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七章 【戰云密布】

  赤隴山頂,還殘留著當日馬撫機所立砦寨的痕跡:散架的鹿角,傾塌的木柵,還有一段段壕壘,被雨水沖刷后泥土淤塞,坑坑洼洼。

  一大早,趙獵就攜江風烈、歐陽冠侯、施揚等將官,率少年戰隊與雷霆戰隊乘馬來到赤隴山。趙獵后世曾在內蒙草原同學家呆過個把月,騎術馬馬虎虎,跑十幾里山道問題不大。而少年戰隊與雷霆戰隊成員作為近衛,也都有練習過騎術,或許騎戰還遠不能與蒙古兵相比,但跟上趙獵還是沒問題的。而江風烈、歐陽冠侯的騎術只能用出色來形容,更不在話下。

  趙獵一行大清早登赤隴山,既不是登高觀海,也不是探查遺跡,而是……

  數里之外的萬寧海灘,往日空曠寂寥的灘涂,此時已遍布大軍,人頭攢動,牛馬嘶鳴。更多的軍兵、雜役、牲畜、物資,正源源不斷從海面上二十余艘大小船只吐出。

  從海灘到坡林,一隊隊持牌執槍、背弓負箭、頭戴笠帽的軍士,沿著高高低低的山脊線密密排列,布成一個半環狀嚴密防衛陣形。更近處,上百偵騎策出,一頭扎進山林間。騎影時隱時現,范圍遂漸擴大,任何試圖靠近的軍隊都難逃他們的偵測。

  趙獵舉起瞄準鏡,慢慢旋動調節閥,十字鏡頭由模糊變清晰,出現一面銀邊白底大纛。纛上繡著一把彎刀與一本經書,上面還有兩排彎彎曲曲的織銀文字,有點像畏兀兒文。與這面大旗并列的,是一面同樣的銀邊白底大旗,上書四個漢字:忽失海牙。

  中軍坐纛!

  阿里海牙長子、瓊州萬戶府中萬戶,忽失海牙,來了。

  “兵馬不少啊。”趙獵把瞄準鏡交給一旁急不可耐的丁小幺。

  丁小幺一把接過,跟張君寶、蚱蜢、黑丸等人聚在一起觀測去了。

  江風烈邊看邊估算:“不下七八千人。刨去船工雜役,可戰兵力約有三四千。”

  施揚叫起來:“三四千!北庭大鼻子這么不把我們放在眼里,只用一兩倍兵力攻我軍城?”

  阿里海牙是北庭人,他手下的直系色目軍隊也叫“北庭軍”。色目人深目高鼻,所以萬安軍里不少人稱阿里海牙為“北庭大鼻子”。

  歐陽冠侯摸著上唇兩撇小胡子,搖搖頭:“阿里海牙是元虜宿將,不會如此托大。”

  “會不會……”江風烈與趙獵對視一眼,心頭隱約有種判斷,但都沒說出口,只能收集更多的情報來證實。

  隨著元軍偵騎撒出,龍雀軍尖哨兵也不斷收縮偵測范圍,各種消息流水價般報來:

  “元虜選定赤隴山與夾子山之間扎營,輔役已開始撒灰畫線。”

  “我方船只已安全轉移到石峒灣。”

  “獨洲山上的警哨已于午后撤回。”

  趙獵原本在獨洲山烽燧臺上駐守一火哨兵,眼下敵勢浩大,留十幾個哨兵在烽燧臺無濟于事,只能是送菜,必須盡快撤回。

  這時近衛主官、雷霆戰隊隊將龍飛翼催促道:“都統,敵偵騎已近,請盡快離開,速返軍城。”

  “走了走了,還看!”施揚像老鷹趕小雞一樣把眾少年驅散,伸手欲奪張君寶手里的瞄準鏡。

  張君寶身體微晃,施揚伸手便落了空。施揚咦了一聲,怒氣上升,張君寶忙向前方一指:“施大哥,你看那船頭大旗下一群色目武士環護的人是不是忽失海牙?”

  施揚注意力被轉移,接過瞄準鏡看了一會,搖頭道:“看著像……不過咱也不認識這北庭小鼻子啊。”

  一旁黑丸拍著身管長長的燧發槍,不無遺憾道:“要是這槍能打三四里遠就好了,一下嘣了北庭小鼻子,什么仗都不用打了。”

  施揚哈哈打趣道:“要能打三四里遠,爺爺直接拎著這槍上大都轟死忽必烈,那就真的什么仗都不用打了。”

  眾人皆大笑,紛紛牽馬上鐙。

  大伙都當聽笑話,趙獵心頭卻是一動——槍是打不得三四里,但炮卻可以啊。可惜,軍工基地里沒有適宜造炮的無縫鋼管,而鑄炮的話,完全摸不清門道的情況下,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造出來。那么,有沒有什么別的法子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趙獵一直從山頂思考到山腳,愣沒想出啥招。最后搖頭自失一笑,凈想這些沒用的干什么?專注打好眼前這一仗才是正理。

  勒韁回首,那桿中軍坐纛已從船上移至海灘,正朝坡林緩緩而來。

  趙獵舔舔嘴唇,沒關系,沒炮有槍,也夠給小海牙喝一壺了。

  “走!”韁繩一抖,蹄聲如雷,數十騎揚起一蓬煙塵,轉眼消失于山林……

  祥興二年十月二十四,阿里海牙提三萬五千大軍從瓊州出發,征伐大宋行朝。以宣慰使龍文貌將瓊州兵三千守瓊管;以行軍千戶劉孝忠領兵三千攻昌化軍;以其長子中萬戶忽失海牙領兵八千攻萬安軍;親提二萬余大軍,以大將脫溫不花、李世安為行軍萬戶,征伐大宋行朝駐蹕崖城。

  戰爭陰云,籠罩瓊州。

  隨著忽失海牙大軍扎營結寨、掘壕立砦,趙獵與江風烈的猜測得到證實——忽失海牙的八千大軍不是攻打萬安軍,而是堵住萬安軍。

  阿里海牙留三千兵守瓊管,并非擔心趙獵從陸路逆襲大本營,而是防范黎獠暴亂。過去數十年,黎獠屢屢犯邊,最近一次,還是在德佑二年,也就是三年前。即使現在八蕃蠻已表示臣服,但蕃人蠻夷叛附無常,若是瓊管空虛,誰敢說他們不起異心?至于說萬安軍逆襲,阿里海牙毫不擔心,因為此時的瓊州,從萬安軍到瓊管,只能走海路,陸路需穿行黎母山,也就是后世的五指山。十二世紀的五指山就是一片原始叢林,那蠻荒危險、煙瘴毒蟲……就算有土著向導帶路,少數人還行,大軍就甭想了。

  同樣道理,從萬安軍到崖城,也只能走海路,陸路根本走不了。忽失海牙大軍堵住出海之路,就等于困住萬安軍。如此,萬安軍城的宋軍既不能攻瓊管,也無法救援崖城,只能眼睜睜看著行朝覆滅,再被得勝班師掉回頭的阿里海牙大軍吃掉。

  這就是阿里海牙的如意算盤。在他看來,八千大軍或許攻不下萬安軍,但以守代攻,堵住萬安宋軍想必是沒問題的。因此出戰前再三交待長子,登陸萬寧海灘之后,立即扎營結寨,只守不攻,只要困住萬安宋軍,便記他次功。

  忽失海牙是次功,那誰是首功?毫無疑問,自然是攻崖城的脫溫不花與李世安了。

  阿里海牙把攻打行朝的大功留給手下得力大將及援軍將領,而把自己長子派去啃又硬又沒油水的萬安軍。這樣安排,明面上是為了彰顯公心,其實未嘗沒有防范朝廷流言之意。如果讓忽失海牙任主將攻崖城,他們父子三人共取平滅大宋行朝之功,旁人會怎么看?朝中政敵會怎么想?而他這樣安排,上至朝廷,下至軍中,誰不欽服?

  十月二十八,各方情報匯集,元軍戰略態勢明朗。阿里海牙憑借雄厚兵力,采取的是三管齊下之策:圍其兩翼,直擊中樞。崖城一破,就意味著大宋灰飛煙滅,余下兩支偏師又有何能為?

  面對這樣的嚴峻態勢,趙獵與他的龍雀軍,該如何破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