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生很明白劉必平的心思,這么多年的低谷生涯,他學會了很多事,如何揣摩人心,就是他學到的本事的其中之一。
他也是個有大局觀的人,能看得出劉必平的猶豫不決。
當初他敢隔省讓人追殺沈琛對沈琛下手,還敢收買羅源等一眾人等,無非就是因為他覺得有恃無恐,大不了以后就投奔晉王,等晉王不費一兵一卒占領福建。
可是現在形勢變了。
臨江王把晉王打的龜縮在廣昌不敢動彈,晉王根本出不了江西,就算是他想投靠,難道還要出兵去江西打臨江王嗎?
這是不現實的,所耗費而且所要擔的風險也太大了。
這么一衡量和比較,他現在就有些想要重新跟朝廷服軟了。
可是這個軟哪里又是那么好服的。
不說他做了多少錯事,就光是縱容倭寇圍困浙江,就夠他死一千次一萬次的了。
因此劉必平才更加厭惡沈琛。
沈琛從前就跟衛安揭露了他的丑事,讓他失去了易家和彭家,同時在朝廷里也舉步維艱,到后來,沈琛跟衛安更是把夏松都扳倒了,徹底讓他經營多年的關系網破裂得無法挽回,讓他只能把事情做到最壞的打算,去聯絡晉王。
現在他做了欽差,又必然要跟他處處作對,壞了他想重新跟朝廷示好服軟的路,就更是劉必平的眼中釘肉中刺了。
這個時候,他們這些做幕僚的,自然是最該替主人分憂的時候。
幕僚笑了笑,站在他身后搖了搖頭:“你呀,自來就是我們兄弟當中最聰明的一個,這一番要是真的能替部堂做成這事,從此以后,可就真的要踏上青云梯了!”
胡先生仍舊背著手,面色卻并沒有太大變化,轉頭看了他一眼,才嘆了口氣:“說是如此說,可世事瞬息萬變,誰知道到時候能不能如愿,這話也別說的過早了。”
幕僚跟他并肩而行,見街邊的小販都已經開始收攤,便輕聲道:“事在人為嘛,就要看這許員外有多大本事了。”
胡先生志得意滿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
許員外可是從一個庶子慢慢爬上家族高位的,這樣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什么都做的出來。
要他提前給沈琛一個下馬威,并不是什么問題。
他們回家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到衙門,便聽說欽差的船將于傍晚時分靠岸,劉必平緩緩喝了一口參湯,便將目光放在了胡先生身上。
胡先生笑著點了點頭。
與此同時,雪松也正跟沈琛說:“咱們傍晚左右就能到榕城了。”
沈琛點了點頭,漢帛就嘖了一聲:“到了榕城麻煩就多了,也不知道是遭了什么瘟神,最近這么多事。”
他說事多,還因為收到了楚景吾寫來的信,楚景吾在信里說,京城局勢有變,隆慶帝為了六皇子的滿月宴大肆操辦,連地方官都有不少聞風送上禮物的。
因為有四皇子的前車之鑒,大家都在私底下傳,說是或許當今皇帝都是喜歡小兒子,每出一個小兒子就克死大的那個。
衛老太太看了邸報就忍不住冷笑:“真是狗改不了吃屎,前頭已經受了那么大教訓了,竟然還不知道收斂改過!”
當初的四皇子和方皇后的教訓多慘痛,竟然都不能讓他知道回頭,現在又開始重復之前的事!
衛安的情緒倒是鎮定的很,她心里清楚,隆慶帝就是這樣優柔寡斷又懦弱的一個人,他向來是偏愛弱者的。
彭德妃早已經弱不起來了,少了方皇后的壓制,她儼然成了后宮第一人,對林淑妃等人都是耀武揚威的,加上之前方皇后跟她之間的仇恨,隆慶帝早就對她有了隔閡......
她輕輕嘆了口氣:“以彭德妃的性格,恐怕不會善罷甘休,景吾說的是,京城恐怕又有一場腥風血雨了。”
沈琛將楚景吾的信和邸報都收起來,看了她們倆一眼,便也跟著點頭:“恐怕時候是差不多了,阿吾在信里已經說了,若是真到了性命攸關的時候,他會想法子逃出京城的。”
只是衛家的人.....
衛老太太有些擔憂,將擔憂跟衛安和沈琛說了,便道:“衛家少了我跟老五,老二老三的差事都不是十分要緊的,也扯不上什么風波中去,只是我終究還是不能徹底放心,還是要寫封信給平安侯,讓平安侯多多替我看顧看顧衛家,到時候阿琛就幫我一同帶上京城去吧。”
沈琛鞍前馬后的伺候衛老太太,加上衛安已經說明了心意,衛老太太早已經把她當成自家子侄了。
沈琛也順從的應下來,答應了,又勸衛老太太安心:“平安侯是個聰明人,如今的局勢她肯定也看在眼里,能夠多結一份善緣,這樣的事,他們是不會拒絕的。何況您跟安安都在福建,那些人也不會把主意打在衛家身上,您不必太過擔心。”
衛老太太嗯了一聲:“這道理我也知道......”她頓了頓又皺起眉頭問沈琛和衛安:“瑜側妃的事,有沒有回應?”
之前衛安已經寫信給楚景吾,讓楚景吾把易二送回九江交給臨江王處置了,沈琛又故意給瑜側妃賣了個破綻,讓瑜側妃提前知道了消息。
不管怎么說,到底是瑜側妃還是臨江王府受責,按理來說,都該有個回應了才是。
說起這件事,沈琛便挑了挑眉看了雪松一眼。
臨江王那邊的信件,最近都是雪松來收的,有沒有什么進展,他最清楚。
雪松便點了點頭:“剛收到的信,信上管家他們說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王爺大發雷霆,跟王妃大吵了一架,將王妃軟禁起來了.....還有,四爺也不知道因為什么事觸怒了王爺,王爺將他罰去了綠水處置流民的事,沒有命令不許回城,連瑜側妃也有了不是,搬進小佛堂去茹素念經了......”
臨江王向來是很喜歡楚景諳的,若不是因為已經知道了易二他們的事,沒有理由把楚景諳處罰得這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