失去田地,可以進城務工,這條直道兩邊,不都是店鋪倉庫嗎!經貿越是繁榮,需要的人就越多,工作越多,當然了,還會有老百姓無立錐之地,其實大可以讓他們去海外,去西域,那里土地遼闊,人口稀少,可是很缺漢人啊!”

  陳希亮又搖頭道:“不成,還是不成!背井離鄉,親人分別,何其殘忍啊!”

  蘇洵呵呵一笑,“公弼啊,話雖如此,可是我問你,陳家那么多孩子,你怎么舍得讓他們四處求學?外出辛苦拼搏。”

  “這,這不是為了他們好嗎?”

  蘇洵把話接過來,笑道:“朝廷這么做,也是為了巴蜀的百姓好啊!”

  陳希亮頓時被問得啞口無言,他扭過頭,看著外面繁華的街道,來往不斷的人群,忍不住迷茫了,或許真的是自己錯了?

  “修直道,挖運河,其實都是一樣的。”蘇軾坐在了趙宗垕和狗牙兒的對面,一邊大啃著肘子,一邊說道:“都是基建,都要花很多錢,動用很多人工,建成之后,好處多多,一樣,一樣的!”

  趙宗垕不服氣,“那,那為什么隋煬帝挖了運河亡國了,而我大宋修了直道,反而商貿興旺,百姓拍手叫好?”

  “這個……當然很簡單了。”蘇軾嬉笑道:“殿下,你知道隋煬帝打過高麗吧?”

  “嗯,他都打敗了,損耗國力,弄得民怨沸騰,到處都是造反的義兵,隋朝二世而亡,他可是罪魁禍首。”

  “哈哈哈。殿下睿智,那臣再斗膽請殿下好好想一想,如果楊廣打勝了,他把高麗的俘虜弄到了中原,負責修運河。把他們都累死,用這些人的白骨,堆出來一條運河,不損大隋民力,天下又會如何?”

  “這……”

  趙宗垕瞬間陷入了迷茫,他想反駁,可是驟然想起,修直道就用了很多青唐俘虜。甚至從河北還送來了好幾批倭國和高麗的人,他們都是被海商帶過來,說是給大宋打工賺大錢的,結果全都送到了巴蜀修路,其中一大半都累死了。

  趙宗垕在西北的時候,還見到過一些幸存的倭國人,被拉去充當民夫,向橫山運糧。

  太子殿下,驟然發現,他最尊敬的師父,主持修川陜直道的王寧安,就是像蘇軾說的那么做的。

  和那位暴君楊廣的作為,幾乎沒有差別。

  如果說差別,那就是大宋在青唐開邊贏了,而楊廣遠征高麗慘敗……怎么會,怎么會?趙宗垕越發凌亂了,他過去以為歷來昏君、暴君、亡國之君,都是從里往外,壞透了,無藥可救了,做出來的都是殘民害民之事,一顆心更是黑得和墨汁似的。

  可驟然發現,隋煬帝或許和師父是一樣的想法,只是他運氣不好而已。

  師父是壞蛋嗎?

  肯定不是。

  那楊廣呢!

  他當真是明君?

  可為什么史書要那么寫?

  難道真是成王敗寇,不問是非,只問成敗?

  但是,那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算什么?孔孟二圣不講成功,只講成仁取義,他們不是坑人嗎?

  趙宗垕痛苦地抱著腦袋,又陷入了糾結。

  蘇軾啃完了肘子,悄悄退出了雅間,狗牙兒跟在他的后面,嘟著腮幫,怒道:“舅,你的鬼話也就偏偏殿下!大運河從隋文帝就動工了,而隋煬帝大業元年,就征調民夫修運河,至于征高麗,那是大業八年的事情!如果隋煬帝不是好大喜功,真能像我爹一樣,利用俘虜和蠻夷,循序漸進,把大運河修好,然后再集中兵力,施壓高麗,鯨吞蠶食,沒準大隋盛世可期,他也不用身死國滅了!”

  蘇軾眨巴眨巴眼睛,然后拿油乎乎的手,抓了抓狗牙兒的腦袋。

  “這不愧是我教出來的,就是聰明!”

  狗牙兒黑著臉,一副要吃了他的模樣。

  蘇軾渾不在意,他笑道:“你既然知道,為什么不拆穿我?”

  “我,我不想殿下被那些大頭巾忽悠了,光是當好人有用嗎?能修出直道嗎?”

  “聰明!”蘇軾給狗牙兒比了一個大拇指,“不過啊,你這話千萬別讓你爹聽到,不然豈不是說他是壞人了!”

  大蘇說完,轉身下了樓梯,一溜煙兒去拍岳父的馬屁了。

  狗牙兒沖著他的背影吐了吐舌頭。

  “還說我爹呢,你這個才子也是騙鬼的,壞蛋,一樣都是壞蛋!”

  等狗牙兒回到雅間的時候,趙宗垕不再抱著腦袋發愁了。

  而是站在窗口,向外面望著。

  “殿下,你看什么呢?”

  狗牙兒快步走過來,趙宗垕用手指了指。

  “快看,是巴蜀的步兵!”

  狗牙兒探身,果然,在大街上,有一支人馬快速通過。他們個子普遍不高,但是身體很強壯,尤其是胳膊腿力量十足,每個人手里都提著一條長槍,在槍尾帶著一個鐵鉤子,可以在攀登山地的時候,勾住山石樹木。

  “哈哈!”

  狗牙兒撫掌大笑,眉飛色舞,“這回好了,讓西夏的山跋子囂張,他們的克星來了!”

  趙宗垕驚問道:“他們能打得過山跋子?”

  “那是自然!”

  狗牙兒笑道:“殿下知道羈縻之策吧?我朝沿襲漢唐的舊制,在鄂西川東,乃至嶺南施行羈縻制度,當地的土兵生活在山地中間,驍勇善戰,不懼生死。是頂好頂好的兵,我爹和狄帥都贊不絕口。”

  “以往巴蜀道路艱難,人馬調不出來。如今直道修好了,川兵北上,西夏的苦日子到了!”

  狗牙兒的話并不準確,以往的困難是兵能外調,但是糧餉給養不足,如今直道修通,等于給西北的人馬多了一個大糧倉,能供應更多的士兵了。

  看著街道上一隊接一隊的兵丁,無窮無盡,趙宗垕忍不住驚嘆起來,“直道真是不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