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962章 第一批乘客

  這是一個很值得慶祝的日子,大宋朝第一列正式運行的火車,就要從幽州出發,整列車一共十五節,5節車廂用來運輸客人,剩下的都是裝著幽州等地的物產。の雜ζ志ζ蟲の

  自從回到大宋之后,幽州的發展一直很快,論起工業實力,更是傲視天下……從幽州出發的火車當中,裝了1萬匹呢絨,還有家具,新式的拖拉機,抽水泵,另外還有用魚骨加工的肥田粉,滿滿裝了10節車廂,準備運輸到齊州出售。

  能有幸成為第一批乘客的,自然非富即貴,其中就有兩個很特別的乘客,正是老爹王良璟和母親白氏……這幾年王良璟老了許多,白氏眼角也滿是皺紋。

  別看王家顯赫,但是家族子弟,到處都是,哪怕過年,也沒法團圓,前段日子聽說東南又是倭寇,又是摩尼教,老兩口都提心吊膽,雖然他們知道王寧安身邊的保衛森嚴,不會出現紕漏,可是當父母的,就是放心不下。

  好容易等著兒子回京了,又忙于政務,他們想進京,又怕打擾。

  等來等去,終于等到了鐵路開通,按照慣例,王寧安肯定要去齊州的,他們也乘坐火車過來,正好和兒子團聚。

  許陽很體貼,給他們準備了一節專門的車廂,為的是讓老兩口舒服點,可偏偏白氏不聽,她愣是在車廂里堆了好大一堆的書籍,還帶了不少禮物,弄得車廂里只剩下坐的地方。

  王良璟這個埋怨啊,“去看看兒子,又不是搬家,你帶這么多東西干什么?再說了,你帶別的也就算了,還帶了這么多書!你說說,誰愿意看?”

  白氏怒氣沖沖,“你個死老頭子,就是看我年紀大了,人老珠黃,放在十年前,你敢這么跟我說話?還說我的書沒人看?我告訴你,這回我就要刊行天下,誰也擋不住!”

  這老兩口還吵了起來,不過他們的爭吵很快就被打斷了……伴隨著汽笛聲,火車開動,真的緩緩離開了幽州。

  車廂里的乘客,探出頭,拼命揮手,顯得無比得意。

  月臺上,還有周圍的百姓,都踮起腳尖,伸長脖子巴望著。

  火車頭噴吐著黑煙,火車越來越快,巨大的轟鳴聲,簡直要把耳朵震聾了。

  可是不管車上還是站臺,都沒有任何人抱怨。

  相反,還有很多鮮衣怒馬的年輕人,他們騎著駿馬,追著火車瘋跑。

  還真別說,火車的速度居然沒有馬跑得快,許多年輕人策馬揚鞭,搶到火車前面,然后不停揮手,充滿了得意和張狂,仿佛在說,你們這個破玩意有什么用,還沒老子跑得快呢!

  王良璟站在窗口,仿佛看著白癡一樣!

  “真是不知道好歹,四條腿的,永遠跑不過輪子!”

  作為參與過蒸汽機公關的人,老王很有底氣。

  果然,跑出去一刻鐘之后,火車速度不減,可是那些馬匹漸漸跟不上了,跑得渾身都是汗,上面的騎士也是如此,張著大口喘氣,只能望著遠去的火車,不停搖頭,仿佛見了鬼似的。

  就這樣,火車快速向前,經過滄州,德州,通過黃河故道的大鐵橋,一直到了齊州。沿途都有很多人駐足觀看,幾乎每個人看到,都會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800里的距離,火車整整跑了12個時辰,一天的時間!

  假如放在后世,高鐵或許一個多小時就可以了,差了20倍之多!

  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就是神速!

  朝廷送信,最多800里加急,一路上不知道要跑死多少匹戰馬,才能把一點寶貴的消息,送到京城。

  可是火車不一樣,不但能達到急遞的速度,還能帶著巨額的物資,運到目的地。最令人欣慰的是,還不需要民夫幫忙搬運。

  整列火車,只有兩個司機,四個鏟煤的,他們分成兩班,就把好幾百人,還有山一樣的物資,運到了800里之外!

  一天的時間,王良璟都沒有睡覺休息,他全程處在興奮和震驚之中……作為一個經歷過殘酷戰斗的老將,王良璟太明白這意味著什么了!

  只要修通了鐵路,過去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調兵,現在一天就能做到,而且還會攪擾沿途的百姓,也不用耽誤農時。

  這是多大的進步?

  當年為了拿回幽云,整個河北,還有京畿,出動的民夫超過百萬人……假如當時就有火車,或許只要幾十輛就能解決問題。

  王良璟狠狠揮了揮拳頭,充滿了欣慰。

  白氏是商家出身,看問題和丈夫就不盡相同,一萬匹呢絨,過去只能走海路,或者靠著馬車,運到千里之外。

  這兩者都有明顯的弊端,比如海運只能運到沿海的港口,依舊需要搬運,而且海上風浪大,物資很容易被打濕,如果呢絨沾上了海水,基本就報廢了。

  要是用馬車,至少需要上百駕馬車,一個馬車還要陪車夫,如果路上馬匹受傷了,或者死了,也要算進路費里面。

  速度慢,運輸成本高,風險大……這些都困擾著從事長途販運的商人。

  可是火車就不一樣了,幾節車廂就解決了問題……路費比起以往,至少降低了百分之九十!

  更要命的是,一個月的路程,能縮短到一天!

  試想一下,以往談生意,從南到北,花一個月,談妥之后,再運回來,又是一個月,至少要兩個月以上……現在呢,坐著火車去談生意,回來用火車運貨,前后幾天的功夫,就能搞定!

  效率提升了幾十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把新式產品送到客人的面前,生意當然會好做很多。

  白氏想的更多,效率提升,還不只是這些,比如以往從事販運,一年最多兩三次往返。可如果有了火車,一年甚至能往返幾十次,上百次!

  這意味什么?

  當然是交易量成幾何倍數增加,而且資金周轉加快,緩解商人的占款壓力!

  好處簡直說不完!

  白氏都怦然心動了,如果再年輕十年,她沒準也會和那些興奮的商人一樣,投入到這一場奢華的商業盛宴之中……老兩口都涌起了濃濃的驕傲,這是我們兒子堅持做的,也只有他,才能完成如此奇跡!

  除了驕傲,還是驕傲!

  齊州就是后世的濟南,作為京東東路的治所在地,也云集了好多商人,其中就有兗州的紡織廠,他們也攜帶了上萬匹棉布,等待著販運到幽州銷售,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光彩。

  “吉甫,你辛苦了。”王寧安笑呵呵道。

  呂惠卿立刻道:“不算什么,弟子能主持這么大的工程,真有種此生無憾之感……半年之后,從齊州到徐州的一段,也能通車,等到明年,到浦口的一段,也會通車,整條鐵路,全線貫通,弟子就算死也能瞑目了!”

  王寧安呵呵一笑,“別說喪氣話了,還有那么多事情等著你們去做呢!”頓了頓,王寧安道:“準備回京吧,到都察院給王相公當個副手。”

  呂惠卿吸口氣,他雖然忙著鐵路的事情,但是還是盯著朝廷的動向。

  “師父,弟子能否斗膽請教,是不是要把首相之位,留給拗相公?”

  王寧安沒有瞞著呂惠卿,而是嘆道:“接下來的朝政其實最是艱難,要接下我的擔子,又要開創新局,非大勇氣,大擔當不能為之……你們都還年輕,資歷淺薄,驟然上位,是揠苗助長!”

  呂惠卿很明白師父的意思,他也的確沒想過直接上位首相,如果能擔任都察院的二把手,等拗相公入政事堂,他自然就能扶正,也是一步登天。

  “弟子等人,固然資歷不夠,但是君實兄,他比拗相公還大了兩歲啊!”

  王寧安意味深長道:“吉甫,莫非你還君實還有往來?”

  “是的!”

  這就是呂惠卿的聰明之處,關鍵時候他從不和王寧安耍心眼,老師交代的事情努力去做,在老師面前,白紙一張,坦坦蕩蕩,不搞什么暗室之謀。

  “師父,不只是弟子,還有其他的同門,都覺得君實兄更合適!大家都很信服他!”

  王寧安搖了搖頭,“正因為如此,我才擔心!君實做事,滴水不漏,中庸圓滑,確實深得人心……可正因為如此,他接了我的位置,斷然不會改變師父的國策,他也沒本事改變。但情況每天都在變化,故步自封,不敢改革,早晚會出問題的。”王寧安甩了甩頭,“我現在還沒有下決心……但不管怎樣,我會給君實留一個合適的位置,有他在,你們這些人也不會受欺負!”

  呂惠卿表面上點頭,可心里暗笑。

  師父也變得啰啰嗦嗦了……就像是父親的眼中,孩子永遠長不大一樣,王寧安這個老師也挺操心的。

  可是他忽略了,呂惠卿,章惇,曾布,蘇轍,這些人本來就是奇才,又經過了這么多年的歷練,想欺負他們,笑話!他們不聯手欺負別人就不錯了!

  師徒兩個談著,突然人群開始歡騰,他們也從車站的房間走了出來,立在月臺之上,舉目眺望,一列火車,呼嘯而至。

  車上的人都興奮揮手,大喊大叫,王寧安注意到了兩個人,他們正緊張焦急地搜索著人群,瞬間,被幸福籠罩,王寧安的鼻子酸酸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