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05章 古墓方法

  石半仙想了想,掐指一算,道:“三天之后是冥府點檢鬼卒的日子,你速準備五千瓷人,須得神態各異,燒制上姓名八字。我替你點穴深葬,這就頂得上你馬家世世代代的子孫后人了。記住,一定得是瓷人,木人腐爛,鐵人銹漬,惟有瓷人才能長存。”

  馬有德如得了救命符一般,連連點頭。

  陳大人擔憂道:“進貢的瓷器還沒燒制出來,這五千瓷人既要神態各異,又要燒制上姓名八字,工程浩大。只有三天時間,來得及嗎?”

  馬有德笑道:“這個卻不難,我一定如期趕制出來。”

  原來馬有德除了日常供貨的瓷器燒制廠,私下還另有一隊工藝高超的工匠。

  三天很快過去,陳大人早早來到馬府,馬有德準備的瓷人尚有一部分沒有運到。

  石半仙準備好黃紙、朱砂、羅盤等器具,單等著五千瓷人到齊。

  不一會,最后十盒羅列整齊的瓷人運到了。

  這些瓷人雖然高不過尺許,卻是男女老幼都有,形態逼真,背后各有燒制上的姓名八字。

  石半仙并不急于點穴下葬,而是逐個看那些背后的姓名八字。

  馬有德道:“老神仙請放心,這些瓷人的姓名八字雖然是胡亂起的,卻絕對沒有重復。我一家性命在此,豈敢兒戲?”

  石半仙但笑不語,讓馬有德摸不著頭腦。

  石半仙仔細翻檢,不時挑出一個瓷人放在一旁。

  又挑出幾個,一并呈給陳大人。

  陳大人接過來,這時隨從呈上一片花瓶碎瓷。

  陳大人仔細比較,臉色越來越凝重。

  馬有德暗叫不好,但是已經晚了。

  “馬有德,這片如意瓶殘片你應當眼熟吧?瓷人上的字跡居然與殘片上的字跡一致,你有何話說?”

  陳大人冷冷道。

  那片碎瓷正是如意瓶殘片,由前不久犯事的葉家商號經辦。

  這種如意瓶以男女合;‘;歡的春;宮。;圖為造型,多是供皇上在寢宮把玩。

  有次侍寢的妃子無意中打破了,沒想到內壁上居然有字。

  皇上一看,竟是他與皇后的名諱,被以巫術惡毒詛咒。

  皇上吃一驚,將另外幾只如意瓶摔碎查看,果然又找到兩只有字的。

  皇上龍顏大怒,將負責采購的買辦王大人連同葉家一族,滿門抄斬。

  瓷人上出現了與如意瓶相同的筆跡,馬有德心底忐忑,面上卻佯裝鎮靜自若:“筆跡相仿也是有的,大人此舉豈不是疑我嗎?”

  “那瓷人神態逼真,與如意瓶上的合歡男女頗為神似,你又怎么解釋?”

  陳大人逼問。

  “匠人手筆,多是類似的。”

  馬有德冷汗直下,兀自強撐道。

  陳大人冷笑一聲,道:“把人帶上來!”

  這時差役押著一隊燒瓷工匠進來,其中一個瘦小的男子被打得皮開肉綻。

  差役一松手,立刻撲倒在地上。

  馬有德一驚,陳大人居然派人暗中跟蹤他的家丁,找到了那個燒制作坊。

  這男子正是當地妙手制瓷的一脈傳人,擅長利坯。

  利坯是將定型的坯磨精心打磨,瓷壁越是光滑纖薄,就越珍貴難得。

  這在瓷器燒制中是最見功夫的一道工藝,須得拿捏精準,不然過薄的沒出窯就成了殘品。

  這男子氣息微弱,供認不諱,那些帶字的如意瓶正是馬有德讓他燒制的。

  他依照馬有德的吩咐,在利坯時將如意瓶打磨得很薄。

  尤其瓶上美人腰肢與手肘處,更是薄如蟬翼。

  這樣燒制出來的如意瓶看似沒有問題,但極易破損,拿在手里反復把玩就會碎裂。

  馬有德將這幾只如意瓶混入貢品里,以此陷害葉家商號,好取而代之。

  馬有德聽了,一時面如死灰,知道鐵證如山,再也無法狡辯了。

  這時玉翠從內宅出來,服飾整潔,神智清醒地參拜陳大人。

  馬有德指著她,愕然道:“你,你……”

  “她是京城萬花樓的小玉姑娘。”

  陳大人看他一眼,冷冷道。

  原來這一切都是陳大人一手安排。

  得知馬有德要納妾,就讓小玉混進馬府。

  他籌集大量銀兩,以各種手段讓馬有德的商號賺去,然后讓小玉裝瘋,散布關于判官的說辭,同時調遣差役,喬裝成劫匪擄走馬有德的女兒女婿。

  他處心積慮營造這種狀況,然后就是石半仙出場,借化解陰陽宅為由,引出五千瓷人,這才找到證據,洞悉如意瓶的真相。

  “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馬有德不解地問。

  “哪一筆交易,我不是讓你賺得盆滿缽溢?你為什么要和真金白銀過不去?”

  陳大人看他一眼,道:“現在不妨告訴你,前任被滿門抄斬的買辦王大人,正是在下的恩師。我深知恩師與葉家都不會做這種自掘墳墓之事,后來見你極力取代葉家,就疑心是你做的手腳。事實果然如我所料,說起來還得感謝你的貪婪成性,這才讓我的計劃得以順利完成。”

  “這么說,陰陽宅,五千瓷人都是假的?”

  馬有德瞠目結舌,悔恨道,“我被你們騙了,我的宅院本來就沒有問題,是個納財進寶的所在!”

  “世人都迷信風水,哪里知道風水其實是人與天地的感應。無論造墳建宅,都應以積德為本,相互潛移默化,絕對不是隨便找塊地建宅埋骨那么簡單。”

  石半仙面色戚然,長嘆道,“你心里只有錢財二字,就是住在龍脈仙境的風水寶地上,也只能是不得安寧的陰陽宅啊!”

  到這個時候,馬有德才認命。

  當然,這是普通的傳聞。

  秦風所知道的,并不僅僅是這些。

  這只是在普通修士之間傳聞的內容。

  前世的時候,秦風是在一本珍藏的典籍上面所看到這個傳聞。

  這個典籍上,記載了全部。

  故事的真相,也不僅僅是這些。

  事實上,這僅僅只是表面上所表示的。

  真正的真相是有人在這背后,出了黑手。

  典籍所記載,馬有德乃大氣運之人。

  命格奇特。

  而那五千陶俑,才是這幕后黑手的真正目的。

  被后的人,要用大氣運命格奇特之人,血祭五千陶俑。

  準確的來說,就是布置了一個詭異的大陣。

  當然,具體的詳情,典籍上沒有過多的記載了。

  后續事情秦風也就知道這么一點。

  “沒有想到,傳聞中的五千陶俑居然會在這里。”

  秦風心中的好奇心,頓時起來了。

  “老大爺,多謝您的款待,我先走了。”

  秦風回過頭來,道謝了一聲。

  施施然的就直接離開了這里。

  待到秦風走后數分鐘。

  “老頭子,那小伙子留下了一百塊錢。”

  “這小伙子,還真有意思,是個好人。”

  對于這院子里面的事情,秦風自然是不知道了。

  秦風此刻正朝著山頭的方向走過去。

  五千陶俑,是風水界中的一個傳說。

  傳聞,古代的時候,風水界中,有一位大能。

  用陶俑,制作了五千傀儡。

  這五千傀儡每一個堪比問氣境界,用來守護自己的埋葬之處。

  僅僅憑借這一個手段,就能夠看的出這個大能有多么的強大。

  強大的修士,其死后古墓,對于任何一個風水修士來說。

  那都不亞于一個寶藏。

  秦風也是這么覺得的。

  山頭的位置距離農家小院并沒有多遠,很快,秦風就到達了這山頭之上。

  這是一片山脈的尾端。

  山頭大概七八十米高的樣子。

  沒有魏巍大山那種氣勢。

  但是,仔細一瞧,卻給秦風一種十分特殊的感覺。

  站在山頭上,秦風看著山腳下的小村莊。

  國道線從村頭過去。

  “銀線索引,背靠臥龍,山水相伴,好一處風水寶地。”

  秦風感嘆了一聲。

  這山頭上,就是極佳的風水寶地。

  只是上山的時候,秦風注意了一下,這山頭上,并沒有絲毫的墳墓。

  村子里的墳墓都在對面那邊。

  可惜了。

  不過秦風并沒有去多想這些。

  眼前,最為重要的,自然是打開腳底下的這個寶藏。

  大能的古墓。

  可不是一般的帝王古墓。

  其危險程度,絕對要高的許多。

  這一點,秦風心中清楚的很。

  做出了決定。

  就立刻行動。

  山頭下的古墓,已經確定了。

  接下來,秦風就要找到入古墓的方法。

  風水修士的古墓,和那些帝王古墓不一樣。

  華夏的歷史文化講究‘和’。

  萬事沒有絕對,萬事都會留有一線生機。

  同樣的道理。

  古墓肯定有入口,也就是所謂的生門。

  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規矩。

  或者說是習慣。

  山頭下是古墓,風水修士的古墓跟普通的古墓不同。

  風水修士,特別是這種大能,一般在生前就會規劃好自己的古墓規格。

  對于自己大限那一天,都有個預判。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風水修士的古墓,一般都是有傳承,他既希望,有緣人能夠獲得自己的傳承,不讓傳承斷絕。

  又不是被同行,或者盜墓賊挖了自己的坑。

  所以說,這是一個危險與機遇并存的地方。

  同樣的,秦風心中很清楚這一點。

  稍等了片刻,秦風開始行動起來。

  想要探尋古墓的辦法有很多種。

  但是,大致歸于兩種。

  第一種是普通方法,也是盜墓賊常用的一種辦法。

  那就是看土層。

  一般的盜墓賊,他會用加長洛陽鏟,在古墓周邊打洞,看看里面的土層。

  盜墓賊通過觀察挖出土壤的顏色,基本上就能判斷出地下是否有古墓,古墓是什么年代的。

  一般人都會覺得,這太神了。

  其實,一點也不神,盜墓賊的所謂“絕技”完全來源于其盜墓經驗。

  即便一天沒有盜過墓的人,看了下面的介紹也明白個大概。

  《清稗類鈔盜賊類》記述的一個叫焦四的盜墓老賊,便是“觀泥痕”的高手。

  “觀泥痕”,就是觀察土壤的顏色,這本是北派盜墓賊的看家本領,當然也是盜墓的入門技能。

  棺材下葬后封土時,使用的往往是特殊土壤。

  即便墓最上面回填的原地土壤,也因挖坑時不同層面的土混到了一起,而造成了不同的土色。

  這種土,有個術語,叫“花土”,也有人叫“五花土”、“大花土”,如果發現了“花土”也就找到了古墓的線索。

  秦公一號大墓就是因“花土”的出現而被找到的。

  1976年,一趙姓村民推著小土車來到這里,他要挖點土修補自家的院墻。

  鏟出的黃土有的土塊顏色很雜,與其它地方的土色明顯不同,有黃有紅,土里還夾雜著不少碎石子,土質非常堅硬。

  趙姓村民閑談中,提到了這件蹊蹺事,正巧陜西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前來調查,憑經驗初斷,這地下有東西。

  不久,考古隊趕來實地勘察,果然是一座古墓,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古墓,沉睡了兩千多年的秦景公被找到了。

  由于“花土”容易暴露目標,古人也曾想出了一種方法,就是挖葬坑時,將挖出的土按先后不同的次序,由下往上堆放,封土時再反過來回填。

  元朝皇帝的陵墓至今一個也沒有發現,這與秘葬有直接關系。

  在秘葬時,蒙古人將坑挖得很很深,但土不能挖碎,要成塊。

  土塊都要小心地按次序放好,等棺槨下葬后,再按原位置將土塊放回。

  這樣處理后的墓葬,即便北派盜墓賊擅長使用的“洛陽鏟”,也無法發現異常。

  但漢族人就沒有考慮這么遠,似乎不拘小節。

  不只不秘葬,還為唯恐天下人不知道,堆老高老高的墳頭讓人看著。

  這種有意無意的大意,給盜墓賊提供了極好的盜墓目標和機會。

  如果看到“花土”,探針或洛陽鏟下去,再看到白膏泥,那下面有古墓就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了。

  白膏泥,學術名稱是“微晶高嶺土”,是一種極純凈的黏土,在華夏不少地方都有分布。

  但以江西景德鎮高嶺的白膏泥質量最好,故名“高嶺土”。

  高嶺土土質細膩、濕潤,粘性十足,最顯著特征是滲水性小,是上等陶瓷生產用土和化工原因。

  景德鎮的陶瓷聞名中外,就是因為它的土好。

  高嶺土為什么又叫白膏泥呢?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