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76【論宗教】

  湯因比做為一個史學家有多偉大?

  后世西方學者甚至將他與愛因斯坦、羅素等人并列,把《歷史研究》此書譽為“二十世紀精神史上最重要時間之一”。

  《歷史研究》主要講的就是文明,以及文明的產生、發展、衰落、解體和滅亡。書中的許多觀點,對于后世的高中生、大學生來說屬于常識,但放在20世紀卻具有開創性意義。

  總的來說,以前史學家研究的歷史,都屬于微觀歷史,單獨研究某個時期、某個朝代、某個國家。而湯因比卻開創了宏觀歷史研究,把整個人類歷史看做整體,從哲學角度揭示它的本來面目。

  事實上,周赫煊之前抄的那本《槍炮、細菌與鋼鐵》,嚴格來講也屬于宏觀歷史學著作,只不過研究方向偏于人類學和社會學。

  此時兩人坐在講臺上,清華校長羅家倫坐在第一排,親自擔任他們的對話記錄員。而學生們也一個個拿起紙筆,聚精會神的聆聽兩位大師的對話。

  周赫煊笑著說:“湯因比先生,我剛才講課的內容,叫做《人類文明史》,受到了你關于《歷史形態》一系列論文的啟發。”

  “非常榮幸,”湯因比說,“事實上,我在六年前就開始思考文明問題。不過由于太多事情耽擱,直到去年才動筆,周先生的某些觀點比我要成熟。”

  周赫煊直言不諱地說:“湯因比先生,你在論文當中所闡述的文明形態,或者說歷史形態,我并不完全贊同。”

  “噢,為什么?”湯因比好奇地問。

  周赫煊道:“你闡述文明形態史觀時所用的論據,主要來自于西方歷史,特別是希臘歷史。我承認你的論述很精彩,但你把古希臘、古羅馬和西方世界的特殊經歷、以及發展道路,當做所有文明的普遍發展規律。再通過這種發展規律,來研究解釋其他文明,我覺得有些說不通,你忽視了每個文明的特性。”

  “不不不,”湯因比堅決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他說,“我們研究歷史文明時,應該拋出個性,去探究文明的共性。”

  “文明當然有共性,但你把西方文明的某些特性當成了所有文明的共性,”周赫煊笑道,“恕我直言,你的立場其實是西方中心論,西方文明代表了文明的發展歷史,這是非常偏頗的做法。”

  湯因比沒有生氣,說道:“請舉例。”

  周赫煊說:“比如你的統一宗教理論,我不認為中國有什么統一宗教。”

  “佛教不是嗎?”湯因比反問道。

  “當然不是,”周赫煊笑著對臺下的學生說,“你們有哪些信奉佛教的?”

  清華如今還屬于教會學校,由美國庚款扶持創辦,羅家倫正在努力把清華轉變為國立大學。

  既然是美國扶持的教會大學,那么英語就屬于必須掌握的語言,在場所有學生都能聽懂他們在聊什么。聽周赫煊用英語一問,信奉佛教的學生立即舉手,結果只有稀稀拉拉七八個。

  周赫煊說:“看到了吧。”

  湯因比道:“科學的發展,必然導致很多人放棄宗教信仰,但在古代中國,佛教確實屬于統一宗教。”

  “不然,”周赫煊分析說,“在我看來,如果中國真有統一宗教,那也只能是儒教。儒家發展到后來,已經具有一定的宗教化特征,不過始終似是而非,并未傳統意義上的宗教。”

  湯因比說:“不管如何,中國社會仍保留著很多佛教思想,比如善各有報、轉世輪回,這正是儒教做為統一宗教的證明。中國和歐洲不同的是,中國的統一宗教沒有教會,但從影響力來講,佛教符合所有統一宗教的特征。”

  “中國人永遠不是篤誠信徒,”周赫煊笑道,“湯因比先生,你可以去找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把他帶到道教的廟宇中,你看他會不會對道教神靈燒香磕頭。”

  湯因比解釋道:“佛教在傳入中國后,進行了很大的本土化改革,它實際上屬于多神教。所以佛教信徒跪拜其他神靈,這并不能否認佛教在中國曾是統一宗教的事實。”

  周赫煊沒有辯解,而是問:“湯因比先生,你聽說過三教合一嗎?”

  “三教合一?”湯因比有些疑惑。

  周赫煊說:“按照我的理解,中華文明的特質,在于它強大的包容性。無論是文化、科學、宗教,不管這些外來物有多強,到了中國最終都要本土化,并且被包容吸收。中華文明的核心精神是‘天人合一’思想,這是研究中華文明的大前提,它起源于西周時期,記載于《易經》當中,是中華文明數千年來的發展總綱。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遵循這個思想原則,只不過各自的態度和追求不同。以至于佛教傳入中國后,也必須符合這一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禪宗。”

  湯因比知道天人合一,他對朱熹、王陽明等人物也有所研究,但卻不認可天人合一是華夏文明的核心思想。他沒有立即反駁,而是問:“那什么又是三教合一呢?”

  “佛即是道,道即是儒,儒也是佛,”周赫煊笑道,“三教合一思想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到了宋元時發展壯大,到清朝時已普遍被中國人所接受。或者說,是潛移默化。不管是程朱理學,還是陽明心學,這些儒家學派發展到最后,里面都蘊含了大量的佛道思想。宋明理學做為當時的新儒學,攝取了大量儒道哲學思想和基本觀念,明清的儒家比道家還要道家,比佛家還要佛家。而佛道兩教,也積極或消極的迎合做為主流思想的儒家,最后三教實際上已經合流,共同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真要說起來,中國的統一宗教,實質上是儒佛道三教融合后的怪胎。”

  “周先生,你的這個觀點非常有趣。”湯因比笑起來。

  周赫煊說:“中國對于宗教的態度是兼容并收,不管是哪個教派,都必須遵守世俗倫理準則,誰也不可能成為統一宗教。就拿現在的基督教來說,中國有那么多傳教士,如果基督教不進行中國本土化改革,那么永遠也別想普及推廣。最多,也就能保留形式而已,比如中國人采用基督教婚禮儀式,穿婚紗交換戒指對著天父盟誓。又比如大家一起過圣誕節,但這個圣誕節不會具有宗教意義,僅相當于一個狂歡節而已。”

  湯因比有些被說服了,但隨即陷入思想混亂,因為他創造的文明史觀當中,統一宗教是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如果統一宗教理論無法適應于中華文明,那么有可能,他的其他理論也不適用于其他文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