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79章 君相爭權

  紫宸殿,皇帝、皇后臨朝聽政。

  當朝太子李賢、宰相劉仁軌、戴至德、郝處俊,以及同門下中書平章事薛元超、李義琰、周智高、張大安等人一一在殿內。

  此時劉仁軌、戴至德分別擔任尚書左仆射、右仆射,郝處俊擔任門下省侍中,還有遠在鄯州的李敬玄擔任著中書令,他們四個是實職宰相。

  薛元超是中書侍郎,張大安、李義琰分別是太子左右庶子,是李賢非常信任的人,而高智周此前也擔任過李賢的左庶子,現在擔任御使大夫。

  這四個人都不是實職宰相,但因為他們的官職之前都被加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個職務,因此他們雖不是實職宰相,但也能夠進入最高層參與決策,成為實際上宰相。

  除了以上大臣之外,還有一個人,那就是雍州長史李誨。

  李治的精神不太好,從來到殿內就一直坐在側身靠在龍椅上,時不時揉著太陽穴提神,他看著眾宰相說:“這些日子關中各地陸續發生雪災的事情想必諸位卿家都知道了,這次朕召眾卿家前來是因為李誨上報說雖然朝廷已經給各級府縣下達了相關救災的政令,但仍然有許多百姓拖家帶口逃難來到了長安城外,目前人數已經接近一萬大關,接下來很可能有更多的百姓逃難來此,不知眾卿家打算如何解決此事?”

  作為主管政務的尚書高官官之一,戴至德不得不站出來行禮,“陛下、皇后,此乃雍州署的事情,臣以為雍州署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沒有必要拿到內朝來議論!”

  李誨站出來卻說:“戴相公此言差矣,城外那些難民可不止我雍州百姓,有超過一半以上都是關中其他州縣的,這已經不是我雍州署一個衙門可以解決的!”

  按照規定,類似這種事情,李誨應該先上報尚書省,尚書省如果覺得有必要就在政事堂召開宰相會議討論,然后把結果接過呈報皇帝,皇帝批準就執行;如果覺得只是小事,沒必要拿到政事堂討論,更沒必要上報皇帝,尚書省自己內部就解決了。

  可李誨卻是越過了尚書省直接上報到御前,這種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自從李治掌權之后就已經暗中鼓勵下面的大臣這么做,目的自然是削弱左右仆射的權力,在太宗年間就搞出來一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頭銜變相的增加宰相人數,分散權力,讓他們互相牽制,如此一來就達到鞏固皇權的目的。

  劉仁軌聽了李誨的話卻是很惱火,在這件事情上,他是堅決與戴至德是同一陣線的,他怒斥李誨:“就算已經不是你雍州署可以解決的,你也可以先上報尚書省,如果尚書省拿不定主意還可以召開政事堂會議再呈報御前,你直接把此事放到陛下面前想作甚?朝廷的規制已經形同虛設了嗎?打仗時兵士如果只聽將軍、主帥的,還要隊正、旅率、校尉做什么?讓將軍、主帥直接帶兵算了,全軍之中只有將軍和元帥,沒有中下級武官,我看你這個仗還怎么打?”

  說到這里,劉仁軌對李治和武媚娘行禮道:“陛下、皇后,老臣以為此風不可長,否則長此以往朝綱混亂,百官無所適從,將危及江山社稷!”

  “陛下,臣附議!”戴至德作揖行禮,表示支持。

  而郝處俊也站出來說:“臣也附議!”

  三高官官的想法此時竟然出奇的一致,絕對要對這種不講規矩的行為進行嚴懲,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可是有深刻體會的,如果下面的官員都繞過他們直接向皇帝奏事,還有他們這些三高官官做甚?時間一長,他們必然會被架空,這三高官官的官職也會變成名譽頭銜。

  太子李賢和他的左右庶子張大安、李義琰都沒有出聲,中書侍郎薛元超不是中書省主官,他也不想參合三省宰相與皇帝的權力斗爭之中,也沒有吭聲。

  倒是御使大夫高智周卻說:“劉相公說得未免也太危險聳聽了吧?下官以為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無論是做人還是為官都不能太死板,否則害人害己,而我等身為朝廷重臣更應該在處理公務是要靈活一些,如此才有利于國家社稷!規矩當然要遵守,可也不能一味的死守規矩,這樣只能是作繭自縛!”

  三省宰相一個個臉色都變了,郝處俊當即怒斥:“高大夫,陛下讓你做御使大夫就是讓你擔起督查朝廷和地方州縣官吏不法之事、不正之風之重任,你看看你這兩年都查出多少官吏不法之事、查了多少官吏不正之風?朝廷不是給你養老的地方,朝廷也不養尸位素餐之輩!”

  這話的殺傷力當真不小,高智周聽了頓時臉色漲的通紅,他也是要臉面的人,盡管兩年前他暗中投靠了皇后武媚娘,從此平步青云,但他自認為還是有才能的,也不是靠阿諛奉承才坐到了同中書平章事、御使大夫的位置上,郝處俊說這些簡直就是對他最大的侮辱,這是赤果果的打臉。

  可事實上他幫著李晦說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若是可以,他還真不想趟這攤渾水,他不能不站出來為李晦撐腰,要不然皇帝和皇后就只能赤膊上陣與三省宰相們交鋒了。

  武媚娘一看情況不妙,立即開口說:“郝相公不要轉移話題,咱們今天說的是關中發生大雪災,朝廷如何賑災的事情!發生這樣的事情,李長史的確應該先向尚書省上報,但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諸位都是朝廷重臣,當以江山社稷為重,還是先想想怎么賑災吧!”

  這時太子李賢卻站出來行禮,“父皇、母后,臣以為李慧炬已不適合當然雍州長史,還請陛下另選賢能主持雍州府事,立即想辦法解決城外災民們的生存之事,若拖延下去,恐會造成災民們大量凍死和餓死的事情發生!”

  李治很喜歡這個兒子,要不然也不會讓李賢做太子,他打起精神問:“賢兒為何認為李晦不適合當然雍州長史了?”

  “回父皇,據臣所知,長安城外有災民并不是今天才有的,都好幾天了,每天災民的人數都以數千人在增加,而他這個雍州長史直到今天才上奏,而且直到現在為止,雍州府都沒有采取相關的措施賑濟城外那些災民!合著那些災民的生死難道與他無關嗎?他可是雍州的父母官啊!”

  “賑災之事本就是父母官的事情,他連這點擔當都沒有,卻還需要上書朝廷請示,難道朝廷不做指示,他就不賑災?任由那些災民餓死凍死嗎?”

  這時戴至德站出來拱手說:“陛下,臣來之前聽聞城外已經有人開始賑災了,而且還搭建了一千多營帳和窩棚,每天兩頓給災民發放粟米粥和蒸餅,臣打聽之下才知道是右金吾衛在做此事,具體主事的是左街使蘇揚!”

  “雍州父母官都沒還沒有任何賑災動作,而我們的右金吾衛卻在賑災,以臣之見,雍州長史還不讓蘇揚去做!”

  這明顯是氣話,但這話卻像是狠狠打在李誨的臉上。

  李治揉了揉太陽穴,當即說道:“賑災的事情要緊,李誨啊,朕命你先打開西市常平倉,立即去城外接管賑災事宜,朕有三點要求,你必須辦到!第一,要保證城外所有災民都能夠住進營帳或窩棚;第二,要保證任何災民每天都有兩頓稀粥,不說讓他們吃飽,但至少不能挨餓;第三,要維持好城外災民營地的秩序,保證他們不鬧事、不出亂子!以上三點,若是任何一點出了問題,朕都會唯你是問!”

  “關于你的處置,朕就看你在接下來的賑災過程中的表現,做得好,朕既往不咎;若是左得不好,朕就追究你的罪責!”

  “是、是、是,臣一定竭盡所能,絕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