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488章 農家

  “多虧了許公,才能讓膠東百姓不再疑慮。”

  是日中午,黑夫在郡守府為許勝和幾個農家弟子舉辦了接風宴。

  黑夫來關東這么久,各學派的士人都見過了,這群知識分子雖沒有大富大貴者,但打扮起來卻不含糊:無不戴冠佩劍,儀表整潔,哪怕陳平也不免俗,當年他就是因為家貧,卻打扮得干凈體面遭鄉人笑話。

  儒生還要置辦高高的巍峨儒冠,陰陽方士則需要點優雅仙氣,只為在游說王侯時印象過關。

  但今日許勝帶來的農家弟子,卻格外特殊,眾人都穿著粗麻短衣,腳下是齊楚農夫常見的草履:據說他們身上的每一件東西,都是用自己親手種出的糧食所換。他們三十余歲年紀,卻好似四十,手上也老繭縱橫,看得出來,是真正下過地,揮舞過農具的,面容也曬得跟黑夫差不多黑。

  甚至連見到黑夫這大官的態度,也與普通農夫無疑,拘謹老實,在宴席上坐立不安,也就年紀最大的許勝見多識廣,能與黑夫侃侃而談。

  許勝先請黑夫將漆器、銅器撤下去,他們用自己帶的簡陋陶器即可,黑夫一一答應。他又拒絕了黑夫的敬酒,表示俺們農家人不飲浪費糧食的酒,只抿了口湯水后笑道:

  “郡守言重了,老朽當年離秦后,也曾帶著弟子們游走于臨淄、膠東,在本地呆過一段時間,教農夫耕作,當地人稱我為許句芒,不想十年過去了,他們還記得我……”

  許勝說得一口流利的關中話,這沒什么好奇怪的,黑夫聽聞,這位農家野老,當年可是丞相李斯的同僚,都作為呂不韋門客,在咸陽編寫過《呂氏春秋》!

  農家是諸子百家里的異類,他們與墨者有點像,生活極為簡樸,穿著普通的粗布衣服,雖然倡導耕桑,卻沒有屬于自己的一寸土地,過著周游列國的生活。也不像儒生一樣追求高官厚祿,只希望得到百畝土地、數畝房宅,定居下來,帶領當地百姓鉆研耕作技術。

  祖述神農氏,繼承后稷事業,講究播百谷,勸耕桑,以足百姓衣食。五谷足,則百姓足,百姓足,則天下足,這是他們始終如一的理念……

  有專業人士來幫自己的國家領地發展生產,本應是大王封君們拍手稱快的事情,然而農家卻一直苦于沒有立足之地。因為一百年前,他們的領袖許行,從孟子處搶了學生,狠狠得罪了這位學閥。孟子門戶之見、地域之見極重,所以農家難以在稷下學宮和齊魯有發展。

  到頭來,農家也只在泗上的小國滕國求一席之地。滕文公時,農家在滕國開地,與當地百姓共同耕作,其樂融融,但滕國被宋滅亡后,就只能離開那里了……

  那些年,諸侯合縱連橫,朝秦暮齊,東方混亂不堪。宋國滅了滕國,隨后被齊所亡,齊國又遭到五國伐齊,差點也亡了,到處都是戰火紛飛,的確不是農家發展生產力的好時候。

  農家就這樣顛沛流離,中衰了很長時間,直到許行的孫子許勝時,卻有了難得的機遇:秦相呂不韋想要效仿四大公子納士養客,點名邀請農家入秦!

  席間說起來,許勝依舊對自己入秦時的見聞贊不絕口:

  “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簡單而不奢華,農夫天明便起,勤耕到傍晚方歸,我行走天下,卻從未見過如此質樸的百姓。”

  秦的官府也很不錯,從小吏到丞相,官府運作的核心理念,居然是:勿要耽誤百姓耕作!一切有可能影響農業的事,諸如游士、商賈,都被打壓禁止,為了鼓勵生產,秦國上下無所不用其極。

  見此情形,許勝差點哭了出來,他們農家周行天下,苦尋幾十年,不就是想找到這樣的一個政府么。

  秦政與農家不謀而合,于是農家便全心全意在秦呆了下來,許勝也頗得呂不韋賞識,他根據農家多年來總結的經驗,為《呂氏春秋》貢獻了《上農》、《任地》、《辯土》、《審時》,以及《十二紀》幾篇文章。

  黑夫笑道:“我在咸陽時,曾拜讀過這幾篇。其他篇章我不知,但農家經手的這幾篇,雖文字質樸,卻無愧于一字千金之名!”

  吹捧完畢后,黑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許公及農家入秦后,使秦用了鐵農具,又改進了耕作之術,本該加官進爵,為何卻又離開了秦?”

  當年入秦的農家也有不少留了下來,大多在中央或地方當田官,唯獨許勝卻跑了。

  許勝的回答,就有些支支吾吾了:“呂相免相國之位后,我便隨他去了河南。后來呂相薨(hōng)逝,又聽聞陛下欲大逐六國之客,遷呂相門客至巴蜀,老朽膽小,便帶著弟子回了滕縣……”

  這話一半是真一半是假,別看許勝笑呵呵的,卻是個很重恩義的人,呂不韋當年對他有知遇之恩,他深深感激,從對呂不韋的各種尊稱就能看出。

  呂不韋倒臺后,先前十年的功績遭到了秦始皇全盤否定,許勝頓時心涼,便離開了秦。

  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這二十年來,農家又繞了一個大彎,在齊、楚等國都行走過,但不管是哪國,官府都沒有秦國上農,百姓都沒有秦民那樣質樸。要么是太過懶散,得過且過,要么是心思太多,精力都放在經商、游學上,不肯老老實實種地。

  許勝在臨淄、膠東轉了一圈后不由感嘆。

  “難怪諸侯皆弱,唯秦獨強。能上農者,國恒強!”

  就在他們二十年蹉跎一事無成時,秦并天下。但許勝也已年老,不想再回關中,就在滕縣等地耕居,不曾想,黑夫卻派人找上門來了……

  也是不巧,黑夫親自去滕縣找許勝時,他卻在鄰縣,黑夫時間緊,便留下一封親筆信,讓門客等待,過了一個月,又派陳平過去,將許勝請了來。

  “就算不讓陳長史親自去邀請老朽,就沖郡守留下的那兩句話,老朽也得親自來即墨。”

  許勝見在場的蕭何、曹參等人面露不解,他便笑了笑,將吃得精光,一粒米都不剩的陶盤擺好,舉起同樣是自己帶的竹筷,敲打餐盤,頌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是郡守讓人留書贈言,雖只有短短數句,卻道盡了農事之辛苦!”

  許勝十分動容,這幾句話十分淺顯,但卻又無比細致,是真正經歷過農事,對農民心存憐憫者才能說出來的!

  他初讀時便驚為天人,再讀之,想到自己數十年來的求索,想到農家百年徘徊,又想到自神農氏以來,農夫的數千載苦耕,竟不由老淚縱橫……

  能寫出這樣詩的人,一定是將農事放在心里的好官!

  宴席上眾人皆贊不絕口,蕭何亦大為吃驚,他偏頭看向一旁的陳平:“我竟不知,郡守還會作詩?”

  陳平神秘一笑:“郡君雖少時貧苦,卻天資聰慧,好學不倦,何足怪哉?”

  黑夫卻對眾人謙遜道:“我也是黔首出身,少時隨家兄耕地,故知之。”

  在墨家、農家面前,黑夫的窮苦出身,是能加不少分的。為了騙農家來膠東為自己助陣,他也少不得要放下節操,許勝能為呂不韋的知遇之恩離開秦國,要讓他來幫自己,必須得讓這老頭看順眼才行。

  一首憫農動其心,再讓陳平曉之以理,許行聽說黑夫欲在膠東推廣近年來十分新穎的堆肥漚肥之法,便欣然而來!

  商業互吹結束后,黑夫便和許勝商量起了正事,許勝已經答應,會帶著農家弟子們在膠東住下,耕作官府提供的幾百畝地,進一步鉆研更先進的農業技術。

  只是許勝又皺起了眉,嘆道:“可惜膠東公廁初建設,糞肥不足,能用堆肥漚肥之法者僅有百戶。”

  蹉跎多年后,又碰上了看對眼的人,許老恨不得立刻就大展拳腳,將浪費的時間補回來。

  黑夫卻寬慰道:“糞肥需要經年累月收集,若施的少了,效果不顯,只能緩緩推廣。但許公勿慮,有一件事,卻可以馬上著手,春耕結束前,便能傳遍全郡!”

  許勝好奇:“是何事,竟能如此之速。”

  黑夫起身,指著郡府庭院里一物道:“許公應知,此乃何物?”

  許勝看了一眼,那是一個直立的木桿,下有石盤,他便道:“這不是測日影的土圭么。”

  黑夫頷首:“然,古人以土圭測日影,日影最長為冬至,最短為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此乃三代便有的四節氣也。”

  “到了周時,節氣變成了八個,多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在許公參與編篡的呂氏春秋里,又變成了十二月紀……”

  節氣,是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日常生活中百姓預知冷暖雪雨,知道哪個節氣該干什么。

  黑夫道:“但我竊以為,節氣仍不夠細致,仍可再分,當分為二十四節氣,由農家弟子將各節氣概要、農事編篡,官府以紙張抄錄,分發到各縣鄉田官處,作為農歷使用。再讓人編出歌謠,用老嫗也聽得懂的方言俚語傳唱,使之家喻戶曉!”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