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1030

  正在閱讀書稿的林森,聽見李約瑟一口流利中文,不由好奇道:“這位先生是?”

  “這位是英國生物化學家,劍橋大學教授約瑟·尼達姆先生,他的中文名叫做李約瑟,”周赫煊說著又為李約瑟介紹,“李教授,這位是中華民國主席林森先生。”

  李約瑟連忙握手說:“林主席你好,我此次來華,是代表英國皇家協會到中國開展科技支援工作。”

  林森笑道:“感謝李教授對中國人民的支持,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

  周赫煊招呼道:“兩位還是先坐下再說吧。”

  李約瑟端坐在沙發上,詳細說明來意:“我在中國的云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份考察了大半年時間,走訪了中國許多高校和學者。中國學者吃苦耐勞、頑強勤奮的精神令我深深佩服,但他們的糟糕處境也讓我非常痛心難受。現在中國科學界處于封閉狀態,跟世界科學界是脫離的,甚至連一本最新的西方期刊都買不到。”

  林森嘆氣說:“這是政府的失職啊,不能為科學家創造良好的研究環境。”

  李約瑟繼續道:“我想在重慶創辦一個科技援華機構,此機構的宗旨大概有這么幾點:第一,保持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聯系;第二,為中國科學界提供必要的科研物資;第三,向西方輸出中國的科技文獻;第四,為中國科學團隊提供咨詢服務;第五,幫助中國科學家實現國內的彼此交流。”

  “這是好事啊!”周赫煊高興道。

  林森也說:“李教授此舉,必然能夠幫助中國科學蓬勃發展。”

  李約瑟道:“英國駐華大使霍勒斯·西摩爵士對我的想法非常支持,他已經致電英國政府,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批準。中國的行政院和國防科學促進會也很支持,但這種支持只是態度上的。現在重慶的房屋很緊張,我迫切需要一個穩定的辦公地點,而且我還需要召集人手。比如把中國科學成果和文獻翻譯成英語,就需要專業的翻譯人才。”

  周赫煊想了想說:“我名下的房產都租售出去了,正好前段時間《非攻》停刊,編輯部所在地租給了一份小報,其中有兩間屋子還空著。請李教授暫時委屈一下,把那兩個寫字間作為機構駐地。”

  “兩個寫字間足夠了,畢竟我們只是初創。”李約瑟頗為高興。

  歷史上,李約瑟實在找不到房子,只能借用英國大使館的偏房辦公,狹窄破舊極不方便。直到抗戰都快勝利了,政府撥款修建的辦公樓才正式落成。

  周赫煊說:“至于翻譯人才那就更好辦,中國現在有很多知識分子失業,只要在報紙上登載招聘信息即可。”

  李約瑟又說:“我還有個不情之請,希望周先生能夠在這個機構擔任職務。”

  “沒問題。”周赫煊爽快答應。

  李約瑟即將創辦的這個機構叫做“中英科學合作館”,抗戰期間為中國科研機構購買了大量物資。比如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急需的稀有氣體,北平研究院急需的光學玻璃,西南聯大物理學家們急需的高速電子振蕩器,四川農業實驗站急需的秋水仙堿等等。

  購買這些物資所需要的錢,基本上都由李約瑟墊付,英國政府給了一萬英鎊的初期經費。并且運輸也是個大難題,需要走駝峰航線空運,有時候出現意外還會機毀人亡。

  數年間,李約瑟訪問了中國10個省,296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發表演講200多次,行程二萬五千公里以上。

  為了讓中國學者讀到西方書籍文獻,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李約瑟還請英國的朋友發起募捐,英國人民通過中英科學合作館捐贈了超過7000英鎊的書籍。后來經費和運輸都很緊張,李約瑟干脆把科學期刊以微縮膠卷的方式運到中國,光是這些“膠卷雜志”就有167種。

  最危險的一次,李約瑟親自給河南大學運送書籍,結果半路上遇到日寇,科技書刊全部被侵略者焚毀。李約瑟僥幸逃生,非常沮喪,因為河南大學雖然在山洞和破廟里辦學,但科研師資力量一流,卻連一本科技書刊都沒有。

  李約瑟和中英科學合作館的工作還不止這些,他們共推薦了138篇中國論文到西方發表,安排了30多位文化、科研人員去英國訪問交流,協助教育部選送了67名中國留學生赴英深造。

  正是李約瑟所作的努力,讓抗戰期間的中國科學界重新與世界取得聯系,加快了抗戰前后數年中國的科學發展速度。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李約瑟在英國大使館和周公館之間來回奔波,在周赫煊的幫助下完成了中英科學合作館的籌備事宜。

  周赫煊雖然足不出戶,但數百封電報和信件發出去,很快就通知到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所。有些機構還主動派人過來幫忙,擔任科研文獻的英漢互翻工作。也有一些科學家迫不及待地發來論文,請求李約瑟代為送去國外發表。

  1943年六月,英國政府正式批準創辦中英科學合作館,由李約瑟擔任館長,周赫煊擔任副館長,并獲得一萬英鎊的啟動資金。

  中英科學合作館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把“科學養雞”的資料翻譯成英文,將技術送去西方幫助英國朋友。李約瑟答應為科學養雞技術申請專利,專利權由周赫煊、西南聯大、金陵大學農學院和中央大學農學院共有,并永久無償授權給所有英國人使用。

  投桃報李嘛,英國佬既然無私幫助,咱中國人也不能含糊。

  這屬于惠而不費的選擇,反正抗戰期間也沒法到國外收取專利費,還不如向英國政府釋放善意,換取更多的科研資源來發展自身。

  于此同時,中英科學合作館也收到來自中國各科研機構的333份訂單,都是些基礎科研儀器和化學試劑。李約瑟立即著手辦理,雖然他手上的錢不夠用,但首批就訂購了其中的77份,由英國情報部負責在加爾各答采購。

  周赫煊也拍電報讓費雯麗她爹捐了5萬英鎊,搞定了103份科研儀器和化學試劑的訂單,其中的一臺高速電子振蕩器就花費甚巨。他以前雖然有錢,但沒法運輸,這次是美國和英國的空軍幫忙運過來。

  順便一提,受戰爭影響,英國那邊的藥廠已經賺瘋了。

  現在費雯麗的老爹整天喊著讓周赫煊去英國,因為周赫煊是大股東,需要他的簽字才能把藥廠上市。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