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2178【坐困愁城】

  十二月二十一號。

  夏天開始對香港的金融業展開收購。

  因為當前香港擠提現象正在蔓延,很多銀行、投行、財務公司都是危在旦夕,所以它們在被入股,在被收購時,話語權是極弱的。幾乎可以說,沒有說話的本錢。

  也因此夏天的入股和收購異常順利,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那就是“摧枯拉朽”!

  香港銀行數百家,其中總行設在香港,也即是本地注冊的銀行總共三十一家。其中英資兩家、中資六家,還有當地華資銀行二十三家。

  另外,還有一百多家外國銀行設立在香港的分行,其中尤以美日銀行最多。其中美資銀行二十家,日資銀行三十家。

  其中,中美日英背景的銀行,因為有總行援助,所以一時半會兒還到不了破產邊緣,自然也犯不上去求夏天。他現在收購的,主要是那二十多家華資銀行。

  除收購銀行之外,夏天要收購的還有持牌接收存款公司,以及注冊接受存款公司(又稱財務公司)。

  香港銀行業主要分三級,一級就是持牌銀行,資本至少在一億港幣以上,可以從事存款、放貸、外匯、投資、信托、保險等業務。存款最高利率受銀行公會限制;

  二級就是持牌接受存款公司,最低資本額為一億港幣,主要從事商人銀行及資本市場活動,接受存款額度最低也要五十萬港幣。持牌接受存款公司,存款利率不受任何限制;

  三級是注冊接受存款公司,最低資本額為一千萬港幣,接收存款的最低限額為十萬。可以從事貸款、股票、債券、外匯、黃金、保險代理等業務,它的存款利率同樣不受限制。

  在香港,持牌接收存款公司及注冊接受存款公司,雖然論實力是遠遠不如持牌銀行的(在九零年,持牌銀行總資產占到銀行業總資產的百分之九十三。),但其實也是有它的可取之處。

  一是它資產雖小,但加在一起也有兩千多億港幣資產。換到之前,等于一個天下集團的市值呢;

  二是它還有大量的抵押資產,加之同樣不菲。一旦香港經濟崩潰,民眾償還不起貸款時,這些資產可就全歸夏天所有了。

  而抵押資產中,通常都以不動產為主。比如房產、地皮、構筑物等。接收這些資產,對夏天日后壟斷香港地產業也有很大幫助。

  另外,保險公司及投資公司,也是夏天收購的目標。

  香港很多保險公司如今也面臨擠提的情況。很多參保的民眾擔心經濟崩潰之后,保險公司有可能會垮掉,所以紛紛退保。在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自然也面臨資金緊缺的問題。

  投資公司也是如此,大量民眾撤出資金,也讓它們資金告急。在這種情況之下,它們也是急需資金援助的。

  而它們現在雖然資金出現緊缺,但其實還是有不少資產的,比如股票、債券、不動產等等,只是難以及時變現而已。

  夏天現在入股或者收購的話,就可以以相當廉價的價格,將這些資產收入囊中。

  這些公司雖然都不希望被夏天“趁火打劫”,但當面臨擠提危機時,還是被迫低下了頭。

  眼見夏天揮舞著鈔票,在金融業大肆收購,其他人看在眼里,也是饞在心里。

  說實話,趁火打劫是最爽得了。以往值幾十億的資產,現在可能十幾億就能拿下。正應了那句老話,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

  不過羨慕歸羨慕,他們卻是沒辦法像夏天一樣做。

  一是他們不夠資金。在這場危機之下,幾億港幣都只是毛毛雨。幾十億港幣才是勉強有參與的資格,幾百億港幣也只能逍遙一時,只有擁有幾千億港幣才能把控全局。

  而香港眾多財團,雖然過百億的都有好幾家,但是論現金就沒這么多了。所以他們盡管羨慕的很,但手上沒錢只能過干癮。

  二是香港經濟這次被擊潰后,尚不知何時才能夠復原。現在收購這些資產雖然便宜,但是還不知道何時能回本。萬一拖拉個七八年時間,那可就麻煩了。所以很多財團即便有錢,也很少敢在這時候投資。

  不過夏天倒是不在乎這些,他知道香港回歸內地之后,內地肯定重點發展香港。因為它是內地招商引資的窗口,也是外資進入內地的最佳跳板。

  香港經濟繁榮,對內地非常重要。所以雖然現在看來它的前景一片黯淡,但其實未來卻是充滿陽光的。現在廉價收購資產,再等幾年,就會有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利潤,他自然樂此不疲。

  就在夏天忙著搞收購的時候,索羅斯也在不斷拋售港幣。

  這兩天他不斷加碼拋售,如今已經拋售了兩千七百億港幣,約合三百四十六億美元。

  如此數目龐大的港幣被拋售,給港幣匯率造成極大沖擊。

  國際炒家看到這一數字后,心中不免拉起警報器。

  港府外匯儲備不過八百多億美元,但不可能全部用來回購港幣,最多用一半就不得了了。

  而現在三百四十六億美元,已經接近一半的警戒線。

  那要不要拋售手上持有的港幣,就成了國際炒家們思考的難題。

  拋售的話,有可能引起港幣匯率崩盤,到時候,手上的港幣廉價賣出,虧錢;

  不賣的話,港幣匯率也很可能會崩盤,到時候,手上的港幣一樣貶值,還是虧錢。

  賣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國際炒家們壓力很大,港督府的壓力同樣不小。

  現在香港一片大亂,匯率被沖擊,股市、期市狂跌,銀行出現擠提,超市出現搶購……這一幕幕場景,簡直就像世界末日來臨一般。

  但面對如此困境,它們卻是束手無策。

  港督早在狙擊開始之時,就向英國做了匯報。之后眼見形勢不好,他又連忙向英國求救,希望可以獲得資金支持。

  畢竟單以香港自己的力量,很難同國際游資相抗衡。

  但令他失望的是,英國對此事的回應卻是非常緩慢,到現在都還沒有正式答復。

  “這些該死的政客!”

  外有強敵,內有內患,又求救無門,港督此時也是坐困愁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