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九章 叢林,文化

  完顏斡離不顯然是赴死之心已決,年紀大了,身體也越發不如從前,死與不死,其中意義的區別,已經越來越小了。

  女真的崛起,斡離不從懂事開始,就在為這件事情奔忙。從斡離不的爺爺完顏劾里缽在真正最困難的時候,對五大部落的基本聯盟。到斡離不的父親阿骨打完成真正的女真崛起與滅亡遼國。這個過程,就是斡離不的這一輩子。

  如今的女真,越發衰落,斡離不的這一輩子,大概也走到盡頭了。

  城外的火炮在幾處陣地上慢慢擺開,操炮手再一次清理著炮膛,把火藥往炮膛里傾倒。

  城頭上的女真人也知道這兒步驟,大多數人開始往城頭之下躲避。斡離不也下了城頭。

  四百多門火炮,對整個不大的城池進行無差別的轟炸。

  黃龍府城之內,本已經經過了好多輪的炮擊,以前被彈丸砸城殘垣斷壁的房屋,也有大半還未修好。城內的景象,蕭瑟無比。

  四百門炮帶來的后果,就是讓這座城池真正變成一個瓦礫堆,所有人都到城墻之下躲避,城內已然沒有片瓦可以遮身,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存放物資。

  巨大的轟鳴身綿延不絕,林子邊緣之處,也有無數女真人遠遠注視著黃龍府城,卻是沒有一人大門奔出林子前來救援。因為這厚厚的積雪,實在不是馬匹所能奔馳之地。

  失去了馬匹的沖擊力,奔出林子的女真人,面對那幾萬嚴密列陣的漢人精銳,顯然沒有絲毫意義。

  城頭上的垛口,猶如菜地上的籬笆一般,被火炮輕易推倒。便是城墻,雖然并未倒塌,卻也是千瘡百孔。盡管實心的彈丸并不能輕易把城墻轟塌,但是這千瘡百孔的模樣,看起來怎么都有一種搖搖欲墜的感覺。

  那些穿著白色甲胄的士卒大陣,已然邁步而起,踏著響亮的鼓點,整齊非常。

  女真人終于開始往城頭而上。卻是那火炮依舊在怒號,絲毫沒有停止。

  這一點也是女真人沒有預料到的。步跑協同,這個名詞才出現不久,卻是這件事情已然就出現在了黃龍府之外。

  步炮協同,便是步兵與炮兵的協同能力。這件事情依托的是火炮的精度改進,也依托足夠的訓練。

  以往若是步兵開始前進,火炮必然早早就停止了射擊。而今,步兵已經走到城頭之下一百多步的距離,火炮依然還在發射。

  擊打在城頭上的彈丸,砸出的土石塊,甚至都能飛濺到這些步卒頭前之處。

  城頭上女真的血肉,更是慘不忍睹。有些人弓弩都未發射一支羽箭,已然成了血肉模糊的一片。

  直到大軍進入一百步之內,火炮方才徹底的平息下來。

  黃龍府的城墻,幾乎都失去了垛口,甚至許多地方,在彈丸的砸擊之下,沒有了磚石,露出了里面的夯土,夯土再被砸擊,形成了一些陡峭的土坡,土坡雖然不能讓人攀爬上去,卻是給這些攻城的漢子帶來了更多的自信。

  攻城之戰真正開始了,斡離不手持鐵槍,站上了城頭。

  并不長的梯子,搭滿了整個城墻。失去的垛口,這城墻也失去了一部分的防守功能。

  城上城下,相距已然不過兩丈多。

  刀盾手在前,架著長梯往上攀爬。

  刀盾手之后,就是一排一排的火槍,沒有垛口的城墻,面對一排一排的火槍,防守起來,難度大到不可想象。

  眼前的這一幕,斡離不也從來沒有預料到。

  但凡露出身體去阻擊敵人爬梯的女真人,幾乎都在城下一陣青煙之后,滿身血洞往后倒地。

  火槍的段式射擊,不論是幾段射擊,帶來的便是連綿不斷的精準彈丸。這些火槍手,大多從來沒有練習過弓弩射術,甚至有些人連真正的硬弓都不一定拉得開,更不談對弓弩精準的射擊。

  但是幾個月內,這些人手持火槍,不說百發百中,面對這二三十步的距離,大多也能指哪打哪。即便是百步的距離,這些人也能堪稱精準。

  火槍的效率就在于此,一個精準的弓弩射手,從來都是經年累月,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方才能達到精準的要求。火槍在這方面,絲毫都不需要這樣的訓練過程。

  從城頭之上零星而下的羽箭,面對內襯鐵片的棉甲,似乎束手無策一般,不說洞穿甲胄,大多連掛都掛不上去。

  棉甲防備羽箭,倒不是因為內襯的鐵片,內襯鐵片的作用在于防備利刃的劈砍。棉甲防備羽箭,靠的是緊密的纖維。棉甲防備火槍,也靠的是緊密的纖維。如鐵那般的硬物,對于火槍而言,反倒更容易擊穿。

  密密麻麻的白色甲胄,在城頭之下前仆后繼。

  大勢已去,斡離不心中悲涼少許,更多的卻是釋然。在這座城池之上,守了十幾年不得寸進,近幾年更是被動挨打,這個局面,斡離不大概也是受夠了一般。

  興許斡離不潛意識里知道總會有這么一天,每一次見到漢人的軍隊,都與上一次見到的不同,軍備的改進,士卒的精神面貌,以及越來越不把女真放在眼里的態度變化。

  這些都是斡離不一次一次的感受,也是斡離不越來越不安的心理變化。

  好在,好在女真人還有林子,林子是屬于女真人的,漢人并不能在白山黑水之地與女真人爭鋒。一代人的夢雖然破碎了,但是女真人的繁衍生息,至少還能保存。

  這是斡離不最后的想法,斡離不就是夢碎的那一代人。

  對于斡離不來說,生命的意義早已隨夢而逝。

  所以,斡離不死了。

  死在了無數的火槍彈丸之下,滿身的血洞。加寬的鐵甲,帶著一縷一縷的硝煙味道,讓斡離不死在了這城頭之上。

  戰士陣前亡,似乎是歸宿。

  圍三缺一,其實不僅的戰略之術。也是攻心之術,在人的潛意識里植入一種可以逃跑的心理念想。人在被動面對九死一生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通常都能視死如歸。人在有一條救命稻草的時候,下意識里就會伸手去抓。

  絕大多數人的奮勇,也免不了有一部分人伸手去抓那救命稻草。城內之人,統稱女真,卻是這些女真漢子,其實也有很大一部分并非真就是完顏女真。

  城外的士卒,一個個年輕力壯,甚至有很多人還是一臉青澀面龐。這是大夏之國人口過億的優勢。

  城內的士卒,許多已經兩鬢白發,征戰幾十年,已然拿刀上陣。年輕力壯者反而是少數。這就是女真人的人口局限,沒有真正的農耕,林子里的出產養不活那么多的人口,白山黑水之地,占地面積并不不廣,唯獨人口就是起不來,這是先天不足。人口的容納率,叢林其實比之草原都不如。

  黃龍府破了,對于岳飛來說,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興許對于女真人來說,也是潛意識里可以接受的事情。比較十幾年過去了,這十幾年來的經歷,也在不斷預示著總會有這么一天的。

  但是岳飛越過黃龍府,無數白色甲胄的漢人直接就往叢林里進。

  這是女真人沒有預料到的!

  黃龍府去完顏部落的主要聚居地,其實并不遙遠,直線距離也就在兩百里之內。但是大小山林,讓這個距離成倍數增加。

  完顏部的中心,就是后世的哈爾濱。遼陽府到黃龍府這一線,接著往西。后世來看,其實是東北的平原地帶,這塊平原,往西是大興安嶺,往北是小興安嶺,往東是長白山脈。三個大山脈夾著這一塊平原。

  但是在這個年代,還是叢林茂密之地,即便是小山小崗,也難以輕易翻越。即便是沒有山崗之處,也是叢林綿延之地。大雪厚的地方,能埋沒腰際。若是再往北,再過些時日,甚至能把人都埋沒了。

  夏秋季節,在這樣的林子里與女真人作戰,勝率自然是極低的。卻是在這嚴冬之時,反而勝率極大。

  嚴寒對于人,相對而言是平等的。即便有些人耐寒一些,但是耐寒也只是在人這個基礎之上,并不能超越人體的科學范疇,零下幾十度,便不是人能忍受的。

  打馬入林子往北的士卒,直有五萬之多,岳飛自己也入了林子。最前頭的便是棉甲火槍兵,兩萬有多。之后的,雖然沒有那么多棉甲,卻也是個個裹著棉襖,棉襖之外再裹甲胄。御寒之物,樣樣俱全。

  大軍往前去,在叢林里面面前進。頭前還有幾千人有其他的差事,便是開路。開路之法,就是伐木。在叢林里伐出一條沒有樹木阻擋的道路,以便后續人馬跟進,更是為了方便輜重的運送。

  叢林亂戰,才是真正的慘烈。這場戰爭,才真正剛剛開始!

  西域之地,虎思斡耳朵。

  一場艱難的談判終于完結。一場一觸即發的大戰,也終于偃旗息鼓。甚至虎思斡耳朵城內還送出大量的糧食來補充大夏軍隊的后勤。

  一封書信從西域的驛站一路傳向河間,一個一個的驛站中間,皆是快馬奔馳不止。

  即便如此,這封書信到得河間的時候,也過去了六個多月。

  朝會之上,這封書信也就成為了主題。

  李綱剛剛朗讀完書信的內容。鄭智已然開口問道:“諸位對于此事可有什么看法?”

  大夏朝如此的朝會,如今越來越少,滿朝文武齊聚,其實也并非是很有效率的一種做法。

  如今更多的是小范圍內的會議,比如政務院會議,樞密院會議等等。有時候會議更是局限與各個部委之間。若是一件事情牽涉較多部門,便也會組織各個部門之間的聯合會議。

  如以往那種所有衙門大小官員統一參與的朝會,一個月才有一回。往后鄭智興許還要改革,改革成一個季度一回。

  這樣辦公,才跟有效率。若是那般三天兩頭更大衙門官員都要大早而起,到皇城之內朝會,顯然是沒有必要的。細致的辦公會議才是務實的做法。

  隨之而來的,也是內部公文邸報的改革,內容也就越來越多了一些。這個才是國家政策宣導的內部渠道之一。

  “陛下,依臣之間,趙王殿下實乃才德兼備也。如此定奪,既避免了大戰之事,又達到了應有的目的。實乃一舉幾得之策。”李綱出言說道,對于李綱而言,支持自己這個學生,是毋庸置疑的。鄭凱與李綱,師生十幾年,感情不用多說。

  人,不論多么中正。感情總是極為重要的人性。

  鄭智看這份從極西之地傳回來的書信,其實內心最初,并不十分接受,鄭智剛性太重,也就是殺伐過于果斷。這么多年來,越發如此。

  所以對于合作之法,鄭智其實沒有想過。直到看完書信之后,認真想了想,方才覺得如此也罷,如此也罷,其實也是鄭智的一種不太愿意接受的內心寫照。

  便聽鄭智開口說道:“耶律大石自降為王,接受冊封,其實意義也不大。王與皇,不過是個名頭而已。今日合作臣服,來日起兵造反,這樣的事情,歷史之中太多太多。終究不是穩妥之策。”

  鄭智所言,就是心中的擔憂。

  李綱連忙接道:“陛下,接受冊封的臣服,便是名義上的大勢。往后再來徐徐圖之,手段多的是。而今若是契丹人能帶著八萬大軍往西去,便也不知要省了我大夏多少事。水師早已西去,配合這一番大軍之勢,只要能勝得突厥人幾番。海灣之處割讓少許土地,便也不在話下。如此海灣之地就能站穩腳跟,往后再圖擴大地盤之事,也有了一個前哨站。如此便是一舉幾得也。”

  李綱所言,也極為有道理。海路之上,萬里之遙。運送幾萬大軍到海灣去,不說后勤補給問題,就說這運送,在此時也是不現實的。即便運去了大軍人馬,萬里之遙,想要打敗突厥人,占領地盤,也是沒有勝算的時期。塞爾柱突厥人,可不是撮爾小邦,更不是輕易就能戰勝的。

  那么想要在海灣站穩腳跟,那便需要一個不小的前哨站。這個前哨站,突厥人顯然不可能給大夏國。那么就需要西域的大軍逼著突厥人就范。

  有一個西遼為后勤支柱,加上西遼八萬大軍,二十多萬人馬與突厥人開戰,就是逼著突厥人就范,逼著突厥人不服也要服。如此想來,把西遼打成一團糟,再去花人力物力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權,那將也是個漫長的過程。還不如現在就借雞下蛋。

  如此水師西去,立馬就能上岸建立據點。有了據點,有了生意與商路。往后就會有越來越多的漢人到達那里,商船越來越多,補給也將簡單許多,運送軍隊也就成了不那么麻煩的事情。

  十字軍之戰,要打兩百年。突厥人雖然多是勝利,但是也多損失慘重,這就是機會。

  種師中也是往前幾步,開口說道:“陛下,李相所言有理。只要我大夏保持兵威不減,軍備上持續發展,持續進步。契丹人便也翻不出手掌心。何況契丹人還割讓了十三座沿線道路上的城池。如此雖然只是耶律大石的誠意,但是也讓我大夏在交通要道上有了自己的控制權。往后耶律大石的子孫,即便有反叛之心,也可快速反應,以大軍滅之。若是西遼之人沒有反叛,往后削弱他們的手段也多的是。陛下不需擔憂,趙王殿下當真才德兼備也。”

  鄭智聞言,終究還是點了頭。說道:“此策倒是不差,卻也不能掉以輕心。下旨,加急往西去。封耶律大石為契丹遼王,著耶律大石把子嗣都派到河間來朝見一番。”

  鄭智便是故技重施了,叫耶律大石派子嗣來,倒不是要人質要挾拿捏。卻是要讓這些人都來讀讀書,上上學,學習漢語漢字,讀一些圣賢之道。待上幾年再說,要是耶律大石歸西了,鄭智必然立馬就在河間封新的契丹遼王。

  至于這新的契丹遼王人選,才德兼備顯然是不必要的。哪個讀書讀得好,人品好,就立哪個。立了新的契丹遼王,再放回去管理地盤。這才是控制的最佳手段,能打能殺有勇武的,必然不能成為遼王。

  鄭智對于這個時代的華夏文化,極為自信。文化的影響,往往是改變一個人的主要手段。

  就如耶律大石,能做出這般的定奪來避免一場大戰,何嘗又不是因為大石林牙是一個讀過圣賢書人的。這一點文化上的認同,其實是避免這場大戰的主要原因。在這個年代,文化想通,才能有互相有信任的基礎。甚至到以后千年,這個道理也是沒有多少改變。從十字軍東征二百年,到后世的中東火藥桶,文化上的差異,就是戰爭最本源的開始,利益伴隨其中。

  即便是意識形態之爭,不過也是文化之爭。

  至于耶律大石會不會按照圣旨把兒子都派到河間來,這一點便看耶律大石的定奪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