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80章 舉賢不避親

  思索良久,趙子良對站在旁邊的親兵吩咐:“去把諸將和幕僚們都請來!”

  “諾!”

  沒過多久,主要將領和幕僚官員們紛紛趕來。

  “見過大帥!”

  “諸位都免禮!”趙子良抬了抬手,對眾人說道:“剛剛收到消息,吐蕃人派了一支兵力達五萬之眾的大軍由大將鐵刃悉諾羅統領從大斗峽谷殺進了河西腹地,并且一路勢如破竹地攻城略地,前幾日更是攻破了涼州武威城!”

  “嗡嗡······”大帳內眾將和官員幕僚們頓時炸了鍋。

  “這可怎么辦吶?”

  “這如何是好啊!”

  “完了完了,河西走廊被切斷,朝廷與西域屬地就徹底斷絕了聯絡,這如何是好?”

  諸如此類的話語一句接一句的從大將和官員幕僚們的嘴里說出來,整個大帳內如同菜市場一般鬧哄哄的。

  趙子良抬了起手,眾將和官員幕僚們頓時都停了下來。

  高尚站出來拱手道:“大帥,吐蕃人殺進河西腹地、攻破武威城事關重大,須派人火速上報朝廷!再者,我軍不能只顧隴右而不顧河西,河西被吐蕃軍攻占,我們就與安西、北庭失去聯系,時間長了,朝廷對西域各地的控制就會減弱,這只是其一;其二,每日都有大量的商旅來往中原和西域,是絲路的必經之路,即便河西走廊只被吐蕃軍攻占一日,對我朝的財賦損失也是極為巨大的;其三,河西若長期被吐蕃軍占據,勢必對當地百姓進行劫掠和殺戮,造成極大的破壞,而我軍若不前往救援,河西百姓們必對朝廷失去信心啊!”

  趙子良點點頭,說道:“高先生把此事的影響和厲害關系說得很通透,咱們確實不能放著河西不管,本帥決意派一員大將領兵五萬從金城出發前往河西收復失地,哪位將軍愿意領兵?”

  李晟和白孝德雙雙站出來抱拳道:“啟稟大帥,末將愿意領兵前往河西平定吐蕃之禍!”

  “你們二人?”趙子良分別看了看兩人,隨后搖頭道:“你們兩個不行,明日本帥就要率主力西進鄯州,如若你們二人之中走了一人,本帥十幾萬大軍麾下連一個可用、得力的大將都沒有了,不行不行!”

  李晟和白孝德聽了趙子良的話既覺得可惜,但同時又很高興,這說明趙子良對他們二人很重視,是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兩人猶豫了一下便退回了原位。

  大帳之中不但有北庭軍主要將領,還有中原軍的主要將領,這些人互相看了看,都有站出來要領兵的意思,趙子良卻說道:“此次統兵,從來沒有去過河西的將軍們就不要站出來毛遂自薦了,不熟悉沙漠地帶天氣和地形的將軍也不要想了,這河西、隴右的地形和天氣與中原截然不同,因為你從來沒到過河西,一旦出現異常天氣情況,你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只怕還沒有與吐蕃人交手,大軍就被不戰自潰了!”

  大將們一聽,大多數都熄了了這個心思,而有這方面經驗的不是資歷不夠,就是從來沒有單獨領兵出征的經驗,因此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接這個任務。

  趙霆本來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因為他太年輕了,這里很多大將的資歷都比他老,但大帳內這么多大將,卻沒一個人站出來,有資格的楚歌和李嗣業兩人都另外有任務,而白孝德和李晟又不能離開,從軍職上來說,也只有他有這個資格,但他心里也沒底,畢竟年紀小,又從來沒有單獨統帶五萬大軍打過仗,但沒有站出來接這個任務又不行。

  想了想,趙霆一咬牙站出來對趙子良抱拳道:“父親,孩兒愿領兵去河西對付吐蕃人!”

  大帳內眾將一看,都不由目瞪口呆,讓一個毛頭小子統領五萬大軍單獨去對付吐蕃人?

  趙子良也是一愣,走到座位上坐下,看著趙霆問道:“你覺得你行?”

  趙霆硬著頭皮反問:“孩兒為何不行?孩兒也不是沒有統帶過五萬大軍,孩兒在西域長大,西域的沙漠、丘陵地形比這河西和隴右更復雜,天氣更惡劣,在這方面孩兒自認為沒問題,孩兒只是從來沒有獨自統帶五萬大軍出征的經歷!父親可能覺得孩兒年紀小,行事不夠穩健、易沖動,但這是孩兒不能擔此重任的理由嗎?父親當年不也是十幾歲就獨領大軍與敵作戰嗎?父親既然可以,孩兒為何不行?”

  大帳內所有人聽了趙霆這話都不由心說這孩子膽子也夠大的,還說得頭頭是道,雖然不知道趙霆有沒有這個能力,但趙霆身上這種膽魄卻是讓他們都刮目相看。

  趙子良看著趙霆沉默了半響,看向王維說道:“王先生,趙霆年紀輕,對河西也不是很熟悉,你在河西多年為官,熟悉當地情況,本帥向讓你跟著他一起去,做他的軍師,您看如何?”

  王維站出來拱手道:“下官遵命!”

  趙霆大喜,站出來抱拳道:“孩兒一定會讓父親失望!”

  趙子良道:“任命趙霆為第四路軍主將,王維為參軍,統領北庭軍后軍、中原軍第一、三、五軍,兩日后啟程前往河西出戰吐蕃軍!”

  二人拱手答應:“遵命!”

  次日,趙子良率西征軍主力十萬人馬從金城出發沿著湟水西行前往鄯州,大軍走得很慢,比全步兵行軍速度還要慢,每日行軍的速度最多四十里,要知道之前他們從河北趕來的時候每日行軍都是一百多里,現在這種情況這讓軍中許多將校和兵士們頗為不解。

  連續兩天之后,趙子良開始把前方偵查任務交給自己的親兵隊,親兵隊的親兵們都是從北庭軍中挑選出來的最精銳的兵士,這些人作戰經驗豐富,還有不少人就是偵查探馬出身,而且親兵隊的親兵們都在高原上呆過,對于海拔的突然升高適應能力要比其他人快得多。

  六月初二,大軍行軍途中,李晟策馬走到趙子良身邊問道:“大帥,行軍速度是不是太慢了一些?而且您讓親兵隊去負責偵查,這不合適吧!軍中又不是沒有探馬,干嘛放著他們不用?”

  趙子良指著前方說道:“你小時候在河西,稍大之后由王忠嗣將軍舉薦去了北庭,但你沒有在真正的高原地帶呆過,這越往西走,地勢越高,大軍之中絕大部分都沒來過這里,行軍速度過快更容易導致兵士們發生高原反應,放慢行軍速度就是要讓將士們有充足的時間適應,高原反應其實也是水土不服的一種現象,將士們要適應當地水土,是需要時間的!讓我的親兵隊去做探馬的事情是因為他們有高原偵查的經驗,他們比其他人都更容易適應!”

  李晟道:“原來如此,看來大帥早有打算,末將心里就有底了!”

  這次行軍,為了迷惑吐蕃人,在出發之前趙子良特意讓各級將校多舉旌旗,把原本只有十萬人馬的大軍偽裝成二十萬大軍,同時每日扎營生火造飯時增加一倍的火灶數量,用這些手段來迷惑吐蕃的探哨。

  偵騎探馬在探查敵軍規模和兵力數量時,不可能靠得太近,靠得太近了容易被發現,因此探馬在探查時一般選擇的距離和位置既要隱蔽又大致能看得見敵軍軍營或隊伍的情況,但是卻不可能看得太清楚,要判斷一支規模龐大軍隊的大致兵力人數,不可能一個個去計算人頭數量,一般有幾種辦法:第一是查看旌旗的數量,因為每一個編制的作戰單位的旌旗數量都是有定數的,吐蕃人與唐軍打仗不是第一次,早就清楚了唐軍的編制,這是探查敵軍軍隊在行軍過程中使用的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第二個辦法就通過計算敵軍在野外宿營搭建的營帳數量和整個營地的占地面積來判斷一致軍隊的兵力數量。

  第三個辦法,等敵軍走后,偵騎探馬前往敵軍之前的宿營地計算灶壘數量,以此來判斷敵軍兵力數量。

  最后再把這些手段探查的結果進行對比,進行綜合判斷,如果都對得上,就大致可以確定敵軍的兵力規模了,但是如果進行對比之后有出入,那就說明敵軍使用了迷惑的手段,而如果要探查敵軍的兵種組成,也是可以通過旌旗的顏色、大小和形狀進行辨別和計算的,但是如果敵軍真要布置迷惑的手段,必然會進行周密的布置,不容易被發現,除非近距離觀察或潛入敵軍營地內部才有可能探查到虛實,但是一般的偵騎探哨都沒有這個本事,畢竟人家的警戒探哨和巡邏、崗哨都不是吃素的。

  趙子良既然決心要迷惑吐蕃軍的探馬,就做出周密的部署,不會輕易被吐蕃探馬看出破綻,軍中嚴防奸細滲透的措施極為嚴密,而且警戒哨、崗哨和巡邏這些人都不是簡單角色,吐蕃人想要靠近偵查、滲透偵查幾乎不可能,只能遠距離觀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