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自從大革命之后,就一直政變不斷,共和國還有帝制輪番上臺,第一共和國推翻了路易十六,然后第二共和國又推翻了奧爾良王朝,緊接著是拿破侖的政變又恢復了帝制。
緊接著拿破侖戰敗共和國又成功復辟,緊接著拿破侖的侄子又開始發動政變,帶著簇擁他的士兵和老舊貴族們,接著搞帝國。
一連串的政體變化快的如走馬燈一樣,這就給了人們世事無常的感覺,誰也不敢保證哪一個政體能萬世不滅,所有聰明人都在思考如何兩邊下注,人心混亂不齊,這也是法國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仗都打到這個地步了,拿破侖三世居然動起了保存實力的小心思,他還以為這是他叔父第一次流放時候的法蘭西呢!
前有車后有轍,前面拿破侖大帝就是靠著士兵的擁護,明明被流放了還能成功登頂,現在的局勢和那時候何其相像?
普法戰爭現在的局勢看起來對法皇是非常不利的,是繼續血拼下去博那一線生機?還是保存實力學習叔父的經驗等待東山再起?
這筆賬其實一點都不難算!
說法皇手里還有五十萬精銳,這可能是兩位老將軍的夸張形容,這也是他們為了安皇帝的心而已。
但是此刻法皇手里三十萬老兵這個數字是非常可靠的,只能多不會少!
三十萬百戰的老兵啊!都是法皇一手訓練出來,并且養了十多年的,吃皇帝的軍餉有的都吃了半輩子了。
這些老兵除了跟著法皇殺人之外,已經不會干別的了,這些人丟到社會里都沒法生存,因為他們什么手藝都沒有,這就是一群不安定的因素。
士兵們也清楚自己的情況,所以他們才不管軍營外各種口號喊的如何響亮,各種思想如何泛濫,保住自己的飯碗才是真的。
忠誠于皇帝,皇帝讓我殺誰就殺誰,哪怕是自己的同胞也無所謂,這就是三十萬忠誠的老兵的價值!
拿破侖三世非常清楚,用這三十萬老兵跟普魯士硬拼,也許能勝利但是打到最后也是一個兩殘的局面了。
倒不如……這時候的法皇可動了小心思了,倒不如消極避戰爭取和普魯士媾和,可能巴黎會爆發革命,會再次出現一個共和國。
但是……只要自己的家族是安全的,只要自己的兒子是安全的,還有這三十多萬忠誠的老兵都在。
只要一聲令下,未來歐仁.波拿巴未必沒有復辟的可能啊!
就憑那群共和派還有工人左派就能治理好國家?開什么玩笑,看看他們在大革命時期殺的人吧,看看他們搞的那場混亂吧,到時候民心依然有我的一份。
這是撤退時候法皇的真實小心思,當然了他適當的還是要拼一拼的,戰爭沒到最后階段他也不會拱手投降。
但是必要的退路還是要提前準備好的,一切都向叔父學習嗎!
趁著夜色,法皇帶著大軍撤離了梅斯,向西南方向的沙隆城退去,而沙隆城距離巴黎僅僅一百多公里的距離。
整個撤退計劃充分體現了法皇的陰謀,他是根據部隊和自己的忠誠度的親疏來安排撤退計劃。
跟隨自己最久,也是最可靠的部隊率先離開戰場,而那些后來支援過來的地方守備兵團,則被放在最后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