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

  宣德樓外的御街上,人群聲勢浩大,一眼望不見頭,數十萬東京民眾高呼著口號,堅決反對金人無恥要求,強烈反對朝廷屈從金人,要求重用李延慶為抗金主帥。

  在人群最前面是上萬名太學生,由十幾名太學生領袖率領,為首之人正是陳東。

  這時,太子趙桓正苦口婆心勸說太學生散去,“請大家放心,李延慶是大宋中流砥柱,朝廷絕不會屈從金人壓力,一定會繼續重用他,請大家相信我!”

  陳東躬身道:“我們相信太子殿下是和我們站一起,但很多時候,太子也無法改變官家的決定,我們希望官家能以書面旨意給我們一個承諾!”

  他話音剛落,身后數十萬太學生和民眾忽然大喊起來,“反對金人無恥要求!”

  聲勢如潮,令太子趙桓駭然變色,他一抬頭,只見父皇在大群侍衛的護衛下已經出現宣德樓上,趙恒急忙向樓上奔去,這時,趙佶臉色蒼白,他著實沒有想到李延慶竟如此深得人心,甚至還超過了自己,令趙佶眼中閃過一絲惱怒。

  這時,太子趙桓跑了上來,躬身道:“參見父皇!”

  “他們怎么還不撤去?朕是怎么交代你的。”趙佶極為不滿道。

  “啟稟父皇,兒臣再三給他們講,朝廷絕不會把李延慶交給金人,但他們希望父皇能以書面形式下旨公布,他們就會散去。”

  趙佶頓時勃然大怒,“在他們心中,李延慶比朕還重要嗎?”

  趙佶按耐不住心中的萬分惱怒,拂袖而走,趙桓僵在那里,滿臉苦澀,這時,給事中吳敏慢慢走過來,小聲勸道:“殿下不必煩惱,官家只是一時生氣,很快就會下旨。”

  趙桓長長嘆了口氣,“民意可畏啊!”

  吳敏卻微微一笑,“但民意也是最好的武器,不是嗎?”

  說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趙桓一眼,轉身走了,趙桓卻陷入沉思,吳敏的這句話讓他回味良久。

  宣和六年八月下旬,宋金經過五天的談判,兩國就停戰和解協議終于達成一致,宋朝完全接受了金兵提出的除交出李延慶外的一系列要求,割讓燕山府和真定府,賠償金國軍費黃金五十萬兩,送第五子肅王趙樞去燕山為人質,每年歲銀增至三百萬兩,絹一百五十萬匹。

  八月底,金兵正式從河北及河東撤軍,躲避在山中的數十萬百姓開始陸續返家。

  太原城頭,李延慶負手凝視著遠處空蕩蕩的金兵大營,金兵從昨晚開始撤軍,到天亮時已經全部撤完,李延慶派出數十名斥候趕去探查敵情。

  盡管李延慶知道金兵北撤的原因是宋金兩國達成了妥協,但經過了近兩個月的戰役,李延慶已經很了解金兵的作戰風格。

  金兵善于使詐,有可能他們只是名義上撤軍,當自己放松警惕,開啟城門時,金兵很可能會殺一記回馬槍,正是對金兵的了解,使李延慶半點不敢大意,他只有確定金兵退出雁門關,才會真正開啟城門。

  “都統在擔心什么?”韓世忠緩緩走到李延慶身邊問道。

  “我擔心京城!”

  李延慶目光中閃過一絲憂慮,歷史或者在細節方面發生了諸多改變,但大勢卻沒有變,現在已入秋,再過幾個月冬季就要來臨,一旦黃河結冰,金兵必然會再度大舉南下,那時的京城還能不能再守住?靖康之恥是否能避免?

  李延慶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但他面臨的問題是分身乏術。

  “都統認為金兵在冬天還會再度殺來?”

  李延慶點點頭,“金國狼主坐鎮燕京府,就是為全力攻宋而來,年底的戰爭無法避免。”

  韓世忠也沉默了,片刻,他低聲道:“聽說金國開出的和談條件是把都統交給金國處置,但朝廷抗住了壓力。”

  “朝廷其實并沒有抗住壓力!”

  李延慶淡淡一笑,“金國本來就不指望朝廷會把我交出去,我在太原手握軍權,怎么把我交出去?金國只是希望把我調離太原而已,我猜測若沒有錯,朝廷已經答應了金國。”

  韓世忠一驚,“真把李都統調走,太原怎么辦?”

  李延慶輕輕嘆了口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京城若保不住,太原一樣保不住,從明天開始,我要把太原民眾向南疏散了。”

  韓世忠默默點了點頭,他明白了李延慶的擔憂,在李延慶心中,京城比太原更重要。

  “那需要我做什么?”

  李延慶微微一笑,“你的任務很繁重,但最重要的一點,你要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把太原城的三萬民夫訓練出來,成為一支能上城打仗的軍隊。”

  “卑職明白了!”

  兩天后,雁北斥候傳來消息,金兵已經全部撤出了雁門關,但兩千金兵卻占據雁門關,西面的土墩關也被金兵控制,也就是說,金兵雖然北撤,但并沒有真正遠去。

  這時,李延慶下達了南撤動員令,動員太原城民眾向京兆府方向撤離,他同時寫信給種師道和京兆府,請求種師道和京兆府全力安置這些從河東撤去關中的逃民。

  雖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背井離鄉,但還是有數十萬人響應了李延慶的號召,開始舉家向南遷移,官道上,浩浩蕩蕩的南遷百姓一眼望不見頭,女人挎著小包袱,包袱是一點碎銀和微薄的首飾細軟,懷中抱著孩子,身邊的男子則挑著擔子,擔子里裝著糧食,每戶南下的百姓都會得到兩斗米面的補貼。

  隊伍還混雜著不少驢車和牛車,這些是稍微富裕的人家,帶的物品較多,這意味著他們就算去了京兆,也能過上稍微體面的生活。

  護衛數十萬民眾南下的軍隊是由王貴和曹猛率領的兩萬新軍,這兩萬新軍便是京兆府的長駐鄉兵,由李延慶自己籌集資金養活的軍隊,經過嚴厲的訓練和血與火的考驗,他們已漸漸成為了一支精銳之軍。

  在南城門前,李延慶囑咐新軍左右統制王貴和曹猛道:“這支軍隊我就交給你們了,把百姓送去關中后,你們就駐扎在陜州,一旦聽到金兵大舉南下的消息,你們立刻走函谷關向京城進發,在京城附近等待我的命令。”

  兩人躬身道:“卑職遵令!”

  “去吧!一路約束好軍紀,盡量幫助南撤之民。”

  王貴和曹猛行一禮,率領軍隊離開太原南下了,扈三娘統帥的女兵營也一并跟隨新軍南下。

  李延慶又將燕青召來,低聲對他道:“你率三百弟兄藏匿于大名府境內,在金兵再度南下之前,若我被朝廷押送去燕京,你可半路劫之!”

  燕青大吃一驚,“朝廷會這樣干嗎?”

  李延慶搖搖頭,“可能性不大,但每一個細節我都必須要安排后,不容有任何疏忽。”

  “卑職明白了,這就率弟兄們去大名府。”

  一個月后,一隊宣旨官護衛著開封府尹王鼎來到了太原城,宣旨官向李延慶宣讀了圣旨,李延慶保衛太原有大功于社稷,賜爵湯陰縣開國縣公,加封金紫光祿大夫,保和殿大學士,領開封府尹,其手下諸將皆官升一級,賞錢百萬貫犒勞三軍。

  而接任李延慶的官員是原開封府尹王鼎,他改任河東轉運使、太原同知,全權負責太原防御。

  這個結果在李延慶的意料之中,這應該就是宋朝和金國達成的秘密協議,將自己調離太原,以升官賜爵的方式剝奪了他的全部軍權。

  但對于李延慶,這卻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在京城和太原府之間,他最終選擇了京城。

  在和王鼎辦理交接后,李延慶在百名親兵的護衛下離開了太原,出城之時,數十萬太原民眾出城送別李延慶,盡管李延慶在安置難民以及拆除沿城墻居民,侵犯了很多太原民眾的切身利益,讓很多太原人對他不滿,但每一個太原民眾都由衷的感激他,正在他的率領下,太原守軍抗住了十幾萬金兵的慘烈攻城,太原才沒有像河北各州縣那樣迅速淪陷。

  望著遠方黑壓壓的送別民眾,李延慶不斷的回頭揮手,他心中充滿了愧疚和傷感,他其實可以以太原軍民挽留為借口,繼續留在太原,但另一份更沉重的歷史責任迫使他不得不硬起心腸,告別了對他寄托了巨大希望的太原民眾。

  現在是十月初,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