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二一章:天子守國門的原意

  在安排遵化為喜峰口準備的各項支援事宜時,朱由檢覺得他發現了大明“天子守國門”的真正含義。

  永樂大帝朱棣真不愧大帝的稱號。

  他的眼界雄心絕不是常人所能比的。朱由檢為他的發現,激動的心砰砰亂跳。

  什么“天子守國門”,永樂大帝應該從沒想過“守”這個字!在永樂大帝心中應該是“天子鎮國門”吧?

  常年駐守北疆的永樂大帝,執意將京城遷至北方,并不是怕那所謂的建文余黨。他也許只是不想讓那江南煙雨,腐蝕了他的大明雄心吧?

  永樂大帝遷都,更大的意義是為了建立一個向北進攻的完備基地。

  只要有京城在,面對北方的威脅,大明最精銳的京營就能隨時準備出塞。

  有京城在,大明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完成進攻的準備,隨時可以對北方草原發起有效的攻擊。

  長城,在永樂大帝眼中,那也不是用來防御的建筑,那只是大明向北方敵人,發起進攻的更前進基地。

  從這個方面想,京城防御上的缺陷就完全不存在了。永樂時代,什么敵人能頂住大明的攻擊,轉而進攻大明的京城呢?

  沒能徹底征服草原的朱棣,大概希望他的子孫后代,能徹底的解決北方的安全問題,靠進攻將邊疆擴展到草原以外,使京城獲得真正的戰略安全。

  朱棣可能害怕他的后代子孫,會在深宮婦人中忘記了邊疆的安危,他用近在咫尺的邊疆提醒他的后世子孫。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可惜,后世子孫的不肖,把京城這好好地進攻基地,愣給扭成了防御基地。從這一點上來說,不能不說是文臣誤國啊。

  朱由檢對自己的這個新發現真是感到痛心疾首。

  遙想永樂時代,大明的陸軍打遍四方無敵手;大明海軍更是全世界第一的遠洋海軍。

  能把2.6萬人的軍隊,投遞到萬里海疆之外,那是多么強大的海軍!

  這個數據直到前世的鴉片戰爭時期,那日不落的大英帝國都還無法做到。

  永樂時代,多么雄偉輝煌的時代。

  可惜、可惜。

  永樂大帝在大明文人的筆下,留下的重點卻是他誅方孝孺十族的殘暴和窮兵黷武的四字點評。

  永樂大帝征服四海的偉大功績,還不如麾下文人修撰的一部永樂大典。

  這就是大明所謂以文制武的傳統。

  遙想永樂時代,大明是以文制武嗎?

  到了弘治朝,劉大夏的一把大火,更把永樂時代的所有輝煌燒的一干二凈,大火中也把大明的進攻戰略徹底毀棄。

  從這點上,說劉大夏為華夏的千古罪人,一點都不為過。

  當然,劉大夏也只是大明文臣的一個代表,單只一個劉大夏是絕做不到這一步的。

  大明從弘治時起,大明的文臣們,就一步一步把大明的天子囚禁起來。

  京城也由進攻基地,逐步蛻變成為一個巨大的囚籠。昔日大明的無敵雄師也蛻變成為只能擺樣子嚇人的京城獄卒。

  可悲啊,可悲!

  朱由檢心中說不出的難受,這就是文人的大明。

  看著大明那份寫意的地圖,朱由檢只覺得有股火在他心頭不停的焚燒。

  沿遵化、喜峰口到草原,即便在這份寫意的地圖上,也仍然是一條用兵的上好道路。

  大明朝廷不做,那就由孤來做吧!

  鄭平邊走邊細心的為面前的張狗娃,調整一下身上的背帶。

  雖然手上在為減輕少年的負累調整,可鄭平心中暗自高興。

  “新人這下都吃到足夠的苦頭了吧?”

  新人?

  鄭平面前的少年,實際上已經不能算新人了。

  這些少年都是出自顏神鎮莊園的少年隊,他們相較鄭平雖然算新人,可接受訓練也都超過了三個月。

  按信王府的學習習慣,這些少年們也到了出師的時候。

  不知是不是心理因素。

  在訓練中,鄭平總覺得這些少年的舉動有些別扭。

  雖然新人的基本訓練都已完成,可這些新人在細節上做的,似乎總有些不太到位。比他們信王府出來的老人,好像還有不小的差距。但真要要求起來,卻似乎又沒什么區別。

  直到這次少年們從青州顏神鎮前往遵化,鄭平才發現他的感覺并沒有出錯,新人確實比信王府出來的老人小毛病多了很多。

  隊伍一開始走時一切還好。可隨著時間和路程的延長,新人訓練中看不出來的小毛病全都暴露出來了。

  綁腿綁的不夠緊,背包打的過松或過緊,甚至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暴露出各種毛病。

  是訓練要求的不夠嚴格嗎?

  不是。

  鄭平感覺他當時對牛金星(牛二)也是同樣的要求,牛金星就做的很好。

  是因為訓練的人太多,教官照顧不過來嗎?

  也不是。

  信王府后來訓練新入少年時,教官與隊員也是1對5的比例。

  那到底毛病出在哪兒?

  鄭平很困惑。

  長途行軍本就十分艱苦,此次少年隊又不像從京城去顏神鎮時有車代步。此次,無論新老少年,都吃到了不少的苦頭。其中新人們因為細節上的小毛病,讓他們更是吃足了苦頭。

  經過半個月的艱苦跋涉,遵化終于快到了。

  想想一路走來的艱辛,鄭平就十分的感慨:果然是讀萬卷書,還需要走萬里路啊。

  鄭平發現所有訓練的成果,不論好的、壞的都在這次行軍中體現了出來。經過此次行軍,他對信王發下的訓練大綱體會的更深了。

  看著少年們身上統一的裝備和一致的行軍打扮,鄭平突然冒出一個不敬的念頭:“信王殿下走過萬里路嗎?”

  信王殿下應該沒走過吧?

  可信王教的東西怎么會如此切合實際呢?

  最關鍵的是,信王殿下傳下的大綱,據鄭平所知,大明軍隊中從未有過此種訓練方法。

  信王從哪里學到的?

  鄭平百思不得其解。

  信王的學識莫非是天授?

  心跳的突然加快了幾拍,鄭平不敢在繼續想下去。他大聲的喊道:“張狗娃,這次吃到苦頭了吧?叫你動作練得不標準。”

  “呵呵。”張狗娃也不回話,只憨憨的笑笑了事。

  看張狗娃憨憨的笑容,鄭平一陣頭疼。

  張狗娃這種表現才是最麻煩的。他看似聽話,你說什么他都聽,可不管你怎么教,他都好像欠缺了一點。

  “要是牛二在就好了。”鄭平現在無比的懷念,信王府那個看似憨厚實則狡猾的牛金星(牛二)。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