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草理直氣壯:“皇上是為了他的江山千秋萬代,小郡王是為了圓滿完成他的差事。你說說我是為了啥?不就為了多掙點銀子,讓家人吃飽穿暖不受貧嗎?咱們家十幾畝地,一畝糧食都沒種。現在糧價多貴呀!地里蝗蟲還禍禍著呢,要想種上糧食至少也得明年開春,有收獲也得明年夏天。這近一年時間,都得買高價糧,咱家雖說賺了些銀子,也不夠一家人這一年嚼用的呀!”
柳氏想到鎮上粗糧已經漲到一百多文,還在一天一個價的向上漲著。家里囤積的糧食,能吃到秋天已經不錯了。這些玉米土豆,雖說產量挺高,可他們沒有一分一毫的支配權,全得上交給朝廷的。聽小女兒這么一分析,一家人的心變得沉重起來,本來香噴噴的土豆吃在嘴里也沒了味道。
朱俊陽把眾人的神色看在眼里,他吃了一塊紅燒肉里的土豆,慢條斯理地咽下去,才開口道:“有道理!不過,你漏掉了一點!”
“哪一點?”余小草喊完以后,舒暢了,又大口大口地吃著酸辣土豆絲。前世,這道菜是她的最愛,百吃不厭。
“你忘記還有爺在呢!”朱俊陽見她吃得津津有味,也夾了一筷子塞進嘴里,繼續道,“爺從來不虧待手下辦事的人!看到院子里那兩車貨物了嗎?一車白米一車白面!少說也得兩千斤,夠你們吃上一陣子了吧?”
余家人一聽,兩千多斤精細糧食啊!以一口人一個月吃十五斤糧食來算,家中目前大小加起來十二口人,一個月就得近兩百斤糧食。兩千多斤的話,足足夠他們吃上大半年的!
“小郡王威武!”余小草高興得差點蹦起來,在他臉上狠狠地啃幾口。不過,想起這可是古代,要是這么做的話,太驚世駭俗了。還是低調些吧!
朱俊陽看著一副狗腿模樣的小姑娘,哼了一聲,又道:“爺是皇上親封的賑災大臣,朝廷已經撥了錢糧,很快就能分到各個州府。爺已經調查過了,唐古鎮是重災區,應該先緊著受災比較重的地方救災。”
余小草擔憂地道:“可是,京城也受到波及,國庫能拿出多少糧食來?”
“這就不是你能擔心的了!”朱俊陽又吃了口酸辣土豆絲,愛上了這酸辣可口的味道,“船隊已經起航,近兩年南方風調雨順的,糧食滿倉。賑災的糧食,不會接不上的!”
余家人聽了,這才放下心來,對愛國愛民的皇上感恩戴德,好話說了一籮筐。
有了十幾個免費勞動力,余家的玉米三天就全部搓出來,裝進統一大小的麻袋里。十畝地,一共收了近一萬八千斤。也就是說畝產平均在一千八百斤。
要知道現在的糧食產量很低,麥子一畝地能收五百斤就是非常高的了。畝產一千八,這說明什么?打個比方,原本一畝地的收入,能養活兩口人的話,那么現在的一畝地就能養活六七口!算算,有了這么高產的作物,何愁老百姓吃不飽肚子?
余小草一家商議了一下,決定按照良種的價格出售這些玉米和土豆。一斤玉米一百文,一萬八千斤玉米朱俊陽只收了一萬五千斤,留下三千斤給余家做種子和口糧。這么算來,光玉米余家就有一千五百兩的收入。土豆按一斤二百兩的價格,五千斤土豆就是一千兩。
雖說對現在的余家來說,兩千五百兩銀子還不如余小草珍饈樓一年的分紅來得多。可是轉念想一想,十一畝地,一年居然有兩千多兩的收入,這絕對是大明朝的頭一份。咳咳,當然,余家的早熟西瓜除外。
現在,除了小郡王帶過來的兩千斤細糧,余家還有三千斤玉米和六七百斤的土豆,再加上庫房里那些囤積的糧食。余小草再也不用擔心手里的銀子,因買高價糧而嗖嗖的離她遠去了。
余家的玉米和土豆沒有受災情的影響,依然取得了大豐收,而且產量都那么高!朱俊陽坐不住了,草草安排了賑災的事宜,就拉著幾車玉米和土豆往京城邀功!!
賑災的糧食,三天后抵達津衛府府城。知府大人知道賑災大臣陽郡王在唐古鎮呢,自然首先把糧食運往唐古鎮。五日后,一車車賑災的糧食,運到了唐古鎮的縣衙。
縣令趙大人也是窮苦人家出身,深切體會到天災對老百姓意味著什么。他不眠不休地配合陽郡王派來的官員,把賑災的糧食分派到每一個村子,尤其是受災比較重的四個村子,糧食的比重更大些。東山村,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一天,東山村的銅鐘又敲響了。村民們聚集在村長家門前的空地上,一掃往日的沉悶,每個人都喜氣洋洋。
趙縣令親自坐鎮東山村的分糧事宜。前幾天,賑災大臣陽郡王,可是天天往東山村跑,說是實地調查災情。陽郡王對東山村余家的看重,趙縣令哪里不知道?把東山村的賑災事宜安排妥當了,他的工作就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村長臉上的笑容一直停不下來,他高聲對村民們道:“皇上圣明,體恤災區老百姓,為咱們運來了賑災的糧食,解了咱們的燃眉之急。皇上真是愛民如子的好皇帝!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說著,朝著京城的方向跪了下來,認認真真地磕了三個頭。村民們也跟在村長后面,真心實意地磕著頭,呼喊著:“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村長顫悠悠地爬起來,看著村民們繼續道:“第一批賑災的糧食已經到了,經過青天老爺趙大人,和京里賑災的官員合計,按照人頭分派糧食。成年人每人攤十五斤糧食,小孩每人十斤糧食。半大小子吃垮老子,十三歲以上的按成人算!”
村民們頓時發出一陣陣歡呼。每人十五斤糧食,省著吃的話,能吃上兩個月呢!現在在鎮上買的話,十五斤糧食沒有兩三兩銀子是買不回來的!東山村的村民手中雖說近兩年有了些存款,可也禁不起如此高價的糧食折騰啊!
村長向趙縣令詢問道:“趙大人,您還有什么話示下嗎?”
趙縣令站起身來,如炬的目光向村民們掃視了一圈,本來的竊竊私語很快安靜下來。趙縣令滿意地點頭道:“村民們!困難只是暫時的,災難終究會過去!朝廷對賑災的事很是重視,派了陽郡王作為欽差大臣,監督賑災的事宜!村民們不用擔心,陽郡王下西洋的船隊,已經去南方采買糧食。陽郡王說了,買回來的糧食按本錢的價格出售給百姓,不會從中賺一個銅板的!再堅持這兩個月,兩個月后平價糧就能投入市場,那些私自抬高糧價謀取暴利的奸商,不會長久的!”
村民們聽了,又發出一陣如雷般的歡呼聲。陽郡王的聲望,在東山村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村長心中也是萬分的激動,可他強忍著內心的激蕩,安撫著村民們的情緒:“鄉親們,咱們是攤上了好皇帝,好官員啊!下面,大家排隊領糧食!不要爭不要搶,每個人都有!老人和孩子一隊,成年人一隊!大家趕緊回家拿家伙去!”
村民們一哄而散,余家人也夾雜在其中。本來,按照余海的意思,他們是不想領這賑災的糧食的。可是,又怕這樣做太打眼,讓某些人惦記了去!成年人一人十五斤糧食,堅持兩個月的話,也只能保證不餓死而已,想吃飽肚子的話,是不可能的!
要是余家人不去領糧食,不就告訴村民們“我手中有糧食”,到時候東家來借幾斤,西家來借幾斤,鄉里鄉親的,你說借給誰不借給誰吧?東山村三十幾戶人家,再多是糧食也不夠借的呀!
經過這么一分析,余家人決定還是低調點兒,回家拿了籃子筐子口袋,回到了村長家門前的空地上。此時,已經開始分糧了,兩條隊伍歪歪扭扭地排出去老長了!
余小草這對雙胞胎姐妹,帶著弟弟小石頭,劉燕兒領著小弟劉方平,在老余頭的帶領下,排在了老人和孩子的隊伍中。余航在一旁猶豫著,他虛歲十三,實際上十二周歲的生日還沒過呢,排在成人隊中的話,會不會有人說嘴?衡量了片刻,他還是來到小妹的身后,加入孩子的陣營。
旁邊村里人見了,忍不住夸贊一句:“大海家真會教孩子,小沙(余航的小名)真是個實誠的好孩子!”
也有不贊同的,那人撇撇嘴,道:“都快餓死了,還管什么實誠不實誠?一個人少五斤糧食呢!五斤糧食,也夠一家子吃上幾天的了!”
其他人沉默了。面對天災,什么都沒有保住性命重要。
分派糧食的是衙門的人,手里拿著一個器具叫斗,往糧車里一插拿出來用板子抹平上面的尖,一斗就是十五斤。老人孩子那邊,也特地做了一個小一點的斗,一斗是十斤。這樣一來,一人一斗,分派糧食的速度就大大的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