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894章 陛下可知罪?

  “陛下,喝口水吧。”

  七月初二傍晚,望夷宮以北二十里外的鄭國渠邊,秦始皇帝弟長安君成蹻之子,子嬰地捧著一瓢水過來,膝行奉至胡亥面前。

  胡亥昔日非金杯玉盞不飲,眼下奔逃許久,嗓子干得直冒煙,卻沒那么多講究了,接過木瓢一陣痛飲,還嗆到了自己,還是子嬰體貼地為他撫背。

  胡亥抬起頭,眼淚汪汪地看著自己的族兄:“朕萬萬沒想到,最后竟是族兄救了朕……”

  子嬰因久病而有些浮腫的臉上露出憨厚一笑:“這是臣下應盡之責。”

  子嬰作者這一輩公族之長,數年前作為監軍,赴黑夫軍中,當秦始皇南巡時,黑夫詐死,子嬰“未曾識破”,但事后繼位的胡亥卻未怪罪這個一直與他交好的族兄:

  “黑賊奸猾,始皇帝尚未看破,何況從小到大,連謊話都不會說一句的嬰呢?”

  胡亥不欲追究但子嬰卻天天在人前說,對那件事后悔不已,更因此數次向胡亥請求懲處,讓他去做一個庶民……

  越是如此,胡亥就越對子嬰越是信任,讓他做了九卿之一的“宗正”,專管宗室之務。

  雖然做了九卿,但子嬰仍很低調,朝上見了李斯、趙高,都要遠遠趨行施禮,任誰看,這就是個膽小怕事的宗室長者。

  而在任上,子嬰更是循規蹈矩,進言胡亥,說但凡新君繼位,必祀山川宗廟,不過既然陛下忙碌于政務,離不開咸陽,那就由他代勞。

  胡亥大悅,于是一年多時間,子嬰多奔波在關中各地,也由此巧妙避開了咸陽朝堂一系列的政治傾軋:

  馮去疾、公子高出事時,子嬰在雍地祭祀陳寶祠。

  李斯、公子將閭發動政變時,子嬰又跑到涇水上游為胡亥祭祀水伯。

  直到事件發生后,他才返回望夷宮,見了趙高后立刻下車稽首稱“丞相”,又積極地將一眾公子、公主押送到高陵去羈押,眼看這廝如此乖順,就是個貪生怕死,任人擺布的鐵憨憨,趙高也不疑有他。

  豈料,一直病怏怏的子嬰卻突然爆發,在望夷宮外,帶著一眾公族宗室子弟,以戎車發動了關鍵一擊,奪了胡亥,讓趙高擄天子東投六國的打算功虧一簣……

  趙高本來人眾更多,但突遭襲擊,親信們以為是黑夫來了,亂作一團,亦無戰心,竟被子嬰沖散。

  他只好棄了胡亥往東而逃,而子嬰救下胡亥后,也不敢久留望夷宮,攜帶者胡亥及其皇后,往北來到鄭國渠附近,才在一間亭舍邊停下歇息。

  眼看胡亥面色頹唐,子嬰下拜道:“陛下天資聰慧,否則始皇帝也不會屬意陛下,只恨趙高奸佞,隔絕中外,欺上瞞下,騙陛下至今日,這才使得社稷崩壞啊……”

  “是啊,都是趙高之錯。”

  胡亥現在大徹大悟后,恨透了趙高,但卻又問子嬰:

  “趙高謀叛已久,世人皆知,唯朕不知,公何不早告于我?”

  子嬰一愣,嘆息道:“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已如衛令仆射一般為趙高所誅,安得護衛陛下?”

  “也對,也對。”胡亥接受了這說法。

  子嬰又似想起一事:“陛下離開望夷宮時,那玉璽和天子劍可在身上?”

  子嬰滿臉悲憤:“玉璽已為趙高所奪,但天子劍卻是在的……”

  說著胡亥看向一直跟在左近,未敢離開的小宦官,他手里捧著的正是秦皇帝的天子劍:太阿!

  子嬰這下放心了,朝旁邊的親信韓談使了個眼色:“帶他出去,我有秘事要稟報陛下。”

  這邊胡亥不疑有他,又捧起木瓢,邊飲邊嗟嘆道:

  “患難識忠臣,胡亥今日方知,這碩大朝堂,族兄才是真正的忠懇之臣啊……”

  但當他回過身時,卻愕然發現,這間亭舍的院門被緊緊關上,身后有幾個子嬰親信,手摸在腰間劍上,目光不善地看向自己。

  “汝等意欲何為?族兄,他們……”

  胡亥大驚,但這時候,原本拜倒在地的子嬰也緩緩起身,整理衣襟,臉上的懦弱憨厚不翼而飛,卻換上了另一副神情。

  那是胡亥二十多年來,從未見子嬰有過的堅毅與決絕!

  “陛下,汝知罪么!?”

  從小到大,不論是錦衣玉食的公子,還是說一不二的皇帝,胡亥未曾想過,自己有朝一日,竟會受這種奇恥大辱……

  他被按在地上,上衣被扒掉,露出一身白肉,嘴里塞著布團,叫不住聲來——就算能叫,也不會有人來相救。

  而子嬰高高舉著一捆荊條,站在胡亥身后,居高臨下地說道:“始皇帝寄予厚望于汝,使汝立為皇帝,但你卻轉眼忘了先帝臨終之言……”

  “先帝言,汝繼位后,當適當減免賦稅,停罷宮室,讓黔首們覺得負擔輕些,再吸納一些六國之人入咸陽,重新設博士官,讓六國之人的仇怨,集結于先帝一身,而稱頌二世皇帝之仁政。”

  “然汝卻反其道而行,變本加厲,大興徭役,毀減租之諾,使得朝廷信譽掃地,再無人信之,而天下亦蜂擁而叛,此罪一也!”

  言罷,子嬰高高舉起荊條,胡亥已做好了劇痛的準備,豈料那荊條卻又輕輕落下,就像拂去了胡亥背上的一粒微塵,不痛不癢……

  “先帝又言,務必防好匈奴,北部軍不能削弱,使胡人有機可乘。西邊的李信,亦不必召回……汝卻使人召李信,使之與朝廷決裂,又撤長城兵防,使得三十萬邊民無人守衛,胡虜破長城南下,肆虐河南地,此罪二也!”

  “先帝言,李、馮、王四臣輔政,可維系朝野穩定,汝亦可重新提拔蒙恬、蒙毅與之抗衡,再靠身邊的趙高、趙成等人,為君者,不可沒有自己的信臣,但也不能偏聽一人。”

  “汝卻親小人,遠賢臣,聽任趙高,自己沉溺享樂,荒淫無度,縱容其弄權,排斥異己,禍亂朝堂,誅馮氏,殺兄高,自己卻期年不聽朝,使得國政敗壞!最終離國家,失社稷,此罪三也!”

  當日秦始皇頒布遺詔,子嬰在旁,每一句都記在心里!

  “昔日楚文王狩獵云夢,三月不反。得丹之姬,終日淫樂,期年不聽朝,葆申遂笞之。今汝罪過十倍于楚文王,然先帝已崩,汝師趙高本奸佞,子嬰身為宗室之長,不得不代勞了!”

  三次輕輕的鞭撻后,他讓人解開胡亥嘴里的布團:“痛么?”

  胡亥最初是驚駭憤怒,眼下卻變成了心虛,垂首道:“不痛……”

  “是啊。”

  子嬰冷笑道:“君子恥之,小人痛之,恥之不變,痛之何益?不管如何,胡亥,聚九州之鐵,不足鑄汝之大錯,濤大河之水,也救不回大秦社稷了!“

  “汝天資本不笨,若在繼位之初,有始皇帝十分之一的手腕,拿出他百一的心思放在國事上,黑夫也不可能如此輕易破關入都,如今大秦社稷如同魚肉,而黑夫為刀俎,你真是該死啊!”

  胡亥抿著嘴:“既然胡亥罪至于死,族兄為何要將我從趙高手中救出?”

  他想到了一種可能,絕望地說道:

  “族兄欲獻我于黑夫?”

  “不。”

  子嬰扔了荊條:“因為,你不論如何,都是大秦的二世皇帝。“

  “故不能落入六國之手,有辱先人。”

  “也不能為黑夫所擒殺,任他折辱。”

  一根長綾扔到胡亥腳下。

  “只有一種辦法,能保住大秦皇帝的最后一絲尊嚴!”

  胡亥盯著那根白綾,顫抖著要去拾取,卻在觸碰的剎那像是被燙到手一般,又縮了回來,眼中滿是畏懼。

  “怎么,下不了手?真孺子也!”

  胡亥搖頭不答,只轉過身去,閉上了眼。

  “族兄,送我一程吧……”

  有人靠近,然后,長綾纏到了脖子上,繞了幾個圈,又有人死死按著他的手腳,而脖子上的長綾,越勒越緊……

  “胡亥,陛下……你可還有何遺言?”耳邊傳來熟悉的聲音,是子嬰親自動的手。

  死亡扼住了喉嚨,胡亥眼里溢出淚來:

  “胡亥……無顏,面對……父皇!”

  片刻后,望著被勒斷脖子倒斃在亭舍里的二世皇帝胡亥,子嬰看著自己微微顫抖的雙手道:

  “至尊無上的皇帝,死后也與尋常人的尸體無異啊……”

  這時候,亭舍的門悄無聲息打開了,子嬰的親信韓談進門,瞧了一眼胡亥尸身,拱手道:

  “皇后也已自縊,主君,接下來該怎么辦?”

  主君是個怎樣的人,韓談最清楚,作為罪臣長安君之子,從小韜光養晦,裝傻充愣,否則怎可能越混越好?

  子嬰早年入黑夫軍中為監,就秉承“陛下不是楚懷王,朝中沒有子蘭,前線并無莊蹻,我子嬰,也絕不會做屈原”的念頭,什么該回報,什么該隱瞞,極有分寸。

  就連狡猾如狐的黑夫,也未曾疑他,甚至還當著子嬰的面詐死,而子嬰雖看了出來,也裝傻到底,兩不得罪。

  果然,秦始皇和胡亥,都未追究子嬰。

  今日之事,不過是過去的翻版。

  子嬰指著胡亥尸體:“偽造成懸梁自縊的模樣。”

  韓談道:“令史看得出來……”

  “看出來最好。”

  子嬰笑道:“得讓世人知道,胡亥是不甘受辱,毅然自盡,但唯獨黑夫那,必須讓他知曉,是我,一向貪生怕死的我!為他解決了胡亥……”

  子嬰保全了大秦皇室的最后一絲尊嚴,也沒耽誤為己謀身。

  上對得起先祖,下也未連累家人。

  “然后便是等待。”

  子嬰走出亭舍,外面夏日燦爛,而十余里外的南方,一陣煙塵正滾滾而來——那是黑夫前鋒的車騎。

  “等黑夫的前鋒追至此地,吾等獻上胡亥尸首,天子劍,還有……”

  他弄亂了頭發,從地上捧起一把灰,往臉上撲去,讓自己滿面塵土,顯得狼狽而頹唐,待會跪在道旁高高捧起天子劍迎接勝利者時,也更顯懦弱。

  “宗室中敦厚長者,病怏怏不知何日將死的……嬰的忠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