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七章 洪承疇與孝莊不得不說的故事

  據江湖傳聞,洪承疇被俘虜了之后,可是很硬氣的打算絕食而死來著。

  小說щww.suimeng.lā

  可是為什么沒死成呢?

  因為黃臺吉的小老婆大玉兒,也就是布木布泰,后來跪舔劇《孝莊秘史》的主角圣母孝莊太皇太后,親自去了大牢里面見洪承疇。

  布木布泰勸說洪承疇:“洪將軍家中尚有年過花甲的老母,還有結發的妻子,若洪將軍一死,誰來伺奉老母?誰來照顧妻妾?”

  老洪一聽,心中確實也不是個滋味。

  但是不是個滋味也不成,自己可是打定了主意要做大明的忠臣的,投降?不存在的。

  布木布泰一瞧,喲,拿他老娘和妻妾來說事兒看起來打動不了洪承疇,還得另想辦法。

  作為后來能把多爾袞玩弄于股掌間,還培養出了能日射兔子三只百的糠稀大帝的女裝大佬,布木布泰豈是好相與的?

  眼珠子一轉,布木布泰就從籃子里邊拿出來玉壺,倒滿參湯后告訴洪承疇:“將軍既然一心求死,妾身亦不敢讓將軍名節有污。此地有毒酒一杯,請將軍飲之。”

  老洪合計著老子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干脆弄個毒酒死了算了,也省得被砍了腦袋,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想到這兒,洪承疇接過“毒酒”就喝,結果一進肚發現不對勁兒,這他娘的不是毒酒,這是人參湯!

  布木布泰一看洪承疇把人參湯給喝了,接著雙手按住洪承疇的肩膀就說道:“洪將軍已數日未進飲食,身子虛弱,再多飲幾杯吧!”

  這人參湯當真是不簡單,一入了肚中,就便成了湯,洪承疇也不想著死了,一把就按住了布木布泰的手……

  再往后,黃臺吉一想,反正小老婆也讓這貨給睡過了,多吃點兒虧也沒啥,干脆對老洪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所以后邊兒的事兒就不用多說了,反正老洪是投降了。

  由于跟黃臺吉有了這么一層關系,所以老洪也就積極的替建奴賣起了命來。

  而且更操蛋的是,這家伙在螨清入關后,積極鎮壓屠殺許多江南抗清義軍,斬殺了擁護明王室內的義士,如左僉都御史金聲、大學士黃道周、明宗室長樂王朱誼石、瑞安王朱誼防、金華王朱由產、高安王朱常淇、瑞昌王朱誼貴等人。

  發展到后來,連這貨的老娘都千里迢迢的上京城去揍他——順治四年,洪承疇從江南總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說是要好好盡一番孝道。

  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達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裝就道,一副真準備去接受兒子奉養的架勢。鄉里鄉親,無不詫異:以洪母的為人,咋還真個接受了這漢奸兒子的孝道?

  哪知洪老太太到京城一下車,看見跪迎的兒子,掄起棗木拐杖就打,口中罵道:“你這個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歲了,你教我到旗下來當老媽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這個就不得不額外提一下了,洪承疇成為鑲黃旗漢軍,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婦須輪番入侍太后。

  這家伙官居一品是爽了,可是洪母也就成了命婦——這就得入宮服侍孝莊那小娘皮。

  唯一不知道的,就是據江湖傳言跟洪承疇有一腿的圣母孝莊太皇太后在面對洪承疇那白發蒼蒼的老母親之時,會不會有兒媳婦面對婆婆的感覺?

  想必是不會有的。

  然而更諷刺的是,原本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遠在京城,還真以為洪承疇殉國了。

  由于在松山城兵敗被俘的將領大都拒降被殺,崇禎皇帝誤認為他的心腹重臣洪承疇也已為國殉難,他在都門之外設立祭壇,還親寫祭文說“又聞卿絕食數日,氣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猶不瞑……死事重于泰山,意氣化為長虹”。

  北京正陽門的甕城里原有兩座小廟,西為關帝廟,東為觀音廟。相傳崇禎皇帝為洪承疇設立的祭壇,就在東邊的小廟里,意在讓他與關公一樣成為戰神,守衛京城大門。洪承疇降清的消息傳來后,才將東邊的小廟改為觀音廟。

  當然,由于老洪為建奴做的貢獻實在是太大了,大到讓建奴都感動不已的地步,連向來不怎么要臉的十全老人錢聾皇帝都說:“洪承疇在明代身膺閫寄……一旦力屈俘降,歷躋顯要,律以有死無貳之義,固不能為之諱。

  然其后洪承疇宣力東南,頗樹勞伐……雖不克終于勝國,實能效忠于本朝。昔戰國豫讓初事范、中行,后事智伯,卒伸國士之報,后之人無不諒其心而稱其義,則于洪承疇等又何深譏焉?”

  到后來,連堂堂一代蘿莉控大佬的國父孫文先生都能堂而皇之的說出了“五族爭大節,華夏生光輝。生靈不涂炭,功高誰不知。滿回中原日,漢戚存多時。文襄韜略策,安裔換清衣。”這種屁話。

  至于某位祖上包衣出身的歷史學家,《清史論稿》的主要撰稿人之一,王思治“先生”都評論說:“從歷史的大局著眼,清軍入關和清王朝的建立,是應該肯定的。而洪承疇則有功于清之開國與清初的統一。”

  但是吧,給人當狗的待遇確實不怎么好。

  當初晉王李定國連殺孔有德和尼堪兩個螨清的大佬,天下震動,眼看西南半壁江山不保,螨清的順治皇帝要洪承疇去解決掉李定國。

  而條件是怎么樣兒的?

  “功成之日,優加爵賞。”

  可惜的是,這種主子對于走狗的承諾,向來也不會有人放在心上,到了最后,不過是封了個“三等阿達哈哈番(輕車都尉)”了事——而且,只允許世襲四代。

  當然,這些事兒,歷史小白一般的崇禎皇帝確實是不清楚,但是洪承疇降清這事兒,崇禎皇帝是知道的。

  而且根據崇禎皇帝的理論,參考吳三桂降清之后的舉動,由此可以推斷出洪承疇降清后的舉動——必然是忠心耿耿的,比建奴還要鐵桿建奴的替建奴賣命。

  所以在幾天后,崇禎皇帝看著眼前快馬趕來的洪承疇,由于本身固有印象就不怎么樣,再一看洪承疇的長相,崇禎皇帝可就更不高興了。

  崇禎皇帝沒穿越之前,曾經在某個論壇上看到過一幅康麻子的畫像,由于長的實在是對不起觀眾,因此倒也算是印象深刻。

  等看到了眼前的洪承疇之后,崇禎皇帝心中當時就是臥槽了一聲。

  難怪這狗東西后來那么死心塌地的給建奴賣命,合著麻哥他爹福臨根本就不是黃臺吉的種,很有可能就是這家伙的!

  只是扮演面癱扮得久了,崇禎皇帝如今也算是有些“喜怒不形于色”的意思,縱然是心中不喜,卻也沒表現出來。

  望著恭恭敬敬站立著等候自己吩咐的洪承疇,崇禎皇帝敲了敲桌子,淡淡地道:“朕記得洪愛卿是萬歷四十四年進士?”

  由于崇禎皇帝沒有經歷吏部的批文就直接把洪承疇給提溜來了延安府,因此上洪承疇還不知道崇禎皇帝到底要讓他干什么,只是隱隱有些猜測而已。

  聽到崇禎皇帝問話,洪承疇只是恭恭敬敬地拱手回道:“啟奏陛下,臣不才,乃是萬歷四十四年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卻是開門見山地道:“朕也不和洪愛卿打什么啞謎。延安府的知府張輦貪腐無度,官逼民反,已經被朕給處決掉了。

  只是張賊已死,這延安府卻是烽煙遍地。

  朕要洪愛卿來延安府,便是要給洪愛卿加一加擔子,洪愛卿可有信心?”

  洪承疇聞言,心中卻是大喜。

  別管崇禎皇帝是從哪兒知道了自己這個名字,反正這加加擔子的好事兒卻是落在了自己頭上。

  如今自己心中的猜想馬上就要成了事實,暗自長舒了一口氣的洪承疇穩了穩心神,對崇禎皇帝拱手道:“陛下隆恩,臣必萬死以報。”

  崇禎皇帝嗯了一聲,心中暗自嘀咕道,你丫的也別萬死,死一次就行。

  沉吟了一番,崇禎皇帝又接著問道:“延安府周邊,向北有王嘉,左近還有自稱闖王的高迎祥和匪號紫金梁的王自用,余者不知名之輩,更是不知凡幾。如今這般局面,不知道洪愛卿打算怎么處置?”

  洪承疇精神一振,暗道正題來了。只要自己應對得當,自己個這延安府知府便是妥妥的。

  至于以后么,自己好歹也算是皇帝親命的知府,怎么著也算是簡在帝心了,到時候可就真個平步青云了不是?

  為了能在崇禎皇帝面前好生表現一番,洪承疇沉思良久后才拱手道:“啟奏陛下,臣以為所謂叛軍,其不過是放下鋤頭的百姓,當不得大軍的稱呼,若要徹底平定,當剿撫并用。”

  見崇禎皇帝不開口,卻是一副等著自己說下去的神情,洪承疇也有些摸不準崇禎皇帝到底是個什么想法了。

  之前在西安府的時候,總是聽說崇禎皇帝又殺了哪個害民的貪官了什么的,而且還一度發火說是不能讓一個災民餓死。

  從這點上看,崇禎皇帝應該是更看重撫。

  可是自己一路北上過來聽聞的崇禎皇帝在處置宜川城時雞犬不留的傳言,卻又不像是主撫,更像是一副重剿的模樣。

  可是現在皇帝不說自己是重剿還是重撫,光問自己怎么辦?彼其娘之,若是皇帝重剿自己卻說以撫為主,到時候不是惹皇帝不喜?

  想想被屠光的宜川縣城,往遠了再想想崇禎皇帝那些動不動就筑京觀的光輝事跡,洪承疇干脆把心一橫,拱手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當以剿為主。”

  縱然心中暗罵洪承疇果然還是殺性太重,崇禎皇帝的臉色卻是依舊未變,只是淡淡的嗯了一聲道:“接著說。”

  洪承疇拱手道:“民亂一起,若是不能迅速滅之,則易化為流寇,禍害他處。故而臣以為不僅是亂世當用重典,亂事亦當用重典。

  若是有降者因不得飽食而心生不滿,復又叛之,則朝廷又要再一次平叛,其中靡費物資軍餉必然難以計數。

  故臣以為,愿意降者,不論是隨唐王世孫殿下去身毒開國亦或是就地打散復編為民皆可。其不愿意降者,還是早早地剿滅為上。”

  其實洪承疇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沒敢說——不管朝廷拿帶多的錢出來買了糧食送來賑災,依然免不了層層盤剝,加上受災的人又多,糧食怎么樣兒也不夠吃,這種情況下,不把叛軍好好的殺一批,怎么徹底解決叛亂?

  尤其是那些帶頭的,就算是為了防止后邊有人跟著學,也得先早早地剿滅一批才是。

  正所謂屁股決定了腦袋,如今的崇禎皇帝也算是想明白了,這事兒就由不得自己心軟。

  不早早的軟硬兼施把陜西的民變給解決掉,后果可就很樂呵了——基本上也就是朝廷大軍打敗了起義的農民軍,然后農民軍再化為流寇。

  可是流寇往哪兒流?

  反正流不到建奴那邊兒去,妥妥的往著周邊的山西、河南、四川一帶流唄。

  然后呢?

  一路裹挾一路發展,就算最后徹底的平定了,只怕大明也得元氣大傷——尤其是小冰河時期,一地未平一地又起,一味的優撫真的就很容易玩脫。

  而且其中最無辜的就是那些還沒有造反的百姓。

  原來吧,好歹還有朝廷的賑濟糧可以吃,可是兵禍一起,可就真的只能聽天由命了,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原本可以活下來的人就此死于兵災。

  要不然的話,也不會有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這么個說法了。

  具體的例子,可以參考那些中東的大佬們。原本富裕的小日子一去不返之后,死的最多的是什么人?

  絕不會是有錢人,更不會是叛軍和政(府)軍,而是那些平民——每天里槍炮轟鳴的,誤傷的還少了?若是有膽子小的,嚇都他娘的嚇死了。

  更別說,延安府這里還有個原先還送快遞如今卻失蹤了的李小哥這么個心魔讓崇禎皇帝如鯁在喉日夜難安了。

  打定主意的崇禎皇帝干脆道:“過幾日,三邊總督楊鶴的大軍也該到了,洪愛卿便與延安行都司的都指揮使趙平一起,配合好楊愛卿,早日平定叛亂。”

  想了想,崇禎皇帝還是加了一句:“若是有叛軍愿意投降,則還是要以招降為主,告訴他們,愿意隨唐王世孫殿下前去身毒的,每人給二十兩的安家銀子,若是被征為民夫,還有餉銀可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