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分蛋糕

  《大本營》很勢利,其實所有的節目都一樣,對待紅的嘉賓一個樣子,不紅的又是另一番模樣…

  待遇簡直是天差地別,娛樂圈就是如此現實的一個圈子。

  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人生就是世事無常,前一刻或許還在苦苦掙扎著,可是一旦遇到機會就會翻身作主,成為很多人仰望的存在!

  只是沒想到白小飛崛起的速度居然這么快,

  一個月時間而已,直接從籍籍無名的小輩一躍成了十億大導演!

  話說當初《泰囧》做宣傳的時候,徐爭去了《大本營》。

  當時,一群主持人根本沒把黃博、徐爭、王寶寶放在眼里,尤其是徐爭。

  前面隨便糊弄一下就應付了《泰囧》劇組,后面那個叫張瑞希的韓星出來,看他們捧的跟奴才似的,…

  何囧說黃博得過金馬獎影帝,謝那一臉不屑說“我還得過金鷹獎咧”,一群人就鼓掌起哄…

  大哥,傻子都知道金鷹獎跟金馬獎不是一回事,再說了,人家拿的是影帝,你拿的啥?

  然后,《泰囧》12億票房了…

  《古劍奇譚》開播之初,李一峰,陳偉,馬天參加節目時,因為《古劍奇譚》還沒火,所以他們也只有淪為韓星樸有天的人肉背景,樸有天23分鐘的個人秀,而他們可憐的每人只有三分鐘。

  然后,《古劍奇譚》火到沒邊!

  小白的《敲開天堂之門》甚至連《大本營》的門檻都沒入…

  不對呀,這么一分析,突然覺得《大本營》是一塊煉金石,你越是不看好,電影的票房越高!

  貼吧這種東西,沒有微博來得直接,但玩的人也不少,尤其這條信息放在了‘白小飛’的官方貼吧里,很快就有了一堆人回復…

  “…太不要臉了,感覺《大本營》就是全中國最勢利的節目!”

  “突然想起一件事,快樂家族宣傳新電影的發布會,有記者問:你們以前拍的片子票房、口碑都不理想,你們是怎么看待的。坡姐指著記者:小朋友。那些片子我們都不是主演哦。我們僅僅是配角哦…”

  “堅決抵制這種沒營養的節目!”

  “我就特別想知道《大本營》會不會封殺白小飛…”

  “你想多了,以小白現在的地位,只有他封殺這種垃圾綜藝的份!”

  是啊,十億大導演…

  雖然沒有明確劃分,但是綜藝咖跟演員、導演還是沒法比的,階級劃分這種事,一點也不罕見!

  《大本營》幾個主持人彼此看了看對方,場面一時非常尷尬…

  謝那有點壓不住火:“不行,我要去發個微博澄清一下,憑什么每次都要我們背鍋…”

  你丫是主持人,你不背鍋,誰背鍋?

  “算了,看看白小飛怎么回復吧…”

  “他應該不關注這些吧?”

  呃,小白確實不關注這些…

  他正在跟陳寶蓮算賬,別誤會,是真的在算賬!

  在分《夏洛特煩惱》接近15億的大蛋糕!

  億的票房絕對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但這筆巨款不會落在任何一個人或者一家公司的口袋里,從院線到發行,再從制片到投資,諸多的方面都會分享這塊蛋糕。

  首先,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要向“專資辦”繳納5的電影事業專項資金,由各電影院每月支付給“專資辦”,上繳國庫。

  其次,所有影片的票房總額,要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就是向國稅、地稅繳納各種賦稅,由影院從總票房中直接扣劃并繳納。

  以上兩項,合計5,稱為“不可分賬票房”,剩下的是“可分賬票房”!

  這就是1.2億…

  當然,電影發展委員會給十億票房以上的電影發放1000萬的獎勵,這是鼓勵國產電影向錢看?

  《關于對國產高新技術格式影片創作生產進行補貼的通知》明確規定了:“ZF對進入市場發行放映的國產3D、巨幕等高新技術格式影片,按影片票房收入分檔對影片版權方進行獎勵:票房在5000萬到1億元之間,獎勵100萬;票房在1億到3億元,獎勵200萬元;3億到5億,獎勵500萬;5億以上重獎1000萬。”

  搞不懂電影局為什么制定這樣的規章,大部分國家,例如韓國、日本他們獎勵的對象是拿獎電影…

  現階段的很多國產電影投資那么大,動輒制片成本破億,制片方難道不擔心收不回成本嗎?

  是,如果僅僅只是片方出錢,他們肯定擔心!

  別著急,我們有電影精品專項資金!

  大家常說十部國產片有八九部虧了,實則不然,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國家、當地ZF的各種補貼、扶持、獎勵。

  電影精品專項資金自1996年發起后至今已過21年,每年¥1億的投入對電影產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資金,是與“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并列的兩大電影補貼項目,也是一部分影片重要的收益來源。

  舉個例子,陳愷哥的《趙氏孤兒》還有《妖貓傳》,包括之前的《荊軻刺秦王》,哪一個沒有當地ZF的支持?

  的不可分賬票房之外還需要向中影數字繳納1到3,作為發行代理費,簡稱“中數代理費”。由院線支付給“中影數字”。

  請注意,此費不是“拷貝費”。

  現階段,所有的院線都采用數字放映,以前那樣直接賣拷貝的不存在!

  為什么要收這筆錢?

  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1990年代初,數字技術取代膠片時,全國絕大部分影院沒有資金更換數字電影放映機,是“中影數字”出資完成了設備升級,它對中國電影數字化進程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時至今日,全國至少七成的影院仍在使用“中影數字”的數字放映機,因此,它要抽成。

  另方面,截至2016年底,全國至少一半的數字電影的發行方是“中影數字”,你要是問另一半為什么也要繳納?

  放映秘匙可以通過DCP制成,可是,影院的放映機大都是“中影數字”投資的,所以,它不認可其它單位尤其民營企業制作的秘鑰。

  截至2017年底,在中國大陸上映的影片的秘鑰要么是“中影數字”制作的,要么是“華影”制作的,要么是國家新聞出版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的制作的,別無其它可能。

  全國每一家影院創辦之初,都會從國家新聞出版電影局獲得一個8位編碼,這是唯一的識別碼;全國每一家影院的每一個影廳的服務器,也有一個類似網絡IP地址似的的唯一標識嗎,放映任何一部影片前都需要專用的、各自的密鑰,才能讀出數字拷貝,才能放映。

  制作一個數字拷貝,“中影數字”要收取發行方300元,一部向全國各省各級城市發行的影片需要大約2000個數字拷貝,合計300×200060萬元,這筆費用就是“拷貝費”,由發行方或制片方承擔。

  兩千年以后,盡管可以通過衛星或云傳輸影片,但由于一部數字電影一般都在100G以上(3D約為200G,IMAX或中國巨幕約為400G),要求影院的網絡帶寬很高,一般需要千兆光纖,且傳輸的穩定性、安全性常常不能確保。

  所以,截至2016年底,仍以郵寄/快遞數字拷貝為主,這種方式和膠片時代的“跑片”沒有本質區別。

  那么,到底收1還是3呢?

  是這樣的,票房越小的影片越需要國家扶持,因此,“中影數字”對票房成績低于6億元的電影征繳1,對超過8億票房的電影征繳2,超過9億票房的電影征繳3…

  《夏洛特煩惱》當然屬于后者。

  沒得跑!

  加在一起就是11.3!

  剩下的票房里,扣除“中數代理費”還有‘不可分賬票房’后的票房,電影院分享57,制片方和發行方合計分享43。

  的43,是多少?

  還剩下百分三十八!

  院線憑什么能分這么多?

  億哎!

  制片方和發行方就只能拿5.55億?

  不好意思,我們國家比較有特殊,院線就是牛逼!

  你要是不服,就去美國放映去!

  老美院線是弱勢,最多只能分到四成!

  應該這么說,制片方所占的分賬比例,中國的43是全世界最低。

  還得感謝張偉平,剛開始的分賬比例是32,是他一步步把比例提升到了43…

  可惜,老張太狂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