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城,是西南高原上,位于天柱山山脈上的一座關隘要塞。
這座要塞,周長三里,高十數丈,通體由石頭鑄成,卡在兩座險峻高山中間,一面對著空氣稀薄的大良川高原;另一面對著平坦一片的甘泉走廊……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故而,石頭城掌握在大周手中,便可保證絲綢之路的通行安全;若掌握在吐番國手中,居高臨下的吐番軍隊,憑此要關,可隨時切斷大周與西域諸國的聯絡,絲綢之路,將不復存在。
三十多年前,為了從吐番手中,奪取這座險隘,大周調集了三十萬精銳大軍,猛攻了八個月,付出十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才把石頭城奪了下來。
此后的數十年間,不甘心的吐番國,為了奪回石頭城,發動了數十次大小規模的進攻,雙方進行了多次慘烈攻防戰,但石頭城都牢牢掌握在大周國手中。
不過,因為補給線太過漫長,糧草運輸困難,大周國在石頭城的駐軍,一直在三千人上下,占據地利的情況下,抵擋十倍敵軍的攻擊沒有問題。
若圍攻的敵軍人數,在三四十倍以上,時間長了,石頭城的局勢,必岌岌可危。
玉門關距石頭城約五百里,要求援軍五日內趕到,做到日急行軍百里,這對以步兵為主的甘州軍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
況且,石頭城地處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地帶,低含氧量的環境,對于士兵的身體負荷與行軍速度,又會造成極大的延緩與困擾……
即便如此,軍令發出后,只用了一日時間,五萬甘州大軍就整裝完畢,糧草輜重,俱搬上馬車,種種安排,條理分明,如同一臺精密運轉的戰爭機器,絲毫不亂。
全軍通告敵情后,得知己方面臨的是十萬人以上的強敵,各級將官與士兵們,并沒有驚恐慌亂,笑鬧如常,不少孔武有力者,甚至躍躍欲試,欲斬首立功。
膽小怯懦者,幾乎找尋不見,最多只是面露凝重、嚴肅對待……
這只軍隊的精氣面貌,完全符合一支,精銳強軍的形象。
第二日,一早。
玉門關,城門口。
一隊接一隊身穿鎧甲、手持兵戈的將士,打著旌旗,踏著均勻一致的步伐,如一條長蛇,從城門而出,緩緩向著西南方向的高大山脈扭動前進著,綿延十數里長。
周鳴、李大嘴、楚靖凌、七名族兵一行十人,也騎著馬,出現在這支出征隊伍的中間。
老將軍本來是不贊成周鳴他們跟著一起出征的,戰場兇險、刀箭無眼,若是死了傷了,普通人也就罷了,但子華先生是天下有名的名士,若是不小心折損在這場大戰里,該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周鳴說服老將軍的辦法很簡單,直接叫人拿來一張五石硬弓,搭箭拉弓,把弓弦拉成滿月狀后,連續十箭,箭箭命中百步外的標靶中心,臉不紅氣不喘,引來一片喝彩。
老將軍也是一臉驚愕,不敢相信。
至于保鏢李大嘴,只是那身怪力,就可以在千軍萬馬中隨意縱橫了,有他貼身保護,比派一個精銳百人隊護衛更讓人放心。
老將軍便沒有反對周鳴一行人的更隨。
連續急行軍三日,行進了近三百里的大軍,走到了天柱山外沿。
地勢高峻難行,越往上,士卒們身體承受的負擔越重,神色疲憊,行軍速度越慢。
軍心士氣依舊高漲,卻也有了明顯的下降,老將軍派出多批令旗兵,數次催促加快行軍速度,效果卻不太顯著……
剩余的兩百余里路途,兩日內趕到,成了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石頭城派出來求援信使,也傳來了越來越火急的軍情:“論贊欽攻勢日迫,石頭城岌岌可危!二三日內援軍不至,城必失!”
如何加快行軍速度,成了當務之急的事情。
主帥大帳內。
“如今之計,只能將大軍一分為二,先派一批精銳之卒前往救援,緩石頭城燃眉之急!”一副將說道。
“派多少人為佳?”
“五千即可。”
“斷斷不夠!論贊欽乃吐番名將,五千精兵,決計撼動不了他的十萬大軍!甚至,還有可能中他的圍援之計……起碼要一萬精兵,才可冒險一試。”另一將領說道。
“兵貴神速,若抽出一萬精兵,行軍速度提升不多不說,剩下四萬兵馬與輜重,很有可能會被論贊欽盯上,成為他的目標!”
又一將領擔憂說道,論贊欽乃吐番軍神,此人用兵大膽、機敏如狐,尤擅圍點打援與斷人糧草,與大周交鋒十余年,給大周帶來過數場大敗,要從此人手中救下石頭城,不周密計劃一番,本就不太適合在高原地區活動的周軍,必會被他抓住弱點,帶來慘重損失。
大帳內一時爭論不下。
“休要爭了!”
坐在主帥位上的老將軍,一拍面前桌案,站起身來,身上鐵甲梭梭作響,他看向眾將說道:“選出五千精兵,我親領此軍!星夜馳援石頭城!后續兵馬,務必四日后抵達!”
“諾!”
眾將再沒人提出不同意見,紛紛拱手稱諾。
當夜,五千精兵便挑選完畢,輕裝簡兵,只帶上三日糧草,短暫休整后,披星戴月出發,在高山峽谷間艱難穿行,行在隊伍最前方的,正是白發蒼蒼,卻依舊身形矯健、不斷為士卒們加油打氣的蘇烈老將軍。
看到這幕,士卒們無不眼眶泛紅,極度疲憊的身體,仿佛注入了一股能量,步伐邁動的更加堅定有力。
一聲軍歌,忽然從隊列前方傳來:
“四海皇風被兮,千年水德清;戎衣不更著兮,今日告功成……”
聽到歌聲,后方的將士也跟著唱了起來,歌聲響成一片:
“回看魏塞低如馬,漸見北江直東流;天威直卷玉門塞,萬里胡域盡商歌!”
一首千年前的魏國將領張朝儀征服西域后創作的《大陣樂》,曲樂雄渾、氣概萬千,流傳千年而不衰。
這首歌,也是蘇老將軍在五十年前,親率五百精銳士卒,翻越大陰山,夜襲東突厥可汗大帳時,因遇冰雪阻路,與五百士卒一同高唱《大陣樂》,震塌雪山,道路顯現,才取得生擒突厥可汗的光輝戰績。
今日老將軍又引唱此歌,五千將士,自然明白這是老將軍對他們的激勵,頓時士氣大漲,行軍速度,又加快了一些。
這一幕,跟隨而來的周鳴,心里感慨萬千,叫李大嘴拿來紙筆,就著明亮的月光,作詞一首: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看著紙上這行字,想了想,周鳴搖了搖頭:“不,這些士卒們,家是一定非常想的,但大多數士卒,已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把西域這塊土地,當成了自己的歸宿……他們心里更多的,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守衛邊關的神圣職責……他們心里,流淌著的,是最樸素真摯的愛國情懷,他們雖然平凡,卻明白自己的使命,無所畏懼。”
“還是一首《破陣子夜行軍》更加適合他們。”
于是,不須臾,一首壯詞躍然紙上: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白龍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將軍白發生!
兩日后,又經過兩晝夜的急行軍,除少數人掉隊,五千精銳士卒,終于在半夜時分,抵達了距石頭城不到五里的地方,夜色中,那座殘破的城池,仍在面臨上百架投石機的攻擊,石塊如雨。
好在城頭之上,那面青邊黃底,繪有“周”字的大旗,依舊矗立。
即便這面旗幟,已殘破不堪,搖搖欲墜。
“將士們,殺!”
凌晨時分,五千士卒,休息了兩個時辰后,在倫贊欽大軍做出應對調整之前,老將軍一聲令下,五千援兵,以迅雷之勢,強勢突擊,先破壞掉大批投石器械,再連續鑿穿三道吐番軍匆匆組織起來的防線,在石頭城內的守軍幫助下,五千援軍,如一股新生源泉,注入到石頭城中。
城內剩余不到八百的守軍士氣大振、歡呼雀躍。
城外敵軍,跳腳大罵,士氣大跌。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